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谈悬链线中的微分奥妙

 人老颠东 2023-04-24 发布于安徽

随便查阅一下科学史就可发现,“悬链线”问题在数学、物理和工程技术上都是明星般的存在。如果要拍部专题片《悬链线的故事》,其内容也是足够丰富的,多位学界大人物都将卷入中,我忍不住也要去凑个热闹。

从15世纪的达芬奇到17世纪的伯努利,悬链线问题历经二百年终于得到解决。莱布尼兹和惠更斯也参与其中,拱桥和铁索桥都是它最常见的应用。

而我要讲的是,悬链线问题中的微分奥秘。

公元1690年,伯努利家36岁的雅各布已是数学名家。他对悬链线问题的研究已经一年多,他认为悬链线就是抛物线,其他学子大都赞同。所以在悬链线问题上,雅各布已负盛名,他成天还在琢磨如何给出严格的数学证明。岂知一个愣头青,小他13岁亲弟弟,自己所带的数学徒弟——约翰.伯努利,跟他说,哥哇,昨晚我熬了个夜就把悬链线的数学解搞出来了,你就不用再去证明啥了,它不是什么抛物线,而是一个双曲余弦函数。

要命的事,小约翰一点也不给哥留面子!他大肆宣扬自己的成就,还要去申请国家奖。从此,雅各布日渐衰微,小约翰则一路高歌。雅各布51岁就郁郁而终,而约翰活到81岁。约翰.伯努利还有一个很了不起的学生——大数学家欧拉,恐怕其科学地位堪比牛顿。

有趣的是,晚年的约翰也遭到了“报应”:他的儿子丹尼尔.伯努利比他更有才华,年纪轻轻就要与他同台领奖。他真的很愤怒,便把这“不孝之子”逐出了家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一个家族堪比伯努利家,百位学神降生在一个家族内,争奇斗艳!

说到伯努利家的悬链线,我不禁想起民国张家的老虎。张大千有个大他17岁的二哥张善子,是民国著名的画虎大师,人称虎公。为了画虎,他还多年在家里圈养老虎。同时,张二哥发现小弟大千很有绘画天赋,便用心培养。一天酒后兴起,他让小弟画虎,自己题名。谁知这幅画在市面上比以前的火爆得多!什么虎公,张善子顿觉在小弟大千面前,自己啥也不是了!张大千也立马决定终生不再画老虎,以便给二哥的江湖保留一个仅有的小山头。张善子终年58岁,张大千享年84岁。

我不懂艺术,不知画虎的窍门。但我已懂得悬链线中的数学奥秘。想当年,约翰.伯努利不可能比他哥更有知识,但他却能把微积分的思想应用到悬链线这个物理问题之中。俩哥之间的差异应当是很微妙的,也许只要他讲一句话就可以让哥哥脱困:悬链线(内部)的受力方向与该点(外部)的切线方向是一致的,因为悬链线内部没有横向应力。

只需明白这点,悬链线的数学求解就没有悬念了。因为对于接下来的数理推演,雅各布就不再需要别人的帮助。

今天,我们若要向学生讲解此题目,也要注意两个重点:

第一,要把AM这段曲线看成一个物体,一个受力工件。它的受力需要达到平衡。所以,M点的拉力T、A点的拉力H和AM段重力,三者合力为零。即

            Tsinθ =  ρgs                        Tcosθ = H

其中,ρgs 分别代表:线密度、重力加速度和线长度,三者乘积为这段曲线的重力。

第二,透彻理解M点和A点的受力方向就是切线方向。

不要以为这点是显而易见和理所当然!当年的科学家就困在这里,很长时间不得解脱。那么,当时的小约翰怎么就突破困境了呢? 那是17世纪末,微积分理论尚在草创阶段,大家对微分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甚至还有人质疑微积分理论是否站得住。我的猜测是,约翰.伯努利突然明白了微分dl的物理意义。

现在我们来看 dx 、dy 、dl和曲线的关系。

图片

(以上是子川的导数图)

图片

(以上是现行课本的导数图)

遗憾的是在伯努利之后,微分与导数的关系还是表述得很含混,直到21世纪。如果当时小约翰理解的微分定义就是现行课本水平的话,那他就会跟他哥一样无法脱困。不信,大家就仔细对比上面两个图。

如果dy的落点不在曲线上,只在切线上,那么它的极小性质怎么体现?dy不再是△y,而是它的一部分,dx与∆x的关系又是另一种说法。那么,切线怎能成为曲线的走向和受力方向?

图片

所以,只有按子川导数图来理解微分与导数的关系,问题才可云开雾散,迎刃而解。数学属形而上学(理念世界),物理属形而下学(现实世界)。微积分又算什么?它刚好进入形而下学。

扯这个蛋有什么意义?不是卖弄,是必需的。数学中的“点”没有大小,或说大小为零;数学中的“线”宽度为0。但在物理现实中,无大小无质量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但在微分概念中,点与线,直与曲,就可在dl这个小而不为0的尺度内实现“统一”。dy除以dx不是0除以0,也不是无穷小除以无穷小,而是极小除以极小。

如此思想后,我们来建模:

在悬链线中取一动点  M(x, y);定点 A为初始边界。

想象M点沿曲线向上延伸一丁点,长度为dl , dl的坐标投影为dx和dy 。

dl在物理上可属一个点,虽在数学上不是,而在微分概念上,也该算一个点。

所以,这段dl既是一个点,也是一段线;既是曲线,又是直线。作为直线,它就与曲线在这点的切线重合。

如此这般,我们才敢确定用悬链线在M点的切线方向来表达它的受力方向。于是,两个受力分量之比就等于dy/dx ,也等于该点的导数。

至此,一个现实的物理问题才转化为一个纯数学问题: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