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知止不殆

 洛河天宇 2023-04-28 发布于上海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个人释义

无名而又长久的“道”以朴质的形式存在。虽然细微不可察,但是天下没有谁能够驱使命令它。诸侯如果能够遵循“道”的法制,重新让国家回到质朴的状态,那么万物自然会归服顺从。天地间的气体会合到了一起,就可以落下甘甜的雨露,不需要民众的命令就可以均匀调和。最初的规定存在各种条文的实名,各种名分既然存在了,就要知道适可而止,达到了至善就不会有危险的败亡。“道”位居天下,就像江海吸收河流一样。


个人理解

“道”循环往复而长久不衰,在恍惚之中呈现实物,这是不可描述的无名,而凡世之道是可以用质朴来描述的,这种质朴去除了纷繁的外饰,消解了主观的评定,是自然的本性。“道”虽然细微,但无法被人强行驱使,也无法臣服于人,因为“道”才是万物的源头,从属者不能主宰引领者。

统治者如果能够遵循质朴的原则,不强加自己的主观意志,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就会回归淳朴的风俗,那么人们自然会归顺,这种归顺不是强迫的,而是发自心底的实愿。

水蒸发的气体在高空与其它气体汇集融合,就能在各种力量下发生一系列形体的变化,当水的形体超出上升气流的承载力时,就会下降成雨,整个自然过程当然不需要人为的命令,这个例子进一步阐述了无为的自然。

刚开始的制度施行需要实际的条文,也需要符合情况的名分,亦需要各种官吏的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行后,这些就变成自然而然的制约,当然这些人力的干扰不可超出适当的范围,不然就会使整个制度崩坏而引发危机。道存在于天下之中,可以让万物像河流溪水回归大海那样归复自身,所以为政者不用多加干扰,只要营造大海一样的环境就可以让民众自然顺从。


现实联系

当一个人生出做某件事情的念头时,别人忽然命令要做这件事,那么他就不想做这件事情了,即使做了这件事,那效率也不会太高,这就说明强加的命令打消了自发的意愿,极大地影响了自为,所以管理者不能强制约束命令,而要在无为之中激发他人的自为,这样才能让他人自愿服从管理。

鸟在鸟笼中能有多大的施展空间,鱼在鱼缸里又能有多大的游行范围,水在水杯中又能够存放多久,这些都是因为强加的限制而导致的,那么去除这些限制,鸟就能在天空中翱翔,鱼就能在河水或大海中摇摆,水就能在流动中长存,所以与其强加管控,不如适可而止,放宽一些权限,让万物自由的施展自身,那么自然能够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

汉朝汉文帝施行无为而治,取得了一些成效,减轻了徭役,发展了经济,稳定了局势,而清朝的闭关锁国严重限制了经济文明的交流发展,致使中国落后,所以不知道适当的停止管控,就会产生危害。


结语

守朴而万物自宾,合天地而万物自均。始制有名,知止不殆。道居天下,川流汇海。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