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饮酒的五个规律,你知道吗?

 秉成苑 2023-04-23 发布于广东

饮酒习俗古已有之,古人饮酒之见解颇多。“律”,即规矩、原则、要求,今日浅淡古人饮酒“五律”,看看古人饮酒有何讲究。

第一律:静心雅境

古人认为,若身体不适、过分忧愁或盛怒之时饮酒会损害身体健康。《清稗类钞》中说:“于饮食而讲卫生,宣研究食时之方法,凡遇愤怒或忧郁时,皆不宜食,食之不能消化,易于成病,此人人所当切戒者也。”

因此,古人饮酒时常会选择好时间、好心情、好环境,花前月下,旧地故友,花开满园……每一种都别有一番意趣。古人有“山饮”、“水饮”、“郊饮”、“野饮”之习,拥抱自然,游览美景,或在潺潺流水旁,或在青山绿水间。李白“长歌吟松风”,杜牧“与客把酒上翠微”,苏轼“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皆是情、景、酒交融的完美图景,寄托着古人对饮酒境界的追求


  



第二律:饮必小咽

推杯换盏之间,似乎一饮而尽的畅快干杯方能体现情意,然而古人却认为,饮酒需轻酌慢饮,方有利于健康。

《吕氏春秋》中说:“饮必小咽,端直无戾”,《食宪鸿秘》中也有记载:“饮酒不宜气粗及速,粗速伤肺。肺为五脏华盖,尤不可伤。且粗速无品。”喝酒过急过快,可能会给身体带来负担,也失掉了品酒的本意,囫囵吞枣,无法品味出美酒真正的美妙之处。

第三律:温酒饮之

温酒一壶,暖身暖心。在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中都常见古人温酒而饮的场景,商周时期的出土文物,也可见温酒用的青铜器皿。

明代《菽园杂记》中便记载了一则故事:“尝闻一医者云:'酒不宜冷饮’颇忽之,谓其未知丹溪之论而云然耳。数年后,秋间病痢,致此医治之,云:'公莫非多饮凉酒乎?’热酒固能伤肺,然行气和血之功居多;冷酒于肺无伤,而胃性恶寒,多饮之,必致郎滞其气。”古人认为适当的加热酒液可以减少酒中的有害物质,有温度的酒液也对口腔、胃部的刺激相对更小

第四律:不可混饮

古人饮酒种类多样,粮食、草药、动物均可用于制酒,其中成分较为繁杂,如混饮不仅更容易喝醉,且会增加成分相冲的风险。

元代《饮食须知》中说“饮食藉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反相忌,丛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说的正是对混饮的忧虑。《清升录》中“酒不可杂饮,饮之,虽善酒者亦醉”的记载也是印证。

  


第五律:不可强饮

古人认为,酒桌之上勿逞英豪,自身不可强饮,亦勿劝酒,大家都要量力而行,方能体会到饮酒之乐,而不是让酒成为一种负担。

《酒社刍言》就将饮酒之人分为三类,善饮者对自己的酒量心中有数,无需劝酒。绝饮者容易“上头”,失了分寸,这类人更不能劝酒,以免出现事端。第三类人能饮但不饮,定然有其原因,又何必去劝?因此得出结论,酒桌之上更应随性,方为“君子饮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