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勃仕途起蒲州

 zhb学习阅览室 2023-04-25 发布于上海

作者:季江

     王勃,字子安,生于649年,卒于676年,山西省绛州(今运城市河津)人。春秋时期,河津隶属晋国之地,晋国士大夫三家分晋后又变成了魏国的领地……,中国历史上把封建社会推向顶峰的那就是大唐盛世了。这个王朝不寻常,毫不夸张的说所有的吉词佳语都可以用在它身上。但最具有描述这个王朝的词就要首推“繁荣开放”了。

大唐盛世,举国同庆,万国来朝,诗人蜂拥而至,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同时还有初唐四杰,其中初唐四杰为首者是王勃。

王勃祖上三代都是儒学世家出生,他的爷爷王通在是隋朝的大教育家,儒学大使。他的父亲是唐朝的太常博士。王勃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幼年时,他就勤奋好学,在父亲的引导下,十岁的时候就读完了《诗》《书》《礼》《易》《春秋》,也许是家庭环境熏陶着他,或许是开放的大唐盛世乳养着他,使他在自己的心灵领域里任其发挥,自由翱翔。

学术之余,王勃就到长安街头自由地穿梭。长安的每一座宫殿,郊外的一草一木,都让他灵感倍发,经常吟诗作赋不在话下。遇到有学识之人,即可作诗对句。就在他十二岁的时候,有一天来到长安街头,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个老人,不知道在做什么。王勃也挤入人群中想要一看究竟,原来是一位头发苍白的老人正在给人把脉看病。令他好奇的是老人只要把几个指头搭到病人的手腕上,就可以知道对方的病情……,到了中午时分,围观者各自回家去了,王勃却还留在这里。老人问:“小孩子,你需要看病吗?”王勃摇了摇,随后也回家去了。第二天,同样的情景又出现了,老人问:“难道你真的哪里不舒服吗?”王勃回答:“没有,我想跟您学医”这句话倒让长安名医曹元一愣,“回家吧,孩子,最好别学医,很苦的”曹元说着就背上药箱离去了。但是王勃决心已定,每天出现在曹元出现的地方……

曹元来到王勃家中,作为中年之人的父亲,怎么能不知道从医之苦,于是,父亲问:“为什么想要学医?”王勃回答:“日后父亲年迈,若有身体不适,孩儿愿效微薄之力”。顿时,父母热泪盈眶,于是同意了他的肯求。几年后,王勃不仅能悬壶济世,而且还为难懂的《八十一难经》作了注释,为日后的从医者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学有所成之时,师傅曹元叮嘱:“出世切记心高气傲……”,王勃点了点头记下了师傅的一番吩咐,离师傅而去。

龙朔元年(公元660年),有一位来自山东的官员,其家族三代为官,奉高宗之命任权检校蒲州(今运城市河津)刺史。这位官员就是后来成为唐朝宰相的刘祥道。权检校刺史本为监察官职,相当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驻地方的朝廷命官。在蒲州任职四年,刘祥道一直在考查和监督着地方官员的业绩,同时也在为朝廷务涉才俊,以举荐其为大唐献策效力。唐朝时的蒲州就指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而当时的绛州(今运城市河津)和蒲州(今运城市临猗)仅相隔一步之遥。

就在公元664年,王勃学医告终,回到家乡绛州,王勃一心想着施展才华,报效国家,于是奔走京都投简历,毛遂自荐,也许是由于他年幼的原因,没有人推荐这样一个十四五岁的青少年。虽然王勃到处寻觅伯乐,结果都以不了了之而告终。 是金子总会发光,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此时,王勃听到马路消息——刘祥道爱惜人才。于是他想借以《上绛州上官司马书》一文以试,阐述了很多治国理政的策略和理念,刘祥道看完后赞叹不已:“此乃神童也!”,并多次向高宗积力举荐他。就这样,王勃参加了三年大比的科举考试。 唐朝的科举制度虽然没有年龄的限制,但是能有十六七岁步入科举考场的真是寥若晨星,当时的王勃想必是考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结果名列前茅。高宗考虑王勃虽才学高,但年幼没有什么社会阅历,暂时封他为七品县令。七品县令官职虽不大,但是当时的王勃是大唐时期最年轻的官员。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就出自一代文豪王勃笔下。纵观王勃的人生历程,王勃的仕途起于山西蒲州刺史的举荐,那么, 此文的题目定成什么好呢?

斟酌了许久, 觉得还是数“王勃仕途起蒲州”为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