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夏以后,中医角度下有什么养生技巧吗?

 为什么73 2023-05-06 发布于北京



中医书友会
第350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图片

每年的5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民间习惯把它作为夏季的开始。农谚有“立夏三朝遍地锄”之语,并以立夏日之阴晴占卜一年的丰收,万物至此皆长大。

旧俗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明春天结束,夏日由此开始。

那么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立夏以后,有什么养生技巧吗?


生活起居养生

图片

  • 立夏以后重养心

在立夏以后,应该重视养心,宜休养生息,不要过于操劳。

图片
图片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立夏后,人的心阳会逐渐旺盛起来,到了盛夏达到高峰,也就是所谓“夏练三伏”的时候。凡脾胃之腐熟运化,肾阳之温煦蒸腾,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因此,此时要保护好我们的心脏。

养心的方法有很多,从生活节奏上来看,我们一般强调“慢生活”,就是让自己生活、工作节奏都缓一缓,不要着急。在传统文化里面,琴、棋、书、画等都是很好的“养心”习惯。

图片

调查显示,人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只要5分钟,人的身体状态就能得到很好的放松。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退休以后学习古琴、书画,也有很多年轻人开始加入到琴棋书画这些传统文化的培养中来。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养生管理的一个有效科学的途径。

所以,在夏季的养生习惯当中,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比如读书、临摹或弹琴,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曼妙之处,怡情养心。

  • 养心首要调情绪

在中医里面,有“情志病”一说,情志泛指人的情绪,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正所谓:“心为君主之官”,七情中尤以怒、悲、恐等对身体的影响为大。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不少人因大怒、大悲、恐惧等诱发身体的不适,所以善养心者必须节制情绪,切勿过激。

《黄帝内经》中有夏季“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素问》也提到“使志无怒”,就是说不要因为心情烦躁而滥发脾气,淡泊宁静的心境很重要。

立夏以后,阳气逐渐旺盛,但中国大部分地区还属于暮春的状态,春季肝气升发,情绪会有所影响。很多人会发现,春季经常会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等症状,这与阴阳平衡有一定关系。所谓“心不乱则神安,神安则寐足”,就是说心里不胡思乱想,神志也会随心而静,自然也会睡得好。而睡眠的好坏,对五脏六腑均有影响。(以上部分摘自《养生大世界》,2005年05期)

  • 起居宜“夜卧早起”

夏季白天长,人代谢消耗大,藏养阳气的优质睡眠是白天精力旺盛的基础。“夜卧早起”,古时养生早起为寅初(北京地区北京时间3点),晚起为卯初(5点),早睡为戌初(19点),晚睡为亥初(21点)。

早起
3点
晚起卯初5点
早睡戌初19点
晚睡亥初21

卯初(5点)起床活动,至少半小时以上,可做室内太极拳、站桩、拍打身体、按摩等运动,也可以进行拖地、擦桌、洗衣等家务劳动以及洗漱等个人卫生,顺一日“惊蛰”(卯初)生发少阳之气,天亮后再出门活动,“使气得泄”。尚未养成卯初(5点)起床习惯时,活动后会发生困倦,可再睡回笼觉到自然醒或需要醒来的时间。

白天活动如手机用电,夜间睡眠如手机充电。亥初(21点)为一日的“立冬”,亥初(21)至寅初(3点)为一日的冬季,日冬即眠,保五脏六腑之阳气敛藏于肾,是次日正常“用电”的前提。

冬应寒水,日冬阴气盛,阳气衰,老年人的阳气日薄西山,少年儿童阳气稚嫩,体弱重病者阳气虚弱,亥初(21点)不睡,阳气易被阴寒之气侵袭,故此三种人宜在亥初(21点)前入睡,年轻人或气足、气盛者最晚于亥正(22点)前入睡为宜。(以上部分摘自《中医健康养生》2015年5月刊)

  • “立夏”后要午休

“立夏”之后,昼长夜短。根据节气变化,相对于冬春季节,人们可晚些入睡,早点起床, 增加午休,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

“立夏”后,白天长夜间短,晚间睡眠往往不足,老百姓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午1时到3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的血供就更为减少。所以,人们中午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午睡时间过长,一旦醒来就急忙去工作或学习,因脑部供血量不足,就会出现短暂的功能性紊乱,使人感到头昏脑胀。因此,睡醒后再躺上10分钟起床为宜。

夏日午睡固然重要,但却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有益。如患有低血压疾病的人以及血液循环系统有障碍,特别是由于脑血管硬化变窄而出现头晕的人不宜午睡。以上部分摘自《医药导报》,2008年第611版)

  • 阳气渐旺勿贪凉

正所谓“春夏养阳”,立夏以后,脏腑调理进入到了养心的阶段,那么在食物方面又什么讲究吗?

一般来说,立夏的饮食宜清淡、苦寒、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避免食用黏腻、甜腻、难消化的食物,也不建议吃得过饱;多喝汤水,并适当增加一些酸味食物的摄入。味酸的食物能起到敛汗、止泄泻的作用。比如西红柿,就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凉血平肝、清热解毒的功效。

中医认为,“脾主长夏”、“暑必挟湿”。脾虚者夏令时节养生,应采取益气滋阴、健脾养胃、清暑化湿的清补原则,饮食调养宜选用新鲜可口、性质平和、易于消化、补而不腻的各类食品。

在中国的古书上有记载说,立夏后,皇帝会给官员们发冰饮,但是从养生角度而言,身体的保养不宜贪凉,阳气渐旺,毛孔舒张,凉气容易侵入腠理,并有“秋后算账”之说。

此外,随着体温的升高,人体出汗较多,过多的冰镇刺激会耗伤脾胃;贪吃生冷食物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或因食物不清洁引致胃肠不适,甚至食物中毒,因此,不建议过食冰激凌、冰水等食物。(以上部分摘自《养生大世界》,2005年05期。)


饮食穴位养生

图片

  • 饮食低脂宜清淡

随着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比如水煮鱼。

中医认为“立夏”后阳气上升,人若吃油腻或是易上火的食物,就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 而出现上火的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本文摘自《医药导报》,2008年第611版。作者/张熙照。

  • 推荐保健药膳

图片

五花茶:清肝热、去心火

图片

制法:在药店购买五花茶(金银花、野菊花、槐花、玫瑰花、鸡冠花)用药前先把五花茶用水浸洗10分钟。然后将五花放入煲中,大火煲沸后改用慢火煲大约10分钟,喝时加入适量蜂蜜调味。

图片

功效:清肝热、去心火,也有清热解毒、消暑祛湿、利小便、凉血,减低肠胃刺热,预防夏季风热感冒及流行性感冒的功效。

图片

茯神百合茶:养血安神

图片

制法:用生地、茯神各19克,麦冬、合欢皮各14克、百合29克,清水煎煮。每日1剂,早晚分服即可。

图片

功效:有养血安神,滋阴润燥的功效,特别适合有更年期综合征又阴虚火旺的女性。

  • 按摩内关穴养护心

取穴时可将掌心向上握拳,手腕上抬,手臂上可见两条突起的筋,在两筋之间横纹上两寸的地方。

图片

内关穴归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主治本经经病和胃、心、心包络疾患,以及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官、肢体病变。

内关穴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可以调节心律。若心跳快,按揉它可以减缓;若心跳过慢,按揉它又可以增加心律。

按摩时,用一只手的拇指,置于对侧手臂的内关穴上,稍微向下点压用力后,保持压力不变,旋转揉动,直至产生酸胀感,点揉1分钟即可,再换对侧。随时都可以做,注意按揉时不可以憋气。

如果经常按揉,就可以感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至心脏,这就是要达到的刺激效果,但注意不可用力过度。一般坚持一两个月,心烦心悸、呼吸憋闷等感觉就会明显减轻或消失。(以上部分摘自《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图片

版权声明

· 本文整理自《养生大世界》2005年05期:立夏休养生息“重养心”,作者/张钟爱丨《医药导报》2008年第611版:“立夏”养生重养心,作者/张熙照丨《中医健康养生》2015年5月刊:初夏时节让心静静,作者/刘承恩、王楠丨《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主编/杨力丨编辑/居业。
· 本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