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既是干果也是粮食,治一切“血症”!

 泉城贤人 2023-04-30 发布于山东

既是干果也是粮食,还能治一切“血症”的,它就是享有“干果之王”美誉的栗子。栗子富含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质,以及铁、镁、维生素B等微量元素。

中医认为栗子,味甘、性温。归肾、脾、胃三经。可以益气,厚肠胃,补肾气。栗子浑身都是宝,可治愈很多疾病,也是做药膳的上等原料。今天给大家介绍栗子的多功能吃法:

栗子内服,治一切血症

《滇南本草》记载栗子“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症俱可用”。血症主因是气凝而血结。栗子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经,可通二经梳理脾肾之气,解体内“气凝”之因;栗子归脾经,脾为先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栗子缓“血结”之症。如咳血、便血、吐血、贫血、流鼻血、皮下出血等症状。不仅如此,栗子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可以消除溃疡炎症,有凝血止血的作用。

生吃栗子,补肾之果

栗子生吃可补肾。栗子归肾经,果形似肾,可补肾固本,顺应以形补形之说。栗子补肾的理论,孙思邈的《千金食治食疗方》提到,“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说明了栗子有补肾的功效;“生食之良,治腰脚不遂”,说明生吃栗子,可以针对因肾虚导致的腰脚无力、筋骨不强、夜尿频多等症状。

熟吃栗子,养脾之果

栗子熟吃可养脾胃。《玉楸药解》记载“栗子,补中助气,充虚益馁,培土实脾,诸物莫逮。”

栗子色黄味甘,是为脾色,能温补脾气,适合脾胃虚寒的人群。蒸煮栗子,具有健脾开胃,缓中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因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

栗子外敷,消肿止痛

生板栗捣碎称泥,外敷于肿痛患处,具有消肿止痛的效果,可治筋骨肿痛,跌打损伤等外伤。而且还具有止痛止血,吸收脓毒的作用。现在科学认为,栗子中含有的钾元素可以帮助维持体内水分平衡,无论内服还是外敷,栗子都可以缓解水肿血肿的情况。

栗子皮,消炎抑菌、美白皮肤

栗子皮指的是栗子的内皮,其含有的单宁酸成分可以抑制细菌繁殖,消除炎症。将栗子皮熬水之后直接喝,可以辅助改善呼吸道的炎症,配合其他药物效果更佳。

栗子的内皮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和硒元素,并含有一定的活性物质,将内皮晒干之后研磨成粉可以当做面膜使用,可以起到美白皮肤,对抗皮肤氧化的效果。

栗子最广泛的吃法是糖炒和蜂蜜栗子,炒制做法让栗子纤维素不易破坏,补充膳食纤维,蜂蜜还可以润化肠道。糖炒和蜂蜜栗子有缓解便秘的功效。不过要适当食用,避免糖分摄入过多。

栗子不仅单独食用对人体有益,搭配不同的食材既能做出美味的佳肴,还可缓解各类疾病。

脾肾气虚——山药栗子粥

做法:

1、山药去皮洗净切小块,栗子去壳去衣,粳米淘洗干净。

2、锅中放入清水烧开,放入粳米与栗子,大火煮20分钟。

3、放入切好的山药,转小火继续煮40分钟即可。

山药性平能补脾胃,栗子养胃健脾,补肾强筋。山药与栗子同煮,可以缓解脾肾气虚的症状,也能提升免疫,特别适合冬季食用。

缓解感冒——板栗参鸡汤

做法:

1、将1块姜块拍散,1块姜片切片备用,锅里放水,放入拍散姜,水开后放入鸡肉焯水。

2、将焯水鸡肉捞出洗净,加切片姜、葱段煲一个小时。

3、捞出葱姜,加入西洋参、板栗,少许盐、胡椒粉继续煲一个小时。

4、放入胡萝卜和枸杞,再煲半小时即可。

西洋参入心、肺、肾三经,可益肺阴,清虚火,可益补阴退热。与鸡肉同食有温补功效,可补中益气。加入板栗,可温补脾脏,祛除寒症。三者同食可缓虚寒感冒之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