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理学】胃的运动

 地球知识年鉴 2023-04-26 发布于辽宁

一、胃的运动形式

1. 紧张性收缩 胃壁平滑肌经常处于一定程度的缓慢性持续收缩状态,称为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在空腹时即已存在,充盈后逐渐加强。

2. 容受性舒张 进食时食物刺激口腔、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可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以头区为主)舒张,称为容受性舒张。正常人空腹时,胃的容量仅约50ml,进餐后可达到1.5L,容受性舒张能使胃容量大大增加,以接纳大量食物入胃,而胃内压却无显著升高。容受性舒张时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实现的,但参与该反射的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属于抑制性纤维,其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可能是VIP和NO。另外,食物对胃壁的机械刺激以及食糜对十二指肠的机械、化学刺激均能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和内在神经丛反射引起胃底和胃体平滑肌的舒张,因此胃容受性舒张可能有多种机制参与。

3. 蠕动  胃的蠕动以尾区为主。食物入胃后约5分钟,蠕动便开始。胃的蠕动始于胃中部,并向幽门方向推进。蠕动波约需1分钟到达幽门,频率约每分钟3次,表现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蠕动波产生的压力下,胃窦内少量食糜(1-2ml)被排入十二指肠;当幽门括约肌收缩,食糜将被反向推回。食糜的这种后退有利于食物和消化液的混合,也对块状食物起碾磨粉碎作用。

胃蠕动的频率受胃平滑肌慢波节律控制,胃的慢波起源于胃大弯上部,沿纵行肌向幽门方向传播。胃平滑肌的收缩通常发生在慢波出现后6-9秒内,动作电位出现后1-2秒内。

二、胃排空及其控制

1. 胃排空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食物进入胃后5分钟左右就开始胃排空,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形状及化学组成有关。液体食物较固体食物排空快,小颗粒食物比大块食物排空快,三大营养物质中糖类食物排空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最慢。混合食物需要4-5小时完全排空。

2. 胃排空的控制

(1)胃内因素促进胃排空:食物对胃的扩张刺激可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和胃壁的内在神经丛局部反射引起胃运动加强,促进胃排空。此外,食物对胃的扩张刺激和食物中某些化学成分可引起胃幽门部G细胞释放促胃液素。促胃液素能促进胃运动,也能增强幽门括约肌的收缩,其总效应是延缓胃排空。

(2)十二指肠内因素抑制胃排空:在十二指肠壁上存在着多种感受器,当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食糜中的酸、脂肪和高渗性以及对肠壁的机械扩张均可刺激这些感受器,通过肠-胃反射抑制胃的运动,使胃排空减慢。另一方面,食糜中的酸和脂肪还可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抑胃肽等,抑制胃运动,延缓胃排空。

胃排空的直接动力是胃和十二指肠内的压力差,而其原动力则为为胃平滑肌的收缩。当胃运动加强使胃内压大于十二指肠内压时,便发生一次胃排空。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受十二指肠内因素的抑制,胃运动减弱而使胃排空暂停;随着胃酸被中和,食物的消化产物逐渐被吸收,对胃运动的抑制消除,胃的运动又逐渐增强,胃排空再次发生。

三、消化间期胃的运动

胃在空腹状态下除存在紧张性收缩外,也出现以间歇性强力收缩的较长时间的静息期为特点的周期运动,称为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这种运动开始于胃体上部,并向肠道方向传播。MMC的每一周期运动约为90-120分钟,分为四个时相。I相内只能记录到慢波电位,不出现胃肠收缩,称为静息期,可持续45-60分钟。II相内出现不规律的锋电位,并开始出现不规则的胃肠蠕动,持续30-45分钟。III相内每个慢波电位上均出现成簇的锋电位,并有规则的高幅胃肠收缩期,持续5-10分钟,然后收缩停止,并转入IV相。IV相实际上是向下一个周期I相的短暂过渡期,时间 约5分钟。I相的产生可能与NO释放有关,III相的形成则与胃动素的分泌有关。

四、呕吐

呕吐是将胃内容物,有时有肠内容物,从口腔强力驱出的动作。呕吐前常有恶心、流涎、呼吸急促和心跳加快而不规则等表现,呕吐时先吸气,接着声门和鼻咽通道关闭,胃窦部、膈肌和腹壁肌强烈收缩,胃上部和食管下端舒张,使胃内容物经食管从口腔驱出。剧烈呕吐时,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也强烈收缩,使十二指肠内容物倒流入胃,故呕吐物中有时混有胆汁和小肠液。

呕吐可将胃内有害物质排出,因而具有保护意义,但持续、剧烈的呕吐则可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