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冬天门冬和麦门冬临床用方选介

 中医知识圈 2023-04-22 发布于山东


导读:临床上以二冬为主要组成药物的方剂相当多,本文分别介绍天门冬方、麦门冬方及二冬合用方。

天门冬和麦门冬都是临床常用药。
天门冬甘寒无毒,入肺肾二经,其主要功能为滋肾阴、润肺燥,凡属肺肾虚热、精髓不足、肺瘘、肺痈、喘嗽、肺痨、阴虚痰热,消渴等病证均可服用。
麦门冬甘、微寒,入心、肺、胃经,功能养阴清热,润肺清肺,清痰宁嗽,复脉生津,兼能清心除烦,主治肺热或温病津伤、阴虚口渴、虚劳咳嗽、痰液黏稠、咽喉不利、血证、盗汗、消渴等病证。
临床上以天冬或麦冬为主,或以二冬为重要组成药物的方剂相当多,今分别选择介绍天门冬方、麦门冬方及二冬合用方于下。

天门冬方

图片

【单味天门冬方】


(一)天门冬煎(《太平圣惠方》) 
主治:大风(麻风病)。
天门冬(去心)五斤,纳瓷器中,密盖,以蜡封其口,埋燥土中一年,启封后捣罗为末,入蜜调如饧,每服一大匙,,日二服。
《太平圣惠方》另有同名方,方以生天冬十斤,去心锉碎,以酒三斗,和绞取汁,纳铜器中,兑入白蜜,煮如饴状,每次以温酒调服一匙,一日三次。
有“益气力,延年不饥”之效。亦可于此方中加入地黄增强效验。
(二)天门冬膏(《医学正传》)
主治:血虚肺燥,皮肤折裂,肺痿、咳脓血。
天门冬(取新掘者)不拘量,净洗,去心、皮,细捣,绞取汁,澄清以布滤去粗滓,置沙锅内,以文火熬炼成膏。每服1~2匙,空心温酒调服。
此外,唐·孟诜《食疗本草》曾以天门冬(去皮、心)煮食,或曝干为末,炼蜜为丸治疗肺痨风热,或用以止渴去热。
北宋《太平圣惠方》以天门冬研末,酒调频服,作为“强筋髓,驻容颜”之方药,然均未立方名。

图片

【天门冬复方(无味以下者)】


(一)治小肠偏坠方(《活人心镜》) 
天门冬三钱,乌梅五钱。水煎服。
(二)三才丸(《儒门事亲》) 
主治:阴血不足,下元虚弱;并治虚劳咳嗽。
天门冬(去心)、生地各二两,人参一两。
将天冬、生地以酒洒之,九蒸九晒,待干,与人参共研末,蒸枣肉捣和丸,丸为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食前温酒下,日三服。
(三)三才汤(《温病条辨》)
主治:暑邪久热,寝食不甘,神识不清,阴液元气两伤。
人参三钱,天冬二钱,干地黄五钱。清水五杯,煎至二杯,二次温
(四)黄精丸(《圣济总录》)
功效:延年补益,疗万病。
黄精十斤(去心,蒸令烂熟),白蜜三斤,天门冬三斤(去心,蒸令烂熟)。
上三味,拌和令匀,置于石臼内捣极烂,再分为四剂,又捣令过烂,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温酒服下,不拘时,一日三服。

麦门冬方

麦门冬的单味方较少见,《兰室金鉴》记载以麦门冬煎汤漱口治齿缝出血。
《太平圣惠方》有“麦门冬煎”方,此方“治结气,腹中伤饱,胃络脉绝,赢瘦短气,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心烦呕吐;愈痿蹙,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
方用新麦冬五斤(去心),捣,令熟;绞取汁,入白蜜半斤,于银锅中以重汤煮,不住手搅,候如饴,盛瓷器中务用。每服以温酒调半匙,一日2~3次。
作为复方,早在张仲景《金匮要略》就有麦门冬汤,主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方用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
清·王子接《十三科古方选注》称此方“从胃生津救燥,治虚火上气之方”。
后世有关麦门冬和复方颇多,以下我们介绍2~5味的麦门冬复方,供临床参考。
(一)止消渴方(崔元亮《海上方》)
麦冬一两,黄连三钱。水煎服。
麦冬配黄连,《普济方》用治“咽喉生疮,脾肺虚热上攻”,另以麦冬煎汤送服。
又《本事方》以麦冬(去心)一两,黄连五钱,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以温开水送服20~30丸,一日2~3次,方名“门麦丸”。
(二)生地麦冬饮(《医宗金鉴》)
主治:鼻衄,耳衄。
生地、麦冬各五钱,清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后服。功能凉血清肺。
此方原见于《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用治鼻衄不止;《良朋汇集》等方书,亦收载此方,但均未列方名。
(三)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主治:①暑热伤气,津液耗损,汗多体倦,气短口渴,脉虚;②久咳肺虚,咳嗽痰少,自汗,口干舌燥,脉虚;③心气不足,变生诸证。
又《证治准绳》以生脉散加黄芪、炙甘草(其中重用参、芪二味)采用水煎频服的方法,治疗肾水枯涸,口干舌燥的病证。
(四)麦门冬汤(《医林集要》)
主治:肺消(即上消)。
麦门冬(去心)、黄连、干冬瓜各二钱,水二盅,煎八分,温服。如无干冬瓜,用三斤重鲜冬瓜一枚,去皮、瓤,分切成十二片,每次一片入药煎,一日三次。
又:麦门冬汤的同名方,除前述《金匮要略》、《医林集要》方外,尚有:
①麦冬配地骨皮:主治骨蒸肺痿。
②冬麦配乌梅,主治消渴,喉干不可忍,饮水不止,腹满急胀。
③麦冬配桔梗、甘草,主治肺痈涕唾涎沫,吐脓如粥(以上三方俱见《圣济总录》)。
(五)麦门冬煎(《证治准绳》)
主治:小儿咳嗽壮热,胸隔壅滞。
麦门冬(去心)一两,生姜五钱(取汁),杏仁(去皮尖、双仁)、酥蜜各二两。
先以水一盏,煎麦冬及杏仁至四分,入沙盆内绞取汁,再入银器中,次纳生姜汁,以慢火熬成膏,收于瓷器中,每服半茶匙,清粥饮调下,日二、夜一次,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六)增液汤(《温病条辨》)
主治:阳明温病,无上焦症,数日大便不通,体虚不堪用承气汤者。
元参一两,麦冬八钱,生地八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口于则与饮食令尽;不大便,再服。
(7)麦门冬散(《千金要方》)
主治:妇人寒热阻逆,乳汁不通。
麦门冬、通草、石钟乳、石膏各等份,共为末,食后以酒服一钱,一日三次;有热去石钟乳,加漏芦。
(八)麦门冬饮子(《太平圣惠方》)
主治:吐血、衄血不止。
生麦冬汁、生刺蓟汁、生地黄汁各五合,相和于锅中略暖过,每服一小盏,调伏龙肝末一钱,顿服。
(九)玉竹麦门冬汤(《温病条辩》)
主治:燥伤胃阴。
玉竹、麦冬各三钱,沙参二钱,生甘草一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两次服。
(十)麦冬汤(《温热经纬》)
主治:房劳复、气欲脱者。
麦门冬一两,炙草三钱,鲜竹叶十五片,北枣肉二枚。
共为细末,混匀,每服五钱,粳米汤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不能服者,绵渍点口中。如加人参,效益佳。
(十一)地仙散(《妇人良方》)
主治:骨蒸肌热,一切热劳烦躁
地骨皮二两,防风(去芦)、麦冬各一两、炙甘草半两。
上药锉成散剂,每服三钱,生姜四片,煎服。
(十二)霍香散(《小儿药证直诀》)
主治:小儿脾胃虚热,面赤,呕吐涎嗽。
麦冬(去心、培)半夏曲、炙草各半两,藿香叶一两。
共研粗末,每以三钱,水前服。
按:《小儿药证直诀》“聚珍本”中本方另有石膏半两,为是。
(十三)麦门冬散(《类证普济本事方》)
主治:小儿呕吐,脉散有热。
麦冬、半夏、人参、获苓各二钱,甘草一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清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每日2~3 次。
(十四)五味子汤(《证治准绳》)
主治:产后喘促,脉伏而厥。
五味子三钱(杵炒),人参(去芦)、麦冬(去心)、杏仁(去皮尖)、橘红各二钱,水煎服。

二冬合用方(无味以下者)


(一)二冬膏(《张氏医通》)
主治:肺胃燥热,痰湿咳嗽。
天冬(去心)、麦冬(去心)各一斤。水煎取汁,入白蜜收膏,每服2~3匙,空心温开水送服。
此方清心润肺,降火消痰。
张璐谓:“麦冬禀水精而上通于阳明,天冬禀水精而上通于太阳。夫冬主闭藏,门主开转,咸名门冬者,皆能开转闭藏而上达。合二冬制熬成膏,消痰润肺,生脉清心。久服则肾固气平,体健身轻,不老不饥,为益匪浅。”
由此可知,此方亦可作为颐养良方。
(二)天门冬丸(《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主治:妇人喘嗽,手足烦热,骨蒸寝汗,口干引饮,面目浮肿。
天门冬十两(去心),麦门冬八两(去心),生地黄三斤(取汁熬膏)。
将二冬研为细末,地黄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一日二次,温开水送服。
(三)治口疮方(《外科精义》)
天冬(去心)、麦冬(去心)、元参等分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含化一丸,一日二次,温开水下。
(四)人参固本丸(《摄生秘剖》)
主治:肾虚肺热、喘嗽发渴等证。人参(去芦)二两,天冬、麦冬(二冬俱去心,捶薄,曝于或焙干)、熟地(忌铁,杵为膏)各四两。
上药共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白滚汤下。
(五)治老人肠燥便结方(《《方氏家珍》)
天冬八两,麦冬、当归、麻仁、生地各四两。熬膏、炼蜜收,早晚白汤调服8~10茶匙。
综上所述,可知二冬在临床应用方面有较广泛的适应证。由于二药无毒,均有滋补的药效,也容易为医者所滥用。
明未李中梓《本草征要》说“天门冬性寒而滑,若脾虚而泄泻、恶食者,大非所宜。”并指出麦门冬“寒性稍减,虚寒泄泻仍宜忌之。”
此外,二冬多被医者用治咳嗽、燥渴诸证,但如肺无虚火而有寒痰或痰饮者,禁用天冬;肺胃有邪热内炽者,禁用麦冬。
胃家素寒者,亦宜慎用二冬。
(《广西中医药》1981.2)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