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力学理解针灸,那很多疼痛处理起来就很简单

 白马wz 2023-04-27 发布于甘肃

我们平时扎针的时候更多是在扎筋穴,比如背腧穴的取法,“皆夹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这种取穴法实际上是取的筋穴。

很多人会有疑问,扎针的角度应该怎么控制,深度应该怎么控制。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要知道我们治疗的作用部位是哪里,是皮穴还是筋穴。 

正是因为我们临床上大多数时候是在扎筋穴,所以我们在经筋这一篇多费了些工夫。除此之外我还要再强调几点。

我们的经筋系统实际上是链条结构,这也是我们循经筋取穴的理论依据。我们整个的广义经络都是链条结构,这在 我们古代的经典中已经浓彩重笔写过了。但是如果我们只有一个链条结构是不是就完美了呢?在我看来这种结构并不完美,还是略显单薄。 

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经筋医学已经有了更大的进步,除了链条理论,我们还有其他的经筋力学的理论。这些力学理论更多的是针刀医学所贡献,我们要重视,在这里我再简单讲一下。 

一个是张天民老师提出的弓弦理论。 弓弦理论的大致意思是把骨骼比作弓身,把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比作弦。根据力学原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一把弓有三个地方的张力是最大的,分别是弓和弦的交接点以及弦的中心点。这里拿脊柱做个说明。我们可以把脊柱上的四个生理弯曲看成四张弓,弓前后方的肌肉软组织看成弦。

比如我们的颈椎从第1颈椎到第7颈椎是个前突的生理结构,我们可以把它比作一张弓,而我们的后纵韧带就是弦。 

如果我们颈椎的生理曲度变直,是不是就会导致颈椎后纵韧带的拉力变大,进而出现后纵韧带的损伤。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三个点:个是颈1椎的位置个是颈7椎的位置,这两个点都是弓和弦结合的点。我们还可以在弦的中点来选点,因为这个地方的应力往往最大,一般我们会在颈3椎的位置来做治疗。 

如果我们的后背疼痛呢?胸椎是个后凸的生理结构,我们依旧可以根据弓弦理论来选择三个治疗点,比如胸1椎和胸12椎是弓弦结合的地方,这个地方 的应力比较大,我们可以在这两个地方治疗。胸6椎是弦的中央,这里的应力往往也比较大,也是一个治疗点。 

我们的腰椎是一个前突的生理结构,这张弓也有三个治疗点,腰1椎和腰5椎是弓弦结合的地方,这是两个很好的治疗点。腰3椎是弦张力最大的地方,这里也是一个治疗点。 

再一个是拉杆理论。拉杆理论也比较容易理解。比如一根电线杆由四根钢丝绳固定在地面上,电线杆和这四根钢丝绳就组成了一个很稳定的多三角形结构。如果我们在某一 根钢丝绳上踩一脚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这根钢丝绳的拉力就会变大。如果这根电线杆只有这一根钢丝绳的话,那么它就有可能倾倒。但是这个电线杆还有其他三根钢丝绳帮助固定,这个时候为了维持电线杆的稳定,其他钢丝绳的拉力 也会变大。如果我们把脊柱比作电线杆的话,那么脊柱四周的肌肉就是那四根钢丝 绳,某一侧的肌肉出现挛缩,其他三侧的肌肉为了维持脊柱的力学状态,往往也会挛缩来和它较劲。

比如我们常见的脊柱侧弯,如果脊柱左侧的腰方肌挛缩,势必将我们的脊柱拉向左侧倾斜。这个时候为了维持脊柱的稳定,右侧的腰方肌也会增加拉力 来对抗左侧腰方肌的拉力,这样一来这两块肌肉就较上劲了,你拉我也拉,你 强我更强。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去松解右侧的腰方肌,右侧的腰方肌不那么较劲 了,左侧的腰方肌也会随之出现相应的改善。

再一个,如果我们的腰大肌出现了挛缩,一般会拉着我们的脊柱前凸,这 个时候为了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理曲度,我们的竖脊肌往往会增加拉力来和腰大肌较劲,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先松解竖脊肌,竖脊肌不较劲了,腰大肌往往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从阴治阳和从阳治阴。

我们的人体是一个整体, 需要特定的力学结构来维持正常状态,所以一旦某个点出问题,那其他的点往 往也会跟着较劲。除了处理原发点之外,我们也要注意对继发点的处理。 

还有就是杠杆理论。因为肌肉附着点不同,往往会产生力矩的不同。比如我们的髋关节在做外 展的时候主要是靠臀中肌和臀小肌,内收的时候主要靠内收肌群。臀中肌和臀小肌都是附着在股骨大转子上,这个力矩是非常小的。但是内收肌群因为附着的范围比较大,所以力矩非常大。力矩越是小,肌肉越需要更有力量。所以我们的臀中肌和臀小肌都是扇贝形的肌肉,扇贝形的肌肉往往都很有力量,但是因为力矩较小,往往也容易受伤。 

胡超伟老师在其《超微针刀疗法》中对这些理论有过详细的论述,我这里借鉴了他的观点,但是有些观点和他不同,大家可以互参。通过对以上理论的了解,我们对于软组织病的治法就更加丰富了。

比如 我们诊断某位患者的腰痛主要是因为腰大肌的问题,那我们可以直接处理腰大肌。但是腰大肌的部位比较深,操作的时候往往安全性要差一些,而且操作难度也大,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根据经筋这样一个链条理论在足三阴经筋上寻找筋穴来处理,比如我们之前讲过的地机筋穴。 

我们也可以根据弓弦理论,在腰大肌的起止点处也就是胸12椎和腰1 椎的位置来处理。这个位置是不是也需要扎很深呢?很多时候也不需要的。根据杠杆理论,如果我们把腰椎的椎体看作一个杠杆的话,其力可以传导到表浅的位置,这样我们在胸12椎和腰1椎棘突旁的浅表位置就能处理好。 

我们还可以应用拉杆理论来处理腰大肌的拮抗肌,比如我们在竖脊肌或者在臀大肌上进行处理。这样一来,我们经筋系统的力学理论就更加完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