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治与法治的博弈,“长治久安”路在何方?

 思明居士 2023-04-28 发布于河北

国家治理模式,分为人治和法治两种,再进一步讲,分为精英治国和民众治国两种模式,但这种界限并不是天然的、你死我活的界限,存在光与影交叉的灰色地带。

文章图片1

哲学王,理想的人治模式

西方世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所著《理想国》一书描绘了国家理想治理模式—“哲学王”专权,以智慧统治的天然性,身居社会等级阶层的金字塔,打造一个正义的国家“乌托邦”。

于是周武王为天子。其俊世贬帝号,号为王——《尚书》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比西方的扭扭捏捏,更加凸显了人治的“神性”。武王伐纣,帝辛身亡,以小博大、趁虚而入的周人走上权力舞台的正中央。

文章图片2

朕即天子,受命于天,周天子神化自己,以图统治天下的大义,后世君王纷纷效仿,但同时在漫长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过程中,不断强化世俗权威,形成了“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面。

文章图片3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开始,到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清帝国的统治,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国家治理寄托于“明君贤臣”,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仁宗盛世、洪武之治、永乐盛世、康乾盛世……83个王朝408位皇帝,老百姓的好日子算起并不多!

大多数皇帝皆是碌碌无为之辈、守城之君,更别说碰上昏君奸臣王炸组合,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官不理旧事,很多改革强国惠民之策朝令夕改,贤臣忙碌的再多,碰上昏庸之辈的君王,也是白搭,所以“人治”并不牢靠。

文章图片4

人治,核心在精英治国,以超越平常人的智慧格局,鞠躬尽瘁的勤政品性,心中无我的大爱治理国家,但人是缺点的,会懈怠的。

独断乾坤的高处不胜寒,不知民生之多艰,生出“何不食肉糜”的奇思怪谈;金钱美酒女色的无节制诱惑,从此君王不早朝,国政废弛,比如前期英明神武的唐玄宗李隆基,晚年沉迷儿媳妇杨贵妃温柔乡,安史之乱葬送大唐盛世,生灵涂炭。

文章图片5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皇帝的素质,并不天然高于常人,甚至性格顽劣变态,指望偶尔出几个明君再造盛世,可遇不可求。中国几千年跳不出历史循环的怪圈,有天灾,更多的是人祸。

遇人不淑,这是人治的最大的问题!国家治理水平上线高,但下线更是深不见底,起起伏伏,惊喜到惊吓只是一瞬间。

与人治相比,法治的优点在于稳定,在于集思广益的薪火相传。萧规曹随,循规蹈矩,并不丢人,毕竟前人也是有大智慧的,聪明的今人看前人“傻”,正如后世之人看今人“傻”,道理是一样的,你眼光之所以高,原因正是你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

文章图片6

法治存在缺点吗?当然有!

稳定意味着“滞后”跟不上形势的快速变化;集思广益意味着“民主”论证费时费力,没有人治的立竿见影。

其实,你认为法治好,还有一个前提条件:法是良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指的守法平等,立法并不是平等的。如果法律掺进了主观之恶,毕竟拉长时间线,你不能保证立法者都是纯良之辈、聪明之辈、理性之辈。良法才能善治,恶法最大的危害在于污染了社会公平正义的源头,这时候就是考虑人性的时候,是执行命令,还是“枪口抬高一寸”。

文章图片7

法治是一种工具,期许法律制约人性之恶和权力滥用,关键在于法律能否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让人民意志掌握法治利剑,寻求全民共识的最大同心圆,保障公众权利的最大公约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