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细胞到筋膜的发育历程

 玄德玄同 2023-05-01 发布于上海

筋膜是人的机体中最普遍的一类组织,构成机体的基础结构。筋膜作为支架结构不仅给予机体一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形状,也为机体所有的其他系统,如循环、神经核淋巴系统等,提供支架结构和支持、稳固、营养、分隔营养通道。在筋膜组织中分布着密密麻麻的毛细血管和感觉、运动装置,如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运动终板等神经末梢,对筋膜组织的调节功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筋膜由两或三层平行的胶原纤维束组成,相邻层的胶原纤维可能有不同的方向。每层与相邻层之间有一层薄薄的松散结缔组织隔开,使它们可以相互滑动。

受精卵(oosperm),指的是精卵相会。这个过程就是受精的过程。精子进入卵细胞后,尾部消失,头部变圆膨大,形成雄原核;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其细胞核形成雌原核。雄原核与雌原核接触,各自的核膜消失、联合,二性染色体在其后的合子分裂中混合、配对,受孕宣告结束,一个新生命宣告开始,受精过程约需24小时。当一个获能的精子进入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透明带时,受精过程即开始。到卵原核和精原核的染色体融合在一起时,则标志着受精过程的完成。

卵子受精后,分裂为两个细胞,大约每隔12小时分裂一次。这团细胞从输卵管进入子宫时,分泌出液体,于是膨胀成一个空心球,叫做胚泡。

囊胚着床后,细胞继续分裂,内细胞团分为靠近滋养层的部分叫外胚层,另一侧细胞叫内胚层,受精后三周,在内胚层和外胚层之间又分化中胚层。

三胚层动物发育过程中,中胚层是处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的细胞层。

中胚层发育

躯体的真皮、肌肉、骨骼及其他结缔组织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骨髓、淋巴结、淋巴管等;体腔末、内脏的浆膜和系膜

内脏中结缔组织、血管和平滑肌等;

肾脏、输尿道、生殖腺(不包括生殖细胞)、生殖管、肾上腺的皮质部。

这些都属于结缔组织

间充质是从次级间充质、从初级间充质演化而来。在原生动物的囊胚期出现初级间充质,此时的整个动物胚囊可分为两个功能系统,外周的细胞层形成功能系统和内部的初级间充质形成支持与储备系统。

功能系统完成生物的所有功能,从获取营养物质到排除代谢产物;支持与储备系统完成支撑和修复作用并保持生物内部环境的稳定。

随后的进化过程主要体现在外层细胞的扩增和折叠,首先通过内陷折叠形成消化系统,然后通过外层细胞的扩增和进化形成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和表皮。内部消化系统的扩增和折叠内陷形成消化腺和内分泌腺;

囊腔内的间充质细胞首先分化出成纤维细胞,形成次级间充质,内含的部分间充质细胞分化为肌肉细胞、内皮细胞、周围神经细胞等,从而形成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内生殖系统、泌屎系统、神经系统等。其中未分化的散在间充质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以及外源性的各种免疫活性细胞及血细胞以纤维支架为基础形成结缔组织的有形成分,细胞外基质构成其无形成分。结缔组织此时的功能与初级间充质、次级间充质一样仍然起着相同的作用,只是功能更加完善。

躯干筋膜

深筋膜、肌外膜和躯干肌从生肌节的中胚层轴部发育而来,深筋膜将躯干肌肉分成三个连续的层

最浅层以前涉及胸大肌和外斜肌。随后涉及背阔肌、大圆肌和斜方肌。

中间层包括锁骨下肌、胸小肌、前锯肌、肩胛下肌、冈下肌、棘上肌、小圆肌、菱形肌、后上锯肌、后下锯肌和内斜肌。

深层围绕肋间肌,横穿胸骨,横穿腹部。

这些肌肉都由下胚节形成,由前脊神经支配。

胸腰椎筋膜

胸腰椎筋膜是与骨盆和肩胛带之间的力传递和同步性相关的重要结构。躯干深筋膜的所有三层都位于背侧区域,并重新组织,影响后部肌肉群。它构成了两足直立姿势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区域,是产生四肢与躯干的稳定性和同步性的基本部分。

前层位于腰椎横突前方,包裹腰方肌和腰大肌,下聚体发育而来,通过内侧和外侧弓形韧带与横膈膜有关。与横筋膜和肾筋膜有关,使躯干运动与内脏运动同步,由腰丛神经支配。

中层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由背侧和对侧臀大肌筋膜形成,负责骨盆和肩胛带之间的同步。接受来自脊神经前支、胸背神经和臀下神经(属于骶支)的神经支配。

后层包括由脊柱、纵向、髂肋肌、髂腰肌形成的脊柱及多裂肌、横突间肌和棘突间肌等节段间肌。由差向异构体发育而来,呈现节段模式的脊神经后支支配。

最浅的后层由背阔筋膜和对侧臀大肌筋膜形成,其受体浓度最高,大部分为游离神经末梢,即多模态受体。

胸腰椎筋膜的最浅层

胸腰椎筋膜的最浅层受体将作为伤害感受器发挥作用,通过椎旁筋膜和臀筋膜的传入,在腰骶脊柱水平具有致敏潜力。由背侧臂丛C5-C6的神经支配,胸腰椎筋膜的最浅层可能使相应的颈部水平敏感,导致运动变化和颈部疼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