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元御

 微信用户p9hv32 2023-05-03 发布于山东

1.闭 结

      
桂枝丹皮桃仁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丹皮11克 桃仁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丹参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上热,加黄芩;中寒,加干姜;中气不足,加人参;血块坚硬,加鳖甲、蟅虫;脾郁,加砂仁。

2.崩 漏

桂枝姜苓汤
甘草7克 茯苓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干姜11克 丹皮11克 首乌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3.治经漏。
桂枝姜苓牡蛎汤
甘草7克 茯苓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干姜11克 丹皮11克 首乌11克 牡蛎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血崩。气虚,加人参。

4.治经水后期。
  桂枝姜苓汤
丹皮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首乌11克 干姜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5.治经水先期(月经提前)。
姜苓阿胶汤
丹皮11克 甘草7克 桂枝11克 茯苓11克 干姜11克 丹参11克 首乌11克 阿胶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经水后期(月经推迟)。

6.
治经前腹痛。
归地芍药汤
当归11克 地黄11克 甘草7克 桂枝11克 茯苓11克 首乌11克 芍药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7.治经后腹痛。
  柴胡地黄汤
柴胡11克 黄芩11克 甘草7克 芍药11克 丹皮11克 地黄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表未解者,加苏叶、生姜。

8.经来过多
  温经汤
人参11克 甘草7克 干姜11克 桂枝11克 茯苓11克 丹皮11克 当归11克 阿胶11克 麦冬11克 芍药11克 芎穷7克茱萸7克 半夏11克
煎一杯,温服。
治疗妇人带下,及小腹寒冷,久不受胎,或崩漏下血,或经来过多,或至期不来。
阴精流泻,加牡蛎;瘀血坚硬,加桃仁、鳖甲。
{解读}带下,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造成白带病的原因很多,阴道炎、宫颈糜烂、宫颈炎或盆腔炎引起。如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子宫颈糜烂、子宫颈息肉、子宫内膜炎、宫颈癌等。临床表现常见白带增多、绵绵不断、腰痛、神疲等,或见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或脓浊样,有臭气。若腐臭难闻,当警惕是否有癌变。
[辨证论治]
1.脾虚湿困证:带下量多色白,质粘稠,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淡白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倦,恶心纳少,便溏,两足跗肿,舌淡胖,苔白腻,脉缓弱。健脾渗湿。
2.胞宫虚寒证:白带清冷,量多,质稀如水,或透明如鸡子清,有腥气,日久不止,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清长,夜间尿多,大便溏薄,面色晦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暖宫散寒、祛湿止带。
3.胞宫湿热证:带下粘稠量多,色黄绿如脓,或挟血液,或浑浊如米泔,有腥秽臭气,阴中灼热瘙痒,或小腹痛,小便短黄,或有腹部掣痛,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4.瘀滞胞宫证:带下赤白,少腹胀痛或刺痛,行经困难,舌质紫暗,脉弦涩。活血行滞止带。
5.阴虚内热证:带下色黄或赤,阴中灼热,头晕耳鸣,心烦失眠,手足心烧,腰酸,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清热。

9.骨 蒸(结核)
苓桂柴胡汤
茯苓11克 甘草7克 丹皮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柴胡11克 半夏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热蒸不减,加生姜、黄芩;蒸退即用干姜、附子,以温水土。
结核俗称“痨病”,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愈演愈烈。

  
10.结 胎
豆蔻苓砂汤
白蔻(生,研)4克 杏仁7克 甘草4克 砂仁(炒,研)4克 芍药7克 丹皮11克 茯苓11克 橘皮4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胎孕初结,恶心呕吐,昏晕燥渴。
证缘中气郁阻,胃土不降,以此开郁降浊,清胆火而行肝血。内热加清凉之味,内寒加温暖之品,酌其藏腑阴阳而调之。

11.胎 漏

桂枝地黄阿胶汤
甘草7克 地黄11克 阿胶11克 当归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茯苓11克 丹皮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妊娠下血腹痛的。

桂枝茯苓丸
桂枝11克 茯苓11克 甘草7克 丹皮11克 芍药11克 桃仁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妊娠下血,症块连胎的。
轻者作丸,慢慢的溶化。

12.产后根原

桃仁鳖甲汤
桃仁11克 鳖甲11克 丹皮11克 丹参11克 桂枝11克 甘草7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瘀血蓄积,木郁腹痛的。
内热,加生地,内寒,加干姜。

桂枝丹皮地黄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丹皮11克 地黄11克 当归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脾虚肝燥,木郁克土,腹痛食减,渴欲饮水的。
气虚,加人参,水寒土湿,加干姜、茯苓。

桂枝栝蒌首乌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栝蒌根11克 首乌11克 生姜11克 大枣三枚 甘草7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风伤卫气,而病柔痉(痉病而见有汗者,《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叫柔痉”),发热汗出的。

葛根首乌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葛根11克 麻黄4克 首乌11克 生姜11克 大枣3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寒伤营血,而病刚痉(《金匮要略》云:“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日刚痉”,“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发热无汗者。

桂枝茯苓人参汤
人参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桂枝11克 生姜11克 大枣3枚
煎大半杯,温服。

13.治阳虚郁冒。

苁蓉杏仁汤
甘草7克 杏仁7克 白蜜37克 肉苁蓉11克
煎大半杯,入白蜜,温服。
治津亏木燥,大便艰难。

姜桂苓砂汤
茯苓11克 甘草7克 干姜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砂仁4克
煎大半杯,入砂仁末,温服。
治饮食不消化。

14.治痔漏肿痛
茯苓石脂汤
茯苓11克 丹皮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5克 甘草7克 干姜(炒)7克 赤石脂11克 升麻4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痔漏肿痛下血的病。
肛热,加黄连。木燥,加阿胶。
辨证大致分以下几种类型进行论治。
(1)湿热型:发病速,皮肤灼热红肿,或见大片红斑,丘疹,水疤,渗水多,甚至黄水淋漓,粘而有腥味,结颁后如松脂。可因搔痒太甚而皮肤剥脱一层。大便偏干,小便黄或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带数。此种类型临床最多见。治以利湿清热为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出现脓疤加银花、连翘;大便偏于,加大青叶。
(2)血风型:证见身起红粟(以红丘疹为主),搔破出血,渗水不多,剧烈搔痒可见搔痕累累,尤以夜间为主。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带数。此种类型,是热重于湿。以血热为主,治以凉血消风为主,除湿清热为辅,方用皮癣汤加减:生地、丹皮、赤芍、黄芩、苦参、地肤子、白藓皮、丹皮、生甘草。
(3)脾湿型:此种类型较多见,皮肤黯淡不红,成片火窠(隐在皮肤内的水疤)搔痒才见渗水,后期干燥脱屑。证见面色无华,饮食不香,纳差,大便溏薄,小便不黄,或有腹胀等脾胃症状,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濡滑等。此型脾虚湿胜,热象不显,治以健脾理湿为主,方以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陈皮、茯苓、泽泻、六一散、白藓皮。胃呆纳差,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腹胀加川朴、大腹皮。
(4)阴伤型:病延日久,长期渗水过多,致伤阴耗血,血燥生风,亦可因长期服用苦寒燥湿或淡渗利湿之品。造成伤阴耗血,皮肤浸润,干燥脱屑,搔痒剧烈。主要的辨证指标是舌红苔剥(伤阴),或舌淡苔光(耗血)。见到此证时,用滋阴除湿法治疗。药用:生地、元参、当归、丹参、茯苓、泽泻、白藓皮、蛇床子。
   在这里特别指出:滋阴与除湿同用,似有矛盾,一般以为滋阴可能助湿,除湿可以伤阴。本方生地、当归、元参、丹参滋阴养血而不助湿,茯苓、泽泻除湿而不伤阴。用于反复不愈的湿疹及慢性阴囊湿疹(肾囊风)疗效较好。对此证型,切忌重用燥湿或利湿之品,以免重伤其阴,症情越来越坏。

15.癞风
癞风(麻风病之一种),紫苏丹皮地黄汤
苏叶11克 生姜11克 甘草二钱 丹皮11克 芍药11克 地黄11克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发汗。
如果不出汗,重用青萍发汗,外用青萍热汤熏洗,以打开汗孔。汗后用破郁行血的药物,通其经络,退热消蒸的药物,清其营卫,腐去新生,自能平愈。
但是凉营泻热的药品,久服则脾败,当酌加大姜、桂枝行经的药,不至于内泄脾阳,就好了。

16.瘰疠(中医指结核菌侵入淋巴结,发生核块的病,多在颈部。俗称“疬子颈”,有些地区称“老鼠疮”。)
柴胡芍药半夏汤
柴胡11克 芍药11克 元参11克 甘草7克 半夏11克 丹皮11克 牡蛎11克 鳖甲11克
煎大半杯,热服。
上热严重的,加黄芩、地黄。血虚木燥,加首乌。肿痛,加贝母。已经化脓的,加桔梗。

17.痈疽(毒疮)

治痈疽初起。
桂枝丹皮紫苏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丹皮11克 苏叶11克 生姜11克
加一碗半水 煎到一碗,热服,服药后以汗出通透为原则。
治疗刚刚开始发生的痈疽。

治皮肉壅肿,痈疽已成者。热盛,重用黄芪、天冬、地黄。

丹皮黄芪汤
桂枝11克 桃仁11克 甘草7克 桔梗11克 丹皮11克 生姜11克 元参11克 黄芪(生)11克
煎大半杯,热服。
治疗皮肉肿胀,痈疽已形成的。
热太旺盛,重用黄芪、天冬、地黄。

排脓汤
甘草(炙)7克 桔梗11克 生姜11克 大枣11克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脓已经形成并且发热厉害,皮肉松软的。

桂枝人参黄芪汤
人参11克 黄芪(炙)11克 桂枝11克 甘草(炙)7克 当归11克 芍药11克 茯苓11克 丹皮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脓泄热退,营卫双虚的。

黄芪人参牡蛎汤
黄芪11克 人参11克 甘草7克 五味4克 生姜11克 茯苓11克 牡蛎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脓泄后溃烂,不能收口的病。洗净败血腐肉,用龙骨、象皮细末少许收之,贴仙灵膏。

仙灵膏
地黄295克 当归74克 甘草74克 黄芪74克 丹皮37克 桂枝37克
麻油590克、黄丹295克,熬膏,入黄蜡、白蜡、乳香、没药各37克,罐收。脓后溃烂,久不收口,洗净贴。一日一换,计日平复。
大黄牡丹汤
大黄11克 芒硝11克 冬瓜子二钱 桃仁11克 丹皮11克
煎大半杯,热服。
治疗疽近肠胃,内热郁蒸的病。

参芪苓桂干姜汤
人参11克 黄芪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桂枝11克 干姜11克 丹皮7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阴盛内寒,以及脓清热微的病。
严重的加附子。

仙掌丹
斑蝥30克,去头翅,糯米炒黄用,去米,川产者良,余处不可用。前胡(炒)1.5克 乳香(去油)4克 没药(去油)4克 血竭4克元参1.5克 冰片2克 麝香2克
研细,瓶收。
凡是阳证痈疽刚发病,针刺破疮顶,点药如芥粒,外用膏药贴上。顷刻流滴黄水,半日即消肿,重的一日一换,一两日痊愈,神效!化脓的没有用,阴证不用这个方子治疗。
{解读}痈疽(yōng jū),毒疮,多而广的叫痈,深的叫疽。这样的毒疮被现代医学解释为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病原菌为葡萄球菌。痈发于肌肉,红肿高大,多属于阳症,疽发于骨之上平塌色暗多属于阴症.

18.胡须头发
   桂枝柏叶汤
首乌11克 桂枝11克 丹皮11克 生地11克 柏叶11克 生姜11克 人参11克 阿胶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须落发焦,枯燥不荣 黄涩早白,加桑椹、黑豆。阳衰土湿者,加干姜、茯苓。肺气不充者,重用黄芪,肺主皮毛的原因。

19.声音,手太阴经所掌管。

茯苓橘皮杏仁汤
茯苓三钱 半夏11克 杏仁11克 百合11克 橘皮11克 生姜11克
煎半杯,热服。
治湿旺气郁,声音不亮者。

百合桔梗鸡子汤
百合11克 桔梗11克 五味一钱 鸡子白一枚
煎半杯,去滓,入鸡蛋清,热服。
治失声沙哑声音低沉干涩者。

20.咽喉,阴阳升降的路。

甘草桔梗射干汤
甘草(生)7克 桔梗11克 半夏11克 射干11克
煎半杯,热漱,徐服。
治咽喉肿痛生疮者。

贝母升麻鳖甲汤
贝母11克 升麻7克 丹皮11克 元参11克 鳖甲11克
煎半杯,热漱,徐服。
治喉疮脓成者。

21.牙痛,足阳明经的病。

黄芩石膏汤
黄芩11克 石膏11克 甘草(生)7克 半夏11克 升麻7克 芍药11克
煎半杯,热服,徐咽。
治牙疼龈肿。

柴胡桃仁汤
柴胡11克 桃仁11克 石膏11克 骨碎补11克
煎半杯,热服,徐咽。
治虫牙。

22.舌,

芩连芍药汤
黄芩11克 黄连4克 甘草7克 贝母(去心)7克 丹皮11克 芍药11克
煎半杯,热服。
治舌疮疼痛热肿。

桂枝地黄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生地11克 阿胶11克 当归11克 甘草7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肝燥舌卷者。 若中风舌硬语拙,或杂证舌萎言迟,皆脾肾湿寒,不宜清凉滋润,勿服此方。

23.口病 足阳明经的不降。

芩连芍药汤
黄芩11克 黄连4克 甘草7克 贝母(去心)7克 丹皮11克 芍药11克
煎半杯,热服。
治舌疮疼痛热肿。

桂枝地黄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生地11克 阿胶11克 当归11克 甘草7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肝燥舌卷者。 若中风舌硬语拙,或杂证舌萎言迟,皆脾肾湿寒,不宜清凉滋润,勿服此方。

24.鼻子病,手太阴经的不清。

桔梗元参汤
桔梗11克 元参11克 杏仁11克 橘皮11克 半夏11克 茯苓11克 甘草7克 生姜11克
煎半杯,热服。
治肺气郁升,鼻塞涕多者。

五味石膏汤
五味4克 石膏11克 杏仁11克 半夏11克 元参11克 茯苓11克 桔梗11克 生姜11克
煎半杯,热服。
治肺热鼻塞,浊涕黏黄者。
胃寒,加干姜。

黄芩贝母汤
黄芩11克 柴胡11克 芍药11克 元参11克 桔梗11克 杏仁11克 五味一钱 贝母(去心)11克
煎半杯,热服。
治鼻孔发热生疮者。

苓泽姜苏汤
茯苓11克 泽泻11克 生姜11克 杏仁11克 甘草7克 橘皮11克 紫苏叶11克
煎半杯,热服。
治鼻塞声重,语言不清者。

25.耳病

柴胡芍药茯苓汤
芍药11克 柴胡7克 茯苓11克 半夏11克 甘草7克 桔梗11克
煎半杯,热服。
治耳内热肿疼痛的病。
热的很厉害的,加黄芩;化脓的,加丹皮、桃仁。

苓泽芍药汤
茯苓11克 泽泻11克 半夏11克 杏仁11克 柴胡11克 芍药11克
煎半杯,热服。
治耳流黄水的病。

参茯五味芍药汤
茯苓11克 半夏11克 甘草7克 人参11克 橘皮11克 五味4克 芍药11克
煎半杯,温服。
治疗耳渐渐的耳聋的。

26.眼睛

柴胡芍药丹皮汤
黄芩(酒炒)11克 柴胡11克 白芍药11克 甘草7克 丹皮11克
煎半杯,热服。
治左眼睛赤痛的。

百合五味汤
百合11克 五味(研)4克 半夏11克 甘草7克 丹皮11克 芍药11克
煎半杯,热服。
治右眼睛赤痛的。
热的严重的,加石膏、知母。

百合五味姜附汤
百合11克 五味4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半夏11克 干姜11克 附子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水土寒湿,而且上热赤痛的。
有的人不赤不热,但发作疼痛,是没有上热,去掉百合、芍药,加桂枝。

茯泽石膏汤
茯苓11克 泽泻11克 栀子11克 甘草7克 半夏11克 石膏11克
煎大半杯,热服。
治湿热熏蒸,目珠黄赤的。

桂枝丹皮首乌汤
桂枝11克 丹皮11克 首乌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半夏11克 干姜11克 龙眼(肉)10个
煎大半杯,热服。
治昏花不明,而无赤痛的。

桂枝菖蒲汤
柴胡11克 桂枝11克 丹皮11克 生姜11克 甘草7克 菖蒲7克
煎半杯,热服。
治瞳子缩小的。

乌梅山萸汤
五味4克 乌梅(肉)11克 山萸(肉)11克 甘草7克 首乌11克 芍药11克 龙骨7克 牡蛎11克
煎半杯,温服。
治瞳子散大的。

姜桂参苓首乌汤
人参11克 桂枝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首乌11克 干姜11克
煎半杯,温服。

治目珠塌陷的。
芍药枣仁柴胡汤
芍药11克 甘草11克 首乌11克 枣仁(生,研)11克 柴胡11克 丹皮11克
煎半杯,热服。
治目珠突出的。

27.齁喘,即伤风的严重的情况。

紫苏姜苓汤
苏叶11克 杏仁11克 橘皮11克 半夏11克 茯苓11克 干姜11克 甘草7克 砂仁7克 生姜11克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被。
如果皮毛闭束,表邪不解,则加麻黄。如果意识模糊、胡言乱语、有错觉幻觉,内热不清,则加石膏。

28.伤风,中气虚而外感染。

紫苏姜苓汤
苏叶11克 生姜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半夏11克 橘皮7克 干姜11克 砂仁7克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29.温 疟 先伤寒而后中风,先寒后热,这叫寒疟。先中风而后伤寒,先热后寒,这叫温疟。

柴胡栝蒌干姜汤
柴胡11克 黄芩11克 甘草7克 人参4克 生姜11克 大枣3枚 干姜11克 栝蒌11克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呕吐的加半夏。
治寒疟,先寒后热者。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11克 甘草7克 人参4克 茯苓11克 桂枝11克 干姜11克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治牝疟,寒多热少,或只寒不热者。

白虎桂枝柴胡汤
石膏11克 知母11克 甘草7克 粳米半杯 桂枝11克 柴胡11克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治温疟,先热后寒,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者。

减味鳖甲煎丸
鳖甲88克 柴胡44克 黄芩22克 人参7克 半夏7克 甘草7克 桂枝22克 芍药37克 丹皮37克 桃仁15克 阿胶22克大黄22克 干姜22克 葶苈7克 研为末,用清酒一坛,入灶下灰一升,煮鳖甲,消化,绞汁,去渣,加入各种药,煎浓,留药末,调和为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七丸,日三服。
治久疟不愈,结为症瘕,名叫疟母。

30.霍乱,饮食寒冷而感风寒。

桂苓理中汤
人参4克 茯苓7克 甘草7克 干姜11克 桂枝11克 白朮11克 砂仁7克 生姜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呕吐不止,加半夏。泄痢不止,加肉蔻。外有寒热表证,加麻黄。转筋痛剧,加附子、泽泻。

31.中暑病,暑热而感风寒。

人参白虎汤
石膏11克 知母11克 甘草7克 粳米半杯 人参11克
米熟汤成,取大半杯,热服。

32.黄疸,土湿而感风邪。

甘草茵陈汤
茵陈11克 栀子11克 大黄11克 甘草11克
煎大半杯,热服。
治疗谷疸,腹满尿涩者。
服后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色随从小便去。

茵陈五苓散
白朮 桂枝 猪苓 茯苓 泽泻
等分,为散,每用15克,调茵陈蒿末37克服,空腹米汤饮服一汤匙,一日三服。多饮热汤,取汗。
治傍晚寒热者。

硝黄栀子汤
大黄15克 芒硝11克 栀子11克
煎大半杯,热服。
治汗出腹满者。

栀子大黄汤
栀子11克 香豉11克 大黄11克 枳实11克
煎一杯,趁热分三份口服。
治酒疸,心中懊恼热疼,恶心欲吐者。

元滑苓甘散
元明粉 滑石 甘草 茯苓
等分,为末,大麦粥汁和服一汤匙,日三服。
治色疸,额黑身黄者。服后病从大小便去,尿黄粪黑,是其证候。
色疸,一定地时间发热怕冷,膀胱急,小便利,大便黑溏,五心热,腹胀满,身黄,额黑,此水土瘀浊之证,宜泻水去湿,通其大小便。仲景用硝矾散,硝石清热,矾石去湿,这儿变方为滑石、元明粉,也即硝矾之意。用的酌量而通融之,不可拘泥。
黄疸的病,脾肾湿寒,无内热的,应当用大姜、附子、茵陈,不可误服硝黄。

33.湿病,太阴湿旺而感风寒。

茵陈五苓散
白朮 桂枝 茯苓 猪苓 泽泻
等分,为散,各用19克,调茵陈蒿末37克,和匀,空腹米汤饮调服一汤匙,一日三服。多饮热汤,发汗。
湿病申时(15-17点)心烦疼痛,因为土旺盛在午后申前,时临未支,湿邪气旺盛。如果发热怕冷,是表邪闭固,加紫苏、青萍,以发其汗。

元滑苓甘散
元明粉 滑石 茯苓 甘草
等分,为末,大麦粥汁和服一汤匙,一日三服。湿从大小便去,尿黄粪黑,是其证候。
湿旺脾郁,肺壅而生上热,小便黄涩,治疗方法适宜清金利水,以泻湿热。如果湿邪在腹,肺气壅滞,以致头痛鼻塞,声音重浊,神气郁烦,应当在发汗利水之中,加橘皮、杏仁,以泻肺气。

苓甘栀子茵陈汤
茵陈蒿11克 栀子7克 甘草(生)7克 茯苓11克
煎大半杯,热服。
治小便黄涩,小腹满胀者。服此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其色正赤,一宿腹减,湿从小便去了。
湿病腹满尿涩,是木郁而生下热,治法当利水泻湿,而加栀子,以清膀胱。若湿热在脾,当加大黄、芒硝。如湿只在肝上,而脾肾寒湿,当加干姜、附子。若膀胱无热,只用猪苓汤,利其小便就可以。

34.痉病,汗出损亡津液和血而感风寒。

栝蒌桂枝汤
栝蒌根15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生姜11克 大枣4枚
煎大半杯,热服,覆盖衣被,饮热稀粥,发取微汗。
治疗风伤卫气,发热汗出者。

葛根汤
葛根15克 麻黄(先煎,去沫)11克 桂枝7克 芍药7克 甘草7克 生姜11克 大枣4枚
煎大半杯,热服,覆盖衣被,发取微汗。
治疗寒伤营血,发热无汗者。

痉病是太阳证,也有在阳明经的。如果胸满牙关紧闭,卧着睡不着,脚挛咬牙的,胃土燥热,筋脉枯焦的缘故。宜重用清凉滋润的药物,不可拘泥于太阳经的方法。严重者用大承气汤,泻其胃热才能痊愈。

产后痉病(西医病名产后破伤风、产后感染性高热抽搐)。
肉痉 (西医病名:僵人综合征及肌强直症)。多见于成年男性,起病及病程大多缓慢。 以肌肉僵硬、挛急、疼痛为主要表现。常见四肢、躯干、颈部肌肉对称性受累,关节活动困难,甚至呈木头人或蜡人样姿态。发作性加重,疼痛拒按,可自行逐渐缓解,运动时加重,睡眠时缓解。 感觉正常,无肢体抽搐、震颤等症状。智力无改变。
肌电图呈持续性、强直性放电,用普鲁卡因阻滞神经或注射全身麻醉剂后强直性电位消失。
痫病、气厥、尸厥:一般有神志昏迷或晕厥,无肌肉强直疼痛感,脑电图、肌电图等检查可资鉴别。
(腓踹)转筋:为阵发小腿挛急剧痛、僵硬,屈伸不利,过时缓解,而非全身性僵硬强直。
抽搐:为四肢不自主抽动的症状,非肌肉僵硬、挛急、疼痛。
1.风寒袭络证:肢体僵直,绷急疼痛,恶风畏寒,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祛风通络、散寒止痛。
2.寒湿阻络证:肢体僵直,沉重酸痛,恶寒肢冷,恶心欲吐,舌淡胖,苔白滑,脉濡缓。散寒祛湿、温经止痛。
3.血瘀痰凝证:肢体僵硬挛急,局部刺痛,肢体沉重麻木,胸闷吐痰,眩晕,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苔滑或腻,脉弦涩。祛痰化瘀、舒筋活络。
4.肝郁血虚证:肢体僵直,麻木挛急,头晕头痛,精神抑郁,胸胁胀闷,失眠健忘,面色萎黄,唇甲淡白,舌质淡,脉弦细数。疏肝通络、养血舒筋。

35.历节(痛风)病,风寒的湿邪气伤于筋骨。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15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白朮7克 附子7克 知母15克 防风15克 麻黄7克 生姜19克
煎大半杯,温服。
历节风证,肢节疼痛,足肿头眩,气短有想吐的感觉,身体瘦弱发热,黄汗沾衣,色如柏汁。这缘于饮酒汗出,当风乘凉,酒气在经,被风所闭,湿邪淫乱,伤于筋骨。湿旺土郁,汗从土化,所以色黄。病人的经络之中,则是湿热,其骨髓之内,则是湿寒。治疗方法宜用白术、甘草培土,麻黄、桂枝通经,知母、芍药,泻热而清风,防风、附子,去湿而温寒。湿寒内消,湿热外除,肿痛自平。如果发病很严重,不能快速见效,加黄芪以行经络,乌头以驱湿寒,没有不痊愈的。一切膝风、脚气诸证,不外此法。
乌头用法:炮,去皮脐,切片,焙干,蜜煎,取汁,入药汤服。
{解读}历节,西医的因寒湿偏胜,则以关节剧痛不可屈伸为主证。类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饰炎,痛风等疾患。

36.中风,土湿阳败,四肢失去功能,是外感风邪。

桂枝乌苓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首乌11克 茯苓11克 砂仁4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左半身偏枯的。
中下寒的加干姜、附子。

黄芪苓姜汤
黄芪11克 人参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半夏11克 生姜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右半身偏枯的。
中下寒的,加干姜、附子。病重者,黄芪、生姜可用至37—74克。

    病人血枯筋燥,未尝不宜使用阿胶、首乌之类,应当适可而止,过量的用则滋湿而败脾阳,不可不慎。
风病肢节卷缩,没有妙过熨法的。
右半身偏枯的,用黄芪、茯苓、生姜、附子,
左半身偏枯的,用首乌、茯苓、桂枝、附子,研末布包,热熨病处关节,药气透彻,则寒湿消散,筋脉和柔,卷缩自然松开。药用布巾包住,外以火炉加温,三四次后,气味稍减,另换新药。时间长了经络温畅,发出臭汗一身,气息非常,胶粘如同饴糖,便肢体活软,屈伸如意了。
病人神迷不清的,胃土的上逆,舌硬不能说话的,是脾土的下陷。因为胃土上逆,浊气郁蒸,化生痰涎,心窍迷塞,所以眼花耳聋不知人事,脾土下陷,筋脉紧急,牵引舌本(风府穴),缩短不伸展,所以艰涩不顺不能言语,这总是因为湿气的旺盛。仲景《金匮》说:邪气进入到腑,就不认识人,邪气进入到脏,舌就难说话,风邪外袭,郁积脏、腑的气,不是风邪从内进入到藏腑。一切羌活、独活、秦艽、防风等驱风的方法,都是庸医的任意胡为,切不可服用!惟有经脏病轻,只是鼻口偏斜,可以解表,用茯苓、桂枝、甘草、生姜、浮萍,略发微汗,偏斜即止。
病人大便结块干燥,本原于风动血耗,而风动的原由,则是因土湿而木郁,治疗方法宜用阿胶、苁蓉,清风润燥,以润滑大肠。结块严重的,重用苁蓉,滋润其枯槁。龟板、地黄、天冬之类,滋湿伐阳,慎重不可用,中气一败,则大事去了。庸医大量的用大黄,可恨之极!
病人痰涎胶塞,迷惑不清的,用葶苈散下之,痰去则神清。

葶苈散
葶苈11克 白芥子11克 甘遂4克
研细,每次服2克。
陈痰即从大便下。
{解读}中风也叫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偏瘫)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37.淋沥病,乙木下陷于壬水。

桂枝苓泽汤
茯苓11克 泽泻11克 甘草(生)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煎大半杯,热服。
肝燥发渴的,加阿胶。
       脾为湿土,凡发病则湿。肝为风木,凡发病则燥。淋病土湿脾陷,抑遏乙木生发的气,疏泄不畅,所以发病淋涩,木郁风动,津液耗损,必定产生消渴。病人脾土全是湿邪,而其肝木则属风燥。血藏于肝,风动则血消,这是木燥的本原。茯苓、泽泻、甘草,培土而泻湿,桂枝、芍药,疏木而清风,这是定法。土越湿则木越燥,如果风木枯到极限,芍药不能清润,必用阿胶。仲景的猪苓汤,善于通利小便,茯苓、猪苓、泽泻、滑石,利水而泻湿,阿胶清风而润燥。
水性蛰藏,木性疏泄。乙木生于癸水,相火封藏,癸水温暖,温气左升,则化乙木,生气畅茂,乙木发达,疏泄的功能既然畅通,则水道清通,而相火必藏。土陷木遏,疏泄不遂,而愈欲疏泄,则相火泄露,而膀胱热涩,膀胱热涩的,风木相火双陷于膀胱。足少阳甲木化气于相火,与手少阳三焦共同温暖水脏,手少阳的相火泄露,则下陷于膀胱而发病淋,足少阳的相火泄露,则上逆于胸膈而发病消渴。根原总是由于乙木的郁积。膀胱热涩的极限,加栀子、黄柏,以清三焦的下陷,则水腑清了。
乙木的温暖,生化君火,木郁阳陷,温气抑遏,会合在膀胱沦陷的相火,所以生下热。然而热在肝与膀胱,而脾则是湿,肾则是寒。寒水克制土,移到脾上,则脾不但湿,而且也发寒病。病人肝与膀胱的热,不得不清,而脾土湿寒,则宜温燥,这适宜并用干姜,以温己土。如果过度的清肝热,而败坏脾阳,则木火增加其陷泄,膀胱热涩,永无止期了。惟温肾的药物,不宜早用,恐怕助膀胱的热。如果膀胱热退,则宜用附子暖水,以补肝木生发的根本。
肾主藏精,肝主藏血,木欲疏泄,而水没有蛰藏,则精血都下。病人精液流溢,宜用薯蓣、山茱以收敛,病人血块大量下泄,宜用丹皮、桃仁以畅通。淋病或下沙石,或下白物。砂石,膀胱热癃,小便煎熬所结。水功能润下,润下作咸,小便的咸,水的润下而形成的。百川下流,则归于海,海水熬炼,则结盐块,膀胱即是人身的海,沙石即海水的盐。白物,脾肺过度湿所化。湿旺津凝,则生痰涎,在脾则克其所胜,在肺则传其所生,结入膀胱。膀胱湿盛,而下无泄窍,湿气淫泆,化为带浊。白物黏联,成块而下,即带浊的凝聚,与脾肺生痰,道理相同,淋病下见白物,上必多痰。泻湿宜重用茯苓、泽泻,如果病人痰多,用仲景的小半夏加茯苓、橘皮以泻之。
女子白带浊崩漏,与男子白浊血淋同一道理,都是湿旺木郁的病证。内伤百病,大部分由于土湿,往往兼发淋涩病,而鼓胀、噎膈、消渴、黄疸等病更严重。是缘于阳虚土败,金木双郁,燥土温中,辅佐以清金疏木的药品,淋涩自然通开。庸医见病人下热,于是用大黄,更加败坏脾阳,荒谬荒诞极了!淋病下热的很严重,只有栀子、黄柏证,没有大黄芒硝证,病热不在脾胃。
一切带浊、崩漏、鼓胀、黄疸,凡是小便淋涩,全适宜熏法。用土茯苓、茵陈蒿、栀子、泽泻、桂枝,研末布包,热熨小腹,外用手炉烘热,热气透彻,小便即行,最妙的法子。

38.痢疾病,庚金乙木的郁陷。

桂枝苁蓉汤
甘草7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丹皮11克 茯苓11克 泽泻11克 橘皮11克 肉苁蓉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湿寒的,加干姜。湿热的,加黄芩。后重的,加升麻。
痢病肝脾湿陷,脂血郁腐,治疗方法应当燥湿疏木,而用苁蓉滋肝滑肠,全通行腐瘀为好。如果结涩难下,须用大剂量的苁蓉,荡涤陈旧的大便,让滞积打开痢疾停止,然后调其肝脾。病人脾肾寒湿,则用桃花汤,温燥己土。病人木郁生热,则用白头翁汤,凉泄肝脾,湿热自然对症下药而痊愈。

39.泄痢,肝脾的下陷。

苓蔻人参汤
人参7克 甘草7克 白朮11克 干姜11克 茯苓11克 肉蔻(煨,研)4克 桂枝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大便寒滑不收敛,小便热涩不痢,加石脂以固大肠,粳米以通水道。

泄痢的本原,全因脾肾寒湿,治疗宜用温燥的药物。偶尓有木郁而生风热的,用了温燥药物,泄痢更加厉害。然而乙木虽为风热,而己土则是湿寒,适宜清润其肝而温燥其脾。仲景的乌梅丸方,连柏与椒姜桂附并用,治蛔虫阴厥而兼治长时间痢疾,最是好方子。
《伤寒》说:太阳与少阳结合发病,假如下利的,用黄芩汤。如果呕吐的,用黄芩半夏生姜汤。因为少阳甲木从相火化气,其经本随阳明下降,甲木不降,上逆而克戊土,戊土壅遏,水谷盛满不能容纳,于是呕吐痢疾都发作,胆胃郁迫,相火升炎,而生燥热,这是黄芩汤证。《伤寒》说:厥阴的病,消渴(多饮、多食、多尿),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想吃,食则吐蛔虫,下痢不止。缘于厥阴经,木郁风动,津液耗损,所以表现为消渴,风木郁冲,所以心中疼热,下泄脾阳,乙木愈郁积,己土被贼,所以下痢不止,这是乌梅丸证。少阳的痢疾,只有上热,所以按次序用芩芍,以清胆火,厥阴的痢疾,兼有下寒,所以用连柏清上,同时用大姜、附子温下。这虽是伤寒病,但也杂证经常有,凡是泄痢之忍耐温燥的,都是此证。杂证湿寒的多,燥热的少,千百人之中,偶尔见到,不能与伤寒少阳的痢疾用相同的方法治疗。
泄痢的病,肝脾下陷,则肺胃必上逆。胃逆不能降摄甲木,肺逆不能收敛相火,相火上炎,大多产生上热。长时间泄不停止,相火郁升,往往喉舌生疮,疮好了痢发作,痢疾停止了则疮发作。口疮,胆胃的严重上逆,下痢的,肝脾的剧烈下陷,盛衰交替,多年不痊愈。这适宜温燥水土,驱赶其湿寒,下痢病愈,口疮也就好了。庸医看到口疮,而清上热,则脾阳越泄,痢越严重而疮越增加了。

40.大便坚硬的,手足阳明经的病。

阿胶麻仁汤
生地11克 当归11克 阿胶(研)11克 麻仁11克,研
煎一杯,去滓,加入阿胶,用火化开,温服。
治阳盛土燥,大便坚硬的。
结块严重的,加白蜜半杯。胃热的,加芒硝、大黄。精液枯槁,加天冬、龟胶。

肉苁蓉汤
肉苁蓉11克 麻仁11克 茯苓11克 半夏11克 甘草7克 桂枝11克
煎一杯,温服。
治阳衰土湿,粪如羊矢的。
凡是内科的伤杂病,粪若羊矢,结涩难下,严重或半月一次,虽然是肝与大肠的燥,而根缘于土湿。因为脾不消磨,谷精郁结,而化痰涎,肝肠失去滋养,郁陷而产生风燥的缘故。治疗方法宜用肉苁蓉滋肝润肠,以润滑大便。一切芒硝、大黄、当归、熟地、阿胶、龟板、天冬之类的,寒胃滑肠,切不可用。

41.蛔虫,厥阴肝木的病。

乌苓丸
乌梅(米蒸捣膏)100枚 人参74克 桂枝74克 干姜74克 附子74克 川椒(去目,炒)74克当归74克 茯苓111克
木郁,治疗方法以燥土疏木为主。
线白虫证,是肝木陷于大肠,木郁不达,所以肛门作痒。虫生大肠的位置,从庚金化形,所以其色白。而木陷的根源,总是因为土湿,应当于燥土疏木之中,重用杏仁、橘皮,以泻大肠滞气,辅佐以升麻,升提手阳明经的坠陷。

42.积聚(腹内结块,或痛或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化坚丸
甘草74克 丹皮111克 橘皮111克 桃仁111克 杏仁74克 桂枝111克
炼蜜,加陈醋制成酸枣大的丸,用米汤喝下三五丸,每日二次。
如果症瘕结硬难消,须用破坚化癖的药品。内寒加巴豆、川椒,内热加芒硝、大黄。

积聚的病,发病原因不过是气血,左积的,血多而气少,加鳖甲、牡蛎;右聚的,气多而血少,加枳实、厚朴。总之,气得不到血则不运行,血得不到气则不循环,气聚的,血没有不积的,血积的,气没有不聚的,只是有大小的分别罢了。病在内在藏腑的,可以用丸药治愈,在外在经络的,以膏药治疗。

化坚膏
归尾15克 鳖甲30克 巴豆(研)15克 黄连15克 三棱15克 莪术15克 山甲44克 筋余4克
以上八味,用芝麻油一斤,净丹295克,熬膏
硼砂150克 磠砂15克 阿魏(炒,研)22克 麝香7克 人参15克 三七15克 山羊血15克 肉桂15克
以上八味,研细,入膏。
用火化开,搅匀,稍冷,倒入水盆,浸二三天,装在罐子里,用狗皮摊。皮硝水热洗皮肤,令透,拭干,生姜(切)擦数十次,贴膏。一切癖块积聚,轻者一贴,重者两贴,全消。渐贴渐小,膏渐离皮,未消之处,则膏黏不脱落。
忌一切发病的物品,只有猪、犬、鸭、凫、有鳞河鱼、菘、韭、米、面不忌。其余海味、鸡、羊、黄瓜,凡有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的物品,都忌。象无鳞鱼、天鹅肉、母猪、荞麦、马齿苋,则终身都忌讳。犯了忌讳,病根立即发作。如果癖块二次发作,则不可救了。

43.瘕疝(腹中气郁结块的病),

茱萸泽泻乌头桂枝汤
吴茱萸(炮)11克 泽泻11克 乌头(炮)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生姜11克 大枣4枚
煎大半杯,温服。
仲景的乌头桂枝汤,用乌头汤一杯,桂枝汤半杯,合煎,取一杯,分五次口服。没有感觉,再服一次。有感觉的,如同醉酒的样子。得吐为击中病灶。现在加了茱萸、泽泻,去其寒湿,以断绝疝瘕的根。
病人臃肿偏坠的,用这个药汤热洗之,或用药末,盛在袋中,热熨之,日热熨数次,使其囊消而止。
病人狐疝的偏有大有小,时上时下的,仲景用蜘蛛散,也是良方。

蜘蛛散
蜘蛛(炒焦)14枚 桂枝2克
研末,取3克一匙,使人感觉到自在,享受和乐,一天服两次。蜜丸也可以。
{解读}妇科症瘕涵盖了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种较多,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症。病机多因脏腑失调,气血阻滞,瘀血内结,气聚为瘕,血瘀为症。证候以气滞、血瘀、痰湿、湿热等四型多见。

44.奔豚,肾的积郁。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37克 桂枝15克 甘草7克 大枣15枚
甘澜水4杯,先煎茯苓,减二杯,入各种药,煎大半杯,温服,一日三剂。
作甘澜水的方法:大盆置水,以勺扬之千百遍,令水珠散乱,千颗相逐,才能取用。
治疗汗后亡阳,脐下悸动,奔豚欲作的病。

桂枝加桂汤
桂枝19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生姜11克 大枣4枚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奔豚刚开始发作,气从小腹上冲心部的。

奔豚汤
甘草7克 半夏15克 芍药7克 当归7克 黄芩7克 生姜15克 芎穷11克 生葛19克 甘李根白皮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奔豚正在发作,气上冲胸,头疼腹痛,往来寒热的。
奔豚的产生,相火升泄,肾水下寒,不能生木。风木郁冲,相火愈逆,所以七窍都发热。少阳经的气,被阴邪郁迫,所以有往来寒热的病证。芎穷、当归,疏肝而滋风木,黄芩、芍药,泻胆而清相火,奔豚既发,风热上盛,治疗方法应先清其上。

龙珠膏
川椒19克 附子19克 乌头19克 巴豆(研,去油)11克 桂枝19克 茯苓30克 牡蛎19克 鳖甲19克
芝麻油、黄丹熬膏,加麝香、阿魏,研细,布摊,贴病块。
奔豚已结,气块坚硬,本属寒积,但阴邪已盛,稍服附子温下,寒邪不能制伏,奔豚必发,因为邪气深药力微,不是附子的过错。不治,则半年一载之间,必至殒命。这适宜用温燥脾胃,去其中焦湿寒,土燥阳回,力能制水,然后以此膏贴之,寒消块化,全从大便排出,滑白黏联,状如凝脂浊瘀后泄,小腹松软。重用附子暖水,然后才能承受。
{解读}奔豚,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金匮要略》称之为“奔豚气”。奔豚,由于肾脏寒气上冲,由于肝脏气火上逆,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凉,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寒热往来或吐脓症状。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小豚奔闯,故名。从证候表现看,类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而出现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
张仲景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方剂。他说:“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睏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宗其意,试用于某些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常常获效。奔豚证是一个非常多见的疾病,它既有寒又有热,既有虚也有实,因此治疗时必须认真进行鉴别。

45.腰痛病,水寒而木郁。

桂枝姜附阿胶汤
茯苓11克 桂枝11克 甘草7克 干姜11克 附子11克 阿胶(炒,研)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46.腹痛,土湿而木贼克土。

姜苓桂枝汤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干姜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脾肝下陷,痛在小腹的病。

柴胡桂枝鳖甲汤
柴胡11克 鳖甲(醋炙)11克 甘草二钱 桂枝11克 半夏11克 芍药11克 茯苓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胃胆上逆,痛在心胸的。
胃寒,加干姜、川椒、附子。

凡是心腹疼痛,大都是因水寒土湿,木气郁冲所致。心腹痛剧烈欲死,四肢冰冷,唇口指甲青白的,适宜用大姜、川椒、附子、桂枝,驱寒邪而通达木郁,必重用茯苓、甘草,泻湿培土,而减缓危急,病人的痛自然止住了。肝以风木主令,胆随从相火化气,其间木郁风动,火郁热发,也经常的有,而推论到脾肾,没有不湿寒的道理,即有风热同时发作,用芍药、柴芩,以泻肝胆,而脾肾的药,必宜温燥,这是定法。
肝主藏血,风动血耗,乙木枯槁,生长意愿不旺盛,郁怒而贼克脾土,则产生疼痛。如果血枯木燥,宜用芍药、阿胶、当归、熟地、首乌之类,以滋养风木。木荣风退,应当立即减去,不可任意使用,以免衰败土气。
血郁痛发作,或内在藏腑,或外在经络,其病证皮肤枯燥如鳞甲交错之状,两目黯黑,多怒而善忘。因为肝开窍于目,主藏血而华色,血瘀不能外华,所以皮肤粗涩而黑黯。宜用丹皮、桃仁,破其瘀血。如果症结难破开,加蟅虫、虻虫之类行之。寻常的血瘀,五灵脂、山羊血,功力也很好。
饮食停滞,土困木郁,以致发作疼痛,用仲景温下的方法,大黄、大姜、附子,泻其食水。严重的,稍加巴豆霜一二厘,扩清陈宿,功效最快捷。一切宿物堵塞,一并适宜这个方法。

47.咳嗽,肺胃的病。

姜苓五味细辛汤
茯苓11克 甘草7克 干姜11克 半夏11克 细辛11克 五味(研)4克
煎大半杯,温服。

咳证缘于土湿胃逆,肺金不降,气滞痰生,窍通道阻碍,呼吸不得顺利分散到各处。稍感风寒,闭塞其皮毛,肺气越郁积,咳嗽必然发作。病人的肺或有上热,但不是脾肾湿寒,不形成此病。岐伯的论断,仲景的方法,不可改变。
咳嗽严重的,则为齁喘,可加橘皮、杏仁,以利肺气。若肺郁生热,加麦冬、石膏,清其心肺。若胆火克制金,加芍药、贝母,以清胆肺。劳累过度咳嗽吐血,加柏叶,以收敛肺气。若感冒风寒,嚏喷流涕,头痛恶寒,加生姜、苏叶,以解除体表的邪气。

肺痈根原
肺痈,湿热的凝聚和蒸腾。阳衰土湿,肺胃不降,气滞痰生,胸膈瘀塞,湿郁为热,淫乱熏蒸,浊瘀臭败,腐而为脓。开始发作为还可救药,成脓肺气衰败则死。这是因为湿旺肺郁,风闭皮毛,卫气收敛,营郁为热,热邪内闭,蒸其痰涎,而化痈脓的原因。
中风在体表,则皮肤、肌肉的纹理疏泄而汗出,热蒸于里,则经阳遏闭而怕冷。卫阳外敛,呼气有出而不入,营阴内遏,吸气有入而不出,营卫不交,风热同时发作,风邪外伤其皮毛。
皮毛,肺主皮毛。湿土郁满,肺气不降,而风袭击皮毛,泄其卫气。卫气愈泄而愈敛,皮毛始开而终闭,肺气堵塞,内外不得排泄的路,气闷气喘,痰嗽更加厉害,口干咽燥,但不感觉渴。少饮汤水,则津液沸腾,多吐污浊的唾沫。热邪内伤其津血,津血与痰涎凝聚和蒸腾,腐化脓秽,吐如米粥。时间长久肺脏溃烂,所以死亡。
病生在肺部,但根原在于胃逆,病人胸膈的痛,则是胆木的邪气。因为胃土不降,肺胆都无下行的通路,胆以甲木而化相火,甲木克戊土,则膈上发作疼痛,相火克制辛金,则胸中产生热。适宜一块治疗标和本(标本兼治)。

苏叶橘甘桔汤
苏叶11克 甘草7克 桔梗11克 杏仁11克 茯苓11克 贝母11克 橘皮11克 生姜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胃逆胸满重的病,加半夏。
肺痈,胸膈湿热,郁蒸痰涎,而化痈脓。痰盛宜逐,脓成当泻,胶痰堵塞,用甘遂、葶苈等种类药物驱逐散痰,脓血腐瘀,用丹皮、桃仁之类排除。

严重的用仲景的二白散,吐下脓秽,以救脏真,胜过养痈遗留后患的。

二白散
桔梗1.3克 贝母1.3克 巴豆(去皮,炒,研如脂为末)0.4克 饮服半钱匕,虚的减少。
脓在膈上应当吐,在膈下则泄下。下多,饮冷水一杯,则止。

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炒黄,研,弹子大) 大枣12枚
水三杯,煮枣,取二杯,去枣,入葶苈,煮取一杯,顿服(一次较快地将药物服完)。
脓未成则痰下,脓已成则脓下。
{解读}肺痈,中医病名。肺部发生的痈疡。证见发热振寒,咳嗽,胸痛,气急,甚则咳喘不得平卧,吐出腥臭脓性粘痰,或咳吐脓血等。本病与肺脓疡、肺坏疽等相似。 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和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特征。西医的肺脓肿、化脓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等,均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48.痰饮,肺、肾的病,而根原在于土湿,肺肾为痰饮的表面表现,脾胃才是痰饮病的根本。

姜苓半夏汤
茯苓11克 泽泻11克 甘草7克 半夏11克 橘皮11克 生姜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百病的产生,全由土湿,所以多有痰证,而鼓胀、噎膈、虚劳、吐衄、嗽喘、惊悸的病人更严重。原因在土湿阳虚,气滞津凝。治疗方法适宜于燥土泻湿,利气行郁,小半夏汤加茯苓、橘皮,是一定的法则。
在上的痰,一半是湿热,在下的饮,纯属湿寒,上下用不同的方子,温暖清凉不同的症状,大的要点是温燥水土为主。

上热的,加知母、石膏,
下寒的,辅佐干姜、附子。
陈痰缠绵的,胶固难行的,加枳实化开他。
饮停留淤积藏腑的,上在胸膈,用十枣汤,泻其气分;
下在脐腹,用猪苓汤,泻于水道;
流溢经络的,用五苓散,泻在汗孔。
上脘的痰,可从口中吐出,中脘的痰,可从大小便下去,如果是经络的饮,非使他化成气化成津液,泻于汗和尿,别没有排除的道路。
一切痰饮,用瓜蒂散吐之,功效最快捷。
用续随子的仁,驱逐痰饮,也是好的药物。
{解读}痰饮,痰与饮的合称,脏腑病变过程中渗出并积存于体内的病理产物,可阻碍气血运行而成为继发的致病因素。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痰不仅是指咳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还包括瘰疬、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的痰液。饮,即水液停留于人体局部者,因其所停留的部位及症状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49.癫狂的,即惊悸的重病。

苓甘姜附龙骨汤
半夏11克 甘草7克 干姜11克 附子11克 茯苓11克 麦冬(去心)11克 龙骨11克 牡蛎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有痰的,加蜀漆。
治疗癫病悲恐失正的病。

丹皮柴胡犀角汤
丹皮11克 柴胡11克 犀角一钱,研汁 生地11克 芍药11克 茯苓11克 甘草(炙)7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狂病喜怒乖常的病。
过度劳累而引起的伤害中气,土湿木郁,就产生惊悸。湿旺就产生痰,神志模糊不清,喜怒悲恐,顺乎情绪而发作,动而失去控制,便发癫狂病。癫狂的病人,一定有滞留的痰。痰,癫狂病的表面现象,湿,是癫狂的根本。癫病缘起于惊恐,狂病产生心惊肉跳,拔除本原堵塞源头的方法不在于痰。如果过夜的痰胶固,用瓜蒂散上下吐泻,让藏腑上下清空,然后燥土泻湿,以拔除发病的根本。

50.消渴,足厥阴经的病。

肾气丸
地黄10克 山萸5克 山药5克 丹皮4克 茯苓4克 泽泻4克 桂枝13克 附子13克
炼蜜丸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一日两服。不知,渐加。
《金匮》说:消渴,饮一斗,小便一斗,上面伤在燥热,下面病在湿寒,燥热在肝肺的经上,湿寒在脾肾的脏上。肾气丸,茯苓、泽泻,泻湿燥土,地黄、丹皮、桂枝,清风疏木,附子温肾水的寒,薯蓣、山萸,收敛肾精的泄露,治疗消渴的神方。
肝主疏泄,木越郁积而越疏泄,泄而不通,则是小便不利,泄而失藏,则是水如泉水不止。肾气丸能缩小小便的太过,也治疗小便的不通,《金匮》说:小便一斗的起作用,小便不利也起作用,因为他可以泻湿而燥土,清风而疏木。

猪苓汤
猪苓11克 茯苓11克 泽泻11克 滑石(研)11克 阿胶11克
煎大半杯,入阿胶,消化,温服。
治疗上消渴下淋病的。
上消渴下淋病的,土湿木郁,从而产生风燥。猪苓、茯苓滑泽,泻湿燥土,阿胶滋木清风,是解渴疏通淋病的良法。
如果木郁不能疏泄,适宜加桂枝,以通达木气。如果消渴淋病同时发作并且发热脉浮的,是土湿木郁而感风邪,应当用五苓散发汗。

桂附苓乌汤
茯苓11克 泽泻11克 桂枝11克 干姜11克 附子11克 龙骨(锻,研)11克 牡蛎(锻,研)11克首乌(蒸)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饮一便二的。
《素问》说饮一小便二,水寒土湿,木气疏泄,宜用茯苓、泽泻,泻湿燥土,干姜、附子,暖水温中,桂枝、首乌,通达木强肝,龙骨、牡蛎,收敛精和尿。病刚得的时候,可以救药,时间长了不能治。

51.反胃,阳衰土湿,下脘(胃腔下口幽门部)不开。

姜苓半夏汤
人参11克 半夏11克 干姜11克 茯苓11克 白蜜半杯
河水扬之二百四十遍,煎大半杯,入白蜜,温服。

反胃与噎膈同理,只是胃脘上口贲门部不闭合罢了。治疗的时候全以温中燥湿,降逆开结的药物为主。土燥阳回,饮食消化,自然不吐。谷精下润,渣滓盛满,传送无阻,大便自然就容易了。
湿气渗泄,必然通过大小便,如果肝气不能疏泄,加桂枝、阿胶,疏木清风。利水滑肠的方法,依照治疗噎膈的各个方子,没有不同。
仲景《金匮》说,对于反胃呕吐的,传留后世加大半夏的治法,补中降逆,而润肠燥,反胃的圣人方子。如果与茯苓四逆汤合用,其效更神奇了。
此处改为:仲景《金匮》说,对于反胃呕吐的,传留后世大半夏汤的治法,补中降逆,而润肠燥,反胃的圣人方子。如果与茯苓四逆汤合用,其效更神奇了。

52.噎膈,阳衰土湿,上下的窍都闭塞。

苓桂半夏汤
茯苓11克 泽泻11克 甘草7克 桂枝11克 半夏11克 干姜11克 生姜11克 芍药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噎病胸膈滞塞,雾气淫蒸,而化痰饮,上脘(胃脘上口贲门部)不开,加上痰涎胶黏,所以食物阻碍不能下去,治疗方法宜重用半夏,以降下胃气。痰盛的,加茯苓、橘皮,行其瘀浊,生姜取汁,多用越好。痰饮极其旺盛的,用瓜蒂散,吐出来原来的积痰,下泻阻滞的饮食,胸膈洗荡,腐败清空,那么饮食渐渐的就下去了。
胸膈的郁结懑闷,缘于肺胃上逆,浊气不降,而其中全是少阳甲木的邪气。因胃逆则肺胆都没有下降的道路,胆木盘结,不得下行,经气郁积压迫,所以胸胁痛楚,应当用甘草缓和其迫急,芍药发泄其木邪,柴胡、鳖甲,发散其结郁。如果同时有风木枯燥,则加阿胶、当归,滋木清风,病痛自然减轻。
病人大便干燥结块,粪粒坚硬,缘于土湿胃逆,肺郁痰盛,不能化生津液,以滋润大肠。大肠是阳明燥金的腑,枯槁失去滋润,自然应该是阻滞难行。而阴凝气闭,下窍不开,重病的因为饮食不多,消化不迅速,谷滓有限,不能充满胃肠,顺行而下。因为肝木郁积下陷,关节孔窍堵塞,疏泄的功能不发挥,所以大便困难。这适宜用干姜、砂仁,温中破滞,益脾阳而开肠窍,用桂枝通达木郁而行疏泄。干涩难下的,重用肉苁蓉以润滑肠窍,白蜜也很好。木枯血燥,不能疏泄,加阿胶、当归,滋润他的风木。
病人小便红涩的,缘于肺郁痰盛,不能生水,以渗膀胱,土湿木郁,疏泄不行,所以水道不利,这宜用茯苓、泽泻、桂枝,泻湿疏木,以通前窍。严重的用猪苓汤加桂枝,猪茯滑泽,泻湿燥土,桂枝、阿胶,疏木清风,水道自然顺利。噎病的人痰多大小便少,全是土湿,湿土不运转,肝不升达,所以大小便不通,肺不下降收敛,所以痰盛,泻湿以泽泻、茯苓为主,辅佐以利肺疏肝的药品,则痰消而尿长了。
下窍闭塞,浊无泄路,痞郁胸膈,食物自然难以下咽。下窍续开,胸膈浊气,渐渐有了去路,上脘自开。再以疏利的药品,去除病人胸中的腐败,食物没有不下的道理。而上下打开,总是以温中燥土为主。土气温燥,胃不上逆,则肺降而噎开,脾不下陷,则肝升而大小便顺利了。
庸医以为阴虚燥旺,用地黄、牛乳滋润的药物。更可杀的是,大量的用大黄,噎病的人,还可以寿到一年的不到百分之一,如果口服汤药,就数月死了。
医法失传,千古没有理解的人。能悟通这个道理,那么病去寿增,死不了了。
{解读}噎膈是指食物吞咽受阻,或食入即吐的一种疾病。噎膈多见于高年男子。噎与膈有轻重之分,噎是吞咽不顺,食物哽噎而下;膈是胸膈阻寒,食物下咽即吐。所以噎是膈的前驱症状,膈常由噎发展而成。西医中的食道炎、食道狭窄、食道溃疡、食道癌及贲门痉挛等均属本病范畴。

53.鼓胀,中气的衰败症状。

桂枝姜砂汤
茯苓11克 泽泻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甘草(炙)11克 砂仁(炒,研)4克 干姜11克
煎大半杯,入砂仁,略煎,去渣,入西瓜浆一汤匙,温服。
膀胱湿热,小便红涩的,加栀子清之。
脾肺湿旺,化生郁浊,腐败胶黏,不得下行,宜用瓜蒂散,行其痰饮。在下则泻利而出,在上则呕吐而出,祛除日久积滞糟粕,然后调之。
续随子仁,最下痰饮,用白色的十数粒,研碎,去油,服之痰水即下。

瓜蒂散
瓜蒂(研)二十个 赤小豆(研)11克 香豉(研)11克
热水一杯,煮香豉,令浓,去渣,调调上二种药沫,温服。取吐下为度。
病重人虚的,不可服此药,应当用葶苈散。

54.水 胀

苓桂浮萍汤
茯苓11克 泽泻11克 半夏11克 杏仁11克 甘草二钱 浮萍11克 桂枝11克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取汗。
中气虚,加人参,寒的加干姜。肺热加麦冬、贝母。

苓桂阿胶汤
茯苓11克 泽泻11克 甘草7克 桂枝11克 阿胶11克
煎大半杯,热服。
小便不清,加西瓜浆,发热的加栀子。中气虚加人参,寒加干姜。
乙木遏陷,疏泄不行,阳败土湿,不能制伏水邪,所以发病肿胀。泻湿燥土,疏木行水,是一定的治法。后世庸医的八味加减的方子,地黄助脾的湿,附子加重肝的热,肝脾没达到极度腐败,服药可以达到效果,肝脾病严重的就不见效,而反加重其害,最是误人。

气位于上,水位于下,气在上,虽壅满郁遏,但不至于胀,惟有下陷而不升,便发病气鼓;水在下,虽停瘀凝结,但不至于肿,惟有上逆而不降,便发病水胀。肿在上半身以上的,水胀;胀在下半身以下的,气鼓。病人全身都肿胀的,气病于下而水病于上。气水交加发病,便是气中也有积水,水中也有滞气。总之,气不离水,水不离气,气滞则水凝,水积则气聚。气病于下的,病人水道必定不通利的,水病于上的,其气道必定不通。仲景《金匮?水气》的治法,腰以上肿,应当发汗,汗发则气通而水也泄下;腰以下肿,应当通利小便,小便顺利则水行而气也通达。

55.气.肺主藏气,凡是藏腑经络的气,都是肺所传播宣布的。

下气汤
甘草7克 半夏11克 五味4克 茯苓11克 杏仁(泡,去皮尖)11克 贝母(去心)7克 芍药7克 橘皮7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气滞在胸膈右肋的。

气 积
肺藏气并且性质主收敛,气病便是积聚而不散,肝气的积聚,比肺气的积聚更多。肺气积聚,便郁结在心胸,肝气积聚,便滞结在脐腹。


达郁汤
桂枝11克 鳖甲(醋炙焦,研)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干姜11克 砂仁4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气积在脐腹左胁的。(肝气郁积)
肺胃的积气,在胸膈右肋,肝脾的积气,在脐腹左胁,都是中气虚败的病症。补气就越发的气闷,疏肝破气就越发的郁结,因为气的根本越发的虚了,气的表面上越发的实了,疏肝破气气的根本更加的虚,补气表面上更加的实,所以都不能有效果。善于治疗的医生,肺胃的郁积,泻多而补少,肝脾的郁积,补多而泻少。一半补而一半泻之,补不至于堵塞,泻不至于损伤人体,正气渐渐的旺盛,那么积聚就逐渐消失了。

56.血 瘀
肝主藏血,凡是藏腑经络的血,都是肝所灌注的。血以温暖上升为本性,因为肾水左旋,所以生肝血,肝血刚生成,却已经含有阳魂,所以血的本性温和并且上升发散。血实就直升,血虚就遏陷,上升便流畅,下陷便凝结瘀积。
血中的温气,是转化为火的根本,但温气的本原,却来源于水中的阳气,肾阳虚亏,不能生发乙木,温气衰损,所以木陷而血瘀。时间长了就失去血液的新鲜,所以红色变成紫色,紫色变成黑色。木主五色,凡是肌肤憔悴,眼角青黑色的,都是肝血瘀积的症状。肝血不升的本原,则在于脾,脾土滞积下陷,生气遏抑,所以肝没有上升通达的道路。
肝脾不升,原因在于阳衰阴旺,大多数产生下寒,从而温气抑郁,火的根源沦陷,往往转变为热。然而热在于肝,而脾肾却全都是湿寒,不可以只用清润的药物。至于温气颓败,下热不发作的,有十分之六七,不可以一概而论。
血瘀的病证,下适宜温而上适宜清,温则木生,清则火长。如果木郁积转为热,可以变温而为清,但脾肾的药物,却只是适宜用温燥的,没有其它的方法。因为脾陷的原因,全是因为土湿,土湿的原因,全是因为水寒。肾寒脾湿,那么中气不运转,所以太阴不升。水土湿寒,中气郁结,君火相火失去根本,多半会产生上热,如果误认为是阴虚,滋补湿产生寒,短命早死,一百个不到一个能救治。

破瘀汤
甘草7克 茯苓11克 丹皮11克 桂枝11克 丹参11克 桃仁(泡,去皮尖)11克 干姜11克 首乌(蒸)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血 脱
肝藏血而性质是疏泄,血病便是脱亡而不守。没有脱之前,温气虚亏,凝瘀不流。血液瘀积的少便结积而不下,血液瘀积的多便注泄而不能收藏。凡是拉肚子流汗流血流泪,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下血,紫黑色血液成块,腐败不新鲜的,都是阳虚并且木气下陷,血瘀而不能容纳。
木的本性是善于通达,水土如果寒湿,生气不通达,所以血瘀;木郁积中风,疏泄不能收敛,所以血脱,但肺血的脱亡,较多于肝。肝血下脱,便遗泄在大便小便上,肺血上流,便是口鼻吐血。因为血在下焦并且适宜上升,既升于上,又适宜下降,下降,肺的职责,因为肺金主收藏,收敛的气旺盛则血降,收敛的气不足,则血涌而上溢。而肺血的上溢,总是由于阳明的虚,因为血掌握着木气,只是能升而不能降,升而不至于上溢的,依靠肺金的善于收敛,肺金的收敛,因为胃土的右转。
血旺盛在肝脾而虚在肺胃,发病血脱拉肚子,就是因为肝脾的寒,发病血脱在口鼻,有的源于肺胃的热,从而阳衰土湿,中气颓败,实为脱血的根本。如果单纯的用清凉滋润的药物,增加阴气杀伐阳气,衰败中气,人随着用药就殒命了,百人不能活一人。这不是血病就一定死,都是粗陋的医生的罪过。

57.衄(nǜ)血(鼻出血)
肺开窍在鼻子,肺气主下降和收敛,于是血不上溢,肺气逆行,收敛失去功能,所以鼻出血,其原因在于胃土的不降。

仙露汤
麦冬11克 五味4克 贝母7克 半夏11克 柏叶11克 甘草二钱 芍药11克 杏仁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鼻出血的病证,火泄金刑,气伤血热,适宜于清金敛肺,以回逆流,而且一定要同时降胃气,降胃必用半夏。近世的人误以为血证为阴证,半夏性燥,不适宜于鼻出血的病人,不是明白人的言论。
如果上热不是太旺盛,但鼻出血证经常发作,则全因中下湿寒,当加干姜、茯苓温燥的药物。若大出血之后,气泄阳亡,厥逆(指四肢逆冷,手冷可过肘,足冷可过膝,由阳气内衰,阴寒独盛所致)寒冷,适宜加人参、黄芪、大姜、附子,以续微弱的阳气,清润的药,切忌不可用。

58.吐 血
血收敛在肺而下降在胃,肺气能收敛,则鼻不出血,胃气下降的好,则口不吐血。

灵雨汤
甘草7克 人参7克 茯苓11克 半夏11克 干姜11克 柏叶11克 丹皮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大吐瘀血的。
吐血的病证,身体中下寒湿,血凝瘀从上涌出,用人参、甘草,补中气培固中土,茯苓、干姜,去湿温寒,柏叶清金敛血,丹皮疏木化瘀,自然是不变的方法,还应当重用半夏,以降胃逆。
血本来应该下行,肺、胃既然上逆,血没有了下行的路,积累郁积血液腐败,势必上涌。旧血失去,新血又瘀积,逆行上窍,于是成了熟路。再投入清润的药物,加重其寒湿,中气败亡,加速死亡了。如果温脾燥土,使其阳回湿去,又用半夏降逆,使胃气下行,瘀血既然吐出,鲜血自然不再来。如果下寒严重的,蜀椒、附子,也应当加大用量。
病人零星咯血吐血,红色鲜艳不凝成块的,虽然有上热,也不是实火。稍量的加麦冬、贝母,略微的清肺热,总是用泻湿培土为主,不可过用苦寒的药物。

白茅汤
人参7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半夏11克 麦冬11克,去心 茅根11克 芍药11克 五味子4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零星吐鲜血的。
零星吐血血液红色鲜艳的,虽然缘于土湿胃逆,但肺不会没有上热,泻湿降逆之中,自然适宜加清肺的药物。
如果相火极其旺盛,则加黄芩并且加倍的用芍药。仲景的三黄泻心汤,是治相火极其旺盛的,但这样的情况很少,不可以轻易使用。如果上热不敌下寒的剧烈,应当加大温水土的药物,清润的各种方法,切不可用。

59.便 血
血产生于脾,藏于肝,肝脾的阳气旺盛,血温暖上升,所以不下泄,水寒土湿,脾下陷土郁积,风动而运行疏泄的功能,大便带血。

桂枝黄土汤
甘草7克 白朮11克 附子11克 阿胶11克 地黄11克 黄芩7克 桂枝7克 灶中黄土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便血的病证,也是因为水土寒湿,木郁风动的缘故。仲景的黄土汤,白术、甘草、附子,培土温寒,阿胶、地黄、黄芩,清风泻火(相火),黄土燥湿扶助脾阳,方法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这儿加桂枝,用以通达木郁,也很精密。

60.溺 血

水寒土湿,脾陷木郁,风动而行疏泄,肛门不收敛,则后泄于大肠,水道不收敛,则前淋于小便。

宁波汤
甘草7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阿胶11克 茯苓11克 泽泻11克 栀子11克 发灰(猪脂煎,研)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尿血与便血同理,但木郁的更严重,所以梗涩有痛楚感。茯苓、泽泻、甘草,培土泻湿,桂枝、芍药,达木清风,阿胶、发灰,滋肝化瘀,栀子利水泻热。(膀胱之热。)
如果瘀血紫黑色,累积的血块坚硬,加味丹皮、桃仁之类的化血,这是一定的法则。

61.阴 脱
阳气从右边下降,降于心肾,从而转化为浊阴,却又包含阳气,这叫阳根。阳性温和而上升发散,阴气左升而不下陷的,有这个坎阳可以躲避。上升和发散的权力,全都在于脾,脾气不升,则精血快速走失而导致阴脱。

乌肝汤
甘草7克 人参11克 茯苓11克 干姜11克 附子(炮)11克 首乌(蒸)11克 芍药11克 桂枝11克
煎大杯,温服。
阳 脱
阴从左升,升于离位(心),而化清阳,却又包含阴精,这叫阴根。阴性清平宁静而收敛下降,阳气右降而不逆的,有这个离阴可以和顺。下降收敛的枢纽,全在于胃,胃气不降,则神气飞腾而阳脱。
二十难说:阳脱,看见鬼。仙为纯阳,鬼为纯阴。人在阴阳之中,仙鬼之交,阳脱则人将为鬼,相同的气相互感应,所以看见。凡是人在白天看见鬼的,是阳气失去,也将要死了。

兔髓汤
甘草7克 人参11克 五味7克 半夏11克 龙骨(锻,研)7克 元参11克 附子11克 牡蛎(锻,研)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阳脱是白日见鬼,阴脱是清晨目盲。阴阳既然脱离,没有办法可以医治,在他将要脱离之前,应当见机而预防。

62.精 神
神孕育在魂而发自于心,但实际上根源在肾;精孕育魄而藏于肝,但实际上根源在心。

金鼎汤
甘草7克 茯苓11克 半夏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龙骨7克 牡蛎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惊悸的病证,土湿胃逆,相火不藏,应当用茯苓去湿,半夏降胃,桂枝通达肝,芍药收敛胆,龙骨、牡蛎,藏精聚神,以蛰藏阳根。阳降根深,则魂静神安,惊悸不发作了。
病上热的,加倍芍药以清胆火,下寒的,加附子以温肾水。
如果病重许多年了,奔豚凝结,少腹气块,坚硬冰寒,此时阴邪已经太盛。延缓用附子,应当燥土去湿,调其脾胃,然后用温燥的药物熬膏药贴之,详细的论述都在「奔豚证」中。

63.精 遗
精藏于肾而交会于心,则精温而不能透漏出去,精不交神,发病遗泄,其原因是由于肝脾的不升。

玉池汤
甘草7克 茯苓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龙骨7克 牡蛎11克 附子11克 砂仁(炒,研,去皮)4克
煎大半杯,温服。
遗精的病证,肾寒脾湿,木郁风动,甘草、茯苓,培土泻湿,桂枝、芍药,疏木清风,附子、砂仁,暖水行郁,龙骨、牡蛎,藏精敛神。水土暖燥,木气升达,风静郁消,遗泄自然止住。
病湿旺木郁,而生下热,加倍用茯苓、白芍,加泽泻、丹皮,泻脾湿而清肝热,不可错误的用清凉滋润,败其脾肾的阳气。因为肾精遗失,泄其阳根,时间长了温气亡脱,水愈寒而土愈湿。火土双亏,中气必败,没有失精的病人,阴虚却生燥热的。病人木郁下热,脾阳未亏,清其肝火,不至为害,如果脾阳已亏,误用清润的药物,就土败而人死了。仲景《金匮》失血亡精的道理,后人一点也不理解。

灵雪丹
甘草 薄荷 甘遂 朝脑 阳起石 紫苏叶各11克
一块研磨,盛在碗里,纸糊碗口,用细锥在纸上密刺小孔,另外用碟子覆盖在碗上,碗边宽下半指,用黑豆面固定密封。沙锅底铺粗沙,加水,碗坐在沙上,高出水一寸。炭火煮五柱香的时间(大约两个小时),水消耗,经常添加热水。水冷下以后取出,加入麝香少许,研细,蟾酥少许,人奶浸化,葱汁,化妆用的白粉,炼蜜为丸,绿豆大,瓷瓶封存收藏。津水研半丸,掌上涂鹿头,大约一两时,鹿的头顶苏麻,便是药力透彻。秘精不泄,很有良好的作用。
如果遗泄不止,病势危急,先炼此药,封之日落,研涂,一夜不走,肾精保固,慢慢的用汤丸。

64中气
中气衰败则升降阻塞不通,肾水下寒而得精病,心火上炎而得神病,肝木左郁而得血病,肺金右滞而得气病。

黄芽汤
人参11克 甘草(炙)7克 茯苓7克 干姜7克
煎大半杯,温服。
中气的治疗,崇尚阳气补火,适宜用人参、大姜,固土泻水,适宜用甘草、茯苓。
如果有心经虚火上升的病证(舌生疮,口腔糜烂,心烦失眠,舌尖红绛等),恐惧心悸烦乱,就加黄连、白芍以清心。肾水下寒,遗泄稀的大便,则加附子、川椒以温肾。肝血左郁,凝涩不流畅,则加桂枝、丹皮以疏肝。肺气右滞,胸闷不通,则加陈皮、杏仁以理肺。
四维的病,另有专门的方子,这是四维治疗的根本。

65.阴阳
中气的升降,因此产生阴阳,阴阳二气,上下回旋周流。阴气位于下面,下从左边上升,则为清阳,阳气位于上面,上从右边下降,则为浊阴。清阳生发于木火,则不至于下陷,浊阴收藏于金水,则不至于上逆。清气不下陷,因为阳气在上面慢慢释放,浊气不逆行,因为阴气在下吸纳。浊气不逆行,则阳气下降而转化为阴气,阳气的根潜藏在下面,因而阳气不往上飞;清气不下陷,那么阴气上升而转化为阳气,阴气的根秘藏在上面,因而阴气不往下走,阴气阳气彼此相互为根,上下环抱,这是正常的人。清气的左升,依赖于阴气中的阳气生,阳气生便浮动并且向上,上升的权力在己土;浊阴的右降,依赖于阳气中阴气生,阴气生便沉静而向下,向下的权力在戊土。戊土己土的上升下降,全凭借着中气,中气一旦衰败,那么己土不升而清阳下陷,戊土不降而浊气上逆,这是阴虚、阳虚的由来。
阴 虚
阴气旺盛在下面但产生在上,火中的水,这叫阴根,阴液(泛指体内一切有营养的液体)繁殖增生,于是产生金水。阴的性质是沉静,阴气一产,沉静并且喜欢下行,是阴气的本性,所以金收敛而水收藏。金水的收藏,全依赖胃土的下降,胃土右降,金收敛于西方而水藏在北方,阳气封闭潜藏,这是木火生长的根本。胃土不下降,金水失去收藏的功能,君相二火泄露因而上升发炎,阴液消耗,便是上热而发阴虚病。
人们知道金水的亏损,但不知道胃土的脆弱。胃因为是阳体包含阴魄,旺盛便气化而产生阴气,因为气由肺统领但实际上产生在胃,肺气清降,从而产生阴精,即胃土的右转变化的。所以适宜降肺、胃来帮助收藏,不可只是滋生阴水(补阴)。

地魄汤
甘草(炙)7克 半夏(制)11克 麦冬(去心)11克 芍药11克 五味子(研)4克 元参11克 牡蛎(锻,研)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
水为阴,而阴产生于肺和胃,胃上逆而肺金不能收敛,君火相火上升外泄,心液消失,从而阴没有了产生转化的根原。麦冬、芍药,两个都清君相二火,半夏、五味,降肺胃的上逆,元参清金并增加水,牡蛎收敛神而且藏精。
如果热伤肺气,不能化水,就用人参、黄芪,益气生水,以巩固阴精的根本。这是补阴的法子。

阳 虚
阳气旺盛在上但产生在下,水中的气,这叫阳根,阳气生长养育,于是产生木火。阳的性质是浮动,阳气一产生,便是浮动而喜欢上升,是阳气的本性,所以木生而火长。而木火的生长,全依赖脾土的上升,脾土左升,木生于东方而火长在南方,纯阳的方位,阴气开始滋长,这是金水收藏的根本。脾土不升,木火失去生长的功能,一旦阳气沦陷,肾气灭绝消亡,于是下面冷寒而发阳虚病。
人们知道木火的衰败,但不知道脾土的脆弱。脾因为是阴体而包含阳魂,旺盛则产生血而且神妙地潜移默化,因为血藏在肝但实际上产生在脾,肝血温暖上升,从而转化为阳神,即脾土的左旋变化的。所以升肝脾来帮助生长,不止只是温暖肾气(属补阳法之一)。

天魂汤
甘草7克 桂枝11克 茯苓11克 干姜11克 人参11克 附子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火为阳,而阳升于肝脾,脾下陷而肝木不升,温气颓败,那么阳气没有生长转化的源头。脾陷的根源,起因在于土湿,土湿的原因,根原在水寒。甘草、茯苓,巩固土而泻去湿,干姜、附子,暖脾而温肾,人参、桂枝,发达木气扶助阳气。
如果肝血虚弱,不能生火,就用归地、首乌,以培养阳神的本原。因为火清便神发,血,神魂的母亲。
纯阳便是仙人,纯阴便是鬼。阳盛就强壮,阴盛就生病,病发于阴虚的,千百个里也就一个,病发于阳虚的,所有的人都是。后世的医术错误谬传,才打开了滋阴的途径,轻率地给阳虚的人投放补阴的药,祸害流传现在和过去,非常可恨!

1.下气汤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
 [加减]
湿气盛者(如水气病、脾虚胀满),以猪苓片9  12克易茯苓,建泽泻9克易甘草。
湿气盛而腹胀者,以茯苓皮9 1 5克或猪苓皮9 12克易茯苓。
历节(如风湿或类风湿).以土茯苓1530克易茯苓,建泽污9克易时草。
胃逆纳呆,头目昏晕者(如m压偏高),以炒白术9 12克易甘草(甘能令人中满,而妨食纳,且甘草补气升压,敲易之)。
暑月湿热,苔白腻而胃口小开者,以生i-vji—15- 20克易甘草。
胆胃上逆,甲木化火,口苦咽下,头痛眩晕,关寸脉大,舌红苔黄者,以黄芩炭9 12克易杭芍,平日H以清上热。
脾湿肝郁,乙木下陷,少愎冷痛下坠,关尺脉大,舌淡苔滑者,以桂枝本6 9克易杭芍,暖肝以助升发。
血虚者(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m),以炒赤芍9 1 2克易杭芍,润燥以补血虚。
心动悸,脉虚数或结代者(如心脏病),以生地炭9 1 2克易丹皮,俜J以复脉。
血瘀头痛,经络瘀阻.肢体串痛t或半身不遂,月经涩少者,以老川芎6 9克易丹皮,通经活络以祛瘀。
月经量多,色泼神疲者,以全当归9- 12克易首乌,温经补血以调经。
脾肾虚寒,纳差腰痛,关寸脉大,舌淡苔滑者(如胃病、慢性肾炎),以E肉桂3 5克易首鸟,温中疆-Fl以祛寒。
陈年咳嗽.水源乏竭,舌红少苔,夜热烦躁者,以大熟地9--12克易首乌,滋燥以生水。
肺逆咳嗽者,以广陈皮9 15克易橘红,顺气以止咳。胆
胃气滞,胸胁痛疼者(如胆囊炎、胆结石),以炒枳壳9克易橘红,破滞宽胸以止痛。
胸胁气滞益重者,以炒枳实9克易橘红,破气开滞以止痛,兼利大肠。更重更痛者,以炒青皮6-9克或鹅枳实6克易橘红。
肝郁胁痛者(如急慢性肝炎),以佛手片6 9克易橘红,疏肝理气以止痛。
胃脘痛疼,胃酸缺乏,食步疲困者,以香橼片6 9克易橘红,舒肝以开胃。
气滞胸闷,痰多不利者,以全瓜萎9-12克易杏仁,化痰利气以宽胸。
胸脯胀闷,俯仰俱难者,以瓜萎皮9-12克易杏仁,利气以除壅。
咳唾痰挺,胶粘难出,胸闷气短者,以炒蒌仁9-12克易杏仁,利痰遂饮以宽胸。气滞胸闷,
大便干而不利者,以郁李仁9 12克易杏仁,清肺润肠以利便。月经涩少,色黑有块,
胸闷心烦者,以炒桃仁9-15克易杏仁,活血理气,化瘀以通经。妊娠呕恶,
食纳不开者-以姜半夏6 9克易法半夏(法半夏有堕胎之弊),和胃降冲,顺气以开胃。
如心悖者,以生地炭易丹皮,加广郁金9-12克、延胡索9 12克、柏子仁9 12克、北沙参15 30克、白蔻仁6 9克、赤丹参15-20克、白茅根9 12克。
肾寒腰痛者,以上肉桂3克易首乌,加炒杜仲12克、川续断15克、骨碎补9-12克、炒千姜3-5克、草蔻仁4 6克。
咳而痰少者,以广陈皮12克易橘红,加前胡12克、川贝母9克、炙冬花12克、北沙参20克、白蔻f邛范、炙血味4 6范。
胆胃病(如胆胃气痛、胆囊炎及胆结石),以炒枳壳9克易橘红,以全瓜蒌9克易杏仁,加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川楝f6克、广木香t克、白蔻仁6克。
肝胃病(如慢性肝炎),加广郁金l2克、延胡索12克、半枝莲12克、白花蛇舌草i2克、缩砂仁9克、赤丹参1 5克、软柴胡9克、焦山栀3 5克。
胃脘痛(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炒白术9克易甘草,加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乌贼骨12克、炒干姜3克、白蔻仁6克、三七粉3克(分冲)……。
如心悸.寒较重者,另当以上内桂3克易首乌,以补骨脂9克易白茅根。
肾寒而膀胱热涩者,另当以建泽泻9克易甘草,仍用首乌,以北沙参30克易于姜,加焦山栀3克……。

2.伤风咳嗽
 
[方药]紫苏叶9克 广陈皮9克 炒杏仁9克 生甘草6克
 水煎温服
 [方解]紫苏叶,解表顺气;广陈皮、炒杏仁,清肺理
气止咳;生甘草,和中。
 [加减]脉虚而汗出者,加炒杭芍9克,酸敛和营以止
汗;加鲜生姜6克,辛温解表而降冲逆。肺寒,脉浮而紧,
咳剧者,加北细辛1.5克,辛散肺寒,以宣肺气;加炙五味
子9克、法半夏9克,敛肺顺气化痰以止咳逆。表解而咳不
止者,为郁久化热伤肺之候,以“咳嗽”论治。
 [忌宜]避风寒,适量饮温开水。

3.肺热喘咳
 
[方药]生薏仁12克 生甘草6克 生杭芍12克 粉丹皮9克干生地12克 广桔红9克 杏仁泥9克 法半夏9克北沙参12克 浙贝母9克 柏子仁9克 鲜芦根25克水煎服
 [方解]生薏仁、生甘草,理脾和中,以保气血之化
源,生杭芍、粉丹皮、生地炭,平胆疏肝,凉营退热;广桔
红、杏仁泥、北沙参、浙贝母、法半夏,清肺化痰,理气降
逆;柏子仁养心;鲜芦根清肺生津,润燥止渴。
 [加减]吐血重者,改鲜芦根为白茅根15克,以清肺止血。舌苔黄厚腻者,改法半夏为全瓜蒌12克,加天门冬10克,以利膈降逆,清肺润燥。吐黄脓痰者,加鱼腥草9克、解毒以祛痰。高热,舌苔黄厚者,酌加黄芩炭6至9克,以清相火。初起表邪郁闭,肺热壅盛者,可酌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宣肺解表,降逆平喘。重危者(如休克型肺炎),当用西药救治。危急缓解后,仍用前方随证加减化裁治疗。
 [忌宜]忌辛辣腥荤大热食品,以清淡饮食为宜。
 
4.咳嗽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前胡9克
炙紫菀9克 炙冬花12克 北沙参12克 煨草果5克生地炭9克 水煎温服
 
 [加减]
咳嗽重,吐粘痰者,加川贝母9克,清肺利气,化痰止咳;
吐黄粘痰者,加浙贝母9克,润肺化痰,理气止咳。
咳而胸膈闷胀不适者,改炒杏仁为瓜萎仁9至12克,宽胸利膈,化痰止咳。
咳而心慌悸者,加柏子仁9克,养心以缓急。
咳嗽,痰多色黄,胶粘难出者,加炒葶苈子6至9克,豁痰利窍,清肺止咳。
咳嗽,痰多色白,胶粘难出者,加白芥子3至6克,摧痰利窍,温肺止咳。
咳嗽,痰多色白,胸膈滞闷者,加韭菜子6至9克,宽胸理气以止咳。
大便干结者,加炒麻仁9克,滑肠以通便。
阵发性咳嗽,汗出者,加炒莱菔子9克,利气滑肠,祛痰止咳。
大便稀溏,阵发性咳嗽者,加罂粟壳5克,敛肠止泄,固肺止咳。
久咳津竭,赢瘦心慌,夜热盗汗者,去生地炭,加大熟地9克,补血以润燥。
当脐硬痛,脐左悸动者,加石菖蒲9克,消痞以止悸。脉见关尺大,
胸闷憋胀者,去生地炭,加旋复花9克,宽胸利气,降逆止咳。禁用桂枝。
肾不纳气,虚咳伤魄者,加南沉香l至3克<研粉,分二次冲服>,炒小香9克,
温肾纳气以止咳。中下虚寒,咳嗽痰稀,咳吐不利者,加炒干姜3至6克,以温暖中下。
口苦,耳鸣者,改生地炭为黄芩炭6至9克,以清胆火。适可而止,不可过服,以免寒凉败胃。
咽喉不利,干涩发痒,痰白胶粘者,改紫苑为苦桔梗9克,化痰以利咽喉。
遗精者,加生龙骨12克、怀山药20克,镇静止遗,补肾以纳气。
急性气管炎,或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
气喘咳嗽者,加麻黄绒3至6克,宣肺平喘以止咳。
痰多,气闷不重者,加紫苏子6至9克,利气化痰以止咳。
 [忌宜]忌食烟、酒、辣椒,少食盐卤,以清淡饮食为宜。
 
5.痰饮咳嗽
 
[方药]
云茯苓9克 焦白术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何首乌12克 广桔红9克 法半夏9克 前胡9克
川贝母9克 北沙参12克 柏子仁9克 缩砂仁6克炒杏仁9克 水煎温服
 [加减]
湿气重,面目浮肿者,改焦白术为建泽泻9克,淡渗以利湿。
喘满抬肩者,加麻黄绒6克,宣肺止喘。
痰涎多面不易咳出者,加炒苍术9克,健脾燥湿,以杜绝生痰之源。
中下虚寒,大便稀溏者,加罂粟壳3克,健脾暖肾,敛肠以止泄。
口唇青紫者,加青浮萍9克,以通经活络。咳痰带血丝者,加白茅根15克,清肺以止血。
痰色黄而粘稠,难以咳出者,加炒葶苈子6至9克,以利气摧痰。
胸膈胀满,莫名其状者,加鹅枳实6至9克,行气以开郁。
大便初干者,加肉苁蓉15克,润肠以通便。
大便干结,状若羊矢难下者,加肉苁蓉15克、炒麻仁9克,滑肠润燥以通便。
 [忌宜]忌食辛燕刺激之品,以清淡饮食为宜.
 
6.咳嗽吐血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15克 生地炭9克粉丹皮9克 广陈皮12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前胡9克 川贝母9克 北沙参12克 柏叶炭12克棕榈炭12克 藕节60克 白茅根15克 炙五味子12克 水煎温服
 [加减]
吐血不重,不思食者,加白蔻仁6克,开胃健脾,以增食纳。(或以煨草果5克代之。)
大便干结,舌苔黄赋或黑腻者,加炒大黄3至6克,以泄大肠燥热。
小便不利者,加滑石粉9至12克,清肺以利尿。
咳剧吐血,气虚欲脱者,改炙五味子为山芋肉15至30克,敛肺以固脱。
痰中带血,零星不断者,改藕节为荷叶炭12至20克,清肺以止血。用白茅花更佳。
吐血久久不止者,加三七粉2至3克(分二次冲服)、血竭粉1克(分二次冲服),化瘀以止血。
用血竭末塞鼻亦佳。
 [忌宜]忌烟,酒,辣椒,忌食大荤、大腥之品,以免助其内热。以清淡饮食为宜。
 
7.肺结核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9克 炒杭芍12克 粉丹皮9克广陈皮9克 生地炭9克 炒杏仁9克 前胡9克
川贝母9克 北沙参12克 柏子仁9克 白茅根15克煨草果5克 法半夏9克 水煎温服
[加减]
燥咳过重,舌苔涩腻者,加麦门冬12克,或加天门冬9克,润肺以止嗽。
吐血者,加三七粉3克(分二次冲服),棕榈炭12克,藕节6O克,敛肺扶伤以止血。
痰涎多,胸闷者,改广陈皮为广桔红9至12克,清肺以祛痰,
劳热盗汗者,加地骨皮9克、山芋肉15克,泄火退热,敛肺止汗。身体瘦削,动则气喘,
痰中带血者,加炙五味子9克、荷叶炭9至15克、白芨9克,敛肺扶伤以止血。
口气腥臭,舌苔厚腻,脉见寸关虚大者,加天门冬9至12克、麦门冬12至15克,清润肺胃,以助其肃降。
劳嗽,吐痰不利,气短者,加红人参6至9克,扶助元气,益气生津,以摧痰涎。
遗精,气短者,可酌加生龙骨9至12克、牡蛎粉12克,
敛精藏神,促其钙化。浸润性肺结核,加炙百部6至9克,以杀灭痨虫。
病久年深,脾湿阳不潜藏者,改粉甘草,为炒苡仁12克,或加焦白术9克,和胃健脾,以助阳之潜降。
滋阴之药可酌情加用。禁用姜、桂及一切辛辣之品,以免助其燥热。
 [忌宜]忌辛辣、酒、大寒大热之品,鸡肉、猪肉等均不

8.胃脘痛
[方药]
云茯苓9克 焦白术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筒肉桂4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乌贼骨9克 炒干姜6克 白蔻仁8克延胡索9克 水煎温服
[加减]
上热,口苦、舌质红者,去筒肉桂,加川黄连3克,以清心火。
大便干结,状若羊矢者,改筒肉桂为何首乌20克,加炒麻仁9克、肉苁蓉15克,润肠以通便。
湿寒偏重,脉弦、关尺大,舌苔白滑者,改筒肉桂为桂枝木6克、改白蔻仁为缩砂仁6克,加天台乌9克,舒肝升陷,暖中行瘀以止痛。
腹胀者,改白蔻仁为缩砂仁6克,加苏泽兰15至30克,暖脾行瘀以消胀。脾湿过盛,脉见关寸大、尺涩者,加炒车前子12克,利尿以祛湿。
胃逆呕恶,胸膈满闷者,改炒杏仁为瓜蒌仁9克,加煨生姜6至9克、广木香6克,和胃顺气,以降冲逆。
服药后疼痛反加重者、加怀山药15至30克,健脾养胃以止痛。
胃寒,呃逆者,加荜拨1.5克;重者加公丁香3至5克、柿蒂10枚、罂粟壳5克,暖胃顺气,以止呃逆。
大便隐血阳性,或见柏油样便者,加三七粉1.5至3克(分二次冲服),扶伤止痛,化瘀止血。
若无砂仁,以草蔻仁6克代之,若无白蔻,以煨草果4至5克代之。
 
9.胃溃疡
[组成]
田三七30克 乌贼骨30克 延胡索30克 炒罂粟壳15克
 [制法] 共研为极细粉,每包三克。
 [用法]每日服1.5—3克,分两次冲服.
 [功能]暖中除酸,化瘀止痛。

10.胆胃病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黄芩炭9克 炒杭芍15克粉丹皮9克 鹅枳实12克 全瓜蒌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12克 川楝子6-9克 白蔻仁4-8克 北沙参12克 延胡索9克 水煎温服
 [加减]
口苦,咽干,舌苔黄厚腻者,去云茯苓、粉甘草,加软柴胡9克,以平胆疏肝。
口干渴饮,舌苔白厚腻者,去全瓜萎,加天花粉12克,清肺生津以止渴。
郁热不退,发热者,加龙胆草6至9克,清相火而除郁热。
病久反复发作,上热较轻而肝阴虚象较显者,多系胆结石。
症见胁痛重滞,痛连右肩胸背,重则绞痛骤作,头汗淋漓,头昏头晕,心慌气短,口舌干燥,胸胁闷满,纳差。
脉见细濡、滞涩、稍缓、关寸大.舌苔白腻,或见舌边尖暗红。
 [治则]健脾疏肝,理气宽胸,化瘀止痛,润燥熄风,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制首乌18克 陈枳壳9-12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延胡索6克 川楝子6克 天台乌9克白蔻仁4-8克 水煎温服
[加减]
上热者,加黄芩炭6至9克,以清相火。
腹胀者,加苏泽兰15克、川厚朴12克、行气化瘀以消胀。
脾湿肝郁,大便初干者,加肉苁蓉15克,润肠以通便、
胁痛重者,加罂粟壳5克,以止痛。下寒明显者,加炒干姜3克,以暖下。若无白蔻仁,以草果3至5克代之。
 
11.黄疸
[方药]
猪苓片9克 建泽泻9克 炒杭芍9克 何首乌30克佛手片9克 粉丹皮9克 全瓜萎9克 川郁金9克
绵茵陈30克 净连翘8克 山栀子9克 赤小豆12-15克 水煎温服
 [加减]
胸胁满闷,呕吐重者,加法半夏9克,降浊以止呕。
身热不退者.加炒黄柏6至9克,清利湿热以退烧。
发烧汗出,二便不利者,加生大黄9至12克,荡涤脏腑之郁热。
大便稀溏者,加滑石粉15克,利小便以实大便。
胆道阻塞(梗阻性黄疸),脉见虚大而涩,舌苔厚腻,大便色白,
身黄重者,以《茵陈蒿汤》主之,通利退黄。绝对禁用姜、枣,以免助湿热而滞中气。
 [忌宜]忌食腥荤及辛辣刺激食品,以清淡饮食,鲜菜、高糖、高蛋白食品为宜。注意休息,勿劳累。并须予以隔离。

12.急性传染性无黄疸型肝炎
[方药]
云茯苓9克 建泽泻9克 何首乌20克 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 佛手片12克 全瓜蒌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川楝子9克 延胡索9克 苏泽兰30克草蔻仁6克 水煎温服
 [加减]
上热重者,去何首乌,加黄芩炭6至9克,平胆以清上热。
气滞胸闷明显者,改佛手片为陈枳壳9克,开滞以宽胸。
肝郁胁病明显者,加制香附6至9克、赤丹参15克。】
疏肝化瘀以止痛。气滞胁痛明显,热象不重者,加天台乌9克,行气以止痛。腹胀尿少者,加滑石粉12至15克,以清利湿热。
转氨酶高者,加半枝莲15克,或加炒五味子15克,或加大青叶6克,化瘀解毒,以降转氨酶气滞不降,呕恶,不思食者,加煨生姜6克,降冲而止呕逆。
脾脏肿大者,加炙鳖甲15克,化瘀以消痞块。
 [忌宜]忌食辛辣刺激及腥荤食品,切忌酒类,以清淡食品,高糖、高蛋白饮食为宜。
 
13.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方药]
云茯苓9克 建泽泻9克 炒杭芍12克 粉丹皮9克制首乌30克 佛手片12克 全瓜萎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川楝子9克 延胡索9克 北沙参12克半枝莲9-12克水煎温服
 [加减]
纳差者,加白蔻仁6克,或加煨草果5克,和胃健脾,以增进纳食。
腹胀运迟者,加鸡内金9克、缩砂仁6克,或加草蔻仁6克,
健胂和胃,化瘀消胀。胸膈闷满者,改佛手片为陈枳壳9克,
利气降逆以宽胸。胁痛重者,加赤丹参1 2克、嫩桑枝15克,疏肝行瘀以止痛。
肝脾肿大,肝脏早期硬化者,加苏泽兰30克、炙鳖甲15克、化瘀消胀,散结止痛。
个别患者可以出现轻度黄疸,在10至20个单位之间者,加茵陈蒿15至20克,改制首乌为何首乌30克,清利湿热,疏肝退黄。
舌苔厚腻,口臭难闻者,加天花粉12克,或加粉葛根9克,以清降胃浊。
转氨酶高者,加板兰根9克、增半枝莲为15克,清热解毒,以清血液中之瘀浊。脉左弦、关尺大,偏于肝脾郁陷者,去建泽泻,加粉甘草6克、软柴胡9克、赤丹参15克、苏泽兰15克、活血化瘀,以升肝脾之郁陷。脉沉细,关尺略显,无热象者,加桂枝木6至9克,以升肝气之下陷。生姜辛辣,若非气逆作呕,饮食即吐者,酌加煨生姜6克,降冲逆以止呕吐外。一般不用。
 征之临床,此症可分早、中、晚三期。早期者,初转为慢性肝炎,湿热尚较明显,故治疗仍需偏于清利湿热,以轻
清不伤正气之品为宜。中期者,系慢性肝炎迁延不愈,气滞血瘀明显,治疗以疏调气血为宜。晚期者,肝脾均已肿大,
肝脏硬变,既见脾肾寒湿之象,又见肝胆燥热之征,故治疗既要健脾渗湿,柔肝止痛,还需化瘀软坚。能攻则攻,不能
攻则守,攻守适宜,步步为营,俾使正气渐复,邪气渐退,病情也随之逐渐好转以至全愈。

14. 治慢性肝炎丸药方:
 [功能]健脾舒肝,和胃平胆,化瘀止痛,滋养精血。
[组成]
云茯苓75克 建泽泻60克 银柴胡45克 炒杭芍60克
全当归45克 法半夏60克 赤丹参75克 川厚朴45克
大野党75克 桑白皮60克 草蔻仁45克 粉丹皮45克
广桔红60克 川郁金60克 苏泽兰150克 鹅枳实30克
焦内金45克 怀山药150克 制首乌75克 炒杏仁60克
延胡索45克 降真香60克 生白术45克 缩砂仁45克
广木香30克
 [制法]共为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
 [用法]每早晚各服2~3丸,温开水送服。头痛、胸闷不适者,用柴胡煎汤送服;腹痛腹胀者,用生姜煎汤送服。

15.臌胀
[方药]
猪苓9-12克 泽泻9-12克 制首乌15-30克 桔红9-12克粉丹皮9克 炒杭芍9克 炒杏仁9克 川郁金9-12克
苏泽兰30克 木防己9克 车前子9克 赤丹参15克草蔻仁6克 法半夏9克水煎温服
 [加减]
肺家燥热,舌苔厚腻,小便少者,加北沙参12至15克,或加淡竹茹9至12克,清肺润燥,以启生水之源。
腹胀、尿少,精神不振者,加炒苍术12至15克,或加地肤子12至15克,以健脾利湿,行瘀消胀。
消化不良者,改草蔻仁为缩砂仁9克,加鸡内金9克,健脾以消食。湿热重,膀胱热涩,小便不利者,加焦山栀6克,以清利膀胱湿热。
肝气下陷,湿寒之像明显者,加桂枝木6至9克,以升提肝气之下陷。
 
16.噎食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15克 粉丹皮9克全当归9克 陈枳壳9-12克 瓜萎仁9克 法半夏9克川郁金9克
北沙参12克 煨生姜6克 水煎温服
 [加减]
大便干或不利者,加郁李仁9至12克,润肠以通便,或加川厚朴9克,破滞以通便。
湿盛腹胀者,去粉甘草,加建泽泻9克,或加苏泽兰15至30克,利湿以消胀。
中下湿寒者,改煨生姜为炒干姜6克,以温暖中下。
咽喉不利者,加山豆根6克,或加川射干9克,或加苦桔梗9克,以清利咽喉。
胸闷胀者,去粉甘草,加昆布9至12克,化瘀软坚以散结。
 
17.呃逆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筒肉桂5-6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天台乌9克 草蔻仁6克 煨生姜9-12克水煎温服
 [加减]
胃寒而泛酸者,去粉甘草,加焦白术9克,乌贼骨9克,以暖胃除酸。
胃寒苔薄者,加淡吴芋3至5克、荜拨1.5至3克、或加公丁香3克,暖胃以降冲逆。
呃逆不止者,加罂粟壳5壳,暖中以镇呃,
气滞胸闷过重者,去广桔红、炒杏仁,加陈枳壳9克,瓜萎仁9克,破滞降逆以宽胸。
肺热苔厚,咽喉不利者,去煨生姜,加北沙参12克、柿蒂10枚,清肺理气,降逆以止呃。
呃逆声重,连续不止者,加代赭石9至15克、旋复花9克、罂粟壳5克,镇逆顺气,暖胃以止呃。
大便干结者,加炒麻仁9克、肉苁蓉15克,润肠以通便。
脾湿重,运迟腹胀者,去粉甘草,加建泽泻9克,利湿以消胀。不宜用大黄、厚朴,二冬慎用或不用,以免败脾伤胃。
 [忌宜]忌食生冷寒凉及不易消化之食物,避免情志刺激,解除思想顾虑,保持情志舒畅。
 
18.胃下垂
[方药]
云茯苓9克 焦白术9克 炒苍术9-12克 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 陈枳壳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延胡索9克 草蔻仁6克 炒干姜5-6克 水煎温服
 [加减]
脾湿肝郁,下陷不升,脉见关尺大者,加桂枝木6至9克,舒肝以升陷。
大便约结者,加肉苁蓉15克,润肠以通便。
胃脘痛胀者,加天台乌6至9克,理气以止痛。
胸腼闷满不适者,加薤白9克,利气以宽胸。
小便黄赤,舌苔厚腻者,加淡竹茹9克、焦山栀6至9克,清肺润燥,清利湿热。
 
19.泻泄
[方药]
云茯苓9克 焦白术9克 粉甘草6克 桂枝木9克粉丹皮9克 潞党参15克 煨肉蔻3克 炒干姜6克
罂粟壳5克水煎温服

[加减]
腹痛重者,加炒杭芍9克,疏肝以止痛;
大便稀溏,滑泻不收者,加赤石脂12克,敛肠以止泻。
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9克、广木香6克、鲜生姜9克,和胃顺气,降逆止呕。
久利不止,脘腹胀满,腹内奔气冲激鸣响,脉见细濡、稍弦、关寸大,
舌质红如辣椒,无苔者,为火旺血热之诊,原方去桂枝木,加川黄连3至5克,清君火以凉血。
夜热者,去桂枝木,加炒黄柏6至9克、川黄连3至5克、乌梅肉6至9克,清君相之火以退热,酸敛以止泻。
发热,下利轻呕吐重,脉见细濡、稍弦数,关寸较大,舌苔黄腻者,径用《黄芩半下生姜汤》加味(炒黄芩9克法半夏9克鲜生姜9克炒杭芍9克粉甘草6克粳米9克)以治之,平胆和胃,降逆止呕。

20.急性胃肠炎,
[方药]
云茯苓9克 建泽泻9克 粉甘草6克 嫩桑枝15克黄芩炭9克 炒杭芍12克 粉丹皮9克 广陈皮9克
肉苁蓉15克 水煎温服
 [加减]
红白兼杂,腹痛重者,加白头翁9克,疏肝泄火,化瘀止痛。
发热者,加秦皮9克,炒黄柏9克,以清泄
厥阴之湿热。下坠重者,改广陈皮为陈枳壳9克,行滞气以除下坠。
挟热下痢,来势急骤者,径用《白头翁汤》(白头
翁9克川黄连3至6克炒黄柏9克秦皮9克水煎服),润肝熄风,清热止痢。
白痢,因肾寒脾湿,肝木郁陷,大肠湿寒,故脉见细濡、较沉、关尺较大,舌苔白薄腻。
 
21.痢疾
[方药]
云茯苓9克 建泽泻9克 粉甘草8克 桂枝木9克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 广陈皮9克 肉苁蓉15克 水煎温服
 [加减
]春夏之季,减桂枝木为6克,以防助肝家之燥。
下寒腹痛者,加炒干姜5克,温暖中下以止痛。
大便稀,下坠不明显者,去肉苁蓉,加罂粟壳5克,暖中以止泄。
春夏之季,兼见痢下色红者,加黄芩炭6至9克,以清相火。
痢下黑褐,状如果酱者,多系阿米巴痢,加白头翁6至9克,疏肝以祛大肠之瘀毒。
 [忌宜]忌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以食易消化之食品为宜。
 
 疫毒痢、挟热下痢、噤口痢,来势凶猛,变化迅速,应
配合西药,消炎止痢以治之,必要时径用西药抢救。休息
痢、久痢,视其病情,一般用治湿寒痢之方加减治疗,或用
巴豆两枚去油,取霜冲服,以治休息痢之阿米巴原虫。痢疾
初起,素秉体健者,可用花槟榔9克广木香9克炒大黄
9克川黄连6克广藿香6克一剂,水煎温服,以荡涤肠
腑之积滞,继服《加味香连丸》,疗效尚佳。素体虚弱者,
不可服,若服之,因其方中无健脾之品,可致腹泄不止,甚
则因脾败而纯下黑水,是为洞风,多不易挽救。
 [附记]
 《加味香连丸》:
 广木香、川黄连、罂粟壳各等份,炼蜜为丸,每丸3
克。每服两丸,每日早晚各服一次。功能行气化瘀,止痛住
泻。用治腹泻腹痛,欲转为热痢者。

22.飧泄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筒肉桂4-8克 大党参15克 赤石脂12克 炒干姜6克
煨肉蔻3-6克 罂粟壳5克 水煎温服
 [加减]
久泄不止者,加乌梅肉3至6克,敛肠以止泄。
脾家湿寒,运化迟滞者,加草蔻仁6克,健脾暖中,以助运化。
上热,舌质红赤者,酌加黄芩炭6至9克,或加川黄连3至5克,以清君相之火。
下寒重者,加补骨脂9克,
以温下寒。关尺脉大者,去筒肉桂,加桂枝木6克,舒肝以升陷。
 [忌宜]忌食粘腻难化之物及大腥大荤、粗糙食品,以
质软、易消化食物为宜。
 
23.溃疡性结肠炎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12克 粉丹皮9克何首乌12克 广桔红12克 炒杏仁9克 槐实炭9克
罂粟壳5克 水煎温服
 [加减]
脉见关寸大者,加法半夏9克,以和胃降逆。
便脓血者,加阿胶珠9克,润肝熄风以止血。
下寒腹冷者,加炒干姜6克,以温暖中下。
中下湿寒,肝气郁陷,大便不利者,去槐实炭,加桂枝木6克,舒肝以升陷。
大便结涩难下者,去罂粟壳,加肉苁蓉15克,润燥以滑肠。大便如痢,
脉见细濡、稍弦、关尺大,舌苔白薄腻者,系肝脾郁陷,清阳不升,
治以柔肝升陷止泻。
方药如下:
云茯苓9克 建泽泻9克 桂枝木6-9克 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 大党参12-15克 赤石脂12克 槐实炭9克
罂粟壳4-6克 水煎温服
 注:中下虚寒者,去槐实炭,加草蔻仁6克,或加炒干姜5至6克,以温暖中下。
 [忌宜]忌食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之品,以柔软、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食物为宜。

24.肠结核
[方药]
云茯苓12克 建泽泻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桂枝木9克 鹅枳实12克 炒杏仁9克 川厚朴20克
炒麻仁9-15克 缩砂仁6-9克 苏泽兰30-60克水煎温服
 [加减]
大便不畅者,加炒西吉9克,导滞以通便。瘥后中气未复,
脾湿盛而痰涎多,脉见关寸大者,加法半夏9克,以降浊化痰。
 [忌宜]忌生冷、辣椒、酒、耢、鸡、鸭、牛羊肉,以
食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食品及植物蛋白为宜。
 
25.结核性腹膜炎
[方药]
猪苓片15克 建泽泻12克 炒杭芍9克 何首乌25克广桔红12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12克
苏泽兰60克 车前子9-12克 冬葵子9-12克 木防己12克 草蔻仁9克 粉丹皮9克 水煎温服
 [加减]
肝脾郁陷较重,脉见关尺大,
大便不干者,去何首乌,加桂枝木9克,舒肝以升陷。
腹痛重者,加延胡索9克,疏肝以止痛。
大便干结者,加肉苁蓉15克,润肠以通便。
腹胀不消者,加滑石粉15克,利尿以消胀。
口鼻干燥者,去炒杏仁,加生蒌仁9至12克,清肺利气以宽胸。
腹水消退后,腹部症块不消,切痛者,加石菖蒲12克,行瘀消痞以止痛。
腹水消退后,中气未复,肠鸣者,加玉竹30克,润肠以固正气。
 [忌宜]忌食鸡、鸭、鱼、肉及一切腥荤酒醪之品及宿根莱,以清淡食品为宜。宜多食植物蛋白。忌房事。勿劳累。
 
26.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生地炭9克何首乌15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延胡索6克 北沙参12克 柏子仁9克白蔻仁6克 水煎温服
 
 [加减]
上热重者,加黄芩炭6至9克,以平胆火之上逆。
胸闷重者,去广桔红,炒杏仁,加鹅枳实6至9克、薤白9克、全瓜蒌9至12克,或加韭菜根9至12克,或加韭菜籽9至15克,开滞气以去胸闷。
胸痛剧者,增延胡索为9克,疏肝化瘀以止疼痛。
背痛,关节痛者,加赤丹参12克、广木香5克,顺气通经以止疼痛。
脉缓而虚者,加红人参6至9克,益气生津以复脉。
脉缓者,去何首乌,加粉丹皮9克,行瘀阻而止疼痛。
脉紧,舌白薄,四肢逆冷者,加川附片6至9克,温肾回阳以救厥逆。
胃逆作呕,汗出,大便稀者,加罂粟壳3至5克,暖中止泄,固表潜阳。
胃寒呕逆者,加煨生姜6克,和胃降冲以止呕。(干姜性温燥,慎用。)
咽中梗塞如草芥者,加苦桔梗9克,以清利咽喉。
血压高,头晕目眩者,去粉甘草,加建泽泻9克、夏枯草12克、决明子15克,利湿疏肝以降血压。 (茺蔚子功能降压,但其气味怪异,对本病不宜,不用或尽量少用。)
血压低,头目昏晕,恶心者,加藿香梗3至6克,以醒脑安神。
因供血不良。脑缺血,脉见关尺大者,加软柴胡6克、嫩桑枝9至12克,或酌加桂枝木4克,升肝气之下陷以继心阳。 (重症配服《苏合香丸》)
心肌梗塞,真心痛者,加赤丹参15克,化瘀通经以止心痛。 (丹皮疏利性强,如刮骨之钢刀,此症慎用!)冰片、樟脑性辛散,用之过量,则汗出立毙,慎之!
心下悸动者,加石菖蒲9克,消瘀以通心窍。
 [忌宜]忌烟酒,忌食肥甘厚味,以清淡饮食为宜。避免情志刺激,保持情志舒畅。平素宜作轻微活动,勿劳累,
发病时必须卧床休息。
 
27.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方药]
云茯苓12克 建泽泻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
何首乌12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苏泽兰30克 北沙参12克 柏子仁9克 缩砂仁6克 水煎温服

  [加减]实喘剧者,去炒杏仁,加全瓜萎9至12克,宽胸利痰以止喘。
胸闷剧者,去广桔红,加鹅枳实6至9克,
利气以宽胸,咳痰带血者,加白茅根15克、山芋肉12至15克,清肺敛肺以止血。
胸胁作痛者,加延胡索9克,行瘀止痛。
瘀血肝大者,加赤丹参15克、泽兰叶30克,以化瘀消胀利尿。
腹水臌胀者,加汉防已9克,利水以消胀。
实喘不得卧,大便不利者.酌加芒硝9克,通便以止喘。
大口吐血者,加藕节60克,敛肺以止血。
腹胀不消者,增苏泽兰为30克,加汉防己12克、冬葵子9克,滑窍利水以消胀。
咳嗽剧者,加川贝母9克,清肺理气以止咳。心下悸动者,加石菖蒲9克,以行瘀潜阳。
中下寒湿,腹水严重者,改缩砂仁为草蔻仁9克,温暖中下,行瘀以消胀。
 [忌宜]忌烟、酒、辛辣之品;以香躁、营养价值高之食品为宜。
 
28.风湿性心脏病
 
[方药]
云茯苓12克 粉甘草9克 炒杭芍9克 生地炭9克粉丹皮9克 广陈皮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北沙参12克 柏子仁9克 大党参9克白蔻仁6克 水煎服
 
 [加减]
心慌重者,加石菖蒲9至12克,香窜以通心阳。
脉结代者,改大党参为红人参6至9克,补气强心,行血复脉。
咳嗽吐痰,痰中带血丝者,加白茅根15克,以清肺止血。
关节疼痛者,加鸡血藤12克、路路通12克,通经活络以止痛。
头面四肢肿胀者,加汉防己6至9克,利尿以消肿。
心慌气短,形寒畏冷者,加炙黄芪15克,补气以祛寒。
夜热自汗者,加山芋肉15克、生黄芪12克,敛肺以退热,固卫以止汗。
舌苔黄厚腻者,加黄芩炭6至9克,以清相火。
大便初干者,加肉苁蓉15克,润肠以通便。
大便干结者,加肉苁蓉15克、炒麻仁9克,滑肠以通便。
脉结代,身痛,口唇暗紫者,加赤丹参15克,活血通络,化瘀止痛。
心悸气短,潮热者,加补骨脂9克,补肾潜阳以退热。
 [忌宜]忌食辛辣食物及烟酒,以食滋补营养性高之食品及饴糖为宜。居处宜温暖,空气宜新鲜。忌房劳。
 
29.心肌炎
 
[方药]
云茯神12克 粉甘草9克 黄芩炭9克 炒杭芍9克炒杏仁9克 大熟地9克 法半夏9克 广桔红9克
川郁金9克 桂元肉12克 柏子仁9克 北沙参12-15克白茅根15-20克 山芋肉15-30克 白蔻仁6克 水煎服
 
 [加减]
脾湿重,脚腿肿者,改粉甘草为建泽泻9克,利湿以消肿。
上热不重,舌苔白腻者,改黄芩炭为粉丹皮9克,以疏肝平胆。
舌苔黄厚腻或白涩燥腻者,改桂元肉为麦门冬12克,以清心肺之郁热。
汗出不重,脉结代者,改山芋肉为赤丹参15克,活血化敛,通经活络。
失眠盗汗者,加牡蛎粉15克,镇静安眠,收敛止汗。
心悸动不安,吐血者,改大熟地为生地炭9至12克,润燥止血。
心包有积液者,去黄芩炭、山芋肉、桂元肉,加粉丹皮9克、汉防己6至9克、苏泽兰20至30克,化瘀利尿,以消积液。
 [忌宜]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及烟酒,以食易于消化、
含有大量维生素和蛋白质之食品为宜。勿劳累,需卧床休息。

30.眩晕

[方药]
云茯苓9克 焦白术9克 黄芩炭9克 炒杭芍9克制首乌12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炒杜仲12克 川郁金9克 夏枯草12克 茺蔚子12克白蔻仁6克 水煎服
 
 [加减]
血压高,大便初干或干结者,加决明子15至20克,平胆滋肝,润肠通便。
舌质红,舌苔黄腻者,加麦门冬9至12克、川黄连3克,清心以降浊。
胃酸缺乏者,加炒五味子9克,以舒肝敛肺。
脾湿重者,加建泽泻9克,以利湿。血压不稳者,去茺蔚子,加补骨脂6至9克,温肾潜阳以稳压。血压不高,
大便干结者,去夏枯草、茺蔚子,加肉苁蓉15克、炒麻仁9克,滑肠以通便。
血压不高,头目昏闷不清,恶心呕吐者,去夏枯草、茺蔚子,加粉葛根9克、广藿香6克、煨生姜9克,和胃降冲,醒脑以止呕。
血压不高,失眠遗精者,去夏枯草、茺蔚子,加生龙骨12克、牡蛎粉15克,以敛精藏神。
血压不高,心慌悸不宁者,去夏枯草、茺蔚子,加柏子仁9克、北沙参12克,以养心润肺。
 [忌宜]忌食辛辣燥烈及高脂饮食,以清淡饮食及植物油为宜。避免情志刺激及劳累,保持情志舒畅。
 
31.肝脾下陷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生地炭9克全当归9克 广陈皮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牡蛎粉12克 柏子仁9克 北沙参12克缩砂仁6克 广藿香6克水煎温服
 
 [加减]
脾湿重者,去甘草,加建泽泻9克,以利湿。
上热者,加黄芩炭6至9克,以清相火。
中气虚弱者,加红人参6至9克,以补中益气。
下寒者,加炒干姜3至6克,
以温下。痰涎粘稠,
咳吐不出者,加淡竹茹9克,或加白芥子3至6克,以利痰。
痰涎多者,加炒葶苈子6至9克,豁痰以利窍。
咳嗽剧者,加川贝母6至9克,清肺以止咳。
当脐硬,压痛,跳动者,加石菖蒲9至12克,以交通心肾。舌质红,
胃酸缺乏者,加乌梅肉6至9克、川黄连3至6克,以敛肺清心。
舌苔粘腻,小便黄者,加焦山栀6至9克,清心以降浊。
 [忌宜]忌食生冷、大辛大热之品,以营养丰富,易于
消化之食物为宜。居处宜安静。

32.半身不遂
 [方药]
云茯苓9克 生白术9克 黄芩炭9克 炒杭芍9-12克何首乌15-20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炒杜仲12克 夏枯草15克 茺蔚子12克 北沙参15克决明子15-20克 鲜生姜9克 水煎服
 
 [加减]
头目昏晕,疼痛者,去北沙参,加双勾藤12克、明天麻12克,通经化瘀,潜阳降压。
言语不清者,去炒杏仁,加全瓜蒌12克、炒葶苈子9克,清肺利气,化痰行瘀,宽胸降逆。
发热者,加炒黄柏9克,泄经络之郁热。
血压不高者,去黄芩炭、决明子、茺蔚子,加生黄芪30至90克、赤丹参12—18克,益气通经,行血化瘀。
久病气虚者,去黄芩炭、决明子,加生黄芪30至90克、全当归9克,益气补血,行瘀通络。
纳差者,加白蔻仁6克,开胃以增纳食。
血压不高,气喘者,酌减降压之品,加麻黄绒3至6克,利肺气以平喘。
 
血分偏虚,则左半身不遂。因脾肾寒湿,肝郁化热,血燥筋急,故而血压偏高,脉见细濡、涩、关寸大,舌苔白腻。
 [治则]健脾渗湿,疏肝熄风,理气活血,行瘀通络。
[方药]
云茯苓9克 健泽泻9克 炒杭芍9克 何首乌30克老川芎9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炒杜仲12克 夏枯草9克 鸡血藤15克 路路通12克赤丹参15克 鲜生姜6克 水煎服
 
 [加减]
血压过高者,加茺蔚子12克、决明子15克,平胆疏肝,利湿降压,增鲜生姜为9克,以降冲逆。
血压高,舌强不语者,去赤丹参,加决明子30克、北沙参12克,平胆疏肝,清肺降逆。
语言蹇塞不利,痰涎壅塞胸膈者,加全瓜蒌12克、石菖蒲9至12克,理气化痰,行瘀宽胸。
内脏燥盛,筋脉挛缩者,加炒地龙9至15克,滋肝熄风,润燥伸筋。
左半身抽痛者,加白僵蚕9克、炒乳香9克,活血化瘀,除风止痛。
大便结涩难下者,加肉苁蓉30克,或加炒麻仁9克,润肝滑肠以通便。脉见关尺大,
血压偏低者,去法半夏,加桂枝木9克,增鲜生姜为9克,温升肝脾之下陷。
[忌宜]忌烟、酒、辣椒,忌房劳,宜食营养丰富之食品。宜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练。
 
33.急性肾炎 慢性肾炎
[方药]
猪苓片12克 建泽泻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贡阿胶(烊化)9克 广陈皮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青浮萍12克 苏泽兰30克 炒蒲黄15克 冬葵子9克白茅根15克 水煎服
 
 [加减]
肺热偏重,口渴舌燥,苔白涩腻者,加生石膏9克,以清肺热,或加北沙参12克,养肺阴,润肺燥。
小便不利者,加滑石粉15克,以清利膀胱湿热。
无热,肿胀明显者,加木防己9克,利水以消胀。
伴有咽颊炎或扁桃腺炎,咽喉红肿疼痛者,加川射干9克,以清利咽喉。秋冬季节,改青浮萍为麻黄绒6至9克,辛温解表,清肺利尿。
头痛呕吐,癃闭胀剧者,改炒杭芍为黄芩炭9克,以清少阳相火,加木防己6至9克,和尿以消肿。
 
[方药]
猪苓片9-15克 建泽泻15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筒肉桂6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炒杜仲12克 苏泽兰30克 炒蒲黄12克 冬葵子12克木防己6-9克 白茅根15克 水煎服
 
 [加减]
肺热鼻衄,口渴思饮者,加北沙参12克,以润
肺。小便黄赤不利者,加焦山栀6至9克以清利膀胱湿热。
肿胀,小便不利者,加缩砂仁6克,行瘀消胀;(如无砂仁,以草蔻6克代之。)
两腿脚肿者,加车前子9克,利尿以消肿;
尿混浊不清者,加川萆薢15克,清利湿浊以分清;
关寸脉大者,改筒肉桂为何首乌12至15克,以舒肺润燥;
血压高者,加夏枯草12克,平胆疏肝以降压。
尿检见蛋白多者,加芡实15克,敛精以止蛋白之外漏。
尿中见红血球多者,加瞿麦6至9克,清利湿热止血,以止红血球之外漏。
 
[方药]
猪苓片12克 建泽泻12克 桂枝木6克 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炒杜仲12克
法半夏9克 苏泽兰30克 炒蒲黄12克 车前子9-15克芡实15克 木防己9克 水煎服
 
 [加减]
腹水明显,小便不利者,先投《加减十枣散》1.5至3克(冲、顿服),以祛其陈宿(详见尿毒症)。
肾病综合症,加夏枯草12克、茺蔚子12克,以利尿降压。一般加减同皮水、正水。
待腹水退后,以理中化瘀,清上温下之品复其正气。尿检正常,方可逐渐减药,巩固疗效,以期痊愈。
 [忌宜]忌食大葱、大蒜、烟、酒,切忌食盐。
 
34.尿毒证

[方药]
云茯苓9克 建泽泻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何首乌20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炒杜仲12克 苏泽兰30克 炒蒲黄12克 北沙参15克
冬葵子9克 白茅根15克 木防己9克 草蔻仁6克白檀香6克(碎) 水煎服
 
 [加减]
上热者,去炒杭芍,加黄芩炭9克,清相火以除上热。
小便黄赤者,去木防己,加焦山栀9克,清心降浊,导赤利尿。
发热者,去云茯苓,加猪苓片12克、炒黄柏6至9克,清利膀胱湿热,以利尿退热。
脉数鼻衄者,去何首乌,加生地炭9克,凉血以止衄;
肺热,舌苔黄粘腻者,加麦门冬9克、滑石粉15克,清肺润燥,泄热利尿。
心慌悸,脉参伍不齐者,加柏子仁9克,以养心除悸。
中下湿寒,肝气郁陷,脉关尺大者,去何首乌,加桂枝木6克,舒肝以升陷。
脉关寸大,阳浮不归者,禁用桂枝,以防虚阳上越,阴阳离决。禁用当归、肉桂,以防辛热耗血。可酌情
先投《加减十枣散》1至2克(冲、顿服),以攻逐水毒,启动脏腑气机,宗“祛其陈宿,腐败自消”之旨。但不可过
用,闭开即止,以防伤正。上有郁热,舌苔黄粘腻者,禁用!尿毒症症状解除以后,参照“慢性肾炎”治疗之法,以
复其正气,巩固疗效,以期痊愈。
 [忌宜]同肾炎,并需绝对卧床休息。
 
35.淋证
 
[方药]
猪芩片9-12克 建泽泻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
全当归9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炒杜仲12克 苏泽兰15克 炒蒲黄15克 冬葵子9克
半枝莲9克 焦山栀6-9克 白檀香3-6克 桉树叶3克 水煎温服
 
 [加减]
肝气下陷,脉见尺大者,去全当归,加桂枝木4至6克,以升肝气之下陷。
脸肿者,去全当归,加贡阿胶9克,润肝熄风,以消肿胀。
纳食不香,食少者,加煨草果5克,以开胃纳食。
两腿肿胀者,去焦山栀,增苏泽兰为30克,加木防己6至9克,利水以消胀。
尿痛不显,尿检见红
细胞多者,去焦山栀,加瞿麦6至9克,以利尿止血。
 [忌宜]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及肥甘厚味,宜食清淡食品。保持前阴清洁。
 
36.砂石淋
 
[方药]
猪苓片9克 建泽泻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桂枝木6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炒杜仲12克
法半夏9克 泽兰叶30克 金钱草30克 海金砂9克玉米须15克 滑石粉12克 水煎服 阳桃汁60克(与煎剂同服)

 [加减]
尿痛者,去滑石粉,加焦山栀6至9克,清热利尿以通淋。
尿血者,去滑石粉,加炒蒲黄12至15克,或加瞿麦9克,以化瘀止血。
颜面肿胀者,加木防己6至9克,利水以消胀。
上热重者,去炒杭芍、桂枝木,加黄芩炭6至9克、制首乌9至12克,平胆泄火,舒肝润燥。
纳差者,加煨草果5克,和胃健脾,以增食纳。若无阳桃汁,汤剂内加阳桃枝15克,或酌食阳桃、阳桃罐头、阳桃晶等阳桃制品。
 [忌宜]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以清淡食品为宜。

37.前列腺炎 前列腺肥大
 
[方药]
云茯苓9克 建泽泻9克 炒杭芍9克 桂枝木6克 粉丹皮9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炒杜仲12克 贡阿胶(烊化)9克 苏泽兰30克 冬葵子9克 海金砂9克 白茅根15克 缩砂仁8克
 水煎服
 
 [加减]
尿黄赤不利,前列腺液中见红、白血球者,加瞿麦9克、桉树叶3至6克,以清利膀胱湿热。
脉见关寸大者,去桂枝木,加法半夏9克,以降肺胃之冲逆。
尿道热痛者,加白檀香6克,或加焦山栀6至9克,以除尿道之郁热。
 
38.肾结核
 
[方药]
云茯苓9克 建泽泻9克 桂枝木9克 炒杭芍9克广陈皮9克 炒杏仁9克 炒杜仲12克 苏泽兰30克
木防己9克 白檀香6-9克 粉丹皮9克 水煎服
 [
 [加减]
腰痛重,持续不止者,加骨碎补9至15克,强筋壮骨,补肾以止痛。
小便不利,色黄赤者,加滑石粉15克,清肺以利尿;
色清长者,加冬葵子9克,滑窍以利尿;
尿赤不利者,加焦山栀6至9克,以清利膀胱湿热。
尿中有脓球者,加桉树叶3至6克,清利膀胱,以消脓球。
腰痛不止,脉弦甚者,加贡阿胶9克(烊化),润肝熄风以止痛。
伴发脊椎结核者,加白胶香3至§克,补肾以促进钙化。(如无白胶香,以路路通15克代之。)
 [忌宜]切忌酒、色、腥荤,以素食为宜,多食植物蛋白更佳。
 
39.再生障碍性贫血
 
[方药]
云茯苓12克 焦白术12克 炒赤芍12克 生地炭9克全当归12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炒杜仲12克
法半夏9克 大党参15克 北沙参12克 补骨脂9-12克砂仁6克 白茅根15克 山芋肉15克 鹿角胶9-12克(烊化) 水煎服
 
 [加减]
 (1)肺热不重,血色素低者,改广桔红为筒肉桂4至6克,暖肾温经,活络以荣血。
 (2)白细胞过低,反复发热者,去大党参,加红人参9克,益气生津,以退虚热。 (或以生黄芪60克代红人参。)
 (3)反复鼻衄或鼻衄不止者,加柏叶炭12克,或加大蓟炭12至15克,清肺敛肺以止血。
 (4)齿衄者,加山榆炭9克,敛肺以止血。
 (5)月经过多者,加棕榈炭12克、炒莲房12克,调经以止血。
 (6)衄血,便血,月经过多,均可加田三七粉3克(分二次冲服),化瘀以止血。
 (7)上热过重者,改炒赤芍为黄芩炭9克,以清上热。适可而止,不能久服,以防苦寒败胃,而致“除中”。
 (8)脉沉、稍弦,精神不振者,加老川芎9克,舒肝行血以济心神。
 (9)下寒重者,加炒干姜6至9克,以温暖中下。
 (10)失眠梦多者,加炒枣仁15克,敛神魂以安眠。
 (11)遗精者,加生龙骨12克、牡蛎粉12克,敛精藏神以止遗。
 (12)心慌心悸者,加柏子仁9克,养心安神以止悸。
 (13)血小板过低,腰痛、心烦、气馁者,加甘枸杞9至12克,以滋肾柔肝。
 (14)清化不良者,加鸡内金9至12克,以助消化。
 (15)心烦心悸,面色苍白者,加煅磁石9至12克,补肾纳气,敛肝潜阳。
 (16)出瘀血斑者,去白茅根,加青浮萍9克,化瘀通络以消斑。
 (17)肾虚脉浮,上有虚热,舌燥口干,或鼻衄者;加刺海参30克(炖烂分三次服,每周一次),补肾填髓,滋补精血。
 (18)阳虚畏寒,神疲乏力者,加血鹿茸o.3克(研极细粉,分两次冲服),崇阳温肾以济魂神。
 (19)肾虚精冷者,加大海马1克(研极细粉,分两次冲服),补肾壮阳,以温精血。
 (20)白细胞过低,阳虚卫外不周,易于感冒,甚至高热者,不可发汗退热(夺血者勿汗),可酌伍柴胡、连翘,浮萍,清调营卫以退热。若高热仍不退者,经用输血、输液等疗法以救危急。
 (21)熟地、阿胶、首乌、远志、苁蓉、巴戟等滋补之品,可相机加减而用之。辛散、破气、伤中、寒凉之品,均系慎用或禁用之列,用必伤正,遗祸无穷。
 [成药]《海鹿丸》
 [功能]健脾暖肾,滋肝养血,补气和胃,益精填髓。
[组成]
刺海参l00克 大海马15克 血鹿茸5克 (洗净蒸熟晒干)
焦白术10克 云茯苓20克 炒赤芍20克 全当归20克
老川芎l0克 上肉桂5克 炒杏仁10克 炒杜仲30克
法半夏10克 大野党30克 红人参20克 北沙参30克
补骨脂20克 鹿角胶20克 紫蔻仁10克 鸡内金10克
怀山药20克 生地炭20克 山芋肉30克 生黄芪50克
甘枸杞20克
 [制法]上廿四味,研细粉,炼蜂蜜500克为丸.每丸重
9克。
 [用法]早晚各服两丸,温开水送服。
 [忌宜]忌生冷、粘腻难化之食品,忌烟酒,忌食母猪
肉、无鳞鱼、宿根菜、天鹅肉、荞面,宜食营养丰富、易于
消化之食品。以食骨髓油炒面、鸡、鱼、肉、蛋、海参等含
有高蛋白之食品为佳。忌房劳。不宜重劳。严重者需卧病休
息。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单方:
小茴香120克 黑矾60克 共炒至微黑色,晾透,研细末。日服2克,分两次冲
服。用治缺铁明显者。
 (注:黑矾生用有毒,伤脾胃。炒可去其毒,故须炒
用。)

40.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丹皮9克 炒杏仁9克 赤丹参12克北沙参12克 粉甘草9克 炒杭芍9克 大熟地9克
广桔红9克 法半夏9克 青浮萍9-12克 炒杜仲12克贡阿胶9克(烊化) 白蔻仁6克水煎服

 [加减]
鼻衄者,加白茅根15克、柏叶炭12克,清敛肺
气以止衄。齿衄者,加山榆炭9克、大蓟炭9克,敛肺以止衄。
午后稍发潮热,时见鼻衄者,加小蓟炭15克、棕榈炭12克,敛肺潜阳以止衄。
下寒,腰腹隐痛者,加补骨脂6至9克,温补肾阳以暖下。
月经过多者,加棕榈炭12克、炒莲房12克、三七粉3克(分二次冲服),调经化瘀以止血。
大便隐血阳性,或便血者,加槐角炭9克,凉血以止血。尿血者、加瞿麦9克,清热以止血。上热口臭者,加黄芩炭6至9克,以清和火。适可而止,不可久服。
气虚神疲,自汗者,加生黄芪15至30克,补气固卫以止汗。当归、首乌、生地炭、人参、鸡内金等益气补血,健中养阴之品,可酌情加用。出紫斑,血小板低于5万/mm3者,改贡阿胶为鹿角胶9克,补血润肝以止血。
 [忌宜]忌食大热、大凉之品,忌烟、酒、辣椒等刺激之物,宜食含有高糖、高蛋白之食品,加强营养,宜食骨髓
汤及猪蹄炖山药。忌房劳。勿重劳。
 
41.怔忡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 全当归9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炒杜仲12克 生龙骨12克 牡蛎粉15克 炒干姜6克 白蔻仁6克 水煎服
 
 [加减]
头昏头痛者,去全当归,加黄芩炭9克,以清相火。
失眠者,加炒枣仁15克,敛神以安眠。
心慌悸不宁者,加柏子仁9克、北沙参12克,养心清肺以止悸。
恶心欲吐者,加广藿香6克,清脑以止呕吐。
胃酸多者,改牡蛎粉为乌贼骨9克,以中和胃酸。
胃酸少,食后呕吐者,加东山楂12克,或加乌梅肉6至9克,或加炒五味子9克,增加胃酸以助消化,收敛以止呕吐。
中气虚,全身酸困疼痛不适者,加筒肉桂4至6克,温中暖下,以振奋阳气。
精神不振者,加大党参15克,补中益气,以振奋精神。
因鼻炎而致头疼者,去全当归,加黄芩炭9克、辛荑花9克,清相火,利鼻窍以止头疼。
心悸,当脐硬跳者,加石菖蒲12克,化瘀以交济心肾。
少腹冷痛,或耳鸣者,加罂粟壳4至6克,敛阳以止耳鸣,温中下以止腹痛。
腰痛,小便清长者,加补骨脂9克,温补肾阳,壮腰止痛,温涩以缩泉。
大便干结者,去炒干姜,加肉苁蓉15克、炒麻仁9克,润燥滑肠以通便。
月经前错,量多者,去生龙骨、牡蛎粉,加棕榈炭12克、炒莲房12克,调经以止血。
 [忌宜]忌烟、酒、辣椒,宜食营养丰富之食品。环境以清静舒适为宜。
 
42.阳痿
 
 [方药]
云茯苓9克 建泽泻9克 桂枝木9克 炒杭芍9克 全当归9克 贡阿胶(烊化)9克 阳起石12克 淫羊藿15克甘枸杞12克 缩砂仁6克 锁阳15克 补骨脂9克 水煎温服
 
 [加减]
精神疲乏,倦怠无力,脊背发冷者,加巴戟天12克、金毛狗脊15克,温阳补肾,壮腰填髓。
早泄者,加罂粟壳5克,以温肾敛阳。阴茎萎软不举者,加仙茅6克,以兴阳。
阳强不倒,脉见细濡、弦、关尺大者,系肝郁不升使然,去补骨脂,加炒小香9克、荔枝核9克、炒桔核9克,甘松9克,舒肝以升陷。
 [忌宜]忌食生冷、寒凉,以营养丰寓之食品为宜。解除思想顾虑,保持情志舒畅。
 
43.遗精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8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筒肉桂4-5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炒杜仲12克 生龙骨12克 牡蛎粉15克 补骨脂6-9克山奈6克 水煎服
 
 [加减]
消化不良者,加草蔻仁4至6克,暖脾行瘀,以助消化。
梦惊耳鸣者,加罂粟壳3至5克,暖下以潜阳。
胃酸多者,改牡蛎粉为乌贼骨9克,以中和胃酸。
肝郁脉弦者,去筒肉挂,加何首乌20克,润肝以熄风。
尿道灼热,尿意不尽者,去补骨脂,加白檀香6克,以清利膀胱湿热。
大便干结者,加肉苁蓉15克,润燥以通便。
肾寒滑精,脉见细濡、关尺大、稍弦,舌苔白薄者,加炒小香6至9克、骨碎补12克,
暖肾强腰,固本止遗。或加金樱子15至20克,补肾以止遗。
溺下白浊者,加芡实12克,敛精以止白浊。
下焦湿热,白浊色黄者,去补骨脂、筒肉桂,加何首乌20克、川萆薢9至12克、车前草12克,调血疏肝,清利膀胱湿热以分清化浊。
 
44.失精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黄芩炭9克 炒杭芍9克制首乌20克 广桔红9克 全瓜蒌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生龙骨12克 牡蛎粉12克 北沙参12克石菖蒲9克 草蔻仁6克 水煎服
 
 [加减]
肾寒者,加补骨脂9克,以温肾。
阳气浮动者,加罂粟壳3至5克,温中暖下,以潜浮动之虚阳。
 [忌宜]忌烟酒,节房欲,以居处清静、清心寡欲为宜。
 
45.癫狂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黄芩炭9克 生杭芍12克粉丹皮9克 广桔红12克 全瓜蒌12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天门冬9克 蜀漆8克 朱砂粉8克(分两次冲服) 水煎服

 [加减]
内热重,登高奔走者,加生大黄9克,以泄内热。
内瘀重者,加巴豆霜O.05克,以泄其积瘀。
小癫者,加生龙骨12克、牡蛎粉15克,以潜敛浮阳。
躁狂伤人者,以鲜生姜壹两捣汁,兑水两倍,口含喷其面。姜汁入目,因目精疼痛(不伤眼目)而静止。
 癫者,阴旺,故脉见细濡、稍滞、关寸较大、尺微,舌苔白腻。
 [治则]健脾和胃,清肺理气,降逆潜阳,镇静化痰。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何首乌9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生龙骨12克 牡蛎粉15克 炒干姜6克煨草果5克 石菖蒲12克 朱砂粉1.5克(晚上睡前一次服)水煎服
 
 [加减]
下寒重者,加川附片9克,以暖下。
惊悸不眠者,加炒枣仁15克,以安眠。
上热,舌苔燥腻者,加黄芩炭6至9克,以清相火。
大便干结者,加决明子15克,润肠以通便。
小便塞滞不畅者,加冬葵子9克,滑窍以利尿。
小狂者,加蜀漆3克,豁痰以利窍。
 [忌宜]忌食辛辣刺激之品。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
畅及环境安静。
 
46.风湿历节
 
[方药]
土茯苓15克 建泽泻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全当归9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炒杜仲12克 赤丹参15克 鸡血藤12克 路路通12克青浮萍9克补骨脂9克 水煎温服
 
 [加减]
疼痛重者,加罂粟壳5克,以止疼痛。
脉见关尺大,稍弦者,去法半夏,加桂枝木6至9克,疏肝升陷以止痛。脉见濡涩,
下肢肿痛重者,加汉防己9克,或加怀牛膝6至9克,利湿消肿,行瘀止痛。
风湿热,四肢不肿,关节疼痛,时而发热汗出,脉沉紧者,加生黄芪30至60克,补气止痛。
坐骨神经痛者,去赤丹参,加炒乳香9克,通经以止痛。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脉见细濡,关尺大者,去粉丹皮、全当归、法半夏,加桂枝木9克、老川芎9克,舒肝升陷,通经止痛。或径用《桂芍知母汤》加全当归9克、赤丹参15克,以治之。
 [忌宜]居处忌潮湿,宜温暖。忌房劳。宜食营养性高之食品。

47.结节性红斑
 
[方药]
桂枝木9克 炒杭芍9克 生白术9克 粉丹皮9克全当归9克 肥知母9克 炒杏仁9克 土茯苓12克
青浮萍12克 鲜生姜9克 肥大枣4枚水煎温服
 
 [加减]
血瘀痛重者,加赤丹参15克、延胡索6至9克,化瘀止痛。
上热头昏者,加黄芩炭6至9克,以清相火。
皮肤瘙痒,搔之出血者,加威灵仙3至6克,祛风以止痒。
下寒者,加川附片6至9克,以暖肾行瘀。
关节肿痛者,加青风藤3至6克,疏利关节,祛风止痛。
表不固,汗多者,加生黄芪15至30克,固表以止汗。
 [忌宜]忌食辣椒及大热之品,忌烟,酒,避风。
 
 [外洗法]
嫩桑枝250克 鲜槐枝500克(或蒺藜蔓500克)
 上二味煎汤外洗,加热再洗,日三次。洗后用纱布裹患处以避风。用治踝部红斑最捷。

48.荨麻疹 过敏性紫癜
 
[方药]
紫苏叶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干生地9克 青浮萍9克 炒杏仁9克 肥大枣4枚
鲜生姜6克水煎温服
 
 [加减]
卫气闭敛太过,瘙痒甚者,加荆芥6克、北防风6克,以泄卫气。
湿盛体胖,脉浮大而涩者,加木防己9克,以泄内湿。
过敏性体质,稍被风寒即感冒,感冒即发疹,反复发作,久久不愈者,加炒乳香9克,脱敏以止痒。
 
49.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系深而重者,病机系因卫气敛闭太过,营血
不能外达,瘀于肌腠,故疹点密集成片,其色紫暗不鲜,其
体高起皮肤,呈片状,大小不一,反复发作。俗称瘀血斑。
因肝气郁陷,故多发于下肢。多见于妇女,男子甚少。脉见
细濡、涩、关尺大或关寸大,舌苔白淡腻。
 [治则]疏肝达郁为主,兼以调和营卫,化瘀消斑。
 [方药]
桂枝木9克 生甘草6克 生杭芍9克 粉丹皮9克全当归9克 老川芎9克 赤丹参15克 青浮萍12克
煨生姜9克 肥大枣4枚 水煎服
 [加减]
下肢痛者,加路路通12克、鸡血藤12克,活血通络,祛风止痛。
气虚者,加生黄芪15至30克,以补气。
 [忌宜]忌风寒湿冷刺激,去除过敏源,忌食燥热食品。
 
50.颜面神经麻痹
 
 左侧为病,系因木燥血瘀,风邪外柬,经络瘀阻,故脉见细濡、稍弦、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治则]健脾疏肝,活血化瘀。祛风透表,通经活络。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8克 桂枝木6克 炒杭芍9克全当归9克 何首乌15克 威灵仙6-9克 净蝉衣15克
鲜生姜9克 水煎温服
 [方解]云茯苓、粉甘草,健脾和中,以益气血生化之源;桂枝术、炒杭芍、全当归、何首乌,疏肝通经,润血熄
风;威灵仙祛风通络;净蝉衣,透表祛风;鲜生姜,解表和胃。
 [加减]
患侧无汗,麻木,为表不透者,加青浮萍9至12克,以通经透表。
日眼喎斜重,抖动、麻木、重听者,加白僵蚕9克,通经活络,熄风镇静。
冬月天寒,表闭不开者,加鲜葱根三枚(后下),以通阳解表。
 
右侧为病,系因金燥气滞,经络瘀阻,故脉见细濡、稍滞、关寸大,舌苔白腻,或白满腻。
 [治则]清肺理气,和胃降逆,疏肝通络。
[方药]
紫苏叶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全当归9克何首乌15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双勾藤12克 赤丹参15克 北沙参12克青浮萍12 净蝉衣15克 鲜生姜9克 水煎温服
 [
方解]紫苏叶、粉甘草,理气解表,和胃顺气;炒杭芍、全当归、何首乌,疏肝润血熄风;北沙参、川郁金、广桔红、炒杏仁、法半夏,清肺理气、调气降逆;赤丹参、双勾藤,通经活络化瘀;净蝉衣,祛风透表;青浮萍,通经透表;鲜生姜,解表和胃。
 
[加减]
肝木过燥,口眼喎斜重者,加贡阿胶9克,以助归、芍、首乌润肝熄风之力。
口眼喎斜重,抖动,麻木不仁者,加白僵蚕9克,通经活络,熄风镇静。
冬月天寒,表闭不开者,加鲜葱根三枝(后下),以通阳解表。
 
[外治法]
 (1)麝香,如麦粒木,酒研备用。老葱白,伍茎,绞汁,兑三枚鸡蛋清,调匀备用。先以酒擦洗患侧,再涂麝香,后涂葱白蛋清汁。每日睡前涂一次。每次涂前均需热敷患侧,并用热毛巾将颜面擦净。尽量不洗脸,尤其勿用凉水洗脸。
 (2)麝香,如麦粒大,酒研备用。活黑鳝,数条,备用。先以酒擦洗患侧,再涂麝香,后将黑鳝尾剪掉,其体流血,速将其血涂于患侧。待血停止后,再将肛门后段剪去,又流血,继续涂抹患侧,待血流尽为止。每日睡前涂一次。每次涂前,均需用温开水将患侧洗净。
 [忌宜]避风、保暖,忌食辣椒及大热之品。
 [附记]
 颜面神经麻痹,即面神经炎,祖国医学谓之“吊眩风”。
本病之成因,内因于肝燥,外感于风邪。肝主风,肝燥必然风动。所以,治疗当以润肝熄风为主。荆芥、防风、秦艽等风药偏燥,反悖病机,不宜用,蜈蚣,全蝎、白附子,燥烈有毒,更不宜用。用之效也不显,反有燥烈伤肝之弊。
 肝燥有因脾湿致使肝郁,肝郁化热所致者,治当健脾利湿以疏肝。上方用云苓、甘草,即是此意,所谓“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者是也。

51.少阳如经发热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生杭芍9克 粉丹皮9克何首乌15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北沙参12克 柏子仁9克 草蔻仁6克黄常山1.5-3克 软柴胡6克 水煎温服
[加减]
发热之先,恶寒时间长,发热时间反短,来势猛者,加鲜生姜9克,辛温发散以祛寒。
发热之先,恶寒时间短,发热时间长者,去柏子仁,加黑元参9至15克,润血凉营以退热。
头痛重,舌苔白粘而腻者,改生杭芍为黄芩炭6至9克,以清泄少阳相火.
口干口渴者,加天花粉12克,润肺以止渴。
小便黄者,加焦山栀3至6克,以清利膀胱湿热。
咽干者,去软柴胡,加川射干9克,以清利咽喉。
大便初干者,加肉苁蓉15克,润肠以通便。
烧退后,头昏、遗精者,去柏子仁,加牡蛎粉12克,敛精以止遗。
烧退后,大渴引饮者,去柏子仁,加海浮石9克,生津以止渴。
烧退后,胸闷不舒者,去炒杏仁,加全瓜萎9至12克,宽胸理气,以除闷满。
烧退后,胁痛者,改软柴胡为赤丹参15克,加延胡索9克,通经活络,化瘀止痛。
烧退后,腰痛者,加补骨脂6至9克,或加骨碎补9至12克,壮腰补肾以止痛。
 [忌宣]忌生冷、辛辣刺激之物。
 
52.少阳如经头痛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黄芩炭9克 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辛荑花9克 双勾藤12克 牡蛎粉15克 炒干姜4克 水煎温服
[加减]
头痛重者,加鹅不食草1.5至3克,通络散瘀以止痛。
肺热重者,去炒干姜,加北沙参12克,以清肺热。
消化不良者,加草蔻仁4克,暖脾行瘀,以助消化。
胸闷胀者,改炒杏仁为炒蒌仁9克,以涤心胸之郁闷。
因外伤而致头痛者,去炒干姜,加北沙参12克、泽兰叶15至30克,或加三七粉3克(分二次冲服),清肺化瘀,扶伤止痛。
巅顶及后头两侧疼者,去粉丹皮,加全当归9克,润血疏肝以止痛。
 [忌宜]忌烟、酒、辣椒及大热之品。居处宜清静。
 
53.瘰疬
[方药]
云茯苓9克 黄芩炭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何首乌15-20克 鹅枳实9克 全瓜蒌9克 法半夏9克
蒲公英18-25克 苦桔梗9克 青浮萍9克 水煎温服
[加减]
左侧重,口苦者,加软柴胡9克,舒肝平胆以行瘀。
肿块硬大者,加昆布15克、海藻15克,软坚化瘀;
失眠,肿块硬大者,加牡蛎粉15克,软坚化瘀,镇静潜阳。
胃热口臭者,加粉葛根9克,以清胃降逆。
肺热气逆者,加浙贝母9克,清肺以降逆。
已溃者,内服三七粉3克,或外搽《育红羔》,或外贴《拔毒羔》。
 [忌宜]忌食宿根菜、无鳞鱼、天鹅肉、鸡、鹅、鸭肉
及一切“发物”,宜食营养丰富含钙质多之食品及骨髓汤。
 

54.瘿瘤
[方药]
云茯苓9克 建泽泻9克 黄芩炭9克 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 陈枳壳9克 全瓜萎9克 法半夏9克
昆布15克 海藻15克 蒲公英18克 川射干9克草果6克 水煎服
[加减]
咽喉不利者,加山豆根9克、苦桔梗12克,以助川射干清利咽喉。
心动过速者,改粉丹皮为生地炭9克,润燥熄风以止悸。
二目突出者,加牡蛎粉30克,潜阳以安神。
 [忌宜]忌食辛辣食品及姜、桂之类,绝对忌酒,宜食含碘多之海带等食品。保持情志舒畅。

55.梅核气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生杭芍9克 粉丹皮9克干生地12克 广桔红9克 瓜蒌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射干9克 苦桔梗9克 山豆根6-9克 水煎温服
[加减]
声音重浊者,加马勃9克,利咽以开声。
胸闷恶心者,加淡竹茹9克,和胃以止呕。
情志不舒,胸胁满闷者,加川郁金9克,以行郁理气。
咽炎,肺热咽红者,加黑元参9克,或加寸麦冬12克,以清热润肺。禁用升麻。喉炎,
肝胆燥热者,去云茯苓,可酌加柴胡、黄芩,以清相火,或加升麻、葛根,以败毒消肿。
喉咙红肿者,加蚤休9克,以凉血消肿。
气滞腹胀,脾湿不显者,酌加川厚朴6至9克,以行郁消胀。
 [忌宜]忌食辛辣刺激之物,解除思想顾虑,保持情志舒畅。以素食为佳,荤腥助热,对本病不利。

56. 治疗急性扁桃腺炎验方:
川射干9克 苦桔梗9克 黑元参15克 麦门冬12克生杭芍12克 粉丹皮9克 全瓜萎9克 粉甘草6克
半枝莲9克 水煎温服

57.胆道蛔虫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筒肉桂6克 陈枳壳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淡吴芋6-9克 草蔻仁6克 水煎温服
[加减]
恶心呕吐者,加煨生姜9克,降逆以止呕。
脘胁痛重者,加乌梅肉6至9克,酸敛安蛔以止痛。
发黄者,加绵茵陈15克,疏肝利胆以退黄。
脉沉细,四肢厥冷者,加炒干姜5至6克,或酌加川附片6至9克,以回阳救逆。
 [忌宣]忌食生冷、保暖。
 
58.肠痈
[方药]
生大黄9克 粉丹皮9克 生桃仁15克 冬瓜籽15克(研)芒硝9克<后下> 桉树叶5克 败酱草15克
 水煎温服(脓成则排泄脓秽,脓未成则下瘀血。)
 [加减]
肠痈初起,呕吐者,增生大黄为15克,以泄内热而止呕吐。
脓成,湿寒明显者,加生苡仁30克,以利湿消滞,或酌加川附片3至6克,祛寒以散结。
 [忌宜]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及肥甘厚味,以软食为宜。保持大便通利。

 桉树叶杀菌消炎,效果甚佳,急性、慢性均宜,实为治
疗阑尾炎之良药,效在公英、二花之上。
 
59.治疗慢性阑尾炎偏方:
 黄豆油60克。熬开放温,一次空腹顿服。服后肠鸣腹
泻,痛可立止。

60.颓疝
[方药]
桂枝木9克 贡阿胶9克 全当归9克 荔枝核9-12克炒桔核9-12克 炒小香9克 大茴香1-3克 水煎温服
 
 [加减]
大使干结难下者,加肉苁蓉15至30克、炒麻仁9克,润燥滑肠以通便。
 [忌宜]忌食辣椒、酒,切忌房劳,避免六热,大寒刺激。
 
61.月经先期 漏经
[方药]
云茯苓9克 全当归12克 炒杏仁12克 棕榈炭12克粉甘草8克 筒肉桂B克 法半夏9克 莲房炭12克
炒赤芍12克 大党参15克 炒杜仲12克 炒干姜8克草蔻仁6克 水煎温服
 
 [加减]
淋漓不止者,加贡阿胶9至12克(烊化),舒肝熄风以止漏。
腹痛者,加罂粟壳3至5克,暖中以止痛。大便初干,
腹痛者,加肉苁蓉15克,延胡索9克,润燥通便舒肝止痛。
大便初干,胃酸多者,加炒麻仁9至15克、乌贼骨9克,滑肠通便,中和胃酸。
气滞者,加广桔红9克,以清肺理气。
小便不利者,加炒蒲黄15克,化瘀止血利尿。
创伤,少腹痛者,加苏泽兰15至30克、降真香9克,化瘀扶伤以止痛。
淋漓不止,紫黑成块者,加三七粉3克(分二次冲服),化瘀以止血。
 
62.血崩
[方药]
云茯苓15克 粉甘草6克 炒赤芍15克 生地炭15克全当归15克 炙黄芪30克 炒否仁12克 棕榈炭12克
莲房炭12克 贡阿胶(烊化)12克 煨生姜9克 水煎温服

[加减]
气虚者,加红人参9克,或加大党参15克,益气补虚以摄血。
腹痛者,加罂粟壳3至6克、延胡索6至9克,温暖中下,疏肝止痛。
脉两寸大、尺微者,加法半夏9克,降逆以潜阳。
脉关寸大,下虚者,加筒肉桂4至6克,温肾以潜阳。
脉关尺大,将欲脱者,加桂枝木6至9克,升提肝气以防脱。
舌苔燥腻者,加北沙参15克,以清肺润燥。
尿不利而黄者,加炒蒲黄15克,化瘀止血利尿。
虚证,出血过多者,加刘寄奴6至9克、三七粉1.5至3克(分二次冲服),
扶伤以止血。流血过多者,立即输液、输血以扶正固脱。
 
63.月经后期 闭结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桂枝木6克 老川芎9克陈枳壳9克 炒桃仁9-15克 法半夏9克 苏泽兰20克
赤丹参15克 石菖蒲9克 川牛膝9-12克 缩砂仁6克 粉丹皮9克 水煎温服
[加减]
上热头痛,脉见寸大者,加黄芩炭6至9克,清相火而止头痛。
腹疼重者,加延胡索9克,全当归9克,疏肝以止痛。
中下湿寒者,加炒干姜3至6克,温暖中下,以散湿寒。
脾肾湿寒,肝郁腹疼,脉弦者,去老川芎,增桂枝木为9克,温阳舒肝,升陷止痛。
中气不足者,加大党参12克,或加红人参6克,以补益中气。
肾寒、性机能衰退者,加石楠叶15至20克,温肾以兴阳事。

64. 闭结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桂枝木6克 粉丹皮9克老川芎9克 鹅枳实9克 炒桃仁9-15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泽兰叶30克 赤丹参30克 草红花9克川牛膝12克 石菖蒲9克 缩砂仁6克 水煎温服
 
[加减]
骨蒸夜热,舌苔黄腻者,去桂枝木,加软柴胡9克,清解半表以退热,加大热地9至12克,滋阴养血以除蒸。
面色枯槁,目下青黑者,加茜草根15克,活血化瘀以通经。
少腹有痞块,压之硬痛者,加京三棱9克、蓬我术9克,破结以化瘀。
下寒,白带多而清稀者、加蛇床子6克补肾以止带。
 [忌宜]忌食大辛、大热之品。
 
65.经前腹痛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l2克 粉丹皮9克筒肉桂5克 广桔红9克 炒桃仁12克 法半夏9克
苏泽兰30克 延胡索9克 草蔻仁6克 赤丹参12克 水煎温服
 [加减]
脉稍弦,月经稍后错者,去筒肉桂,加全当归9克,舒肝以止痛。
脉弦,月经后错者,去简肉桂,加老川芎9克,通经以止痛。
下寒者,加炒干姜6克,以暖下。
夜热烦躁,舌苔厚腻者,去筒肉桂,加软柴胡6克、生地炭9克,或加大熟地9克,以清胆经之热,润肝家之燥。
脾湿,小便不利者,加车前草12克,利尿以去湿。
胃热呕恶者,去筒肉桂,加淡竹茹9克、煨生姜6克,清热和胃,降冲逆以止呕。
 
行经腹痛
治同经前腹痛。
 [加减]
行经口臭,胸膈烦热或五心烦热者,加软柴胡6克,或加黄芩炭9克,以清肝胆郁热。或径用《丹栀逍遥散》。
经来量少,结涩不利,白带多者,加牡蛎粉12克,以破结止带。
经来量少,时停,腹痛又来,时通时塞者,加补骨脂9克,温肾以通经。
行经腰痛者,加炒杜仲12克,甚则加骨碎补9克,温肾以止痛。
输卵管不通者,加石菖蒲9克,行瘀以消结滞。
 
66.经后腹痛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桂枝木6克 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 全当归15克 贡阿胶(烊化)9克 石菖蒲9克
苏泽兰15克 炒干姜6克 水煎温服

 [加减]
消化不良者,加草蔻仁6克,以暖中醒脾。
月经量多者,去苏泽兰,加炒莲房15克、棕榈炭9克,调经以止血。
月经量多,紫黑成块者,加刘寄奴6克,以化瘀以止血。
经色暗淡稀薄者,加炒蒲黄12克,以利湿止血。
肾寒腰痛者,加炒杜仲12克,或加骨碎补9克,温肾以止痛。
宫寒不孕者,加石楠叶lo克,以暖宫寒。或径用《大温经汤》加减化裁以治之。
腹泄者,加罂粟壳5克,敛肠以止泄。
痛重者,加延胡索9克,疏肝以止痛。
气虚不敛,月经量多者,加山芋肉12至15克,敛肺以止血;或加生黄芪15克,益气以止血。
 [忌宣]忌生冷、辛辣,宜食营养丰富之食品。勿劳累。
 

67.热入血室
[方药]
醋柴胡9克 炒杭芍9克 黄芩炭9克 粉丹皮9克大熟地15克 法半夏9克 粉甘草6克 煨生姜9克肥大枣3-5枚 水煎温服

 [加减]
气虚者,加大党参12克,以补气。
腹痛者,加延胡索9克,疏肝以止痛。
 [忌宜]勿受寒凉。忌食生冷、辛辣。注意休息,勿劳累。
 [

68.妊娠恶阻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甘草6克 炒杭芍9克 全当归9克广陈皮9克 炒杏仁9克 缩砂仁9克 白蔻仁9克
姜半夏9克 煨生姜9克 水煎温服
 
 [加减]
腹痛者,加延胡索9克,或加粉丹皮6至9克,
疏肝以止痛。失眠者,加炒枣仁12克、炒五味子9克,敛肺养心以安眠。
气虚口渴,舌苔白腻而厚者,加红人参6克、天花粉9克,清热益气,生津止渴。木香香窜下行,禁用!若与半夏同用,有坠胎之弊。
 若素有症疾,怀孕之后,胎联于症,则症亦加重,甚则
漏下。因气血集中养胎,正气相对虚弱,无以御症使然。脉
见细濡、稍弦、关尺大,舌苔白腻,或见舌质较紫。以上方
加川郁金9克、粉丹皮9克、苏泽兰15克、炒桃仁15克、缩砂仁9克、石菖蒲9克治之。脾大者,可用《桃核承气汤》,
或酌用《抵当汤、丸》治之。
 [忌宜]忌生冷、大辛、大热之食物。勿劳累,宜静卧
休息。
 
69.保胎
[方药]
云茯苓9克 焦白术9克 全当归9克 炒杭芍9克筒肉桂4克 大党参15克 炒杏仁9克 炒杜仲12克
炒莲房12克 棕榈炭12克 补骨脂6-9克 三七粉3克(分二次冲服) 水煎温服
 
 [加减]
上有虚热者,加黄芩炭6克,以清上热。
胎动不安者,加缩砂仁6克,以安胎。
肝气郁陷,脉见关尺大、稍弦,少腹下坠疼痛者,去筒肉桂,加桂枝木6克,舒肝以升肝气之下陷。
呕吐者,去筒肉桂,加煨生姜6至9免,以止呕。
 [忌宜]忌生冷及大辛、火热之食品,以营养丰富之食品为佳。勿劳累,宜静卧休息。忌房事。
 
70.妊娠高血压

[方药]
云茯苓9克 建泽泻9克 黄芩炭9克 炒杭芍9克全当归9克 广桔红9克 炒杏仁9克 炒杜仲12克
姜半夏9克 夏枯草12克 茺蔚子12克 煨生姜9克 水煎服
 
 [加减]
腰痛者,加骨碎补12克温肾壮腰以止痛。
腹胀者,加苏泽兰15克,利湿以消胀。
尺脉弱,小便清长者,加补骨脂9克,以温补肾阳。
肾亏者,加菟丝子9克,以补肾。
 [忌宜]忌辛辣、大热、刺激食物,忌腥荤,宜食清素食品及植物油.不宜劳累。
 

71.带症

[方药]
云茯苓9克 焦白术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炒杏仁9克 牡蛎粉12克 全当归12克 法半夏9克
芡实15克 广桔红9克 炒杜仲12克 草蔻仁6克 水煎温服
 [
 [加减]
上热头痛者,去全当归,加黄芩炭6至9克,清相火而止头痛。
肺热,口干苔腻者,加北沙参15克,以清肺理气。
月经后错者,加苏泽兰20克、赤丹参15克,行瘀以通经。
月经前错者,加棕榈炭12克、炒莲房12克,调经以止血。
腹胀者,加苏泽兰20克,行瘀以消胀。
腹痛者,加延胡索6至9克,疏肝以止痛。
湿热重,前阴作痒,带下黄稠者,去焦白术,加建泽泻9克、半枝莲9至12克,以清下焦之湿热。
脉见关尺大,月经前错者,加桂枝木6至9克,以升提肝气之郁陷。
带下色黄,小便黄赤者,加焦山栀6至9克,以清下焦之湿热。带下清稀,
中气虚弱者,加大党参15克,以益气补中。
带下色黄,粘稠如脓,气味腥臭者,加焦山栀6至9克、车前草15克,或加白檀香6克,或加鱼腥草9克,或加桉树叶3克,清利下焦湿热,以消尿道瘙痒灼热感。
下寒,少腹冷痛者,加炒干姜4至6克,暖下以止痛。
发烧,溺涩淋漓作痛者,加炒黄柏6克、焦山栀9克,以清利膀胱湿热,凉营退热。
 [忌宜]忌食辛辣、火热之品。勿受寒、受潮,勿坐湿地。
 
 带下当渗利脾湿,轻清上热。但不能过利,须适可而
止。所以然者,带症肝胆多有郁热,渗利过度,必伤肝阴,
故当慎之。
 偶见夜热骨蒸者,用《柴胡地黄汤》治之(方见“热入
血室”)。重用柴胡、熟地,疗效尤佳。
 《下治丸》
 [功能]清利湿热,收涩杀虫,用治滴虫性阴道炎。症见带下色黄,气味腥臭,前阴奇痒难忍者。
 [组成]百部30克蛇床子15克枯矾5—8克
 [治法]上三味捣为细粉,炼蜜50克合之为丸,绢包。
 [用法]纳入阴内。

82.乳痈
 
[方药]
桂枝木6-9克 粉丹皮9克 苦桔梗9克 大生地9-12克炒桃仁15克 粉甘草6克 天门冬9-12克 青浮萍12-15克 水煎温服
 
 [加减]
发热头痛,不恶寒者,去桂枝木,加黄芩炭9克,以清相火。
呕吐者,加淡竹茹9克,和胃以止呕。乳房
肿痛重者,加生枳实6至9克,开气行瘀以止痛。
欲化脓者,去桂枝木,加蒲公英15至20克,紫花地丁3克,清热凉血以解毒。芍药收敛,禁用。
 [忌宜]忌辛辣刺激之食物,以清淡食物为宜。注意休息。乳房胀疼者,可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勿食用。

83.乳腺增生
 
[方药]
云茯苓9克 生白术9克 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何首乌15克 陈枳壳9克 全瓜蒌9克 法半夏9克
川郁金9克 昆布15克 蒲公英18克 苏泽兰30克苦桔梗9克 草蔻仁6克 水煎温服
 
 [加减]
血瘀重,包块硬痛者,加炒桃仁15克、牡蛎粉15克,活血以行瘀。
胸闷乳胀重者,改陈枳壳为鹅枳实6至9克,或加穿山甲3至6克,宽胸利气以消胀。
午后发热者,加青浮萍9至12克,或加白薇9克,通经透表以退热。
 禁用姜、枣,用则顽坚难消。
 [忌宜]忌盛怒,保持情志舒。
 
84.不孕症
 
[方药]
云茯苓9克 粉丹皮9克 炒杏仁9克 苏泽兰15克粉甘草6克 全当归9克 法半夏9克 牡蛎粉12克
炒杭芍9克 广桔红9克 炒杜仲12克 炒干姜9克 水煎服
 
  [加减]
月经前错者,去苏泽兰,加棕榈炭l2克、茜草根9克,调经以止血。
月经后错者,去炒杏仁,加炒桃仁15克、赤丹参15克,以活血行瘀。
宫寒,脐周压痛或跳动者,加石菖蒲15克,行瘀而通阳。
幼稚子宫,性欲低下者,加石楠叶60克,炒女贞子15克,补肾以壮阳。
肾寒,尿清长者,加补骨脂9至12克,以温补肾阳。
消化不良者,加草蔻仁6克、或加煨草果5克,温中而助运化。
白带过多者,加芡实12克,增牡蛎粉为15克,收敛以止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