分享

【实战技巧】杏仁5问,杏仁功效背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禅指号乾坤 2023-04-21 发布于山东

  

关于杏仁这味药,很多人都是越了解越疑惑。

有人问:我看书上说,杏仁的功效是降气止咳平喘,味苦性降,主降泄肺气,兼宣利之功,能疏利开通。

可是,杏仁能止咳平喘,是因为降气吗?那为什么这么多降气的中药,只有杏仁可以止咳平喘!都说杏仁解表,可是杏仁为什么能解表呢?又怎么能在解表的同时固护津血呢!

这些问题,我们许家栋老师都一一做出了解答,杏仁临床怎么用,止咳平喘功效的核心本质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往下看吧。


1.杏仁这味药有什么特性,为什么能解表


首先,我们先看三段原文。

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杏核仁,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奔豚,生山谷。

在《神农本草经读》中记载:味甘、苦、温,冷利,有小毒。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汤泡去皮。双仁者,大毒勿用),陈修园曰:杏仁气味甘苦,其实苦重于甘,其性带湿,其质冷利(冷利者,滋润之意也)。

在《名医别录》中记载:杏仁,味苦,冷利,有毒,主治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狗毒。一名杏子,五月采,其两仁者杀人,可以毒狗,花,味苦,无毒,主补不足,女子伤中,寒热痹,厥逆,实,味酸,不可多 食,伤筋骨。生晋山。(得火良,恶黄、黄芩、根,解锡毒,畏草。)

对此,许家栋老师是这样解释的,杏仁的性味是甘苦温,其中,甘味的药势是补滑湿。

补可以填充补益津血,滑就是滑利、滑润,除结而不伤正,湿就是补津润燥。

并且,杏仁是属于植物种子果实类的药品,此类药品在经方中经常可以兼有补益、濡养津血的普遍特性。

杏仁的苦和温,可泄越表上邪气。

在《名医别录》中,有杏仁对表证直接的论述,“风气去来、时性头痛、解肌都可以认为杏仁的药势是有往表的一面。

此外,再看《神农本草经》中提到的喉痹。

什么是喉痹呢?

根据《病源》的描述:喉痹者,喉里肿塞痹痛,水浆不得入也。……风毒客于喉间,气结蕴积而生热,故喉肿塞而痹痛……。

所以说,喉痹是上焦或表的气机闭塞,不通则痛,为咽中疼痛、麻木、不能声音等与咽喉相关的疾病。

而《神农本草经》中的“主咳逆上气、雷鸣、寒心、贲豚”,是由表位闭塞引起里位津血失和而导致气逆的表现,与“喉痹”亦有相关性,所以杏仁散水气、利气机的药势也是建立在解表的基础上。

2.杏仁如何在解表的同时又固护津血


首先杏仁和麻黄都可解表。

在仲景解表的用药法度中,杏仁与麻黄相类,所以《名医别录》记载“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两者皆可解散表之风寒废水瘀血,但杏仁无麻黄峻烈耗散之弊端,且性能柔和,可以濡养津血。

麻黄是绝对泄越表上津液,但杏仁可以固护津液而发散表上凝滞废水。

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中有:水去呕止,其人形肿,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即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其中,从“水去呕止,其人形肿,加杏仁主之”文中可以知道,杏仁和麻黄一样有解表上溢饮的作用,但仲景却用解表力度偏弱的杏仁,这是为什么!

后文恰恰就解释了“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纳之”。

这里说的“其人遂痹”是太阴中风水饮血痹的阶段,患者会有表上津血不能濡润的症候群,例如手脚麻木,四肢不安不和、抽筋等,都不适合用麻黄去泄越,所以用杏仁代替麻黄可以解决患者津血虚兼表的层面。

3.杏仁为什么可以治喘


在《伤寒论》中第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这句话中可见,杏仁可用于表证。

其中的“下之微喘者”又代表了患者被误下后伤了津液,因此伴有津液虚的病机,所以在汉唐书籍中,有不少描述“治喘”是“去麻黄,加杏仁”,目的就是为了固护津液。

在《伤寒论》条文40和41中,小青龙汤加减法云“若喘,去麻黄加杏仁”。

宋臣林忆等在校正宋本伤寒的时候,在“若喘,去麻黄加杏仁” 说到“又按千金,形肿者应内麻黄,乃内杏仁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

在《备急千金要方》发汗吐下后第九、咳嗽第五中,记载了“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

在解五石毒第三,也记载了“若上气者,加杏仁二五合”。

又《圣济总录》记载“治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发喘。小青龙去麻黄加杏仁汤方”。

由此可见汉唐时期,“喘”与“表”的关系密切,医家们会偏于用杏仁解表“治喘”,这也确定了杏仁解表的药势,可见喘者不用麻黄用杏仁解表,确实是仲景意。

4.杏仁与水饮血痹的关系是什么


杏仁通过敷布、补益、固护津血,处理太阴中风水饮血痹的层面去协助解表。

症状除了表现为表上津血不足的水肿,还可以有“气上冲、咳嗽、胸闷”等。

杏仁为苦、甘、温,其中“甘温”说明杏仁可以补益津血,温养胃气,同时杏仁又是种子类药,种子类药都可以濡养津血。

但是杏仁的补益不全体现在绝对补充津液上,有一部分是通过去饮除血结,敷布津液,并解决津液相对不足的问题。

例如:

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中有: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茯苓三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

《备急千金要方》治有瘀血,其人喜忘,不欲闻人声,胸中气塞短气方:甘草一两、茯苓二两、杏仁五十枚,上三味,咀以 水二升,煮取九合,分二服。

在《金匮要略》中,可以发现茯苓杏仁甘草汤的主要方势,是可以处理痰饮冲逆、表寒不解、津血亏虚导致水气上逆的胸中气塞、短气,还可能会心区疼痛,面色萎黄,肢体麻木,睡眠障碍等,而杏仁在方中配合水药茯苓去散水结解表寒。

在《备急千金要方》同方异文中,可以补充茯苓杏仁甘草汤针对伤血基础病机的治疗。

其中“其人喜忘,不欲闻人声,胸中气塞短气”有表上津血不得濡养与津血凝滞的病机。

“治有瘀血”代表了瘀血让气机不得通畅,而导致表上津血虚而凝滞的表现 。

杏仁在方中突出了逐瘀滞散恶血,并有敷布津血散表邪的作用,因此《金匮要略》中的茯苓杏仁甘草汤还包含了伤血的基础病机。

所以杏仁可以解决水饮血痹层面的问题,通过散水去瘀而敷布津血,从而达到补益津血解表的目的。

5.杏仁可以久服吗


杏仁解表虽然没有麻黄绝对泄越津血的作用,但过度服用或在不精准辨证、配伍的情况下服用,也会导致不良的后果。

在《证类本草》中:然杏仁能使人血溢,少误之必出血不已。

在《备急千金要方》扁鹊云:杏仁不可久服,令人目盲,眉发落,动一切宿病。

杏仁在《金匮要略·淡饮咳嗽》可以代替麻黄解表,这也就说明杏仁和麻黄一样,在解表的同时会以人体津血为代价去发散,所以久服多服,患者就会耗伤津血,以致古人所说“血溢”“萎顿”的状态。

在《证类本草》中有古方:有单服,杏仁修治如法,自朝蒸之至午而止,便以慢火微烘,至七日乃收贮之。每旦腹空时,不约多少,任意啖之,积久不止,驻颜延年。云是夏姬法。

这段是说,杏仁在合理的炮制后,能发挥其补益的作用,比如杏仁经过一定的配伍之后,也能够有补益之功。

例如:

地黃酒酥《千金翼》:令人發白更黑,齒落更生,髓腦滿實,還年卻老,走及奔馬,久服有子方。

粗肥地黃十石切,搗取汁三石 麻子一石搗作末,以地黃汁研取汁二石七斗杏仁一石去皮尖、兩仁者,搗作末,以麻子汁研取 汁二石五斗  曲末三斗;上四味,以地黃等汁浸曲七日,候沸,以米三石分作三分,投下饙一度。

以藥汁五斗和饙釀酒如家醒酒法。三日一投,九日三投,熟訖,蜜封三七日。酥在酒上,其酥色如金。以物接取,可得大升 九升酥。然後下蒭取酒封之。其糟令服藥人食之,令人肥悅,百病除愈。

所以当杏仁没有用古法炮制过,或者与淡渗药或辛散配伍时,一定不可忘记杏仁同样会发散人体津血。


所以,我们一起总结一下文中说到的关于杏仁相关的问题。

杏仁可以解表而顾护津血,在某程度上有补益的效果,但也有一部分是通过散水去瘀,敷布津液来实现。

并且,杏仁解表与后世理解的润肺止咳平喘不同,止咳平喘只是杏仁所治疗的某一类症候群,并没有上升到病机的层次,因此限制了杏仁的运用范围。

咳喘可以由于表不解,里虚水饮冲逆,以及水火气血失调导致,所以当我们深入的了解了杏仁止咳平喘的本质,才可以扩充杏仁的适应症,正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中医是很灵活的学科,记忆背诵的同时一定要加上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博采众家之长,将每一味药每一个方子都深入了解,临床的疗效才会更上一层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