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北故宫首次公开展出,唐玄宗仅存的行书大作,犹如《兰亭》重现

 墨品书法网 2023-04-29 发布于北京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毁誉参半的帝王,有人夸赞他一手缔造了开元盛世,有人又指责他晚年沉湎声色,轻信安禄山,将大唐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但是从来都没有人怀疑过他的书法才能。

黄庭坚称赞他:“玄宗书斑斑犹有祖父之风”;明代王世贞《古今法书苑》记载:唐明皇工八分行草,丰茂英特。很可惜在历史风雨的雨打风吹下,唐玄宗的书法真迹如今只有一件了,大家一直也只闻其声,不见其面。

唐玄宗唯一的书法真迹就是这件行书《鶺鴒颂》,被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当中,此前从未进行公开的对外展出,直到去年台北故宫举行“人气国宝展”,人们才有机会一睹其真容

果然是百闻不如一见,看到这件行书,大家才知道什么是盛世风貌,帝王气象。

因为唐太宗对王羲之的推崇,唐代几乎无人不学王羲之,当时宫中也收藏着大量的王羲之真迹。

在这样的背景下,唐玄宗掌握着绝佳的书法资源,这件《鶺鴒颂》风神俊朗,行笔圆融流畅,犹如《兰亭序》重现,我们若是将两件作品放在一起,很容易发现它们共同的萧散洒脱的韵致。

其不同之处在于《鶺鴒颂》中的盛世气象与帝王气息,这是这件作品最珍贵的地方。

王羲之的书法其实是偏于细瘦清健的,作为王羲之的深度爱好者,唐太宗的书法也属于清劲的类型,然而这件《鶺鴒颂》笔画却醇厚丰腴,带有盛唐“以胖为美”的特质。

这是因为唐玄宗在王羲之魏晋法度的基础上,加入了徐浩等正宗唐代书家圆劲肥厚的特质,再辅之以从容不迫的运笔,展现出纯正的唐书风格、帝王气质。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在卷后有跋:“帝王之书,行墨间具含龙章凤姿,非人文臣者所能仿佛,观此颂尤令人想见开元英明卓逾时也

《鶺鴒颂》作为唐玄宗唯一的书法真迹,台北故宫的“压箱底”宝贝,寻常是难得一见的,其中有严谨的法度,纯正的魏晋风度、盛唐气象,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学习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