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方华 摄 人文巢湖(三十): 巢湖有个钓鱼台 文/图 方华 说到钓鱼台,世人皆知北京西郊著名的园林,以及在此建造的并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从事国务和外事活动重要场所的钓鱼台国宾馆。此钓鱼台因金代章宗皇帝在此筑台垂钓而得名,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说钓鱼台之名,人们还会想到陕西宝鸡市伐鱼河谷的姜太公钓鱼处,为周初名臣姜太公隐居垂钓、周文王访贤与之相遇的地方。 在巢湖东岸、裕溪河边也有一座钓鱼台,虽外人多不熟知,但在巢湖一带却是声名响亮。因在此垂钓的是一位古代的“高人”浮丘公,这座钓鱼台就称为——浮丘钓台。 ![]() 方华 摄 清康熙《巢县志》记述:“台横踞东流,背山临水,石岸峻峋,贾帆渔舸,往来不绝。可供游人携尊趺坐。”明隆庆年间邑侯柳公订志,浮丘钓台即被列入居巢八景,至万历年间邑侯马公修志,浮丘钓台再入居巢八景,并一直延续。 请康熙《巢县志·卷之二十》,在“古迹”一节记:“在县东南三十里,临河石崖之次,一名濡须口。相传李浮丘公钓鱼处。三面石崖嶙峋森列,临河一大石,如棋枰,方广平整,上有迹如钓竿及踞坐形,深可寸许。宋人镌'浮丘钓石’四字于上,现存。” ![]() 古钓鱼台 方华 摄 浮丘公姓李,名浮丘,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其为周灵王时人士,传尝与太子王子晋吹笙,骑鹤游嵩山,修道山中。 相传,浮丘与周灵王太子乔(字子晋)同在嵩山修炼,初学道时,两人结伴云游天下。这日,两人来到巢湖岸边,见此地山水秀丽,环境幽静,是个宜人宜居之地,更是个宜修宜仙之地。于是决定在此落足。王子乔看中了金庭山中紫微高悬,星象瑞吉,遂在山中石窟隐居,炼丹求道。而浮丘却爱濡须山水之美,临水而歇。浮丘每日在深入河水中的一块嶙峋的巨石上垂钓,意不在鱼,而悟仙道之术。 后来,浮丘得飞仙之术,以《相鹤经》教授王子乔,两人骑鹤而去,成为神仙。浮丘曾作《原道歌》,曰:“虎伏龙亦藏,藏龙先伏虎。但毕河车功,不用堤防拒。诸子学飞仙,狂迷不得住。左右得君臣,四物相念护。乾坤法象成,自有真人顾。”据记,《相鹤经》后来被王子乔的弟子崔文子藏于嵩山石室,后被淮南王采药得之,遂传于世。 浮丘的传说,在西汉史学家刘向所著《列仙传》等古籍,以及古代巢湖的地方志中都有记述。李白《凤笙篇》有句:“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说的也是浮丘领王子乔驾鹤成仙。 后人为了纪念浮丘、王子乔这两位在巢湖修炼得道的仙人,于是将浮丘公钓鱼的地方命名为“浮丘钓台”,将王子乔炼丹的洞命名为“王乔洞”。后世道家在王乔洞侧盖道观名紫微,在浮丘钓台后山岗建庙名东岳,香火供奉。 关于浮丘钓台,地方民间也有传说,言当年范增出居巢辅佐项羽前,也曾在此垂钓。诗言:“故里怀前哲,遗迹曲水滨……干秋同一钓,只合老垂纶。” 前后两位“高人”在此垂钓,更为浮丘钓台增添神奇色彩。 ![]() 浮丘钓台 方华 摄 浮丘钓台的石崖下还有一石洞,常年淹没在河水之下,只有遇到特大干旱年份,河水干涸殆尽,洞窟才显,游人也有幸得睹风貌,也方可进入探秘。据当地百姓传称,此洞很长,后洞通往了几公里外的大秀山中。 现在的浮丘钓台上,被后人附会的仙人脚印、坐迹、钓竿痕等清晰可辨。钓台后面建起观景台,有亭翼然,钓台周边建成了浮丘公园,风光无限。浮丘钓台后面的村庄,古时即称钓鱼台村,今称钓鱼村。 钓鱼台附近为裕溪河几条支流的汇聚地,它上接巢湖,下达长江。水路交通的通达便利,让此地古有繁华,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明朝弘治年间,巢县知县林宗哲有《浮丘钓台》诗一首。诗曰:几度乘舟访钓台,浮丘是否钓鱼来?矶头坐迹依然在,数片飞花点钓苔。 岁月荏苒,多少传说与历史皆如钓鱼台边的古濡须水,浩浩东去…… ![]() 浮丘钓台 方华 摄 ![]() 锥山风光 方华 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