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湿顽痹,这张经方有速效

 遇见I中医 2023-05-03 发布于贵州

青竹中医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图片

第1138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名医师承讲记:临床家是怎样炼成的》

 导读 
风湿痹症,在仲景原著中多归于历节病篇,临床中常常遇到风湿顽痹,非短期所能根治,然耐心治疗的前提是取得患者信任,因此,能否快速止痛往往是稳固患者信心,开展后续治疗的第一部。作者临证时常以此经方加减,几乎都能做到一剂痛大减。

1996年治一张姓女,患类风湿关节炎数年,双手十指肿痛,来诊时说服用数年药物,现仍疼痛不止。视其舌淡红紫,苔白润滑,脉弦紧。证属风湿热并重之顽痹也告知此病非短期所能根治,需耐心治疗方可。无奈患者诉家庭困难,只求给开3剂中药,先止痛可也。处以桂芍知母汤原方3剂。一年以后患者又来诊,说再给开3剂,去年服3剂后即肿消痛止,今又复发,又取3剂而去。告知如再发可用此方制成散剂,每服6克,每日3次。连服3月为1疗程。

忆及1982年曾治一农村老妇年60岁,患风湿性心脏病,通身肿胀,初诊时取桂芍知母汤4剂则肿消,老妇即不愿再服药。不数月又发,仍取4剂,服完即来复诊,说此次药不如上次药灵,4剂服完只消了一半,又取4剂而去。次年又来诊,又复发矣。视其证仍如前,仍处桂芍知母汤,3次服至12剂其肿方始消完。每次均劝其消后仍需服药以求根治,但老妇每以家庭困难,无钱服药而未能坚持服药,故屡次复发。

宁夏银川女年42岁,患风湿性关节炎多年,经常四肢关节疼痛,阴天加重。其姑妈白女士在深圳介绍其从老家来诊。视其舌紫淡暗,苔薄,脉弦。辨证为风湿,因其病久,故亦处以桂芍知母汤合用衡通散,是久病必有瘀故也。嘱其服3个月可复查。在深住1月,后回宁夏续服。至第2个月时来电说现已不痛了,但查血中风湿因子仍阳性,嘱其再服1个月。后又服1个月复查已为阴性。数月后其夫来深求为治他的前列腺炎,知其妻病已愈而未发。其夫前列腺炎用前列腺局部注射法1疗程即愈。

又治一男子,30岁,左上肢关节以下到手腕处,天冷时发凉,夏天吹电扇难受,有10年余,只要多穿衣就好了;近4年,左下肢关节以下到脚腕处,天冷时又发凉。中医认为人的病表现在左半身是为血虚,表现在右半身是为气虚。所以有半身不遂、偏瘫之说。此病均表现在左侧,所以辨证为血虚。而且病的表现又为风寒湿,因此又可诊为阳虚。因肝肾阳虚而又感受风寒湿邪,流入关节,阳气闭塞不通而致此病也。辨证当为肝肾气血俱虚之痹证。肝主筋,肾主骨,肾属水,肝属木,五行相生水生木。

治法当温补肝肾气血,此为治本之法,当用简易方:鹿角胶每天服20克,开水化开,日分2次服,多服久服;治标之法,因此证是风寒湿所致,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开之以治其标也,方用:麻黄10克,黑附片30克(先煎半小时),细辛6克。水煎服。现在可先用二方同服,待症状消后可服鹿角胶,量可减至每日10克。

2005年在深圳治一福建杨姓男,年39岁,患痛风病,右脚红肿痛甚不能行走,用输液、针灸、理疗1周不效。其着急不能上班,经学生江医生介绍来诊。来时说,李医生,他们说你中医功夫好,江医生给我说了几天了,我想如能消肿,我也不想服中药,中药不是效果更慢吗?现在已经1周了,实在不行才来请你给我治的。今天我的病你要用一剂中药让我肿消痛止,因我明天急等去公司上班,所以你只能给我开一剂中药。如果我明天肿消痛止能去上班,我第一佩服你的中医水平,第二请你喝茶,与你交成朋友。答之曰,既如此,我只能与你开一剂药试一下了,但量需大方可。视其舌紫苔薄黄,脉弦数,辨证当为风湿热并重。其肿处红肿更为火热之明征。思之前辈名医施今墨治热痹用紫雪速效,此证当亦有效。然则此时天色已晚,购之不易。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故变通用之。

用桂芍知母汤重用生白芍180克,再加羚羊角丝6克、土茯苓60克,并师四妙勇安汤之意加重忍冬藤。方为:

黑附片12克,麻黄10克,桂枝10克,防风10克,白术12克,知母24克,生白芍180克,土茯苓60克,羚羊角丝9克,忍冬藤120克,炮山甲12克,大蜈蚣3条,炙甘草10克。1剂,水煎服。

药取好后,杨说这么大一包啊,需用一大锅煎才行啊!次日晚杨先生来,说谢谢你了李医生,你看我的脚肿已消了,昨晚服过,今早起来就消得差不多了早上又服一次。你的中医功夫还真的可以,等我能喝酒了一定来请你赏光。并说我此病一年也就发作一次,但以往均没有此次严重。后与杨先生交为好朋友。

桂芍知母汤乃张仲景《金匮要略》历节病篇之名方,经方也。原文: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方中桂枝温通血脉,麻黄、附子、防风、白术、生姜祛风散寒除湿,知母、芍药清热养阴。

用量可随证加减。偏寒加重桂附麻黄,热重知母白芍重之,甚则可加桑枝、地龙、忍冬藤。热重甚者非用桂枝羚羊法不可,施今墨先生治热痹用紫雪丹可谓独出心裁也。病久入络者则须虫类药方可胜任。临床上遇风湿病及风湿水肿通身肿胀患者均首选取用之,辨证施治,每收佳效。

然而在临证时遇顽痹证患者,其因久治不愈,故来诊时往往欲求速效,服药数日效佳痛减尚可,数日不效者往往不再复诊,甚者有服药数日疼痛加重,药未服完即不愿再服者。遇此一直迷茫未解,至1988年近代名医朱良春前辈论顽痹证治“持重与应机”文中论及此情节,方始悟之。其论曰:

“临床上,在辨证无误的情况下,用药后可出现三种治疗反应,一是药后症减,二是药后平平,三是药后症剧。对于第一种情况,守方较易;对于第二种情况则守方较难,往往求效心切而改弦易辙;对于第三种情况则守方更难,往往遇此迷茫不解,杂药乱投。对药后症减者,不能简单地守方续进,而要根据某些症状的消退及主要病理变化的突出,进行个别药物的调整或次要药物的取舍,但基本方药不应有大的变化。对于药后平平者,多是症重药轻而致,虽守原方,然须重其制而用之(或加重主药用量,或再增主病药物),集中优势以攻顽克坚。药后症剧者,乃药力生效,外邪欲透之故,可守方续进,以待佳效。大量临床事实可证明此论。”

由于现代西医西药的大量应用,许多风湿痹证患者往往服用西药,虽不能愈病,但服其药则痛止或减轻,一旦服用中药,往往自行停服西药,所以许多患者服药后最易出现朱老前辈所论之第三种情况。明此理后,遇顽痹患者,首先向其讲明此理,告知如果服后疼痛加重,是药力达病所之前奏,等药力胜病自然痛减而止,服西药者则主张不可骤停服之,等药物生效后缓慢减服至停方可。

桂芍知母汤,近代四川成都名中医刘梓衡擅用之,其所著《临床经验回忆录》一书载其治风心病水鼓、肾脏型水鼓、小儿肾炎通身肿胀、寒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类风湿关节炎等通身肿胀者均用此方取效。其论曰:

“以我家传经验,对于水肿病情严重,属于心脏型肿者,采用真武汤,加木通、防己、椒目,以助其利水消胀之功,往往有效。如已发展至通身肿胀者,必须先采用汗利兼施法。继而视其上肿甚者,以发汗为主。中肿甚者,以利水消胀为主。下肿甚者,以利水为主。有时综合运用,贵在按四诊八纲,辨证施治,决不能拘泥古方,不自化裁,致误人命,可不慎哉?”

近代名医程门雪前辈之论历节甚为精辟,医者不可不读。论曰:

历节一证,有纯寒者,有纯热者,有寒热夹杂者。纯寒者,《金匮》已有乌头汤之治,其病多无汗,历节疼痛,屈伸不利,痛处作肿,冷而不热,体反瘦削,脉必沉细,体必虚羸,其病因由肝肾不足,筋骨素弱。沉寒痼里,深入骨节,乌头汤用之固灵,然必佐以温补肝肾,血肉有情之品,多服久服,方收全功。亦有体未大虚,重受寒湿,流入关节,阳气闭塞不通而成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开之,其愈较速,曾经验过。唯有一层切须注意,则病者毫无一身热证可见者,方可用此法也。

寒热夹杂者乃初起寒湿之邪,逗留关节,久则郁而化热,其症历节疼痛相同,唯多有汗,或汗出而黄,痛处肿甚,热而不冷,脉必带数,病必延久,治方宜寒热并用,如《金匮》桂枝芍药知母之例。唯本方药味仍以祛寒为重,清润过轻,恐有偏胜之害。后贤发明桂枝白虎一法,用桂枝温散通营,白虎清化郁热,较之《金匮》桂枝芍药知母汤,已大相径庭。用治寒郁化热,热甚于寒者,甚为有效,近人多仿用之。若再不应,可进一步用桂枝羚羊法,羚羊角清热通络,胜于白虎,以石膏仅能清热,而少流通之性也,仍与桂枝同用者,以热从寒而化,寒为主体,祛寒之药仍不可少,唯当轻用可耳,此寒热夹杂历节之治法也。

更有纯属热证者,其痛处黄肿,发热更甚,拒按作痛,按之烙手,脉必弦数,舌必红绛,初由血虚有热之体,复感风寒,邪留于骨节,血虚则生热,风胜则化热,素蕴之热,与邪合化,两热相合,两阳相并,肝火沸腾,流窜关节,无所不至,此时若用温通经络成方,必致助其火焰,即桂枝白虎之桂亦不可用,唯有大剂清肝凉营,泄风化热,庶能平其燎原之势,《千金》有羚羊散、犀角散二方,即为历节纯热证者之妙治。”

此论可为历节病论治之准绳。

在大家的强烈呼喊下
董博士的针灸课再次开启!!

图片

学员学习后的反馈

扫描下方海报立即听课!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图片

图片

图片


▼版权申明

整理/文缄 排版/文缄  校对/青竹学术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