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个角度看教材:历史七下第二单元 宋元(二)(兴亡简史)

 靖风 2023-05-03 发布于河北

5000+长文预警

本期几无闲话乐子,是干货

非热爱人员请迅速撤离

老规矩,作为古代史部分,先要知道历史主线发展的基本脉络,即正统政权的兴亡交替简史。

虽然这个时代大多数时间都没有长久的一统天下的时代,但不影响国人的“正统思想”。宋朝虽然国土面积不如当时的北方民族政权大,但因其地理位置、王朝统治形式以及国民主体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一贯继承了中华民族文明主线,所以被认为是主政权。

即使宋后来被轰到南方生存,即使北方政权也在努力汉化,即使辽金境内的居民大多是汉人和汉化生活模式,也改变不了这样的历史地位。

所以宋元兴亡的历史主线就是:宋朝(北宋和宋),元朝。

时间

这里有4个重要时间节点需要孩子们重点记忆:北宋建国960年,王安石变法1069年,亡国1127年;南宋亡国1276年

建国时的国策——中央集权及其措施(重文轻武),给后世带来很大隐患(冗官冗费),所以需要修正——王安石变法。这两者的时间也就有很大关联,一个是960年,一个是把960年倒过来,1“069”年,纠正历史错误。

亡国的时间也很有意思。北宋的灭亡事件是金军破北宋都城汴京(开封),掳走两任皇帝以及大臣权贵无数到北方为奴,是为“靖康耻”。这些人养尊处优,手无缚鸡之力,咿咿哭着而去,是为“咿咿而去”(1127年)

“咿咿而去”不止是被掳走的人,还有幸存者。在北方生存不下去了,只好逃到南方杭州建立新的朝代——南宋(1127年)。

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原政权彻底去喽(76)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军攻破,标志着南宋灭亡

但是,南宋越往后骨头越硬,虽然都城沦陷,国家灭亡,但南宋的流亡政府还是在文天祥和陆秀夫等硬汉的坚持下又撑了几年,终于在1279年南宋残部被元军全歼,元实现了大一统

元朝全歼南宋残部,标志着元朝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分裂时期,终于实现九九归一的大一统理想。1279年这个时间就有“九九归一”的意思,有9,有1。哪里来的第二个9?你看,2+7=9,完美吧!因为元朝毕竟是北方游牧民族出身,所以这个“九九归一”中间有点曲折也是正常的吧!

元朝的时间点不多,前后都提过,这里做一下总结。例如,蒙古大汗铁木真的建立政权时间是1206年,他的后人忽必烈在统治方针上和他的不太一样,更像一个汉族皇帝,所以忽必烈即位的时间有带着修正成吉思汗的意思,所以时间也要颠倒一部分,即1260年

都城

开封被作为正统政权的都城,北宋也是头一份了。无论是西安(长安),还是北京,亦或是南京(江陵),这些名字就很有统一天下的气质。所以,又“开”又“封”的这么个地名,实在是很纠结,毫无统一天下的气质。

开封是个好地方,但作为都城,尤其是华夏都城还差那么点意思。《清明上河图》所绘制的开封城的繁华,地理位置上的优越,以及地处中原中央所蕴含的悠久的人文历史,足以证明开封是一个除了政治以外都满分的 城市,这也映射了北宋的国运——除了政治,一切美丽。

南宋的都城临安,更是从名字上就看出了一个王朝的虚弱。虽然腿软,但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南宋嘴得硬起来,所以改杭州为“临安”,意在绝非苟且偷生,而是图谋光复的理想。临安临安,临时安稳而已,一点也不吉利啊。讲究迷信的古人,真的是了嘴硬,什么都不顾不得了。

元的都城延续前代政权——金的都城燕京。在世界地图上看,燕京(今北京)是元朝疆域的中央位置,有利于辐射全国。所以当北方的领土(直至北冰洋的广大地区)更多的大元建立以后,燕京就被提升成全国的首都,甚至还改了个更大气的名字——元大都

疆域

北宋的疆域,书上没有提,但我们可以了解一下。通过燕云十六州的耿耿于怀,我们很容易理解北宋北面的边境线大概在黄河以北。而黄河以北主要的邻国是辽,在西北一块的邻国是西夏。

南宋的疆域比较屈辱。在宋金和议后,边境线南移几百里,到淮水大散关一线。北宋的主体还在北方,可以称之为中原政权。而这时候的南宋,就是妥妥的南方政权,在历史上的多个分裂时期,这样的位置只能算是地方割据一角罢了。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南宋君主要向金朝称臣。从地理位置上看,金才是真正的中原正统政权。只不过一直以来的汉族中心论导致我们不愿意去承认这个史实。

元代的版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

有多大呢?如果说秦始皇的功绩是凡他所知道的有人类生存的地方都拿下,忽必烈开创的王朝就是:不只是人,有活物的陆地,都要臣服于蒙古族的脚下。

西极流沙:西域以外是兄弟们的,西边的欧亚都归忽必烈的其他族兄弟统治(四大汗国的划分);

南越海表:西沙南沙那些群岛,只要能见到的土地,都得归顺大元;

北逾阴山:“逾”不是“至”,这句话很霸气,就是阴山北面的土地也是大元的,有多北?看看岭北行省的划分,西伯利亚、北极圈、北冰洋,北极熊也要听大元的。

东尽辽左:说的是辽东,朝鲜虽然没有直接隶属,但也彻底臣服于大元,日本?据说过海出征连续三次都被台风吹回来了。迷信的古人认为这是天意,当然日本也有自知之明,认为自己是上天保佑,认为那就是“神风”。所以,蒙古不是被日本打败,而是信天意,古人的历史局限性导致的。那么如果遇到犟种,三次不行,三十次总能过去吧!若真如此,日本也必然在大元的版图之内了。

主要君主

开国之君

北宋太祖赵匡胤

先从名字记。赵匡胤这个名字很好记:胤——幺儿月,幺儿即小儿子,可以记“小儿子满月”为胤;匡,国字少了半边,赵匡胤建立的宋一直以来都没有统一全国,拥有的一直是半壁江山。

他是一个比较善良的皇帝。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去了自己拜把子兄弟后周世宗柴荣的江山。虽然在自己把兄弟儿驾崩后欺负孤儿寡母抢龙椅不地道,但对统治者有另一套评价体系——大善大恶。

五代那个混乱的藩镇割据年代,没有赵匡胤也会有别人。别人就没那么好心了,别说善待柴姓后人,就是逝者名声也会被大肆搞臭,不信你看秦二世、隋炀帝等,你一次都没有过怀疑史书记载的真假吗?

体现赵匡胤善良的还有一个事件——杯酒释兵权。开国君主为了巩固统治局面,尤其是地方大员造反成潮流的五代十国,建立政权的第一件事必须是削权。前有刘邦杀韩信,后有朱元璋一个借口斩了几千武将。宋太祖绞尽脑汁,喝酒暗示部下主动辞官,并用财富进行补偿。虽然没有完全到账,但与那些脑袋搬家的人相比,宋代开国的武将幸福到家了。

南宋高宗赵构

这是个被大家讨厌的皇帝。靖康耻中,自己想办法从金军营地里逃出来,过程有些丢人,这也罢了。为了防止岳飞雪靖康耻,迎回高宗赵构的哥哥和父亲(徽钦二帝)威胁自己的地位,枉顾民心和国家尊严,自毁栋梁,冤杀岳飞。这样的勾当(构)实在让后人鄙视。

亡国之君

北宋的亡国之君是宋钦宗。其实宋钦宗这个皇帝挺冤 ,导致亡国的事都是他老爹宋徽宗干的,那个文艺水平极高(书法瘦金体和绘画在帝王层面第一棒)、任用奸臣(《水浒传》第一反派高俅)的宋代著名昏君。在金军气势汹汹逼近时,为了不背亡国之君的罪名,宋徽宗快速地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这大概是历史上最痛快的禅位了。

一脸懵逼的宋钦宗被推到了前面,也算尽重用能臣挽颓世,奈何国之将倾实难救。短暂的皇帝体验卡很快期,替老父亲着亡国之君的骂名流落到寒冷的北方为奴,并终身未能回归故土。

南宋的亡国之君是个孩子,没犯任何错误,只是投胎运气不好。他还被拧脾气的忠臣陆秀夫背着跳海殉国。可怜至极的孩子皇帝,这里就不提起名号了。

爱折腾的中间皇帝

太过拉胯宋太宗

根据野史记录,宋太宗赵光义他杀了自己的哥哥太祖赵匡胤,篡权上位。这大概是真的,否则怎么解释他接下来干的鲁莽之事呢?

在北宋建国没多久,国家实力不足,辽压北宋一大头。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不足的北宋太宗,急吼吼地要蹭几十年来舆论的第一热点——燕云十六州被前代统治者送给辽国这一国耻。结果,北宋的神秘面纱被太宗自己扯下去,辽国一下子就看到了北宋的软弱,接下来很长的时间里,宋方都处在辽军不时骚扰的阴影下,这样的军事被动防御局面持续了很久。

所以,如果不是因为心虚想快速建立大功劳以获得民心,实在想不出宋太宗为什么这么毛躁。

真有功劳宋真宗

在多年的被动防御下,宋方节节后退,终于,双方的战线拉锯在澶州。这时候的宋国上下怨气到了顶点,经济也恢复差不多了。翻盘的时机,到了。

恰好有个强硬派的大臣出现了,他叫寇准。或因宋人的血气上涌,或因读书人的硬气,或因山西人骨子里的豪迈,他一力促成宋真宗亲征。将士们看到了君主驾临阵前,士气大振,一举扭转战争颓势。

辽宋阵前平衡后,签订了辽撤军、宋拿岁币、宋承认辽对燕云十六州的主权的盟约,是为澶渊之盟。这个盟约看似宋吃亏,但这是在双方的实力对比下,宋能够争取到的最优方案了。土地本就要不回来了,还不如痛快割舍;岁币?与每年的大量军事支出比起来,都是毛毛雨。

这个盟约带来的是几十年的和平。正是有此和平,北宋的经济和文化才出现如此空前的发展。所以宋真宗可以算是北宋的有为之君。

心神不宁宋神宗

北宋发展到中期时,一是因为缺钱,二是因为封建社会固有矛盾——土地兼并,导致的农民起义不断,北宋即将面临着内乱。这时候的皇帝是宋神宗

这是一个有魄力的皇帝,人物王安石为宰相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总要触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距离皇权越近的人,利益瓜葛越深。宋神宗顶着宗亲压力支持王安石改革,然而由于王安石的做法太过激进,也因进宫告状的人等级越来越高,宋神宗最终抗不过压力,罢免王安石,结束改革。

总的来说,宋神宗还是很有魄力的,敢于直面痼疾。可惜,宋代王室优柔寡断的风气包裹着每一位宋代君主。所以宋神宗这个耳根子软的皇帝,注定不能铁腕到底,王安石变法必定会夭折。

元有两位著名君主:

一个是草原霸主时代的开拓者,铁木真,人称“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可以说是蒙古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没有之一。

在铁木真之前,蒙古族人过着原始、落后、分散的生活。蒙古草原四分五裂,受到其他民族(尤其是女真)的压迫,生存都是问题。铁木真上台后,统一草原,升级蒙古部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模式,树立蒙古族的远大理想——征服世界。

虽然成吉思汗的对外征程只到了 西夏,但他为蒙古族奠定的强大的基调使得后来的领导人,只要有正常人的认知,就可以沿着成吉思汗铺就的阳光大道直奔巅峰。虽然成吉思汗的肉身没有走很远,但他的精神深扎于每一个蒙古将士的心中。

另一个是把蒙古政权融入中华民族的元朝开国之君——忽必烈。

忽必烈所统领的蒙古分支在征服中原的过程中,发现看似柔弱至极的南宋特别难缠,忽必烈急得直挠头。

这时候他身边的谋臣有熟读史书的汉臣,他们告诉忽必烈:历代的少数民族政权想在中原站稳脚跟的唯一办法就是“修习帝王术”,在民族上实行汉化,在政权上实行封建化,在经济上实行农业化。

忽必烈仍不忘成吉思汗的圣谕,所以并没有完全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只接受了政权封建化这一提议:迎合中原政治习俗,改国号为“元”,改“大汗”为“皇帝”,执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即“行汉法,行仁政”,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等措施。这样做的结果是可喜的,很多汉人被感化,逐渐放弃抵抗,统一全国的步伐大大加快。

重大事件

宋代的重大事件几乎都是围绕着与北方政权的较量展开的。

和议

澶渊之盟带来了辽宋之间长时间的和平;宋夏和议缔造了宋夏之间长时间的和平,宋金和议也促进了边境的稳定。这三个和议实现了边境的安定,为国内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议也大大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这不但有利于了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也有不好的和议。如蒙古和南宋之间以灭金为目的的协定,打破了政治平衡,这让金快速地灭亡,南宋的丧钟也被敲响。

王安石变法

其改善了因辽夏压迫带来的经济压力的同时,也让北宋中期的积弊被重视。统治者开始试图去解决改善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北宋的寿命。

元朝的重大事件基本是按照蒙古政权征战的步伐展开的:

蒙古的统一

这一把蒙古从奴仆变枭雄的功绩是成吉思汗完成的,时间点是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政权。

征战北方

这一任务需要分两步完成:一步是灭掉西夏,一步是灭掉残暴的旧主人金。

因为金是当时实力最强的,所以蒙古选择先弱后强的方式。西夏就是那个软柿子。

西夏这个软柿子被蒙古攻打,除了自身好欺负外,还有其本身的因素。刚开始蒙古还没想把西夏怎么着,西夏自己摇摆选择蒙金双方,反复无常。直爽的蒙古人最讨厌背叛,所以立志要干掉它。

西夏消失得那么干净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草原雄鹰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的战役中病逝在六盘山,万分悲痛的蒙古人把仇恨在西夏头上。所以西夏投降后,蒙古族大开杀戒,对西夏进行了残忍的大屠杀。这样的行为,是当时中国人几百年间没有见过的残暴。一下子就吓软了金朝,吓醒了南宋。

在金错愕之际,联合南宋的蒙古,终于灭掉了昔日的凶恶主人,也灭掉了统一全国最大的障碍,让未来的征服之路变得非常顺畅,所以灭金这一年是1234年,如此顺嘴的一年。

征服全国

被激起恐惧和愤怒的南宋,并没有像大家预料的那样不堪一击,蒙古的残暴激活了南宋这个群体的肾上腺素,硬是拖住蒙古铁蹄几十年。若不是忽必烈及时调整统治政策收揽民心(“治国安民”方略),南宋被灭的最后时间,还不知道拖延到什么时候。这样硬气的南宋,在首都被攻破、理论上算灭亡的事件后(1276年),仍坚持了三年(1279年)。终于在崖山,南宋残军实在扛不住了,无数臣工民众投海殉国,才彻底实现了大元统一全国这一历史任务。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