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剿匪后的军旅生涯(十七)空军专科学校毕业后下乡组织社教工作

 云木欣欣 2023-04-29 发布于江西

原著:杨顺德  整理:杨卫真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高级专科学校是培养航空兵下级指挥人员的一所军校,它设有航行、领航、参谋三个专业,我所学的参谋专业,既是培养作战、训练的参谋人员,亦是培养参谋长及作训科长的人员。参加学习的人员大都是来自团、师、军机关的作训科长,学习的主要专业是如何制定作战、训练计划、实施方案、总结报告,当然也有政治、军事课程。

  学习生活是紧张的,要求也极为严格,中间没有假期,报到后从四月连续学习十一个月。这个专业对我来说并不怎么合适,因为我所在部队大都是搞一些地面共同科目的训练,而飞行训练都是做一些后勤保障工作,派我到这所学校学习,意味着极可能面临着改行做其他工作。当时对自己的前途并未多想,只是想着领导既然派我来学习,我就应该认真学习,绝不能辜负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期望。学习这些文秘性的工作太动脑筋,脑力劳动多,当时我还担任一个行政副班长的职务,学校和在部队一样同样也要开展四好连队活动。

  近一年的学习生活结束了,归队后领导对我所学的专业并不怎么重视,对部队的建设也起不到明显的作用,而对我的工作也并没有改行的迹象。此时部队正在贯彻毛主席“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指导方针,部队也抽出一部分干部到地方参加领导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组织了社教工作团,我被分配到离我们樟树五十多里地的丰城县泉岗公社(今泉岗镇)的鄢村大队任工作组长,后又到北坑大队。通过这场运动,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打倒农村中所谓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

  泉岗公社位于丰城地段赣江西岸,这里是一片小丘陵,既有水田,也有旱地,解放后兴修了水渠、水库,基本实现了旱涝保收,但由于交通不便,土地少,农民生活并不富裕,生产方式还十分落后,幸好每日三餐对付着不至于挨饿。大队小队的两级干部都是朴实的贫下中农,他们劳动带头,基本上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不过也有些干部有些主观,缺乏民主作风,态度生硬,个别干部弄得干群关系紧张,但说实话,要在这些人中揪出所谓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就有些过分了,也脱离了这些地区的实际情况。

  就拿我的工作点北坑大队来说吧,这里有四个小自然村组成,水田少,旱地多,所谓旱地,不过是一些山坡而已,农民生活十分艰苦,幸好有些自留地,种的好基本上可以自供自给。大队书记刘冬子出生佃农,他生活朴素,热爱劳动,还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有事能和大家商量,这样的好党员不会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刘冬子和大队的干部们确实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对于大队的某些生产情况没有及时征求群众意见,经济收入不能定期公布,有时候他们开会到深夜,肚子饿了就在大队部做点饭吃,这也是群众反映的大吃大喝的原由。当时我担任这个工作组的组长,于是组织工作组在鄢村大队和北坑大队先后进行了社教运动,宣传党的政策,充分调动社员们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干部也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批评教育,使他们轻装前进,更好地为贫下中农服务。当时大队的农民群众们真是朴实可亲,他们敢说敢讲,诚恳善意地向干部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干部们也认真作了改正。

  我和工作组的同志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是帮助大队党支部克服问题,认真改进工作作风,强化为农民群众办好事的责任心,北坑大队的农业生产有了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经过半年多的社教运动,我们的工作任务完成了,顺利通过了上级工作团的检查验收,还获得了好评。社员群众对我的评价是态度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地方干部的官气,能以身作则,和农民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作组离开村里的那一天,全村父老乡亲依依不舍,大家把我们送出了很远,有些人还禁不住流下了热泪。这半年多来我们和村里的乡亲们朝夕相处,彼此已经逐步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我们也舍不得离开这些朴实善良的乡亲们,但又必须执行上级的命令,就这样,我们工作组满载着乡亲们的眷恋之情回到了部队。

上图为1965年1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高级专科学校为我父亲颁发的毕业证书。

上图为我父亲在江西丰城县泉港公社组织社教时与乡亲们的合影,第三排右一为我父亲。

以上为我父亲回忆录原稿

欢迎朋友们关注闲梦山月,让我们一起营造一片诗意的天空,守住一方心灵的净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