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古先民测日影定时令,造就如今北京城中轴线,这之间有何关系?

 静逸阅读 2023-05-04 发布于北京

我们中华民族的华夏先民,在生产和生活中,为了方便掌握种植作物的合适节令,为了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他们开始想办法测量时间和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大量的实验和摸索,他们学会了用测量物体在日光下投下的影子、观察天空中星星的移动等方法来确定时间节令和空间方位。

上古星图

在长期的测量工作中,人们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把“中”当做美和尊贵的标准。因为无论是测量日影还是观测星象,都需要一个中间点作为参照标准,久而久之,“中”的概念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崇了。

后来,这个“中”的概念从生活领域延伸到社会领域,就发展出古代人们原始的价值观和秩序观,“以中为尊”、“象天法地”,在古代都城的遗迹和近代城市的构造中,都得到很好的体现,从很早时候开始,城市的建造中就开始有了“中轴线”的痕迹。

古人用测量日影的方法确定时令

这一价值观和秩序观的理论基础是这样的:在天上,“极星”是所有星辰的中心,天空中的一切都围绕着“极星”运转;在陆地上的人间,“天子”是人世万事万物的中心,所有人都围绕着“天子”活动。

在这里,“中”就成了能被老百姓明确看见的秩序,围绕着人间的中心也就是“天子”活动,就是“中”,不违背“天子”的意愿就是完美的秩序;而“和”就是统治阶级赋予人民的价值追求,就是“和谐”,怎样才能和谐?把持住“中”,就能和谐。

这就是儒家思想中的“致中和”,人的思想达到不偏不倚,不偏向于任何一个极端,这就达到了和谐,这还是在强调“中”的重要。

这些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体现呢?这就要依靠“礼”,古人制定了各种繁琐的礼仪,不同阶层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都要遵循不同的礼仪来行事。所谓“礼之用,和为贵”,“礼”是干什么用的呢?还是要体现“和”,而“和”就是“中”的表现。

也就是说,我们遵守礼仪,是为了使一切和谐有序,怎么样才是和谐的呢?不偏不倚,把持住“中”的标准,就能和谐。

因此,我国古代,无论是在都城的选址还是都城的规划建设上,都体现了“以中为尊”的思想。

所以,“天子”是陆地上所有人的最高无上者,也要“居中而治”。

居中而治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古代都城都处国家之中,皇帝的皇宫也都处都城之中。

这时,我们再来想想都城的“中轴线”是怎么来的。

一座规模和规划完备的都城,要以“九重天子居”为轴,向南北延伸,向东西展拓。

这样,城市中的主要建筑和重要活动场所,必然要按照这两条线排列,最终形成都城的“中轴线”。

北京的中轴线是按照古人心目中的理想范式规划的。在《史记》、《周礼》等很多典籍中都有“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关于都城布局的描述,北京中轴线的建设和完善,集中展现了 13 世纪至今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创造与才能。

良渚遗址平面图

不夸张地说,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随着中国的文明进程加速,国家的雏形刚开始出现的时候,一些小型的聚居地就已经显露出都城的基本内涵。

比如牛河梁遗址、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石峁遗址、平粮台遗址等,这些史前聚落的遗址中,出现了高级建筑群、祭坛、南北贯通的大道等,这些都与后世的中轴线建筑元素一致。

陶寺遗址平面图

在这些遗址中,我们能看到体现神权与王权的高级建筑群、祭坛与墓地,这些建筑在遗址中的比重最大,具有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可以说,后世关于中轴线建筑的设计思想都源自于此。

而从这些遗址中发掘出的祭祀用品和礼器则反映出,在那个时代,已经有了礼乐制度的萌芽,后世的礼仪活动场所都被安排在中轴线上,也许从那时起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玉猪龙

上图是牛河梁遗址出土的一只玉猪龙,现收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牛河梁遗址的墓葬中,与死者相伴的只有玉器,几乎没有陶器、石器等陪葬品。

玉器应是作为通神工具而伴随主人,可见这时期的人对陪葬品的要求已经在精神作用上打过物质要求。

越是等级高的墓葬,出土的玉器数量越多,且大件多、用料精,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为一种礼器,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拥有程度是不一样的。

而发掘出玉猪龙的这座墓葬的主人,有可能是当时的宗教主,在聚落中有着能够通神的身份,有可能兼具王者身份。

玉三叉形器

上图的玉三叉形器出土于良渚遗址,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这个器物因为呈三叉形,因此而得名。

这类玉配件出土时一般都位于墓主的头部,中间凸起的叉又常和一枚长玉管相连,而且还会和成束的锥形饰配一起出现,因此推测这可能是冠帽上的饰件。

这块玉器的正面雕刻有兽面纹,周边辅以螺旋线等细刻纹,三叉处刻画羽冠。

背面则是光滑的,没有纹饰,中间还钻有一空,从上到下贯穿至底部。

专家称,这件配饰在纹饰和造型上注意到了对称布局和突出中心,也体现了上古先民“以中为尊”的思想。

土鼓

这件形似古代火炮炮膛的东西其实是一个用陶土做成的鼓,出土于陶寺遗址,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

土鼓是用陶土来作为鼓腔,顶端蒙上兽皮,是一种原始的乐器。

众所周知,上古时期的乐器都是祭祀和礼仪场合才使用的,这表明墓主人具有特殊身份。

这也反映了古代礼乐制度在它的萌芽时期就已经体现出,它是为身份等级制度服务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