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书“概述”的编写

 zqbxi 2023-04-23 发布于江西

      志书章下概述称无题序,是对篇、章、节内容的总概括,统领篇、章、节内容。新编志书编、章、节下的无题序设置并不统一,有的篇、章、节下设无题序,有的篇、章、节下则不设。无题序的内容应具有全局性、宏观性,要处理好与正文的关系,做到相互照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由此可见,无题序只是起到综述的作用,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不适合独立设节。

       志书中“概述”一词,在唐朝著名史学家司马贞编纂的《史记索隐》中解释为“概 ,即梗概 ,谓略也”。回顾中国方志的发展历史,“概述”作为志书重要组成部分的角色出现时间并不算长。1937年由黄炎培总纂的《川沙县志》开创中国方志采用“概述”之先河,在全志二十二卷中的各卷首均设“概述”。作为志书的七种体裁之一的概述位于志首,并在志书正文中为开篇之作,足见其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

  一、概述的功用

  概述不仅是志书的“窗口”、“导游图”,而且是志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志书的“提要”、“精点”。纵览文坛,类似志书“概述”的概括性文字,并非志书所独有。史书、政论书籍有“绪论”、“综论”;教科书、科技书籍有“绪论”、“导言”、“序言”;文艺类书籍有“引子”、“楔子”、“开头语”等等,不胜枚举。它们在体现作者的意图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开宗明义、提纲挈领。

  志书中“概述”的性质是作者对记述对象的概括叙述,对本志内容的提要勾玄。概述作为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全志的总述部分,又不游离于全志之外。它源于全志,精于全志,而又高于全志,统率全志。居于全志之首,为志书“一书之大略、全志之总揽”,发挥着提要钩玄、鸟瞰全志的作用,被誉为全志的“中枢”,享有志书“眼睛、窗口、纲领”等美誉。

  在志书中具有“聚合志书精华,提示全志灵魂。”作用的概述,其功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1、统摄全志,鸟瞰全貌,总括大势大略。“概述”之所以置于志首,是因为志书要靠它统摄全志,发挥以纲带目的作用。按体例要求,志书讲究横排竖写,横排后的篇、章、节、目,结构复杂,述说详尽,内容繁多。而概述则是对全志内容进行大势大略的勾划,从宏观角度对地情进行高度概括,把全志各篇精华部分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立体图画,从整体上展示其兴衰起伏。使读者未读全志而能了解当地的全形大势,知道当地的总貌及其发展变化的历史脉络。因此,概述在志书中起到了提要钩玄、鸟瞰全志的作用。

  2、贯通各方,形成整体,凸显发展规律。“概述”纵横贯通整部志书,衔接各章,融合各节,理清事物的历史发展脉络,点明事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趋势,将志书一栏一界各不相通的板块有机地融为一体,也就是使全志所记述的自然与社会、政治与经济、历史与现状的各门类得以互相贯通。弥补了志书因相互隔绝、“因果之效不彰”的缺点,从而增强志书的整体性和科学性。同时,它能把全志所记的历史与现实都置于不断运动、变化的发展之中,进而反映出事物的发展规律,给读者以动态、立体的感觉。         

  3、节时省力,方便览读,引导读者阅读。志书一般都在百万字以上,即使是篇幅小的乡(镇、街道)志、部门志字数也在30至50万字。面对大部头的书籍,读者因时间关系,很难有耐心地从头至尾慢慢研读。读者在阅读史志时为尽快获取对当地有个总体认识,习惯性地先翻阅其中的“概述”。在这里“概述”成为引导读者阅读全书的门径之一,它与凡例、目录一道且融为一体成为读者阅读志书的首选途径。

  二、概述的文体及结构

  如何编写好一部志书的概述,经历代方志编纂者、方志理论研究者的共同不懈探索,形成众多的成果和可资借鉴的范本。然而成果众多,分歧依然。

  见仁见智,笔者就“概述”的文体、结构与史志同仁进行观点交流,以求达成共识。

  (一)概述的文体。从已出版的志书看,“概述”的文体同方志的各篇章文字的文体一样,都是记叙文体,它主要运用叙述语体。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的方志作者提出:鉴于方志正文恪守“述而不论”的原则,志书设置“概述”就是给作者提供一个放开手脚、倾心吐胆、发表议论的平台。纵览已经出版的数千部新志以及30多年来第一、第二轮修志成果:志书中的“概述”全部是记叙文,没有一篇“宏文策论”。即使在有些志书的概述中,偶见几句议论,未见得有人欣赏哪篇“概述”的议论算得上是精言妙语,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志书“概述”的含金量。

  (二)概述的结构。从目前已出版的新编省、市、县志中的“概述”看,在谋篇结构方式上大体分为四种模式:一是横剖浓缩式。把志书所记述的主要内容加以提炼、浓缩,志书横分设置篇章,概述横分设段落。然后纵向记述各类事物精华及其重大变革。1990年以前全国编辑出版的县志,多采用这种结构模式。二是纵述主线式。把记述对象断限内的历史,划分若干阶段。抓住社会发展的主线,陈说历史前进的轨迹。追求贯通古今,不求“横不缺项”。如山东省《高密县志》,采用的就是这种史体结构模式。三是纵横复合式。既有纵述段落,又有横陈段落,纵横交错,相得益彰。例《吉林省志·广播电视志》的概述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全省广播电视面貌,属于复合套用结构;第二部分记述全省广播电视事业五个发展阶段,属于纵向结构;第三部分分析全省广播电视概况,属于横向结构;第四部分记叙全省广播电视发展成果,属于纵向结构。四是撷萃举要式。以记述对象的自然和社会背景开篇,导出当地的优势。单刀直入,直奔主题,充分吸住读者的眼球。如江苏省《如东县志》的概述,主要阐述本县的“十大优势”。再如浙江省《建德县志》的概述,主要阐述本地的“四大特点”,都是紧扣主题,不拖泥带水,抓住读者的心理,引人入胜。

  在各类志书中,“概述”的表达方式可谓式样多彩,诸如:总论、序言、导论、提要、总纲、总述、综述、分述、无题小序等。虽表达各异,但都同属“概述”这一类体裁。

     三、概述可含要素及着笔

  所谓的可含要素不等于必含要素,但其中可能有必含要素。志书的概述写什么、不写什么?应根据记述对象及其史实在志书中地位来选择。

  概述及篇、章、节下的无题序,为志书宏观层次的记述。如果把志书比作为一颗大树的话,概述就是树的主干,无题序是树的支杆。概述与无题序在志书中形成一个立体网络构架,它汇集了各门类(篇、章、节)的精华,以较简短的文字勾勒出志书的大概面貌,使人“窥一斑便知全豹”,因此它被史学者称为“志书的鸟瞰图”或称“志书的眼睛”。

  从总体来说,志书概述记述的内容不外乎以下内容:①记述对象的大势大略。作为县(区)志中的概述,对所属行政区域内自然、社会状况作提要钩玄的记述;②记述对象兴衰起伏密切相关的重大背景。背景是主体事物存在和演变的环境条件。在志书中对某些史实的记述,如不交代背景,就说不清缘由,还会令读者产生误会。所以在概述写作遇到这种情况时,就要不惜笔墨地把背景情况写清楚。③记述对象的发展阶段。一般来说,概述的通常写法是把记述的对象划分为几个阶段,但划分阶段要有科学根据,可借鉴国史、党史研究成果,与我国社会历史的分期特别是新中国的发展阶段不相悖。对于特定地区、特定事业也可采取特殊的分期方法。④记述对象的兴衰起伏的内因和外因。志书记述对象的外因,大多是超地域、超时限、跨行业的。如志书中农业与政策、科技与其它经济门类的关系;教育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关系等,所有这些可作为记述对象成因的资料,不便在篇章记述,而放在概述中写,顺理成章。⑤记述对象的功用。把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记述表现出来,不要照抄政令、法规,写出时代特点、地方特色、行业差异。⑥可写记述对象的经验教训。概述中写经验教训时,在叙述中可夹些议论,但不能写成政论文,力求具体化,不能抽象化。⑦可写记述对象的优势或特点。从出版的新编志书看,有的志书“概述”的主题就是写优势和特点。如江苏省《如东县志》的概述主要是写本地的优势和特点;还有的志书是将概述分为几个部分,把优势和特点分散至各个部分中记述。如浙江省《萧山县志》,在概述中设一段或几段文字,记述当地的优势和特点。⑧可写记述对象的时空地位。一个地区或某一项事业在全省、全国甚至是全球居于最好或者最早、最多、最大的地位,对这类史实,志书作者都没有忘记大书特书,而对于处于劣势的重要事物,许多志书概述作者多从“家丑不可外扬”的角度出发采取回避的态度。只有少数县志在概述中记述本地的劣势,以期唤起当政者的忧患意识。就志书记述对象的整体而言,居于中间地位的,也应该在概述中作对比记述。否则,读者就不了解该地区或事业的时空位置。⑨可写记述对象的预测、规划与展望。基于志书的记述原则看:一地的预测与规划不入志,是因为预测与规划的指标未成事实;同时预测与规划却是已经发生和存在的事实,在概述中体现或记述在志书的附录中也是合理的。⑩可写拾遗补缺的重要史实。对于有些史实,涉及记述对象的全局,由于受学科类别、地域、时限、凡例的制约,不便在篇章中记述,如: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视察和指示;国家对本地区或事业实施的特殊决策和政策;超时限的历史记述;志书下限至搁笔时间史实的补记等,可以考虑在概述中记述。把这类重要史实写入概述,不应算违例。

说实话综述真的很难,比research paper 要难很多,尤其是一二区SCI,很多综述都是主编直接约稿,这个主要是跟你的导师的学术地位有关,这种直接投的,真的很难中!我自己也投过中文的综述,很多期刊都要求必须是大牛当一作才能安排送审,也就是说你导师如果不是大牛,那就费劲,原则上人家是不收你这样的稿的!

综述之所以难中,是因为它存在一个天然的小悖论,你用的材料都是人家已经发表过的论文,也就是都是旧东西,但是综述又要有创新性,这其实是有一些矛盾的!如何体现出创新性,我个人看了那么多篇综述得出的结论就是你的思路和你的切入点就是创新的体现!都是那些珠子,但是你串珠子的方法不一样,最后串出来的项链就千差万别!这个串法没有创新性,你有再多的珠子也没有用!所以综述的整体结构是非常讲究的,没有长时间的科研经历,是很难把握好的!这就是为什么发综述的一般都是大牛!

如果你着手开始写一篇综述,那就要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因为综述基本上会考察到你全部的科研能力,包括:文献检索 能力、阅读能力、核心内容提炼能力以及总结归纳能力!我对写综述的建议就是:虽然综述很难中,但一定要逼自己写出一篇综述出来!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只要写过一篇综述,你的研究生开题能用上、你小论文的引言能用上,你大论文的绪论能用上,只要是涉及到写国内外研究成果地方都能用上,可以说是一石若干鸟。

很多师弟师妹认为写综述论文很简单,不就是大量的读文献再把文献堆起来嘛,也不用自己亲手做试验,这有什么难的?抱着这样的心态,读了大量的文献之后,觉得已经是成竹在胸了,结果到了要落笔的一刻才发现无从下手,不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就是我当年的遭遇!

当时应该是2015年年底,我就力求把2000年之后的所有相关文献都检索到,搜到一篇就觉得离成功又近了一步,最后一共下载了100篇左右,最后精选了80篇,我都打印出来了,寒假全拿回家了,可以说每篇都精读了一遍。

边读我也边做笔记,弄了个excel总结,力求一目了然,包括年份、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研究结论等,然后用不同的颜色给文献进行分类,已达到合并同类项的目的!

为了让各位师弟师妹尽快掌握文献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最近我们邀请了各大名校各专业的优秀博士和硕士,打造了一个为期15天主要面对科研新人的SCI文献阅读训练营,报名从速!

整个综述的写作过程中,我觉得最难写的就是Introduction,Introduction原本就是全文的一个小综述,那综述论文的Introduction就是综述的小综述,写多了就把后面就没啥写的了,写少了又不是那么回事儿,我的策略就是从介绍相关概念入手。然后我就按照研究对象不同把相关论文进行了分类整理,看一看有没有统一的结论可以总结,类似于合并同类项!最后总结conclusion,来一张大表,把各文献的结果来个大汇总,这是综述的常规套路。洋洋洒洒也写了2万多字,参考文献100多篇,很有成就感。

接下来三个月是我读博最黑暗的三个月,三连拒,相关问题跟题主一样“本文没有创新性!”,直击痛处,我后来毕业后我想了想,这篇文章不应该叫综述,应该叫做文献阅读报告更为合适!然后我就做出了我认为我博士期间最正确的选择之一,综述我放弃了!

后来等我顺利完成博士答辩后,我还是不太死心,我还是挣扎了一下,有进行了一次大的修改,虽然我已经拿出了我最佳的水平,但是投一二区还是被拒!最后这篇综述被一篇开源SCI期刊收录了,到目前为止也有了几十的引用量!

虽然说我的综述写作经历并不能说是成功,但是我确实在屡次被拒稿和修改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这里系统的分享给大家!

1. 什么是综述性论文

首先我们说说什么是综述论文?综述性论文是基于对现有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后,而形成的二次来源文献,而非是报道新研究成果的原创性文献。综述性论文的核心在于对相关已发表研究成果的相同点进行归纳,并尽可能给出一般性结论;而对于不同点,需要分析造成分歧的本质原因,并尽量给出哪一方更靠谱的判断已经为后续研究提供建议,比如可以用哪些新方法、新手段等等。

2. 综述性论文的结构

不同于传统Research Paper的IMRDC(引言-Introduction,材料及方法-Material andMethods,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ion,结论-Conclusion)结构,综述性论文结构更像是一本书,首先由引言引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其次是本文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介绍,再次是核心内容的总结,最后是主要结论和对下一阶段研究的展望。为了方便理解,我们以一篇已发表的中文综述加以示范:

李军, 李虎林. 电动汽车 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估算方法综述[J]. 科学技术与工程 , 2022, 2(6):12.

  

这篇文章为研究重点是电动汽车汽车锂离子电池SOC的估算方法,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全文共分为5章,分别为:引言、锂离子电池和SOC、SOC估算方法、SOC估算方法对比分析、结论与展望。从体量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重中之重,详细介绍了各类SOC估算方法并进行了各种方法的对比分析。

  

3. 综述性论文各部分写作技巧

3.1 引言和基本概念介绍部分的写作技巧

综述性论文的引言主要作用是给出研究背景并引出主题,最需要讲清楚的是为什么这个主题值得综述。引言部分具体包括:最新的研究进展、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文章的总体目的和结构。

概念介绍部分主要是针对所涉及的概念进行详细的解释和界定,主要作用是为下文提到的相关概念做铺垫,类似于名词解释的作用。我们再以上文所提到的综述文章为例,题目是“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估算方法综述”,很显然涉及锂离子电池和荷电状态两个概念,所以作者在第二章的第一部分详细追溯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并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例,介绍了锂离子的工作原理;第二部分详细给出了电池荷电状态(SOC)的定义以及估算SOC存在的主要问题。

3.2 核心综述部分的写作技巧

这一部分是综述性论文的核心,也是总体结构最难敲定的一部分,经常是边写边调整,而这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是最难的一点。总体结构必须要基于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常见的逻辑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由远及近)、研究方法顺序(研究方法由简单到复杂)、研究内容顺序(研究内容由表面现象逐渐深入)等,并且以上逻辑是交替使用的,比如说第一级的标题采用的是研究方法顺序展开,在每个研究方法下又按照研究内容顺序展开,然后再每个研究内容下再按照时间顺序展开。

为方便理解,我们还是以上文所提到的综述文章为例,在综述SOC估算方法的过程中,作者采用的就是研究方法顺序,有简单到复杂,分别是查表法、安时积分法、基于模型的估算方法、基于数据的估算方法和混合法,可以明显感觉到在方法难度上的升级。而在介绍每种方法的过程中又遵循了时间逻辑,由远及近。

3.3 结论与展望部分的写作技巧

结论与展望部分是综述性论文的主要亮点,具体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总结全文的观点,第二部分是对存在问题提出下一阶段建议。通常情况下重点应该落在第二部分,因为综述本身就是总结,应该总结的,前文核心部分都已经总结的差不多了,再详细展开讲就会给人一种啰嗦的感觉,所以建议简化。而综述最重要的意义是为后续的研究人员指明方向,所以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进而提出研究建议才是重中之重。

为方便理解,我们还是以上文所提到的综述文章为例,在最后的结论与展望环节,作者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提出了4条意见,分别是:①其他参数引入对SOC估算的影响有待研究,②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性能有待研究,③估算成本和实用性有待研究,④电池组SOC估算方法有待研究,从篇幅上也可以看出,这一部分的重点是在展望方向上。

  

4. 英文综述性论文的语言

为什么非要把英文综述性论文的语言问题单独拿出来说,因为我自己在这方面吃了很大的亏,所有的拒稿信第一条全是语言问题!后来我自己也反思了,综述性论文本来篇幅就很长,如果语言不通顺、不地道,对于审稿人 来说,简直就是折磨!在这方面中国人非常吃亏,5、6千字的ResearchPaper还比较好驾驭,动辄上几万字的综述性论文真的吃不消!

尤其是当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相近的时候,就要不停的变换用词,有点像古人写古诗不会用重复的字一样。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光是描述增加程度的修饰词就有这么多:gradually(逐渐)、sharply(急速)、dramatically(急速)、significantly(明显)、slightly (略有)、slowly(缓慢)、further(进一步)、continuously (持续)、markedly(显著)、rapidly (快速),而这每个用词之间还有微妙的差别,但如果把他们都翻译成中文的话,意思就都一样了,根本区分不出来。

所以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我推荐你选择专业的润色机构帮你把语言的问题搞定。我当时用的是@editage意得辑!效果还不错,至少润色完再投,再没有编辑和审稿专家说过语言问题!当然这只是来自于我单方面的推荐,强买强卖就没有意思了!另外如果你现在选择@editage意得辑,你还可以享受额外的一个9折优惠,优惠码是:PROAMB90,记住字母一定要大写哦!不会用的可以看我这个教程: 

最后希望各位师弟师妹看完这个回答之后对综述性论文的写作有所了解,并且我再强调一点:千万不要孤注一掷搞综述,不要幻想以发表一篇综述完成小论文的考核指标,这样做太冒险了!综述永远是锦上添花,是你在确保可以毕业之后的副产品,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如何写好志书的概述

 吉林省地方志编委会 孙宝君

  (2009年7月22日)

  今天,是我退休离岗5年来第一次参加修志工作的研讨活动。退休之后,身上的担子卸下来,脑子里的弦也放松下来,企盼品尝一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闲云野鹤的生活。无奈“树欲静而风不止”。没等退休,淑坤就将主编《吉林通鉴》的任务交给了我,这部贯穿古今,长达240万字,参照《资治通鉴》体例编纂的书,搞得我5年多未得消停。今年初全稿杀青,最近送厂付梓。剐想松口气,淑坤同志抓住不放,又派新活,聘我担任省志责任总纂及审稿组成员。凭着自己对地方志事业那份“割不断,理还乱”的情结,只能从命。在聘任省志责任总纂会上,我和夏为民同志提议应针对修志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开展一些专题研讨。我列举了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

  如何写好概述,其它如表格问题、横排问题、竖写问题等等。看来,我们的意见被采纳,利敏和旭华同志具体安排有关人员就这几个问题进行专题辅导。但没有想到的是,如何写好概述这个我认为比较难的问题,竟然派到我的头上。我这个“出题人”竟成了“答题人”。我深知难以胜任,几次婉辞,自以为获准,孰料周六突接旭华同志电话,通知我下周二到龙湾参加这次培训班,并坚持要我讲概述问题。时间只剩两三天,又恰逢双休日,手头缺少可参阅的资料,着实令我着急。如果我不讲,这次培训班就在一个重要问题上出现空白。因此,只好凭脑子里的记忆,用两个早晨拉了个发言题纲。今天,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走上这对我来说已经陌生了的讲台,试着回答一个自己并没真正搞懂的题目。

  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志书概述的一般知识

  编修地方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在志书里设置概述却是近代以来的事情。民国时期1936年编修的上海《川沙县志》设置了概述。这在中国几千年修志史上是具有首创意义的。这部志书的编修者是大名鼎鼎的黄炎培先生。就是这位老先生于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7月应邀到党中央所在地延安。他与毛主席竟日长谈,提出了共产党如何摆脱“其兴也勃然,其亡也忽然”的历史周期律这个大问题。毛主席回答说共产党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那就是民主。有人把毛主席与黄炎培的这次讲话称赞为共产党夺取政权前的“隆中对”。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大人物也曾经是一位修志人,令我们引以为荣。他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做出过卓越贡献,还为地方志的编修立了大功。黄炎培先生在《川沙县志》的导言中,深刻阐述了志书中设置概述的意义和作用是“重在简略说明本志内容之大要”,“使手持此书者,读概述后,进而浏览全文,其繁者可以用志不纷,其简者亦将推阐焉而有得,或竞不及读全文而大致了了。”在志书中设置概述,是志书编修体倒的一个突破,一大创新,它丰富了志书的记述方式,弥补了历代志书体例的不足,使志书的记述方法和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科学合理。

  自《川沙县志》始,志书中设置概述的逐渐增多。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修蓬勃兴起。众多修志工作者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巩固完善了在志书中设置概述的做法。1997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规定》中明确规定“地方志的体裁,一般应包括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不仅将述(也就是概述)正式列为志书的表述形式,而且列为7种表述方式之首,设置概述已成定制,成为志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于志书概述的定义,匆忙之中,我还找不到比较权威的解释。我的理解是,志书的概述是志书的一种体裁,是置于全志之首的特殊篇章,是对全志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概括性的综述,是全书主要内容的浓缩。概述,作为志书家庭的新成员,自1936年问世,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不胫而走,风行全国,并在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修中成为定制,充分表明了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表明了它的强大生命力。那么,概述在志书中有什么作用呢?

  一是志书的概述有化繁为简的概括作用。人们常说志书是一地的百科全书。它纵贯历史,横涉百业,林林总总,洋洋洒洒,短的几十万字,长则百余万字,甚至更长,都称得上“煌煌巨著”。在我们为一部部志书出版问世而自豪的同时,也常常遭遇尴尬。动辄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大部头志书,为许多人买不起、拿不动、看不了,成为“和者盖寡”的“阳春白雪”。这就大大地影响了志书的“教化、资治”作用。对此,我有着深切的感受。1996年,我参加第二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在中南海接见与会全体同志,大家的心情无比兴奋,企盼能够听到一些激励的话。但是李鹏同志在讲话中,不无批评的说现在志书越编越厚,实在是看不过来(这段话在后来发布的正式文稿中未发表)。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书的厚度。王云坤同志、全哲珠同志分别兼任过省地方志编委会主任、副主任,都曾到省地方志视察过,每次我都把蔚为壮观的志书摆出来请他们过目,我还表示要将全部志书送给他们。但两位领导都说过类似李鹏同志的志书太过厚重,看不过来的话,令我十分没面子。但冷静地想一想,领导同志的批评,还是切中要害的。志书确实面临着一个如何轻装上阵,适应读者需要,适应现代社会这样一个重大课题。正是因为有了概述,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志书过于厚重、冗长、繁杂的弊端。概述,用极简练的文字,概括了一地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读者要了解一个地方、一个领域的概貌,大势大略,主要特点,不必纵览全书,只要看看概述便了然于胸。概述还可以起到索引作用,按照概述的引领,再去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概述是志书的“精华本”、“缩写本”,能够起到览一篇而知全书的作用。

  二是志书的概述有画龙点睛的升华作用。志书是资料书,但它不是一般的资料汇编,更不是资料的堆砌。志书是“科学的严谨的资料性著述”,它是党委领导,政府主持,集中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熟悉本领域的工作人员,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吸收本领域最新科研成果,能够全面、准确反映各地、各领域情况的官

  书,承担着“存史、教化、资治”的庄严历史使命。作为统领全书的概述,它源于志书的各个门类,又高于各个门类,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俯视全局,指点利弊,评说得失,彰明因果,揭示规律,给当代人以启迪,给后人以警示。志书有了概述,大大地增强了科学性,完整性,使“存史、教化、资治”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是志书的概述有综合协调的沟通作用。横分门类是志书编写体例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是我们的先辈在编修地方志上的一个创造。使我们在记述复杂事物时,用逻辑划分的办法,横分成若干门类,再按各个门类纵向记述。正是有了这个横分法,使编写者有了记述的“章法”,也使读者得到了要领。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横分法,

  有利于记述,但也把本来具有互相联系的事物割裂开来,使人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胳膊、腿”,不见完整的“人”。通过概述,就能够把各门类事物之问内在联系揭示出来,客观地反映各个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对立统一关系,更加科学地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内部运动关系。

  对于志书概述的作用,还可以概括若干点,因为我手头缺少资料,只能说这样几点。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东西,就是志书概述的作用都是弥补志书固有体例的不足。志书篇幅过长、体量过大,有了化繁为简的概述,使读者览一篇而知全书;志书主要构成要件是各种形式的资料,有了概述,对大量资料进行条分理析,给

  资料注入了灵魂,使哑巴资料张嘴说话,从而体现官书的意志和价值取向;志书的横分法割裂了事物内在联系,有了概述,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揭示事物内在联系。综上所述,可以说概述的产生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它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志书固有体例的弊端,弥补其不足,在志书的各种体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讲的第二个问题是:志书概述撰写中的“常见病”

  自1989年,我来到省地方志编委会以后,在十几年的修志工作中,我担任过省志的常务副总纂;兼任过省志《大事记》、《人物传》、《建置志》及《总述》等综合类志书的主编;我还和严寒同志一起担任省志中财贸系统的专业志的责任总纂。作为主编,我直接撰写或参预撰写了若篇志书的概述;作为责任总纂,我审阅修改了几十篇志书

  的概述;作为省志的常务副总纂,我主持了上一轮大部分省志专业志的审稿会,和编辑人员一起接受审稿组专家、学者对志稿的审查,聆听他们对志书的批评和建议。从不算短的修志时间和不算少的修志实践中,我的体会是:作为志书的编写者,志书撰写中最难写的部分是概述;作为审稿者,志稿中最不好改的部分还是概述;作为审稿会的

  主持者,听到批评声音最多的地方也还是概述。概述,是志稿撰写中的“硬骨头”,是审稿改稿中的“敏感地带”,也是读者最为瞩目的“热点”和“焦点”。

  为了更好地帮助在座的各位主编了解概述撰写的难度,本应把这些年修志实践中本人遇到的或是别人提出的概述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梳理出来并进行必要的分析点评,以便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引以为鉴。但由于手头只有已经出版的志书,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多次“整容”,和初稿相比已经面目皆非。而总纂过程改过的稿子,以及审稿会上大家发言的记录都不在手上。因此,只能凭记忆进行梳理。我感到概述撰写的“常见病”有这样一些:

  一是篇幅过长。概述不“概”,几乎是概述撰写中的通病。二三万字的概述是短的,三四万字的平平常常,五六万字的也屡见不鲜。省志有一专业志,概述初稿写了七八万字,几乎占全书的二分之一。这部志书是承编单位聘请某大学几位教授写的。这几位老师都是学富五车,学术造诣很深的老先生。但由于他们没写过志书,对志书的规范不够了解,因此,在初稿中追溯过远,越“界”过多,内容写得过细,运用了许多论述和阐释性语言。这篇概述在二审时就被否定了,只好重写。概述,贵在“概”字。但许多作者,把握不住这一点,下笔千言,姿意挥洒,把概述写的过于冗长。我们委有位退休的省志责任总纂,叫苑广才,他曾在新华社工作多年,是位资深记者,文字功夫很深。他深有体会地说:不要以为记叙文就是写事嘛,没什么了不起的,很好写,其实记叙文是各种写作文体中的“高难动作”,写得简洁、典雅是很难很难的。

  二是重复交叉。一些概述的初稿,单独看问题不大,但与下面的正文联系起来看,问题就出来了。就是在内容上大量的重复。同一件事,同样的记述语言,同样的数据,几乎一字不差地,分别写在一本书的概述和正文里,而且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的,随处可见。大家可以想见,这种情况过多,谁看了不生厌?概述源于正文,必要的重复是难免的,但概述又高于正文。概述在资料的选择上,要取精用宏,在表述上应更宏观,更概括,和正文中的事物要合理避让。过多的重复,不仅浪费文字,拉长了篇幅,而且弱化了可读性。

  三是杂乱无章。概述和正文的撰写一样,都有个横分竖写的问题。但概述的横分竖写比正文更难,什么地方横分,什么地方纵述,一定要认真地条分缕析,合理运用。有的志稿在这方面处理得不够好,纵分时,看不出事物发展的起点、节点和终点;横分上,无主次之分,无宏观微观之别,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在横与纵的关系上,时纵时横,纵横交错,作者自己没理清,读者看了更迷糊。

  四是自相矛盾。“众手成志”是志书撰写的一个特点。正文和概述常常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因此,概述与正文常常出现撞车、矛盾和不一致。有的是同一件事两种说法,史实上出现矛盾;有的是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记载各异;有的是单位、人物称谓相左;有的是数据上出现矛盾;还有的是同样引用一个文件,但文件名称和内容不一致。这些“不一致”甚至自相矛盾的情况的出现,严重地影响了志书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五是主线中断。概述要对志书上下限内的历史进行概括,从而勾勒一个地方一个行业发展的大势大略和起伏曲折。但有的概述作者,查找资料不够认真,致使某些重要历史阶段出现空白,造成资料断线。这种情况在上轮修志中出现较多。上轮志书记述历史跨度比较大,从清顺治十年(1653)到1985年,长达350多年,历经清王朝、中华民国、东北沦陷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一些志书的概述,或清初、或民国、或东北沦陷时期,或解放战争时期,都有“缺苗断条”的地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革”十年常常是记述中薄弱环节,甚至有的专业志竟然“开天窗”。追问原因,大多回答是找不到资料。其实质原因是资料搜集不够刻苦、细致。资料不够,写起来只好“打马虎眼”,一笔代过。这些都影响了志书的“存史”和“资治”功能的发挥。

  六是悖离文体。志书撰写的基本原则是“述而不作”。但为了评点得失,彰明因果,揭示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志书通过概述可以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评点,可以有简明得当地论述,也允许有必要的阐释。但这些评点、论述和阐释必须十分精当,切不可过多过滥。而有些概述的志稿恰恰在这些问题上把握不当,大段的论述,情绪化地褒贬,冗长的教科书式的阐释说明,偏离了志书“述而不作”的记述文体,成了各种文体的大杂烩,悖离了志书是“科学的严谨的资料性著述”的基本性质。

  七是评点失当。志书要对历史上重大的事件,重要的决策,重大的工程,重要的人物进行必要的评点。这些评点虽然是几句话,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但均带有盖棺定论的性质。因此作者必须十分慎重,力求准确,经得起历史考验,切不可片面追求“鲜明”,放纵情感。在审改志稿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评点词语:写一个工程时都是“东北最大”、“全国第一”;写某项科研成果时,都是“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写某一项决策时,常用“产生了重大影响”;写一件事物的结束时常用“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评价人物时,或赞美的无以复加,可贬斥的一无是处。志书对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的评点必须十分严谨科学。有一个例子我印像非常深刻。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黑龙江社科院的同志发言中说到,他们在一篇文章中写抗日名将马占山曾一度出任伪满洲国军令部长,用了“投降日寇”这个词,马占山将军的后人看到后,强烈不满,坚决要求改为“诈降日寇”。“投”和“诈”一字之差,大相径庭。

  八是气势不足。小品演员潘长江有一句名言:浓缩的都是精品。概述本是志书中的“精品”、“亮点”,是最应出彩的部分,但是,有的概述却是“老和尚的帽子——平塌塌”。从志稿中明显感觉到作者不能从宏观上把握大局,对资料研究的不透,因此,在撰写中驾驭能力不够,表述事物缺灵魂,少气势。纵向上记流水帐,无节点,无起伏;横向上,无主次、无详略。文缺章法,语少锤炼,平铺直叙,没有感染力。

  九是违规作业。这是套用安全生产的一个概念,意指一些同志在撰写志稿中,不按凡例的规定写作。志书是严谨的科学的资料性著述。专志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决定了它在编纂上的规矩比其它著述多。从编写指导思想,到记述的上下限时间,记述的地域范围;从文体风格到纪年的表述,计量单位的运用及单位、人物地名的称谓;从数据使用到表格制作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为了写好省志,省地方志编委会早就制定了省志和质量标准和行文规范。这些规范性的文件就是省志编写的“法”,每一个作者都必须一体遵行。概述作为全书之首,更应成为执行规范的典范。遗憾的是许多作者恰恰忽略了这个问题,不认真学习规范,不严格执行规范,自己怎么习惯就怎么写,信马由缰,放任自流,致使志稿中(包括概述)出现许多“病害”。我在主持《吉林通鉴》的编写时,最感挠头的就是这些所谓的“小毛病”,真是改不胜改。比如单位称谓,一会儿是全称一会儿是简称。计量单位不统一,数据使用不规范,朝代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不准确,同类事物辞条要素不一致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认真处理,都会影响志书的质量。

  我讲的第三个问题是:写好概述应把握的要点

  对如何写好志书的概述,我实在是没有“点石戒金”的高招,苦思冥想难得其解。也巧了,这次到三角龙湾开会,与老朋友黑龙江地方志编委会柳成栋先生邂逅相逢。当晚,他赠我大作《方志论稿》,连夜翻看,以便为第二天的发言汲取“营养”,恰好看到他在《如何当好志书主编》一文中,关于主编如何写好概述有一段精彩论述,说出了我想说的话,现摘录如下:“概述起着鸟瞰全局,统帅各篇,从宏观着墨,起纵论古今,横陈各业,勾勒特点,纵说利弊,择取大势大略,总结经验教训,揭示规律的作用。因此,非熟悉地情者,非纵观全局者,非驾驭整部志书者莫能为,非大手笔者莫能为。由主编来完成概述的编写最为合适,无法推卸”。这段论述中用了4个“非”字,是用否定法说的,正过来就是一个主编在写概述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对此我很赞同。

  从我为数不多的撰稿、审稿实践中,对写好志书的概述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写好概述必须通览历史,把握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找准事物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

  纵贯历史是志书的基本要求,也是概述主要职责。但纵贯历史不是记流水帐,而是要通过历史的回顾,写清楚事物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来龙去脉中,彰明因果关系,揭示发展规律。省交通厅根据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布置,编写了《吉林交通史》。因为我到省地方志之前曾担任过交通厅办公室主任,后来又从事修志工作,因此,交通厅史志办的王志伟同志邀我参加审稿。我对《交通史》初稿特别是概述提了些意见,结果惹上了麻烦,志伟非要我重写。因为我对吉林交通的历史也不甚了解,只能重新学习。为了写好这篇概述,我认真看了省社科院佟冬主编的六卷本《中国东北史》中关于东北交通的记述,受益匪浅。经过仔细研究,我从中找到了吉林交通2000多年发展的大体脉络,概括为4个发展阶段:缓慢发展的古代交通(从远古到清末);近现代交通的出现及曲折发展(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新时期的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这样就把2000多年的吉林交通发展史,用这样几个历史时期做了清楚的区割,而且在每个时期内,找准吉林交通的发展状况,主要特征,反映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记述起来就有了波澜起伏,而不是写流水帐。2002年,为了服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根据李锦斌省长的要求,我们编写了《吉林工业史鉴》一书,淑坤同志要我编写吉林工业历史这一部分。在文中我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吉林工业的出现及曲折发展作了简要概括。然后主要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吉林工业的发展状况。经过认真分析,并征求了大家的意见,我将建国后54年(编写此书时为2002年)吉林工业发展的历程,大体划分为两个27年,即“计划经济时期的吉林工业”(1949~1976)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的吉林工业”(1977~2001)。在计划经济时期又分为历史回顾、国民经济恢复、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大跃进”及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等若干阶段。在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过渡时期则按照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分别划分为“五五”至“九五”若干阶段。通过这样的区分就把吉林工业发展的阶段性清楚地划分出来了,一步步记述,既符合历史事实,文章又不显得杂乱。

  本轮修志记述时间为1986~2000年,时间跨度不大,但也不能逐年排列,搞成流水帐,也要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找出事物起点、转折点、终点。我觉得可以按以下办法划分:有任期时限的部门如人大、政协、工会、妇联、共青团、科协等可以按届别划分阶段;经济部门如治金、石化、机械、建材等,可按五年计划划分阶段;管理体制发生过重大变化部门的可以按改革的进程来划分;还可以寻找事物发展的重大的突破性变化,确定出节点。比如机构的撤、立、并,重要政策的出台,生产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等等,都是事物发展的节点。总之,节点的选择,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符合中央和国家关于历史时期划分的宏观判断,又要符合本地、本部门、本行业的实际,防止主观臆断。

  (二)写好概述必须把握全局,坚持区分主次,有详有略的原则,突出主线、突出重点,切不可平分秋色,面面俱到

  人们都把志书誉为“一地百科全书”,其实省志的各专业志也都是一个领域的“百科全书”,每一部专业志都记述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领域里的各方面事物,极其广泛,极其庞杂。作为志书的概述只能择其要者记述,不可能面面俱到。现在一些志书的概述为什么写的冗长?为什么显得杂乱无章?为什么与正文大量重复?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主次,没有重点,事无巨细,面面俱到。2003年,是吉林省建置350周年(清顺治十年(1653),清设宁古塔昂邦章京,学界公认为吉林建置之始)。我们向省政府建议开展纪念活动,省政府决定由我们代洪虎省长写一篇纪念文章,在《吉林日报》发表。我带着李北斗同志和省政府办公厅两位处长还有洪省长的秘书进驻乐府大酒店赶写这篇文章。这时时间只剩下一周多。在只有七八天的时间里,我们没有急于下笔,用了三四天时间进行研究。350年跨度,千行百业,要写的东西太多,如何用万八字写清楚?我们从千头万绪中把吉林建置以来的350年的发展史概括为4条线:即吉林人民坚决反抗沙俄、日本的入侵,保卫领土主权的斗争线;吉林各族人民用劳动和智慧建设白山松水的经济开发线;在吉林大地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碰撞、交流融合和发展的文化发展线及吉林大地上的各民族由争斗摩擦逐步走上和谐相处的民族团结线。这4个方面基本上概括了吉林省建置350年的发展历由。这篇文章经省委宣传部领导把关并由洪省长亲自审改后发表在《吉林日报》头版,作为纪念吉林省建置350周年的一个重要项目。初稿1万多字,发表时删节到7千字左右。也就是说,我们用不到l万字的篇幅,把吉林的基本历史、基本面貌写出来了。这篇文章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吉林省发展史的“大概述”。

  (三)写好概述,必须把握文体,坚持“述而不作”的志书文体

  我们修志队伍是个人才荟萃的地方,汇集了各方面的人才,有的是机关起草公文的行家里手,擅长写工作总结、领导讲话和调查报告;有的当过教师,非常善于循循善诱,讲起故事非常有诱惑力;有的是作家诗人,写文章神采飞扬,感情充沛;还有的是记者、编辑,长项是写通讯报道。但不论来自哪个岗位,过去擅长什么文体,只要参加志书的编修,都要在文风上来一个“转轨换型”,要丢掉过去习惯了的表述方式,学会用志书的体例和语言风格表述问题,否则,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走上你习惯的路子上去,把志稿写成工作总结、写成通讯报道、写成教课书、写成文艺作品,但这些都不是合格的志书。前段我参加审查几个单位的志稿,有一个志稿的概述,开篇像章回小说一样,写了一篇词,激情澎湃,文采飞扬,语言铿锵。词是好词,但放在概述里明显不合适。还有一部志稿的概述,几乎将工作总结原封不动搬了过来,几个部分都专门写了一个叫“基本经验”条目,一二三四地论述起来。说明这些同志都没有真正掌握志书的基本文体。在改志稿时,为了纠正这些问题,我们和作者有时会出现矛盾。我们要删的,常常是作者的“得意之笔”。

  为准备这篇讲话,我翻看了一些已经出版的志书,特别是获奖志书,其中省委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志》在这方面处理的非常好。比如对“大跃进”、反右斗争、“文化大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的记述都写得非常得体。这几个事件都是极易撩动人们情感,也是作者最容易发挥激情的地方。但《中国共产党志》的作者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坚持用事实说话,寓观点于事实之中。比如写“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客观地记述了省委如何提出口号并动员全省100万人,男女老少齐上阵,修建小高炉、小土炉数万座,边修边炼,到年底炼出钢2万吨,生铁5万吨,这些钢铁大多不合格,基本不能使用,造成亏损1.69亿元。在这一段记述中没用一句评论,但“大跃进”所造成的灾难性损失已跃然纸上,是非对错自在不言之中,正应了“事实胜过雄辩”这个真理。

  (四)写好志书的概述,必须提高作者的综合素质

  能不能写好概述说到底在于作者的素质。一篇概述,实际上就是检验作者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考卷。写好概述,要求作者一定熟悉本行业的情况,对你所记述的这个行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成绩和问题,经验和教训,了然于胸,如数家珍。概述的作者理所应当的是本行业的“活档案”。写好概述,还要求作者要有很强的表达能力。概述一定要朴实无华,但朴实不是粗糙。概述要写出文采,就要讲究逻辑,讲究修辞、讲究语法,对所用的资料,要认真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提出的观点要反复推敲,力求准确、客观、公正;对每一句话都要琢磨,要像拍电报那样,删去任何一个多余的字。写好概述,还要有大局观。我非常欣赏一句广告词,叫做“山高人为峰”,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再高,但只要人攀登上去,就被人踩在了脚下。概述是志书的制高点。写概述的人,一定要像登山队员那样,站在最高峰上俯视全局。我多年担任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工作,开始给领导写讲话,写工作总结,很是惶恐。有一位领导鼓励我们这些秘书要放开手脚。他说你们在写文章时就要转换角色,这时候你就是领导,要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这就是大局观。在座的都是省志专业志的主编(主笔),你写这个部门志书的概述时,就要站在领导的层面上,去回顾历史,纵览现状,展望未来,看利弊、评得失、谋发展。写概述时,作者要有一点气势和勇气,要有一点当仁不让之勇,舍我其谁之势。去年以来,我参加审查了4部志稿,最近我又看了《公安志》和《工会志》部分初稿,我感到写的都很不错。《公安志》和《工会志》的两位作者都是本战线的老同志,一位是宣传部长、一位是研究所的副所长,情况熟、文笔好,写起来驾轻就熟,这样的同志写志书的概述,应该是不在话下。参加这次学习班的同志,有的我过去就比较熟悉,比如宣传部的慈彪,民政厅的李德润,人事厅的王同月,过去就是我很敬佩的大手笔。有的虽不熟悉,但也都是各个单位在写文章上的高手。我相信,只要大家认真努力,就一定能把志书写好。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作为志界一个退役老兵,见到修志队伍后继有人,修志事业方兴未艾,十分欣喜。衷心祝愿吉林省的修志事业不断发展,取得更大成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