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抑郁症》:17个案例了解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真实世界

 自在飞花轻似烟 2023-05-02 发布于黑龙江

阿德勒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来治愈。”这句话是很多抑郁症患者的写照。《少年抑郁症》这本书中,抑郁症患者的自述让我窥见他们的痛苦和委屈。

2021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也就是说大约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可能抑郁。

第一部分:什么是少年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特征是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当抑郁发作时,患者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缺乏等症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3.5亿人患抑郁症,而中国已确诊的抑郁症患者超过5000万。并且,抑郁症的发病呈现出逐渐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出现了抑郁症状。整个社会对少年抑郁症的认识都亟待加强。

为什么我们应该格外关注少年抑郁症呢?

因为和成人抑郁症患者不同,孩子们与社会连接微弱,在患有抑郁症后,他们难以有效求助。甚至因为生活经验不足,他们无法敏锐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再加上父母对抑郁症的忽视和怀疑,孩子们的痛苦很容易隐没在学校和家庭的方寸之地,无声地加重。

在我国,“少年抑郁症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与讨论。人们,尤其是家长们,对少年抑郁症的无知,正在加重孩子的病情,让孩子挣扎在危险的边缘。

第二部分: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少年抑郁症?

1、生理因素

从生物学角度看,青少年正处于身体急速发育的过程中,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会让他们的情绪更容易波动,更难控制。这和妇女产后容易得抑郁症是类似的道理。

此外,遗传是精神类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有家族精神病史的人,更容易在刺激之下发展成抑郁症。

2、应激事件

书中的很多患者都是在童年时期遭遇过暴力、性侵,或者目睹过非常残酷的场面,这些场面导致他们内心失衡,引发了心理危机。

暴力,让孩子饱受皮肉之苦的同时也在摧残着他们的心灵。但在所有侵害类型中,性侵害带给人的伤害是最严重的。尤其是对三观还未形成的未成年人来说,幼年时遭受性侵害,会让他们一生饱受摧残。

3、家庭因素

在所有4个诱因中,家庭因素是导致青少年罹患抑郁症的最重要因素。因为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缺少家庭支持的孩子更容易敏感自卑,也更容易受到应激事件、学习压力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发展成抑郁症。

一个孩子的性格养成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原生家庭就属于孩子成长的后天环境。原生家庭一词可以理解为:自己组建家庭以前,长期生活并且度过了人格形成期的家庭。原生家庭环境对个人的性格、情绪管理乃至亲密关系等都有显著影响。冷漠或充满争吵和暴力的家庭氛围,疏离的亲子关系,父母的忽视、苛责等都会对孩子后天的成长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

可以说,“人的问题在童年,童年的问题在家庭,家庭的问题在父母”。

在所有家庭因素引发少年抑郁症的案例中,有一类特殊的群体亟待关注,那就是留守儿童。

据全国妇联课题组2013年报告,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0%,占全国儿童的21.88%。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和亲子关系的缺失致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和敏感、封闭的心理。

4、社会因素。

这里的社会因素主要包含了学习压力和校园霸凌。

首先是孩子们越来越重的学习压力。

2010至2020这十年,每年的高校毕业人数从575.4万飙升至创纪录的874万。人才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整个社会深陷内卷教育和“鸡娃”大战之中。很多家长们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成长。年幼的孩子们过早地承受学习压力,各种心理问题悄然滋生。

再来看校园霸凌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出版的《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欺凌》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有2.4亿学生遭受校园霸凌,比例达学生总数的32%。也就是每三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曾遭受过欺凌。而这其中,将近30%的学生会在面对霸凌时选择沉默。

在国内,人们对霸凌还没有清晰的认知,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小孩子不懂事”“都是闹着玩”。老师或家长在获悉霸凌事件后,如果不予处理或者和稀泥,极有可能对受害者造成二度伤害。

少年抑郁症该如何治疗呢?

作者指出,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就跟我们平时听说的心脏病、高血压等病一样,需要接受正规的治疗——专业权威的心理医生、谨遵医嘱正确用药、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改善容易刺激病情的外部环境,这四点缺一不可。

最后,作者呼吁父母们能够积极参与孩子的心理治疗。他强调——孩子出现抑郁的问题绝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孩子的问题很大一部分都源自家庭。父母很可能是自己原生家庭的受害者,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重视。但往往,“一个家庭生病了,吃药的却是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