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实

 直尾昂述 2023-04-29 发布于广东

体虚用实

心即万化

体虚用实:

心之体无为而虚

心之用万化而实

道德修养

理所应当

立本致用

刘邦采

师事于王阳明

主张立本致用:

心为体也虚

心为用也实

义质礼行,逊出信成,致其实也

无意无必,无固无我,致其虚也

虚以通,天下之志

实以成,天下之务

虚实相生

则德不孤

故常无我

以视其体

心普万物

而无心也

故常无欲

以观其用

情顺万事

而无情也

他反对王门中以见在为良知

(良知现时存在着)的观点

从性命论述

这体用关系:

夫人之生

有性有命

性妙于无为

命杂于有质

故必

兼修而后

可以为学

吾心主宰谓之性

性无为者也

故须

首出庶物

以立其体

吾心流行谓之命

命有质者也

故须

随时运化

以致其用

常知不落念,是吾立体之功

常过不成念,是吾致用之功

二者不可相杂

常知常止

而愈常微

是说也

吾为见在良知所误

极探而得之

批评,见在良知论

坚持,笃实的学风

有助于从

王门后学当中

发展出来实学

心即万化:

心蕴含了

万事万物

及其变化

徐樾继承

孟子的“人者天地之心”和

陆子的“心为宇宙”说

发展了王阳明的心学

以及,王艮的格物说

认为:

六合也者,心之郛廓

四海也者,心之边际

万物也者

心之形色

往古今来

惟有此心

浩浩渊渊

不可得

而穷测

从而得出:

“是心,即万化”

“我者,万物之体

万物者,我之散殊”

他将这种心学世界观

贯穿到方法论

认为:

“孔孟之学

尧舜之治

举求诸心焉而已

心外无事

求事也者

或逐事

而二心

求心也者

以言乎

天地之间

则备矣”

“尽心则万物备我”

知天下国家,皆我也,是曰知心

知天地万物,皆心也,是曰知学

他批评:

不责躬

而责人

不求诸心

而求诸事

是“自欺其知”

“是皆自私自是者之见”

“心即万化”

夸大心的

本体地位

同时强调了

道德修养的

主体自觉自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