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气重,则阳气损!后背发凉两年,用除湿的方子治好,此案例值得一学

 蓝鸟w 2023-04-26 发布于河南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在中医里,有一句话,叫做湿多,阳必损。就是说,湿邪要是太盛了,患者的阳气就会受影响。这样的临床现象,屡屡可见。

以前,我参加中医经方学习班的时候,听前辈们讲述过这么一个故事。

话说有一个男子,当时是46岁,姓王。

大概从两年多以前,他就有背部发凉、冷痛的感受。

为此,他多处求医。

有的中医就说,你这是虚寒之体,外受寒邪,形成了所谓的血虚寒凝。咱们来温经养血就好了。于是,用当归四逆汤。

图片

效果怎么样?不好。

怎么办?患者继续求医。

这一回,他遇到的医家,对问题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

刻诊,见患者脉象迟紧,舌淡苔白。细问得知,患者现在除了背部寒冷疼痛以外,没有任何别的不适。疼痛的具体位置,用专业视角看,就大概在心俞穴附近。那种感觉,就好像被放了一个大冰块,寒冷彻骨。疼痛的范围,大概手掌大小,而且疼痛连及心前区。疼痛严重的时候,患者还会出汗。

医家了解了一下患者之前的方药,决定另辟蹊径,于是书方一首,具体是:

茯苓和白术各15克,桂枝和甘草各10克,另外加葱白2寸。当时,医家嘱咐,每次服药以后,必须喝黄酒2杯。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7剂以后,兴奋地给医家打电话,说背部冷痛感消失了。医家嘱咐,原方不变,再投3剂。最后,患者诸证悉平,随访一年半,未曾复发。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当时啊,听得我们这些毛头后生,大呼过瘾。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

你看,这个患者,主要问题是后背冷痛。而且,脉迟紧,舌淡苔白。这一看,明明是有寒啊!脉迟,主寒邪。脉紧,主痛。这不是寒邪作祟,是什么?

但是,以前的医家,用过当归四逆汤等温经散寒之品,没啥效果。这是为啥呀?

图片

这就说明,我们要仔细考虑到,患者这个寒,到底是哪里来的。

我跟你讲,这个患者,绝非因为外感寒邪。从治疗的效果看,他属于湿邪阻滞,令阳气不得升发而形成疾病。

为啥这么说?湿邪这个东西,本来是阴邪。是阴邪,它就伤阳。它在那里阻滞,那么阳气的升发和输布就不正常、不充分。这种非正常地、不充分地输布,体现在患者后背处,那就形成了冷痛。我这么说,你懂了吧?

你可能会问,患者的舌脉,根本体现不出湿邪啊!

对,是体现不出来。但是,病邪导致疾病,不见得完全可以从舌脉上体现出来。这就要求医者,能灵活掌握,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虽然你的舌脉没有体现,但是从疾病的机理来看,不排除这个可能。那好,我们就得用相应的方法来治疗。

所以说,当时医家用到了苓桂术甘汤加减。

来看看吧——    

茯苓和白术各15克,桂枝和甘草各10克,另外加葱白2寸。药后,还得加服黄酒。

这里头,其实用到的就是苓桂术甘汤。

此方,出自《金匮要略》,它的基本构成,就是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它可以温阳化阴,健脾利水。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中焦阳虚,湿邪凝聚,成为痰饮的问题。其中的茯苓,健脾利水。桂枝,温化水湿痰饮。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温补中焦,调和诸药。所以说,用这个方子,可以帮助患者温通阳气,提振脾胃气机,化解体内水湿痰饮之邪。这就是当时医家用它的目的。

等患者体内没有痰湿水饮作祟了,阳气的输布正常,那他的后背自然就不再发凉冷痛了。

我这么说,你一定看懂了吧?这就是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后背发凉冷痛的故事。

图片

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可以感觉到,湿邪,真的是阳气之贼啊。它的存在,可以给阳气的升发输布,带来很大障碍,引起很多疾病。为啥有些胖人,反倒容易畏寒怕冷?就是因为痰湿水饮,阻滞阳气的升发和生成。对这个问题,我们当代人应该尤为注意。

另外,就后背疼痛发凉本身来说,它又是特别常见的现象。不少读者,曾在后台问我。文老师想说,我们务必要多知道几个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后背冷痛,一定是阳虚吗?一定是受寒吗?未必。也可能是水湿痰饮所致。这就得看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了。所以说,这类朋友,还是应该去看中医。只有当面四诊,才能找到问题的根由。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