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凡是术语,必先定义”有老师问了我这样一道题

 自陈怡派 2023-04-25 发布于浙江

文章有点长,希望你耐心阅读


古诗鉴赏时,学生经常混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这三个艺术手法。到底如何区分呢?
罗老师在《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讲谈》一书中是这样说的——

我的建议是梳理这些提法的语义
“借景抒情”,目标是“抒情”,手段是“借景”。先要借“景”,然后再来抒“情”。这其实和“比兴”手法有一定的相似。“借景抒情”显然是一种手法,一种间接的抒情手法。
“借景抒情”,需要把“情”先寄托在“景”里,使得这个“景”含着某种“情”,然后再写这个“景”,读者才能通过“景”体察其中的“情”。
“寓情于景”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就是把“情”寄托在“景”之中。诗人写诗,是先把“景”写出来之后,再把“情”寄寓到“景”中吗?当然不是。“寓情于景”实际上是一种构思方法:诗人动笔之前就要设想他想要抒发的“情”通过怎样的“景”来表现。没有这个构思过程,他根本写不出来。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二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一种表现手法,一种抒情手法;而“寓情于景”是一种构思方式,一种使抽象的对象具象化的形象思维方式。
“情景交融”,是指抽象的“情”和具象的“景”两种不同的事物混为一体,情以景出,景中含情,达成一种相互融合的效果。“情景交融”既不是表现手法,也不是构思方式,而是一种表达效果。
那么,“借景抒情”是不是“衬托”,亦即用“景”来衬托“情”呢?什么是衬托?衬托就是把近似或对立的两个事物联系起来,用次要事物去陪衬主要事物,使被陪衬的事物更加突出。衬托要有“衬”,要有主次之分。此外,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两者必须是同一逻辑层次的,要具有可比性。“绿叶衬红花”,绿叶和红花都是具象的有关联的事物,请问“景”和“情”是同一逻辑层次的事物吗?它们之间具有可比性吗?
诗歌鉴赏,更广泛地说,文学文本鉴赏时常涉及术语。要知道,凡是术语,若无定义,则不得使用。这是基本的学术规范。我们做教师的,真的认真思考过那些术语的内涵吗?知道这些术语的定义吗?如果不清楚,我们就会乱用,就会乱讲。教师讲不清楚,最后学生也弄不清楚。”


这让我想起了前天有老师问我一道题目——


25.文章主要采用的抒情方式是(  )
A.借物抒情 B.借景抒情 C.借事抒情 D.直抒胸臆

我当时没看完整篇文章,只看了标题和结尾,就十分确定地和对方说:“选A,借物抒情”。对方老师和我意见一致,ta说其他小伙伴认为是“借事抒情”。我没多想,很肯定自己的答案。
当天晚上快要休息时,又想起了这件事,起身去翻了翻罗老师的书,虽然他没有明确说到借物抒情和借事抒情的区别,但是他却提到了——
“凡是术语,若无定义,则不得使用。这是基本的学术规范。我们做教师的,真的认真思考过那些术语的内涵吗?……如果不清楚,我们就会乱用,就会乱讲……”
我判断是“借物抒情”,理由呢?说不上来。
那就是我对借物抒情和借事抒情定义理解不清晰,自己都说不出一二三来,如何让学生信服呢?到头来,老师糊涂,学生糊涂,糊糊涂涂乱七八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还是要搞懂才行啊!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是指作者或人物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直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
(2)所谓间接抒情,就是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将情感融入叙事、描写和议论当中。间接抒情则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单看这道选择题,可以直接把B和D排除,我和另一个老师纠结的点在于这到底是借物抒情还是借事抒情?
1.从定义出发——
①借事抒情:通过叙述抒情,也可以称为叙述性抒情。其特点是用充满感情的笔调进行叙述。这是在叙事中传达情感的写法,叙事中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是饱含情感的叙述,这种写法多用于叙事类作品。化虚为实显真情,真情源于真人真事,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具体画面最容易做到感情真挚,最易写出动情点。

②借物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事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事物中,是一种通过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2.结合文本,结合题干——
的是“文章主要采用的抒情方式是”?我们在回答时,应该立足于文章整体。这篇文章从整体上来看是借助“孝绳”这个故事,表现老汉的孝心,便于抒发作者的情感。标题“孝绳”在文中多次出现,它是作为全文的线索。同时一个“孝“字点明了全文的主旨,表明了作者对老汉的赞美。
而借物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事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事物中。此文中,“孝绳”上存在的情感并不是作者主观赋予的。
从这两点得出结论,这道题选C借事抒情。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交流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