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说《孟子》】……何谓“始作俑者”

 克谐达功 2023-04-29 发布于山东

【也说《孟子》】……何谓“始作俑者”

 疫情后,第一个五一假期,因故没出远门。起床时,窗外已然阳光明媚,望着远近沁人心脾的艳丽绿色,耳畔却回荡着与朋友前些天探讨的一个话题:“为什么很少畅谈《孟子》了?”

也是前些天,在“知乎”上,曾经回答了一位网友询问“四书五经”的话题。在回话中我提到:高中时代,基本翻阅了“四书”,至于“五经”,甚至眼下还是一种浅尝辄止的水平。

一本书,尤其格外专注且非常心仪的一部作品,一旦读过一遍后,对于阅读者的一生一世而言,其书本内容究竟能够影响到什么程度呢?若说终生难忘,这样回答不算过分;若说刻骨铭心,这话就需要附加说明了;若说记忆如新,这即便就是有益于社会的善意夸张,但必定属于言过其实吧!

年轻时,具体讲应是初高中年段,内心特别当真并十分佩服,在广播、报纸和书本上,时常宣扬的像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倒背如流、如数家珍之类,那些爱读书、能读书、会读书和读过无数书的公众性人物。然而,年过半百之后,才开始回味一生一世始终在读书的功过利害和是非得失,才开始由衷钦佩并愈发敬仰一类人物像指出了“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的孔子伟大,才开始淡定审视一切自吹自擂拥有了神采异能者的虚伪枉然……伴随如此思绪,随后打开电脑,找寻了《孟子》全文,依次读到《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之际,禁不住为之一怔,不免浮想联翩,于是信马由缰。

以往,偶然遇到“始作俑者”一词,随即立足时代,不免与带头人、革新者、闯将等联系在一起。然而,当知晓了在古汉语中“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一以贯之后,翻找白话解释,有的说是“首创者,难道不会有后继者吗?”,有的说应是“第一个伤风败俗的人,必定断子绝孙。”,也有的说这段古话的含义是“即便偷梁换柱,梁还是梁,柱还是柱。”等等。

此刻,读习《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全文,重温孟子引用孔子话语的意义,或可解释为:“孔夫子之所以说过,即便用陶俑或木偶下葬,难道后面就不会再有活人殉葬了吗?因为根本习俗没有改变,那些陶俑或木偶不是还像人的样子吗?”因此,在这一章节中,孟子劝诫梁惠王,如果施行仁政,就要从根本上爱人敬民,要像孔夫子那样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偷梁换柱,不要用虚头八脑、华而不实的表面现象,去蒙蔽和掩盖一切腐朽反动的本质。

为方便读者理解,现把《孟子》与本文相关的章节原文转载如下: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孟子曰)「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2023429日星期六草于济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