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从中生和寒淫中的中诊学习感悟(上)

 小胡TCM学习吧 2023-04-26 发布于天津

写在前面的话

     中诊的证型学习尤为繁琐,各种证型对应着各种不同的症状,一一学来,十分繁琐,这细碎的知识就全然无了章法了吗?近来学习“寒”证,颇有学习感悟,谨在此做简单分享。

      由于想要尽可能详尽讲给大家,所以把这篇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今天先分享外寒部分的内容。






     中医里面把“寒”分为内寒和外寒,内寒为里寒,又叫寒从中生,原因是机体阳气受损,所以还可以叫做伤阳,外寒又分伤寒和中寒,伤寒即我们所熟悉的寒淫或者说是《伤寒论》内描述的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这两个在肌肤体表的症候。




外寒—伤寒

     伤寒从《伤寒论》的角度看是寒在太阳基本和寒淫等同,邪在肌表,包括桂枝汤的太阳中风证麻黄汤的太阳伤寒证,二者皆有恶寒发热,区别在于桂枝汤所治之症有汗,麻黄汤则无汗。




外寒—中寒

中寒则是邪从肌表更入深层,中寒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

1.中经络

①邪入深层,首先侵犯经络,经络中以心经最为脆弱,首先表现出病态,典型表现为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证了,其实就是胸痹-寒凝心脉证的典型表现,

其次较为脆弱的当属咱们的下阴,在男性则为睾丸冷痛,寒凝肝脉,在女性则为宫冷,寒凝气血不畅,女性还可以出现癥瘕积聚,此时男的年长一些的,本身带一些肾亏,需要用肝肾同补的暖肝煎,年轻一些的,身强体健,用一些天台乌药散即可,女性则是温经汤,女性之寒其实又可以细分为偏实寒,还是偏虚寒(类似于阴阳之中在分阴阳的感觉),如同温经汤也有《金匮要略》版和《妇人大全良方》版之分,前者偏补,针对虚寒,后者重泻,针对实寒。

2.中脏腑

     邪如果更加入里则是中脏腑了,经络之中属肺胃经最为表浅,所以中脏腑中的是肺胃,中肺的典型表现是苓甘五味姜辛汤证,中胃的则是良附丸证。







想了解更多,

欢迎加入我们

Welcome to join

喜欢本文就给我点个赞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