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跳跳交谊舞 跳交谊舞是社交活动中的经常性项目。它不仅对开展社交有益,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很大好处。据专家研究,跳一小时华尔兹(三步舞)的活动量相当于步行四华里路程的活动量。这对普遍缺少运动的现代人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即使是体力劳动者,跳跳交谊舞,对于筋骨、肌肉和身心健康的协调也大有裨益。跳舞时听着乐曲,踩着节拍,翩翩起舞,使人沉浸在自如、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大脑就处于最佳休息状态。因之,跳舞能够消除疲劳,促进睡眠,恢复身心健康,减少神经衰弱、消化不良、肥胖、高血压、痔疮和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并能纠正青少年体形的不良姿态。 然而,好的社交形式能不能达到好的社交效果,还要看参加这一社交活动的人有无良好的素质,能否以文明礼貌的仪态投身其中。不难想象,一群情调卑下的人是可以使任何一项文明活动变味的。因而,强调舞会上的文明礼貌,对保证舞会本身的健康进行、保障舞会之于社交活动的有效促进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参加舞会的姑娘要力求做到着装整洁大方,而且可以尽量打扮得漂亮些。因为着装也是文明的标志之一,衣饰文化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一个人的着装,往往可以概略判断他的气质、教养和思想文化倾向与水平。穿着整洁、漂亮、大方,既能体现一个人风度的高雅,也能给整个舞会增加文雅的色彩,这不仅表现了自尊,也是对与会全体人员的尊重。 舞姿庄重,也是舞会上的文明礼貌要求。如 ![]() 交谈,这时,别人如果来请舞,就应先征得交谈者的同意,这也是一种礼貌:如果正在谈兴上,不妨起立点头,委婉表示谢舞,不要生硬拒绝或置之不理。 有些情况是应当加以防止的。比如请舞时不管人家会不会跳,愿不愿跳而死乞白赖地纠缠硬请,或者与别人争请一个舞伴,这都是缺乏文明教养的表现,被请时则切勿表现高傲不群,瞧不起别人的样子。人家请你跳,是尊敬你,你如果表示对别人鄙夷不屑,那不仅显得自己浅薄无知,不懂交际,而且也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快。 还有一些情况也应当加以注意。比如,如果你与朋友一起赴会,也就是说本是自带了舞伴的,这样,到舞会上后,如果朱征得带来的舞伴的同意,就不宜撇下你的舞伴去与别人跳舞;而如果有人前来邀请你的舞伴与之跳舞时,你则不必计较,相反,应表现出豁达大度,以悉听尊便的态度赞许他(她)“自由活动”,甚或热情地表示赞成舞伴应邀。 此外,舞会是公共活动场所,应遵守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在舞场内不要大声喧哗,不要乱穿乱行,不要这里伸伸头,那里探探脑,如果确实需要找人,应尽量从场外目寻,找的人如也在 ![]() 社交勿作“势利交” 古人说:交得其人,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西方人马尔顿也说:“常和了解你、信仰你、鼓励你的人接近,对于你的成功,具有莫大的影响。”我国老一代革命家谢觉哉同志也曾告诉人们说:“和好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帮助,自己就随着好了”,而“与坏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侵蚀,自己就随着坏了。”他们说的是交朋友的道理,社交何尝不是如此?与什么人交往,对于参加社交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不过,社交对象虽要有所选择,却也应有个适当的标准,不可求之过高。有人主张“交必胜于己者”,也就是说,结交的人必须要各方面都比自己强,否则就不必与之交往。这种意见就其慎重择交这个意义上说还是可取的,但把话说过了头,便包含着很大的片面性。因为人的强与弱都是相对的,人人都是比弱的强,比强的弱。如果大家都只想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恐怕人人也就无法交往了。而且,它很容易导致势利之交。而“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它是社交活动中的旁门左道,是为正直的人所不齿的。 然而这种势利交在实际上还不少。小说《官场现形记》里有位瞿太太,这位太太本是个“脸上起皱纹的老婆婆”,“头发也有几根白了”,然而,为了巴结有权势的人。居然厚着脸皮情愿拜在湍制台才十八岁的干女儿宝小姐膝下,认了“干娘”,做起这个小姑娘的“于女儿”来了,实在叫人恶心。她这样做的目的倒也很明确,无非就是为了“替我们老爷弄点事情”说是“只要弄得一个好差使,就有在里头了。”说穿了,是为了占便宜。这可以说是势利交的极端的典型。 势利交的核心问题,一个是“势”,一个是“利”,就是巴结有权的,有钱的,或者是“有用的”。比如,当了什么“官儿”,就会有人趋之若鹜;或者成了“万元户”,也会有人讨好奉承;再不然,虽无权无势,却有“实用价值”,比如什么“听诊器、方向盘、人事干部、采购员”之类的人,也是可以虚意交往的。由于势利交出自狭隘自私的动机,于是,就会做出种种荒唐的事体来。 “势利交”有一个“理论”,叫做“大树底下好乘凉”,即交上“势利者”“实惠”。为了“乘凉”而投靠“大树”,为了得到“实惠”而搞“势利交”,其手段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前面说的“瞿太太”算是一种,小说《子夜》中的交际花徐曼丽又是一种。她为了交上有钱有势的阔佬,甚至不惜以自己的身体作筹码,以讨一杯资本家的残羹冷炙。我们平时看到的请客送礼的勾当,把好酒好肉、好衣好料,甚至洗衣机、大彩电之类的高档货自己不用,却笑眯眯地拱手送给这长那主任及其夫人女儿,恐怕也是为了吃小亏占大便宜吧。至于奴颜媚态、胁肩谄笑、吹牛拍马、歌“功”颂“德”,以至于用姑娘的魅力变着法儿讨人欢心的事,其具体目的虽然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我”。它对社会风气,世道人心以及健康社交活动的腐蚀和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势利交”的另一个“理论”,是交上势利者“光采”。于是,或攀高接贵、倚权仗势;或附庸风雅、冒充斯文,目的都是为了给自己装门面,借别人的光照亮自己,吓唬别人。有那么一位姑娘,专以结识领导人为能事。据说她和她的父母有个想法:是要以此来炫示别人--让别人看看自家多能耐,多风光,多有本事。你看,某书记、某部长都可以请到家里做客。既来做客岂不是朋友?既是朋友岂不是知己?既然那么多领导人都 ![]() ![]() 点说,我们这里说的“权利者”所以加个引号,无非是为了行文的方便,它的确切含义,应是政治地位比自己高、有一定权利,或者是拥有经济、技术或别的某种优势的人。显然,这样的人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也并不是说这样的人不可以交往。应当说,一般情况下由于这些同志的水平和所处的地位,与这样的同志交往确确实实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收到更多的教益,这是好事,不是坏事。绝对没有任何不可以与这样的同志交往的意思。人们讨厌的只是“眼睛长到头顶上”,只向上看,不向下看,同时为着私心私利而卑视普通群众而专搞“势利交”的人。决不与任何“权利者”交往的态度是片面的,因而是不正确的。那不叫清高,只能是盲目性的表现。我们应当克服这样的盲目性,扩大交往范围,开展广泛的社交活动。 《文中子》中说:“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明人李贽说:“以利交易者,利尽则疏;以权交通者,势去则反,朝摩肩而暮挥臂,因也。”这些话,对“势利交”与搞“势利交”的人,都可作为借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