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凉山邛部(斯兹)土司

 永声树 2023-04-21 发布于四川

在中国元、明、清三个封建王朝,四川大凉山地区,先后有利利(安氏)、斯兹(邛部)、沙马、阿都、四大彝族家族,被封建王朝任命为当地土官(又称土司),协助中央王朝管理地方政务,号称凉山四大土司。笔者已撰文介绍过利利(安氏)土司,今天,说一下邛部(斯兹)土司。

文章图片1

土司衙门

邛部土司在唐朝期间,为凉山邛部(今凉山州越西县和甘洛县一带)土酋。元朝中统五年(1264年),邛部土酋归附元朝后,被元朝中央封为邛部安抚司招讨使。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邛部土官马伯,在元朝镇压云南蒙古诸王秃坚叛乱中“导征云南军有功”,被授予正三品邛部招讨司招讨使兼知州。

文章图片2

彝族武士

明朝取代元朝后,邛部土司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归附了明朝,任越卫军民指挥使司下属的邛部长官司长官、正六品。邛部土司在明朝的官位虽比元朝下降许多,但其管辖地域依然很大,为今之越西、甘洛两县全境和雅安市、乐山市的部分地域。

文章图片3

土司家族妇女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邛部长官司第十一世孙岭安盘归附清王朝,被清廷升任邛部宣抚司宣抚使、从四品;同年,清廷又封岭土司家族支系为带密土千户和带田坝土千户、正五品,其领地为今甘洛县境。

清咸丰五年(1855年),带密土千户岭承恩承袭邛部宣抚司宣抚使;清同治二年(1863年),岭承恩协助清军截杀和擒获太平天国石达开有功,被清廷特予嘉奖,授予岭承恩二品顶戴及建威将军称号,领土游击职、从三品。其后,因凉山安氏土司绝嗣,清廷又让岭承恩承袭河东长官司长官和河西抚夷司长官。至此,岭承恩号令邛部宣抚司、河东长官司、河西抚夷司三处土司衙门,其辖区包括如今的西昌、冕宁、喜德、昭觉、美姑、越西、甘洛及乐山的部分地区,成为凉山地区权势最大的土司。

文章图片4

越西县拜仙桥

1926年,邛部土司传至岭邦正,为该土司家族最后一任土司。1932年至1950年,岭邦正先后就任“国民党24军夷务大队长”、“国民党西康省西昌、昭觉、越西三县少将彝务总指挥、保安司令”等职;1950年初,岭邦正因畏惧中共政权,带领几十个亲信和奴隶,潜回甘洛县觉木沟当起了“山大王”。

文章图片5

甘洛县境

1955年3月,在甘洛县深山里躲藏了五年的岭邦正,被中共统战政策感化而投诚,先后任凉山彝族自治州副州长、四川省民委参事室参事、四川省政协委员、常委等职;1977年,岭邦正因病去世。

邛部土司支系、甘洛暖带田坝土千户最后一位土司,是彝族知名人士冷光电。

文章图片6

在甘洛田坝办学时的冷光电

冷光电生于1913年,是甘洛暖带田坝土千户后裔。1933年,冷光电考入国民党黄埔军校第十期,1936年军校毕业成为国民党军官后,又以暖带田坝“土司”的身份,在家乡田坝兴办了“斯补边民小学”。1939年至1948年,冷光电历任国民党西康省边民训练所教育长、西康省彝族文化促进会理事长、西康省政府边务专员、国民党立法委员等职;1950年,西昌解放前夕,冷光电就任国民党第27军少将副军长不久,便率部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投诚,接受整编。

在新中国,冷光电主要从事彜族文化的研究、整理和教学工作,先后在在四川省民族出版社、省民委、中央民族学院工作。1988年,冷光电当选四川省政协委员、凉山州政协常委。1989年2月,冷光电因病去世,完成了从一个末代土司、国民党官员到著名彝族文化学者的曲折生命历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