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猴头 猴头菌是我国的名贵食用菌。俗话说:“山珍海味,猴头燕窝”。山珍就是指的猴头菌。因为这种菌老熟干燥后,形状很像猴头,这种菌生于深山老林,在我国东北地区多野生,内蒙、山西、河南、河北、江西、四川、广西等省分布,近来各地已进行人工培养。 一、生物学特性 猴头是一种腐生菌,常野生于栎、核桃柞树等树的腐木上,在自然条件下,其生长发育经过担孢子、菌丝体、子实体个过程。人工培养多行无性繁殖。菌丝体阶段和子实体阶段所需的温度不同,前者需较高的温度,在22-28℃时,生长最适,但高于28℃,则易老化。子实体阶段所需温度稍低,20-22℃适于其生长发育。培养基酸碱度以 PH4-5为适。 二、人工栽培技术 (一)菌种的分离培养:称取淀粉10克,葡萄糖10克,蛋白胨1克,维生素B15毫克,琼脂10克,水500毫升,按常规方法配制。选色鲜、丰满、生长旺盛的子实体,经表面消毒后,在无菌条件下,从幼嫩子实体中央部分切取一小块组织,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塞上棉塞,置于25℃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15天左右,待白色的菌丝体长满斜面后,即得母种,可扩大培养,以满足生产上的用种量 (二)菌丝体的培养:菌丝体培养基的制备,常用锯木屑作培养基,即选适生树锯木屑78%,米德20%,蔗糖10%,石膏粉10%,加水适量,充分拌匀。将配好的培养基装入 750毫升的培养瓶内,在压力1.5公斤的灭菌锅中消毒一小时,取出冷却后,在无菌室内挑取斜面菌种一小块接种于瓶内培养基中央的小洞内,塞上棉塞,然后移入22-28℃的培养室中培养,经20-25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全瓶 (三)子实体的培养:培养子实体培养基的配制及装瓶灭菌与制作菌丝体培养的方法相同。通常在温度22-28℃时,从接种到菌蕾形成约需22天。待菌蕾形成后,即拔去培养瓶塞子,室温降至20-22℃,培养室相对湿度保持85-95%。如条件适宜,从菌蕾出现到子实体形成需12一15天。 三、采 收 (一)菌丝体的采收:接种后,条件适宜,经培养25天左右,即可形成白色绒状的菌丝体,幷有棕黄色水珠,逐渐出现菌蕾,培养基酥软,有特殊香味,PH降至3.5-4,含水量73%左右,即可挖瓶采收,将菌丝体连同培养基哂干。 (二)子实体的采收:菌蕾出现后约半月,子实体可成熟,即行采收,晒干或烘干,干品呈淡褐色。 * 耳 我国的木耳生产,是由朱集野生木耳,到条木砍花培植。近年来发展为段木人工栽培。产量有了显著提高。但是,这些方法均以木材为培养基,森林资源消耗大。七十年代以来,上海、浙江、湖北、福建、广西等北区,采用代料栽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目前,我国生产的木耳主要有三种类型。黑木耳、毛木耳和皱木耳。现在人工栽培的木耳只有黑木耳和毛木耳两种类型。毛木耳适应性强,较易栽培,特别在广西的高温地区,发展速度比黑木耳快。 一、代料栽培技术 木耳的代料栽培技术,有玻璃瓶、塑料袋栽培和菌砖栽培。据试验,菌砖栽培,耳芽从生,营养不集中,且极易污染,故现在很少采用。玻璃瓶和塑料袋栽培,如果菌种选择适当,管理得法,每百斤干料可收鲜木耳70-100斤。 (一)培养料的配制:木糠(锯木屑)以壳斗科、桦木科树种为宜,棉籽壳、玉米芯、豆秆荚等纤维类农副产品可用来代替木。以上培养料可任选其中一种。培养料的配方;木糠78%,米糠20%,糖1%,石膏粉1%,加适量的水。具体操作方法,先把木糠、米糠、石膏粉等干料放入盈内拌匀,拌时不要加水,否则石膏粉,米糖等结块难以拌匀。另把蔗糖溶于水中,然后将溶液加入摔匀的配料内。水分含量以手紧握培养料见指有水球而不酒下为宜。 (二)玻璃瓶栽培:500-750毫升的瓶子,装干料25-30两料拌好后,要立即装版装料耍装满瓶,不留空隙,使棉塞与料相接触,待料长满菌丝后,荫丝堡续长入棉塞。装料时,边装边拌动瓶子,并用小木捧沿瓶四周适度压实,但不宜压得过紧。最后用木捧在培养料中央钻一小洞,以便通气和接菌种。料装完后,塞上棉密,并用棉绳扎紧。立即灭菌,有条件的地方用高压灭菌。无条件的,可用土法常压灭蘭。也可采用间歇灭菌法。采用常压灭菌和间歌灭菌时,注意不断向锅内加热水,以保证不断有蒸气冒出。灭菌完,要待冷却到接近室温时才能开盖取出。将准备好接种的瓶子及接种工具,一齐放入接种箱消毒。接种前,先把手洗净,幷用棉球藏75%酒精抹察。点燃酒精灯后,把接种铲在火烙上烧灼,冷却后,铲取蚕豆大的木糠种接入栽培瓶内,一瓶原种可接60-70瓶生产种。接好种的瓶子取出移置到温度为25℃左右的室内培养3-4天,就看见培料上有白色荫丝生长。一般要经过1-1.5月,木耳蘭丝才会长满全瓶。菌丝长满金瓶,即可催芽出耳,其方法是:用冷开水浇湿塞。用经过0.1%高猛酸钾浸泡五分钟消毒的塑料薄膜包扎瓶口,最后用橡皮筋或绳子扎紧,放在通气的培养室内培养。经过5-8天,见到荫丝长满全瓶时,即除去薄膜,每天喷水1-2次。这样经过4-5天便可出耳。出耳最适温度为22-25℃,空气相对湿度90-95%,这是确保耳片生长的关键措施。在朵完第一次耳后,重复上法进行催宜,但采收后,棉塞上已有耳芽出现,就不必用塑料布包扎。出耳期间应根据上遮情况喷水2-3。每培养料可采收木耳3次,共产鲜耳2两左右 二、采 收 木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能满足其所需的生活条件,一般从见到耳芽起10-15天即可宋收,成熟的标准是,耳片展开,边缘内卷,耳根变小,耳片富有弹性。柔收后在阳光下晒干,以耳片变硬为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