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舌指南》: 辨舌质,可辨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视六淫之深浅。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其中望诊为首。望什么?望脸、望舌、望耳、望手、望整体的形态、望精神气色,望而知之谓之神! 相比较而言,脉诊过于艰深,没有足够的医学知识以及临床实践,很难掌握。手诊简单易学,还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反映的隐患或疾患,时效太长,变化太慢,跨度基本都以年为单位,作用在于疾病来临前的警示与预防,以及养生调理一段时间后的验证与反馈。 而舌诊,是非常灵敏并且时刻都在变化着的。 比如说今天吃多了,胃中胀满,一夜都没有睡安稳,第二天早上就看到舌苔增厚,如果及时消食导滞,舌苔很快恢复正常,如果没有处理,食积化热,舌苔就会发黄,如果长期肥甘厚味,舌苔不仅变厚,还会发腻...... 比如最近吃了某种药物,对脾胃损伤很大,胃气受损,你会发现舌苔出现了剥落...... 如果你学会了舌诊,就如同拥有了一面反映健康的镜子,时时刻刻可以帮你检查身体的正气之盈亏,外来邪气也无所遁形,所以舌诊在古人的书籍中也叫“舌鉴”,“鉴”在此就是镜子的意思。 ![]() 我们可以把舌头看成是人体中唯一可见的内在器官,由于没有了皮肤的遮挡,我们可以从舌头的形态、胖瘦、颜色、枯荣等,窥探内脏的实时状态以及病情的演变过程。 舌象的形成,与五脏六腑的功能都息息相关,正常舌象提示:脏腑机能正常,气血津液充盈,胃气旺盛。 ![]() 总的来说,通过舌体可以判断正气之盛衰,通过舌苔可以判断邪气之深浅。 气血充盈则舌体红润;气血不足则舌色淡白。 津液充足则舌体滋润;津液不足则舌干苔燥。 胃气旺盛则舌苔有根;胃气衰败则舌苔无根或光剥无苔。 气血运行正常则舌色红活鲜明;气滞血瘀则舌色青紫,或有瘀斑、瘀点。 外感风寒,舌苔多薄白; 寒湿为病,舌淡而苔白滑。 痰饮、湿浊、食滞、或外感秽浊之气,均可见舌苔厚腻。 燥热为病,则舌红苔燥或苔黄。 邪在卫分,舌苔薄白; 邪入气分,舌苔白厚而干,或见黄苔,舌色红; 邪入营分,则见舌绛。 邪入血分,舌色深红、紫绛或紫暗,舌枯,少苔或无苔。 ...... ![]() 正常舌长什么样? 舌形:椭圆形,边缘平滑,舌体厚薄、大小、胖瘦适中,舌面平坦,舌正中线笔直,两侧微凸并且对称,舌尖微凸,舌根正中微微凹陷。 舌苔:薄白洁净,润泽但不水滑,透过舌苔,可以隐隐看到舌体本身,舌苔分布自然,无偏侧,无剥脱,更不是满布至看不到舌体。 舌色:从舌体边缘可以观察到舌质,呈淡红色,颜色鲜明灵动,整个舌面上无斑点和芒刺。 舌体:有神气,运动灵活但不震颤,柔韧但不萎软,言语清晰流畅,味觉正常,舌体无疼痛与麻木。舌体无裂纹,舌苔也无裂纹。 舌底:舌下络脉隐约可见,呈淡蓝色,无青紫与怒张,舌底无赘生物 ![]() 。 近乎标准的漂亮舌头 在比照标准的时候,要注意年龄因素,先天因素、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 儿童脾胃功能尚薄弱,生长发育又快速,常常处于代谢旺盛而营养相对不足的状态,因此舌质多淡嫩,舌苔少或剥落; 老年人精气渐衰,脏腑功能减退,气血运行迟缓,舌黏膜角化程度增加,因此舌色较暗红或带紫暗色。 部分女性经期舌质会发红,或舌尖边有红刺,经期结束自然消失。 先天体质偏寒者,或者气血不足者,舌质偏淡;先天体质偏热者,舌质偏红。甚至还有天生的裂纹舌...... 体型大者,舌体偏大;体型小者,舌体偏小。 嗜烟酒者,容易出现厚腻苔,并且会有烟草的染色。 某些药物,会让舌体或舌苔出现较大的变异,舌诊时要排除这些因素。 ...... 这些因素的存在,让我们明白同样的舌象,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意义,要注意区别对待,综合分析,但并不是说这些人的舌象是正常的,健康是没有问题的,而是正好可以通过这些舌象来判断他们的健康隐患,说明他们在哪些方面的薄弱的,是需要注意的,即使平时身体没有任何异常。 ![]() 后面我们将层层揭开舌头里面隐藏的健康密码,一方面是传统舌诊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与中医基础理论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是全息舌诊的部分内容,经过大量临床案例被论证过的具有极强诊断意义的舌诊技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