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贞:谁家新燕啄春泥

 新用户7391BFGL 2023-04-27 发布于安徽

谁家新燕啄春泥

安徽   文贞

  清晨,还在睡梦中的我,被窗外一阵阵鸟鸣声唤醒,时高时低,清脆悦耳。我打开窗户,看见一群燕子在小区的梧桐树上追逐着,嬉戏着,呢喃着,非常有趣!

  忽然想起:“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优美诗句,

  仿佛见到儿时,春燕归来在外婆家筑巢垒窝,同居一室,和谐共生的那番景象。

  那是一个春天的上午,我和几个小伙伴在外婆家院子里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忽然,一对燕子落在外婆家的香椿树上,鸣叫着,似乎在讨论着什么……乌黑油亮的羽毛,俊俏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漂亮可爱。

  正当我们探头探脑观望时,外婆从菜地里摘菜回来,走进院门,听到燕子的叫声,外婆可高兴啦!叮嘱我们不要惊动燕子,嘴里叨咕了一句:“ 燕来添丁发财, 要来咱家垒窝了。”

  之后的几天里,外婆家的堂屋内就多了两位“尊贵的房客”。一对燕子飞出飞进,一口一口衔来细小的草棒和湿泥,在房梁上垒起窝。那段时间我最好奇,最关心就是看燕子垒窝,盼望早点看到燕窝垒成功的样子。

  记不清多少天,一个土黄色呈半圆形的燕窝垒成功了。聪明的燕子又从外面衔来一些细软的杂草和羽毛,垫在窝内……

  一对燕子住进了“新家”,与外婆一家人“同居一室”,和谐共生,互不干扰。

  即使外婆家人外出忙碌,大门也是敞开的,让燕子出入方便,来去自由。

  燕子通常是白天飞到野外觅食,享受田园美丽的风光。傍晚飞回,歇息在安全、温暖的燕窝里。

  燕子大多属于“一夫一妻”制,双宿双飞,相亲相爱,夫唱妇随。

  燕子懂得体谅人,从不给外婆家添麻烦,连窝里的垃圾也一点点地叼到野外。天要下雨,燕子们总在门前低飞,预报气象。下雨天羽毛被淋湿了,总是先抖抖翅膀上的水珠,然后,飞到屋里,再钻进燕窝里。

  一对燕子很有趣,时而用嘴巴相互梳理羽毛,时而呢喃低语,时而穿越墙头,时而掠过树梢……

  燕子是妥妥的益鸟。苍蝇、蚊子、蛾子、蚂蚱、青虫等这类昆虫,都是它们捕捉的食饵。

  初夏,那只雌燕下了一窝蛋,为了孕育繁衍下一代,雌燕在窝里孵蛋,雄燕便飞到菜地里寻找食饵,一旦发现到昆虫,迅速用嘴叼起,飞回窝里给雌燕吃,等雌燕吃饱肚子。然后,雄燕再去觅食填饱肚子。雌燕孵化期,雄燕便陪伴左右,一会儿飞到树上,一会儿飞到电线上,一会儿又飞到燕窝边,唧唧喳喳地陪着雌燕“聊天”。一副温馨恩爱的模样!

  大约十五天后,小雏燕们就陆续出壳了,燕爸爸和燕妈妈飞回去寻找食饵,当食饵叼回来时,小雏燕们全部将头伸出窝外,张开嫩黄的小嘴,露出毛茸茸的身体,嗷嗷待哺。燕妈妈按顺序喂食,不偏不向,燕妈妈细心周到,它清楚地知道小雏燕们谁吃到食物,谁还在饿着肚子。虽然刚吃完食的个别小雏燕想多吃多占;但聪明的燕妈妈很快就识别出来那只“贪嘴”的小雏燕……

  有一天,一只胆大的小雏燕,想尝试飞行,它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猛然叫了一声,接着“扑棱”一下跳出了窝,离地面不远时,小雏燕拼命扇动着翅膀,试图飞走,或许是羽毛没长丰盈,体力不支,任它怎么努力,就是飞不起来,一头栽到地上,不停地尖叫着……忽然,从外面树上迅速飞来了两只成年燕子,发出急切地叫声,燕妈妈嘴对着小雏燕的嘴在亲切地呢喃着,燕爸爸不紧不慢地用嘴梳理着小雏燕茸毛,有了双亲的抚慰和呵护,小雏燕就无所畏惧了。

  小雏燕们在燕爸爸、燕妈妈的精心哺育下,一天天长大,身上也长满了漂亮的羽毛。

  于是,燕爸爸、燕妈妈便带着它们的儿女,教它们如何觅食和飞翔,这是燕子们长大后,脱离父母、走向独立生活的一段过程。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燕子们总是在秋天飞向南方过冬 ,它们不愿惊动主人,选择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成群结队迁徙。

  燕子是有灵性的,它们选择一户人家做“房东”,愿意几年甚至十几年,入住在“房东”家。

  燕子喜欢呢喃着往事,絮叨着旧情。年复一年,就这样南北来回地奔波着,一代代繁衍和传承着。

  人们惊叹燕子有持之以恒飞翔的坚强毅力,有熟记路途的超强记忆力,有感知春暖花开的识别能力,不愧为“报春使者”的称号!

  时光如白驹,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对燕子的喜欢始终没变。燕子是春天的尤物,春天因有了燕子而颇具神韵,带来一年的瑞气。更代表着世间所有的真情,燕子是一切众生的象征。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作者简介


  

  文贞,作品有散文,诗歌,游记,杂文百篇,散见于《作家联盟》《作家故事》《皖人春秋》《鸳鸯河畔》《安徽工人日报》巜安徽青年报》纸媒及各大网络平台,代表作品《理想生活中的“给予”》《潮爆时趋摆地摊》《晒秋》《雪中赏梅》《小米线做出大文章》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