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这段八卦倒真是有名有姓的。 里头一边跟校花谈精神恋爱,一边让太太怀孕的教授,叫傅雷。 校花叫成家榴,确实是个美丽的女子。 至于那个照搬别人隐私到小说里的女作家……她叫张爱玲。 4 张爱玲小说里,校花殷宝滟和教授罗潜之的爱情,是一种“听话”的奇特关系。恃才傲物、脾气古怪的教授,被校花哄得服服帖帖。 现实中也是,傅雷的儿子傅敏的回忆:“成家榴不在,父亲找不到灵感与激情。每当这时,母亲便暗地打电话:家榴,你快来吧,老傅需要你。” ![]() 而成家榴的姐姐成家和的女儿、香港大明星萧芳芳也曾经说:“我阿姨年轻时长得好美,到老都很美。听我母亲说,那时候,傅伯伯非要阿姨坐在他的身旁,他才能安心翻译。如果没有她,他就关在书房大发脾气。傅妈妈在外怎样劝他都不行。他甚至宣称,要用钢笔戳自己的喉咙,把傅妈妈吓得不轻……” ![]() 最过分的一点是,她点明俩人分手的原因,不是什么道德的藩篱世俗的阻碍,而是,她嫌他是神经病。 这话一写,你要她怎么面对他? 成家榴就不能面对,1944年11月,这篇小说发表,很快,成家榴从上海去了内陆,草率地嫁给一个空军,又很快离婚。张爱玲自己都感到懊恼,她觉得自己断送了两个人的好姻缘,“也许是他们一辈子唯一的爱情”。 1982年,她给宋淇写信时说:“决定不收《殷宝滟送花楼会》进新小说集(指《惘然记》)”,原因是“《殷宝滟送花楼会》写得实在太坏,这篇是写傅雷”。 ![]() 6 张爱玲写起小说来,是著名的六亲不认,多亏了她的一支笔,我们见识了落败的大家族的真实生态。 她说写小说的人很难赢得厚道的名声,但许多读者包括我在内都觉得……不能用世俗的那一套去规训天才。在艺术面前,人情算什么。 但《殷宝滟送花楼会》这一篇比较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恐怕是出于报复写的。 ![]() 1944年5月,傅雷化名迅雨,在《万象》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张爱玲的小说》,里头大力赞扬了《金锁记》,说“是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但他不喜欢《倾城之恋》,说“几乎占到二分之一篇幅的调情,尽是些玩世不恭的享乐主义者的精神游戏;尽管那么机巧,文雅,风趣,终究是精练到近乎病态的社会的产物。好似六朝的骈体,虽然珠光宝气,内里却空空洞洞,既没有真正的欢畅,也没有刻骨的悲哀”…… ![]() 傅雷认为“斗争”是人生的主题,他本人也确实这样,“孤军奋斗”;然而张爱玲热衷描摹的,恰好是“没有真正的欢畅,也没有刻骨的悲哀”的人生,她最大的文学主张,恰恰是傅雷点名批评的“不彻底性”。比如《倾城之恋》里,香港沦陷的时候,白流苏和范柳原在废墟中拥紧了彼此,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但到了上海,俩人结了婚,白流苏忙着炫耀自己情场的胜利,范柳原又跑出去调情了……傅雷嫌张爱玲写得不够深刻,这就完了?一个香港都炸了呢,他们就没有一点深刻的转变? 但其实人是这样的,人是很难蜕变的。上海被封城两个月,大家都快变成哲学家了,成日在家思考人生的本质,但一旦把我们放出去,我们就又开始劳作、算计、恋爱了…… ![]() ![]() 傅雷绝对不会想到,一篇文艺评论文章,会摧毁自己的一段婚外情。 但张爱玲也没有猜到结局。 张爱玲把他俩写成这样,傅雷跟成家榴居然还能心平气和地相处。成家榴的姐姐成家和后来跟刘海粟离婚,嫁给了汪伪政府的高官萧乃震,1947年生了个女儿,取名萧亮。 1949年,萧乃震带着妻女逃到了香港,没多久就去世了。 成家和孤儿寡母、穷困潦倒,靠给旗袍钉珠子赚取家用。 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1954年,7岁的萧亮迎来了当小演员的机会,11岁的时候主演了电影《苦儿流浪记》,这是中国第一部获得旧金山国际影展提名的电影。她还为影片演唱了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这个女孩的艺名,就是我们熟悉的萧芳芳。 ![]() 成家和母女经济状况好转后,就把成家榴接到了香港。 傅雷跟成家姐妹一直保持着通信,哪怕在1958年,自己被划为“右派”,傅聪年底又出逃英国,身陷困厄的傅雷,仍然给成家和写信,关心萧芳芳的成长。他鼓励萧芳芳不要在乎名利,要趁年轻学点知识:“好好的进大学弄一个正途出身。”甚至专门寄给萧芳芳字帖,引导她有空临摹。 1965年,傅聪在香港演出,成家姐妹热情接待了他。 多年后萧芳芳回忆说:“傅聪来香港演出,与我阿姨(成家榴)也特别亲昵。我想他很爱这位长辈,大概也是因为她是他父亲爱过的人吧。” ![]() 傅雷、傅聪和朱梅馥 三个人的事情被写成这样……然而当事人们维持了奇异的和平。朱梅馥对傅雷始终抱有一种几乎是虔诚的爱情,我们都知道,1966年的那个晚上,朱梅馥陪着傅雷平静地自尽。 成家榴则对傅敏说:“你爸爸很爱我的,但你妈妈人太好了,到最后我不得不离开。” 她到底有没有跟张爱玲抱怨过“傅雷是神经病”,成为了一桩永久的悬案。 10 这个八卦我很多年前就读到过,但现在长大一点来看,又会有新的理解。 张爱玲气头过去后,很懊恼,觉得自己彻底破坏了他俩的关系——确实,如果这事放在她身上,一定老死不相往来了。 我今年看小团圆,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九莉跟邵之雍躺在沙发上聊天,他在黄昏中久久望着她的眼睛。 邵之雍突然说:“忽然觉得你很像一个聊斋里的狐女。” 然后他告诉她,他的第一个妻子是因为想念他,被一个狐狸精迷上了,自以为天天梦见他,所以得了痨病死的。 九莉非常震动:他真相信有狐狸精! 我看这一段的时候真的笑死,又怅然了很久。 小团圆里未必所有细节都是真事,但这个细节很逼真,胡兰成是嵊州人,乡下长大,相信鬼神之说,而张爱玲是城市女性……这一句怪力乱神之语,让她一下子看到了俩人间的鸿沟。 ![]() 笑是因为真实,怅然是觉得,年轻时候谈恋爱就是这样的,痴缠归痴缠,总免不了审视,对方的音乐品位、阅读品位、乃至口音、衣品、饮食习惯,一切均可judge。 小时候看别的情侣吵架(无论是朋友、还是我亲爹妈),都会想:这还不分手?! 真的是这两年,才学会用宽容一点的眼神去看待爱人朋友,学会让一件事过去,学会忘掉彼此气急败坏时候说出来的刻薄话……而且,人在岁月面前,真的会不自觉地变得宽厚。 我相信时间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张爱玲。 她在美国遇到后一任丈夫赖雅,赖雅没什么钱,对她也算不上体贴入微,小团圆里写九莉吃了堕胎药肚子痛得天旋地转的时候,丈夫在旁边津津有味地吃烤鸡。如果投稿到生活组里,大概很多人会评论说,这都不离?尊重祝福。 但赖雅中风后,张爱玲一直悉心照料他,并且终生冠夫姓。按照她冷情冷性的性格,做到这一步,大概是因为两个人当中有一些坚固的、温暖的东西。 ![]() 张爱玲和赖雅 ……人生在世,没有办法都计较的,那样会计较不过来。 用黄伟文的话说就是,聪明何处才累积到,使你学会望阔点,镜破了,看着那闪亮,而不是碎片。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