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九章 感悟

 陆味书斋 2023-04-27 发布于云南

一片混沌,什么也没有。看不见,听不见,触碰不到,整个人漂浮在空中。没有光,没有影,没有开始和终结……

想看,却又看不见,那就给它取个名字,叫作:“夷”;想听,却听不见,那就给它取个名字,叫作:“希”;追求过,却得不到,那就给它取个名字,叫作:“微”。这三种行为,既然从来没有得到过,只能把他们混为一谈,笼统地称之为一,一即是全,全即是一。倘若硬要形容“一”是什么样子的话,只能如此描述:它上面的部分不明亮,下面的部分也不昏暗,仿佛被一条绳子从高高的空中悬挂着,从万物的起源,直到万物的终结。这就是所说的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形象的形象。归根结底,“一”本身恍恍惚惚,亦真亦幻,倘若你沿着它前进,你追溯不到它的顶部,你缘着它坠落亦看不到它的尽头。它用最原始、最朴素的法则,从过去、现在、未来统御和支配着万事万物。假如人能从中参悟到起源和终结的秘密,那就已经参悟到“道纪”。

太古之初,修道之人所寻求的是一种微妙玄通的境界,寻常人无法看清世界的本质是因为这个问题太过于深奥了以至于不可认知。因为没有办法看清本质,我们只能着相,硬生生地要去给天地万物的变相作临摹速写,然而他们的表象背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打个比方,如同冬天过河,行走在冰面上那样,战战兢兢,迟迟疑疑,害怕冰面滑便会摔倒,害怕冰面薄便会掉进冰窟窿里。其实啊,这本身就过于关注自己的性命了,倘若要真正地去认识“一”,是很困难的,就像要把含有泥沙的浑浊的水便清澈一样。

怎么做?要让浑水变清,除非能够让水从流动的状态变为静止的状态,那样杂质才会沉淀下去,水自然而然也就清澈如初了。但是水又怎么会回归静止并且永远保持静止呢?只要开始运动,那么泥沙又会被水流裹挟着向前,浑浊又会依然如故。

再进一步讲,人是否有清澈和浑浊的状态呢?人尚在婴儿状态的时候,对万事万物都天真好奇,却能够只静静躺在母亲的怀抱里。这便是静,然而当长大些,会跑会走,知道糖是甜的,便生了口腹之欲,知道女人是美的,便生了邪淫之欲,知道知识可以创造财富,因为得到或者得不到,便生出来贪嗔痴。

如何把自己的灵魂调整到一种虚无静止的状态?守住由虚无的境界中达到的深深的,空旷的静止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在周流变化,我只是怀着一颗平静的心去看他们循环的规律,宇宙间的芸芸众生都在诞生毁灭,但最后他们都要复归于一个原始的状态,这种安静祥和的状态就叫做静,静便是宇宙万事万物所必须遵循的宿命。认识不到这一点,想要妄图突破静止,便会裹挟起杂念,淤积的杂念多了,阻塞住我们前行的通途,便成了灾祸。理解了这个概念,以及其内涵外延,进而就知道上苍对每一个生命都是公正无私的,这种无差别的公正无私统御着宇宙间的一切,甚至是上苍。上苍也是道所产生的,道是永恒不灭的物质世界和未被感知的精神世界所因循的法则,即使宇宙灭亡了法则仍然永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