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牧唯一书法真迹,超唐入晋,用最美的字讲述凄凉的故事,如今已是故宫至宝!

 墨品书法网 2023-05-02 发布于北京

唐代传世的书法真迹并不多,尤其是纸本更是如凤毛麟角,如李白的《上阳台帖》、贺知章的《孝经》、怀素的《自叙帖》,它们现在件件都是国宝文物。不少年轻人都爱英俊潇洒、文采斐然的古代诗人,杜牧便是其中的代表,而他仅有一件书法真迹流传至今,此作名为《张好好诗》。

这卷《张好好诗》与李白的《上阳台帖》“命运”相似,同出大诗人之手,历经千年流传,在乱世中躲过了强盗与战火,先后被收藏家张伯驹先生重金购得,后来又一起被无偿捐给了北京故宫,它们如今已经是禁止出境展览的一级甲等文物。

让我们“穿越”回去,一起了解一下这件作品的诞生。杜牧出身官宦世家,是宰相杜佑的孙子,他文采风流、书画俱佳,又爱流连瓦舍教坊,常与好友聚会。唐大和三年(829年),杜牧在沈传师的家宴上,结识了一位面容姣好、能歌善舞的女子,名为张好好,当时她只有13岁。

这位“多情郎君”可能已经暗生情愫,但“止乎于礼”,杜牧与张好好只能分别。数年以后,大和八年(834年),杜牧重回洛阳,竟发现张好好已经沦落到卖酒为生。细问缘由,得知她被两度抛弃,悲伤之下,杜牧写《张好好诗》赠予她,以示往日情意。

《张好好诗》正是以绝佳的书法讲述了这么一个凄凉的故事。杜牧在世时就以善书闻名于世,《宣和书谱》评价他“行、草气格雄健”,清初金石学家叶奕苞点评他的字“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杜牧受颜真卿、李邕、褚遂良等人影响,进而超唐入晋,学“二王”笔法。

此帖是杜牧情与笔交融之下完成的,写于麻笺纸上,全卷共46行、322个字,单字大小约3厘米。《张好好诗》用笔转侧之势近似于孙过庭的《书谱》,但更为纵逸洒脱,情感决定着笔画的节奏。杜牧此帖有的字如“高”“殊”,颇得《圣教序》遗韵。

《张好好诗》入纸尖细,行笔迅捷如飞,提按分明、略有夸张,笔画浑朴厚重,波磔舒展、方圆并用;结字大小错落、欹正交织,墨色枯润相济,断笔、枯笔的运用使整帖多了几分苍健之感。收放、聚散、大小变化比比皆是,“沉肩”、刷字处理还影响了后世杨凝式、米芾等人。

曾有人称赞杜牧此帖“纸墨颇佳,书成欲舞”,观其笔法老辣、情感真挚,不愧是千古名帖。据说,张好好后来得知杜牧去世,竟然选择自尽,让人唏嘘不已。

现在,我们将杜牧《张好好诗》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画、墨色自然灵动、纤毫毕现,非常适合临摹与收藏,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