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义沾染

 求是1025 2023-05-06 发布于山东

词义相互渗透可能导致一方或双方增加新的义项或词义的完全改变。

这种说法认为,两个词由于经常组合连用,一个词的词义可能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词义沾染现象可以称为组合沾染。实词和实词经常连用可能造成词义沾染,比如,“涕泗”经常连用,本指眼泪和鼻涕,后来“涕”受“泗”的沾染具有了“泗”的鼻涕义。虚词和虚词连用也可以造成词义沾染,比如,“何所”经常连用,“所”受“何”的沾染具有了“何”的“什么”义。实词和虚词连用同样可以造成词义沾染,比如,《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毛传:“风行水成文曰涟。”朱熹集注:“猗与兮同,语词也。”陆德明释文:“猗,本亦作漪。”由此可知,“涟”本为实词,表示微波,“猗”为虚词,是与整个句子发生关系的语气词,“涟猗”连用本无结构上的关系,但由于“涟猗”经常连用,以致后来“猗(漪)”受“涟”的沾染而具有了“涟”的微波义,从而由虚词变为实词,比如,《广韵·支韵》:“漪,水文也。”词义沾染就其数量来说,实词沾染实词者居多,虚词沾染虚词者次之,实词、虚词相互沾染者则少见。

伍铁平还提到了“聚合感染”的概念,指的是一个词由于受到与其有某种相同之处的另一个词的影响而在词义上发生变化的现象。比如,英语“restive”是从“rest”(休息)派生的形容词,本指“迟钝的、固执的”,但是受同词根的“restless”(不平静的、不安定的、烦躁的)的影响,也获得了“不安静的、烦躁的”的意义。组合感染是线性的,横向的,是发生在句法结构中的,而聚合感染则是纵向的,不是发生在句法结构中,而是由认知上的类推所导致的。

有的学者采用其他的术语来涵盖“词义沾染(词义感染)”这一术语所指称的现象。

参见组合同化词义渗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