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构性思维: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新用户38922816 2023-04-24 发布于海南

生活史就是问题史。人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人生之网上的纽结,它把人生的多种经历串联起来构成了整个人生。

对每个人而言,一次发现和解决问题之旅就是一次经验之旅,一次探索之旅,一次解蔽之旅,一次修行之旅,也是一次超越之旅。在解题之旅中,我们将积累经验,获得知识,发现奥秘,去蔽启明,体验生活,得到历练,获得意义。

图片

从某种意义上说,拒绝问题就是拒绝生活,如果试图从重要问题旁绕开,那么生活之门将在我们身后关闭。因此,解决问题是人生永远也绕不开的过程,每一次的解决问题都将打开新的大门,引领我们通往更广阔的天地。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理解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确定问题。

其次,梳理问题,拆解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三,确定解决方案,制定计划,实践方案解决问题。

图片

这三个步骤基本上抽象地概括出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但还是太过笼统、模糊,不利于推动问题解决。因此,本文将从金字塔思维来解析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将笼统的三个步骤细化成更加具体的五个步骤,以此帮助大家获得一种高效且通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图片


本文逻辑

一.明确目的,界定问题

二.拆解问题,锁定要素

三.针对要素,制定方案

四.选择决策,确定方案

五.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解决任何问题都有特定的目的,没有人会平白无故的去解决问题,这个目的推动着人积极地去解决问题。其次,问题是可以被拆解的,解决问题就要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拆解问题的过程。另外,我们还需要知道任何问题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因此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有其特定的方法。

图片

一.明确目的,界定问题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清楚地找出问题,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杂乱无章的思维是不可能产生有条理的行动的。那问题到底是什么呢?

问题的本质是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理解为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决定了问题的存在性。

从时间的维度看,差距可以是现实与过去之间的,也可以是现实与未来的之间的。因此,我们可以将问题分为三类:恢复原状型、防范潜在型和追求理想型。

  • 恢复原状型:过去的状态优于现在,因此需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 防范潜在型:现在的状态良好,但可能发生损害,因此需要提前防范,防范潜在威胁

  • 追求理想型:现在状态良好,但还未达到最优状态,因此还需要继续优化。

万事开头难,想要解决问题就要先发现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对象,缺乏着力点,也就无从下手。因此,发现问题是首要关键。

图片

如果你没法清晰地发现自己的问题,那么建议你可以使用两个工具:5W1H和SMART原则。

5W1H可以用于描述现实,即what—who—when—where—which—how。简单理解为“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问题,问题的性质和程度是怎么样”。

SMART原则用于确定期望或目标,即设定未来目标需遵循SMART原则:明确性(Specific)、可衡量性(Measurable)、可实现性(Achievable)、相关性(Relevant)和时限性(Time-Bound)的英文单词首字母。

问题=现实—期望,将自己目前的现状与目标进行对比,你就能清晰地发现自己的问题。

图片

二.拆解问题,锁定要素

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拆解问题,如果将问题抽丝剥茧,那么产生问题的根源就会显露出来,只要解决源头,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绝大部分人不会解决问题,多半是由于不擅长分析或拆解问题。按照金字塔思维,拆解问题有两种方法: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

自上而下法就是借助前人的经验,使用前人总结概括出来的框架拆解问题。

自下而上法就是没有借助前人的经验,凭借自己的理解对问题进行拆解。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两种方法都必须遵循MECE原则。(MECE原则就是分类需要做到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

在正式拆解问题前,我们需要先收集数据,数据的收集是拆解问题的基础。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拆解方法。

图片

如果你对问题的理解非常透彻,那么可以直接借鉴前人的经验,套用固定的框架模型,自上而下法拆解问题

  •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框架。

  • 第二步,按照框架分类并细化问题。

  • 第三步,看看框架是否需要调整。

  • 第四步,分析问题背后的核心原因和关键逻辑。

比方说,营销中的4P和4C框架。

图片

如果你对问题的理解有限,还不能分清问题的类型,那么建议采用自下而上法

  • 第一步:列举相关要素;

  • 第二步:对要素进行分类;

  • 第三步:找出各类别之间的关联;

  • 第四步:确认核心原因与关键逻辑。

既然已经学会了自上而下法或自下而上法将问题抽丝剥茧,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找出引发问题的根本原因。

图片

通常,引发问题的原因很多,但只有解决最根本的原因才能从源头上彻底解决问题。我们把问题产生的原因分为:表面原因、过渡原因和根本原因。

  • 表面原因:是造成问题的直接原因,一般很容易找到。但只从表面原因解决问题,只算治标,问题可能会暂时消失,一段时间之后还会再次出现

  • 过渡原因:介于表面原因和根本原因之间,从某种程度上也属于表面原因。

  • 根本原因:是造成问题的核心原因,一般隐藏的非常深。找到它,需要费时费力,但从根本入手,就能彻底解决问题,属于治本。

图片

我们可以使用5Why法,层层深入,不断挖掘,从而找到表面原因和根本原因。

三.针对要素,制定方案

找到了原因,剩下的只需对症下药。如果这个问题已经有人遇到过,那么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

第一步:立标,找标杆。

第二步:对标,找共性。

第三步:达标,找指标。

如果这个问题是一个全新问题,在这之前从未有人遇到过,那么我们就需要创造办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别人不敢想的,你已经成功一半,做别人不敢做的,你就会成功另一半。”

没有办法就要学会创造办法。创造办法的路劲可以通过逆向思维、强制关联、放大问题、加强约束、头脑风暴……来帮助你创造出不一样的可能。

图片

四.选择决策,确定方案

当我们创造出新的办法,又会陷入另一个麻烦。如果创造出的办法过多,我们该如何选择呢?如何找出哪一个才是最优化的选择呢?

这里我们可以使用几个工具,帮助自己作出最优化的选择。如:利弊图、二维矩阵、优选矩阵。

图片

利弊图多应用于解决冲突问题,适合于“是”或“否”这种二选一情境下的决策。使用方法比较简单:

  • 1.分别列出利弊项

  • 2.划掉对决策影响不大的选项(价值替代)

  • 3.对剩下选项进行比较,确定最终结果。

图片

二维矩阵多应用于复杂问题,适合在不同情境下选择不同策略。使用方法:

  • 1.选择维度。维度就是与你的决策结果最相关的要素。例如,在时间管理中,重要和紧急是与结果最相关的要素。

  • 2.将两个维度交叉,形成四个象限,并给每个象限下定义,针对每个象限的特点给出对应的决策结果。

图片

优选矩阵多应用于当方案很多时,选择最优策略;或者用于对策略进行排序,适合于复杂并缺乏必要资料的情境下的评比、分配和分析。

优选矩阵其实是一个表格,在这个表格中,把所有影响选择的维度都罗列出来,然后通过综合评价选出最优者。

图片

五.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当方法有了,最优方案也确定了,最后只剩下实施了。

实施需要有计划,缺乏计划就缺乏控制,没有控制的实施容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形成拖延,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

计划能帮助我们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最大化地利用手上的资源,形成合力,奔向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