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3000万患者降到0!中国摘掉“疟疾大国”之帽,离不开这位女人

 漫说健康 2023-04-26 发布于广东

每年4月26日是全国疟疾日

为了加强对疟疾的宣传、预防和控制,提高公众对疟疾预防和治疗的认识和意识而设立的。

该节日由中国卫生部于2010年首次宣布设立。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媒介传播。

疟疾是全球健康公共问题之一,每年全球约有数百万人感染疟疾导致死亡。

而中国曾经也是是疟疾的高发区之一,特别是我国的南方地区,如云南、广西、海南等省份,疟疾的发病率较高。

因此,为了减少疟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卫生部设立了全国疟疾日

旨在通过各种宣传和教育活动,让广大人民了解疟疾的预防、治疗和控制措施,提高人们的疾病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该日也提醒医务人员加强疟疾的诊断和治疗,加强疟疾疫苗研究和研发,努力遏制疟疾的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疟疾,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按蚊(一种蚊子)叮咬传播。

疟疾的典型症状包括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和肝脾肿大,但也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疟疾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疟原虫的雌性按蚊,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和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

疟疾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卫生问题之一。

预防疟疾的最有效方法是防蚊灭蚊,这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如喷洒杀虫剂、挂蚊帐等方式来实现,同时也可以通过药物预防,例如口服奎宁、磷酸伯氨喹等药物。

在患者被确诊后,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短期治疗和长期治疗。

短期治疗一般包括口服药物、输液等,长期治疗则包括使用药物如青蒿素等进行治疗。

屠呦呦:让青蒿素更好造福人类

作为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我国能够从谈“疟”色变再到实现无疟疾。

中国的消除疟疾之路,始终离不开一种药物以及一个人物---青蒿素屠呦呦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十分有趣,青蒿素的发现源于一次失误。

上个世纪60-70年代,当时疟疾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每年会导致数百万人死亡。虽然有一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但是它们并不能完全治愈疟疾。

1969年,屠呦呦接手了一项国家疟疾防治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旨在研究疟疾的治疗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她和她的团队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成分,这就是青蒿素。

经过上百种中药筛选、数百次失败,屠呦呦和团队终于研制出青蒿素,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对这种抗疟疾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发现它可以有效地治疟疾。

屠呦呦的发现得益于她长期以来对中药的研究和探索,她深入了解了中药的成分和药理作用,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疟疾的治疗研究中。

她的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最终发现了青蒿素,这种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20世纪50年代,屠呦呦与老师楼之岑一起研究中药

也正凭借着这项发现,在2015年,屠呦呦凭借“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疗法”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这也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中首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也是中国医学界至今为止获得最高奖项。

从3000万降到0,我国终于摘掉了“疟疾大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世界疟疾报告》:

中国自2000年以来已经实现了疟疾的消除,在中国境内疟疾减少了95%以上。

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实现了消除疟疾的目标。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消除疟疾,包括推广使用疟疾预防药物、加强蚊虫监测和控制、加强早期发现和治疗等。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疟疾预防和控制的认识和意识。

然而,中国疟疾消除工作仍然需要保持警惕,加强监测和防控工作,特别是在边境地区、疫情易发地区以及高风险人群中,需要加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保证疟疾不再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从1994年的3000万疟疾患者,再到如今的0。

我国能够完成这项伟大的壮举,依旧离不开背后的国之栋梁的不断探讨与研究。

此次向屠呦呦致敬!也向全国所有科研工作者致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