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80%胃癌发现时已中晚期,多与饮食相关!梁寒教授呼吁:低盐更健康

 一脩 2023-04-27 发布于福建
一年一度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正式启动。为迎接这一活动的到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CHTV、医学论坛网围绕肿瘤防治话题联合采访了多位肿瘤学专家。

本期采访专家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癌中心的梁寒教授,面临80%以上的中晚期胃癌患者,提升胃癌治疗效果的机遇在哪?

采访视频

本期看点:

  • 我国胃癌发病特点?

  • 胃炎到胃癌需要多久?

  • 胃癌的手术治疗

  • 胃癌的免疫治疗

  • 国产原研药未来之光

01
我国胃癌发病特点?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年来占据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第三位。在中国,80% 的胃癌在首次确诊时已是局部进展期、甚至是晚期。因此治疗非常具有挑战性。

胃癌的发病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中、日、韩是胃癌的高发地区,这与当地高盐饮食、烹调方式有关。欧美胃癌的发病率低。

图片
图源:Pexels

在中国,特别是北方地区,食盐量比较多。研究调查显示,中国4个胃癌高发地区分别在辽宁-庄河、山东-临朐、福建-长乐、甘肃-武威。日本是一个海洋型国家,盛产大量海产品,人们对腌渍海产品进食的较多,所以造成胃癌高发。以韩国烧烤为典型的高盐、熏制等不太健康的烹调方式,长期对胃造成损伤,也容易得胃癌。

但是,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普及胃癌早筛后,日本早期胃癌几乎占胃癌总数的80%,韩国早期胃癌则占60%,两国主要靠微创保功能手术,预后较好。胃癌在欧美反而是发病率较低的小瘤种,主要以内科治疗为主,手术作用较小。

反观中国早期胃癌仅占15%左右,80%以上是局部进展期和晚期。因此通常采用放化疗、靶向、免疫结合的综合治疗和手术治疗,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图片
图源:Pixabay

由于胃癌发病的特殊性,中国胃癌需要开展自己的多中心研究,积累自己的临床数据,来指导本国胃癌的临床实践。

02
胃炎到胃癌需要多久?

一个胃炎患者发展到胃癌,需经历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4个阶段。

萎缩性胃炎是胃癌主要癌前病变,经过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积累可发展为胃癌,中间大概历经10~20年。萎缩性胃炎,也可能是随着年龄增加,胃粘膜自然萎缩,仅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并不容易发展成胃癌。所以定期检查胃镜,无需过度恐慌。

若同时有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家族聚集现象等多个胃癌高风险因素,则需要每两年复查一次胃镜。

图片

图源:Pexels

预防胃癌还是从日常饮食、烹饪习惯改变,每天食盐量低于5g左右,多吃水果蔬菜、三餐规律。从根本上预防胃癌。

03
胃癌的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我国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

如今肿瘤外科,乃至整个外科治疗,已经进入“微创时代”,即在腹腔镜下、达芬奇机器人做的肿瘤切除手术,通常适用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

相关胃癌诊治指南明确指出,Ⅰ期、Ⅱ期胃癌,这类胃癌通常癌细胞仅侵犯到黏膜及黏膜下层、没有突破胃壁,适合做微创手术及机器人手术。

Ⅲ期胃癌需要规范性治疗,即做三个疗程化疗,再采取手术治疗,这部分病人也可以采取微创治疗。所以,我国胃癌的治疗已经步入精准和微创的治疗时代。

图片

图源:Pexels

微创手术最大的优势是腹腔镜器械的精准和手术视野的放大。手术显示屏下,病灶以及病灶周边淋巴结转移看得非常清晰,机器人操作比人工切除更精细。其次,手术切口仅为几个孔洞,一个腹腔镜、一个器械负责切除,不仅创伤小,也有美容作用。

04
胃癌的免疫治疗

近年来,胃癌进入免疫治疗时代,为我国大量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CheckMate-649国际多中心研究,证实一线化疗加PD-1抑制剂是晚期胃癌的一种标准治疗方案。国内的十几项单中心研究显示,既往单纯化疗,术后完全缓解的病例仅有5%;化疗加免疫再手术,术后的缓解率提高20-30%。此外,免疫还和靶向、放疗联合,取得很好的效果。

由于免疫治疗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明显,正逐渐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被称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

图片
图源:Pexels

“不过,免疫治疗需不需要检测PD-1表达,在临床上仍然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

05
国产原研药——民族之光

我国医药企业从仿制药向原研药过渡,一些国内大型药企在新一轮的免疫治疗角逐上实现了“弯道超车”。

众所周知,国际上有两种免疫治疗药物:O药和K药。中国目前有30余种不同类型的抗PD-1单抗免疫药物,其中几款在临床上疗效不亚于国际的O药、K药。国产的靶向药物也有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广谱阿帕替尼、呋喹替尼。这些抗肿瘤药物研发基于本国受试者的临床研究,更加适合自己。

国产原研药的价格优势非常明显。很多国产靶向、免疫药物进入医保、集采后,价格要比进口药低于10倍,既保证了用药需求,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我国胃癌大部分是中晚期,在推进早诊早治的同时,大量的中晚期患者需要治疗。在未来,如何提升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长期生存率,是医疗结构、医药企业乃至全社会媒体共同努力的方向!

图片
专家寄语:

胃癌防治,重在预防。大家一定要提倡这种健康饮食方式、烹调方式。聚餐时提倡使用公筷,避免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提倡使用健康的烹调方式,胃癌是可防可控。

专家简介


图片

梁寒

教授、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癌中心 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胃肠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胃肠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卫生部全国肿瘤规范化诊治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胃癌质控专家委员会执委会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常务副主编
来源:国家卫健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医学论坛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