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送你一方,一路升清,一路降浊,还补脾气

 曾经沧海刘卫国 2023-04-27 发布于河北

中医讲,耳为肾窍,目为肝窍。所以,从传统的思路来讲,治疗耳目疾病,就得从肝肾入手了。

然而,有一个人却另辟蹊径,不治肝肾,而治脾胃。

他提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这人就是著名《脾胃论》创始人李东恒

那么脾胃和耳、目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黄帝内经》有早有记载:“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

耳、目则是九窍之二窍

《黄帝内经》又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中医讲,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健康的身体清阳往上走,阴浊往下走,就是一个转动的太极一边升一边降,这个太极正常转动就需要靠脾胃力量推动。

如果脾胃之气一旦虚弱,这个太极就转不动了,失常了,这个时候该升的清阳难以上升,得降的浊阴无法沉降,久而久之,浊阴之气堵在上面,清阳之气阻在下面,这样,上面清窍耳、目得不到清阳的濡养,还有浊阴之气堵在上面,导致耳窍,目窍闭塞,最终出现耳鸣、耳聋,头目昏花。

文章图片2

由此可见,耳鸣耳聋从脾胃来治可行。

有一个女子,二十八岁,突发性耳鸣耳聋一月有余,经检查神经耳鸣耳聋,西医治疗半月有余,乏效。据女子说,病发前段时间有劳累过度,饮食不规律的情况,出现过明显头昏不清,眼睛昏花,胃脘胀满,睡不解其乏。看其舌象,舌质淡,苔白厚,脉细弦

这就典型的脾胃失调耳鸣耳聋,为什么这么说?

女子病发前饮食不规律,劳累过度,累及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浊阴上逆,头目清窍蒙蔽,所以头目不利,出现头昏不清,眼睛昏花;清阳不升而下沉故而胃脘胀满,舌质淡,脉细弦也正是脾失健运,气血不足的证。

开方如下:

黄芪、党参、云茯苓、白术、升麻、葛根、蔓荆子、白芍,黄柏、炙甘草、石菖蒲。

方中黄芪、党参、甘草、白术以补脾益气;升麻、葛根、蔓荆子升举清阳,鼓舞脾胃之气,可清利头目,九窍通利,则耳聪目明;白芍养肝血敛肝阴防升散太过,黄柏防补药过于温燥,白芍、黄柏两药合用共奏降浊阴之功,石菖蒲有行散之力,可散耳窍之邪,通达耳窍。

此方正是李东恒的益气聪明汤加减,适合辨证为脾胃失调,清阳不升的耳鸣来清利耳目,经治疗半月随访,这个女子减轻大半,听力也有明显回升,其它诸症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