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州水系历史文脉.docx

 亚伯拉汉 2023-05-06 发布于北京

1.通州水系历史文脉

在社会和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河道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城市的发展

和扩张,必须通过开潜挖渠以满足城市的各种用水需求;而战争和城市对外交通运输

的需要,则有了护城河以及漕运河的出现。

城市河道的建设是随着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大多数城市最初沿河而

建,通州城也不例外。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大,为了解决防御、城市用水、防洪、排涝、航运等问题,城市河道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

1.1运河的由来

人类的聚居始于原始居民点,原始居民点一般靠近河湖水面,利于农业和渔牧业,如半坡村原始村落,由于聚居点面积较小,除外围建设壕沟为了防御外,基本没有水利工事。

到公元前22世纪夏代,社会由原始公社逐渐转化为奴隶制社当时为了防御,在城墙外已开始修建“沟池”(护城河),是为早期城池中较大型水利工事。

夏代逐渐形成的奴隶制社会,至殷周有了进一步发展。社会的进步使聚居规模逐渐扩大, 而后有了城市。一般城市还是依河而建,但由于城市规模还不算大,城中还没有出现较大的人工河渠。

周王朝的分裂,使我国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手工业及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各国之间经常相互攻伐,城市的防御作用也很突出,城市的防御主要靠护城河以及城墙。同时出于战争和京城运输的需要,人们就设法开凿运河,以解决城市对外的交通问题。战争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满足城市物资运输需求是开凿运河的两个主要因素。

燕下都城不仅依水而建,而且于城西开挖运河并延伸至城中,城东引易河之水而建,城市水系建设已有相当的规模。

1.2通州与水系

1.2.1汉

西汉设置路县。王莽改为通路亭。东汉时改置为潞县,因傍潞河(今潮白河)故名。

鲍丘水为潮河支流,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因“时作响如潮”而得潮河之名。白河曾有潞河之称,发源于河北省沽原县,因河沙洁白,故称白河。

1.2.2齐

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通州隶属渔阳郡,开湿余水后名“温榆河”,沽水与鲍丘水河流,即潮河白河并流为潮白河。

1.2.3金

金大定四年(公元1164年)十月,金世宗到密云狩猎,开金漕渠即相当于今北护城河下接坝河水道。因为主管官吏长期失于治理而淤塞。后引用高梁河水。然而高梁河当时只是一条小河,水量有限,这使得金初疏浚的这条潜河终因为水源不足而难以长久,而运输量也必然很受限制。因而几年后又开凿“自金口疏导至京城北入壕,而东至通州之北入潞水”的运河,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金口河,可惜也未能获得成功。金口河堵塞后十八年改凿之为闸河,其兴建指导思想汲取了金口河失败的教训,避免引用含砂量高的卢沟水,并通过建闸节水来减缓坡降,克服水源不足矛盾,这确是北京地区实现通航的可行经验。

1.2.4元

坝河,又称阜通河,其实就是金代所谓“漕渠”的水道,至元三十年通惠河通航后,坝河仍然很受重视,一直使用到元末。在中统年间开玉泉水通酒后的十几年,坝河漕运的供水还是有保证的。但是元统治者在开凿了金水河之后,玉泉水的大部分成了专门供大内使用的水源,使得坝河漕运水源锐减,因而导致了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彻底改造坝河。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

第1页

年),郭守敬提出了兴建通惠河的宏伟规划,通惠河工程经过一年施工,于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秋竣工,江南潜船终于可以直接驶入大都城内的积水潭,元世祖见积水潭内“舶舶蔽水”,极为高兴,便将这条河命名为通惠河。通惠河竣工后,水源大部分又引入通惠河,再次使得坝河面临水源不足的困难。到了元末,通惠河上源失修,白浮瓮山河逐渐湮灭,使得坝河水源剧减。到了明清,北京水源只靠玉泉一处,更没有可能来对坝河引水济运。

1.2.5明

明初,省潞县并入通州。再议通惠河疏浚之事,经历了多年几次的失败之后,嘉靖六年再次疏浚大通河,这次疏浚全面地改造了大通河的闸坝工程,不使河水走泄,新开月河,筑减水闸,妥善处理了蓄排关系。这次工程还将大通河和北运河的接交点由张家湾移到了通州城北。坝内可蓄水行船,洪水时多余的水则可溢入白河。经过改动的河道可以由坝直接到达普济闸,但实际上,这次疏浚通惠河,也只是开挑了局部河道,对于全河的通航,并没有很大帮助。

1.2.6现状水系

明后的北运河水系,大致与现状水系吻合。总体来讲,伴随着开发水源,疏导排水,取得了现在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作为历代都城发展成为大都市,党和政府对京城河湖水系又进行过多次治理。大体可分为“浚治开源”、“备战改河”、“综合整治”三个时期。其中,1951年、1952年疏浚南旱河、玉渊潭、陶然亭湖、龙潭湖及紫竹院“废田还湖”工程,还疏浚了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开挖了由莲花池至石景山地区的新开渠。1957年、1966年建成永定河引水渠、京密引水渠,引永定河、潮白河水进京,提供了新水源,年平均流量是新中国成立前的25倍,极大地改善了北京城市水环境及河流空间环境。

1.3区域内水系

此次调研区域内为通州古城所在区域,所以除了通惠河、北运河等运河外,区域内为了防御工事、生活取水等还开挖了护城河等河流湖水。

1.3.1通州古城历史沿革

民间传说,通州古城是一艘船,燃灯塔是船桅杆。明代通州古城的新城未修建以前,通州古城的旧城格局北部略呈圆形,南部方形,燃灯塔高高耸立,恰似一条带桅杆的立体大船停泊在大运河边。自明中期修建新城后,通州古城向西扩展,从平面图上看,通州古城又类似一艘带舱的船。民间传说生动地表明了通州古城与运河文化的密切联系,这从古城的城垣、街道格局上可以清晰的体现出来,这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1.3.2区域内水系变化

公园最早形成于1936年,扩建于1985年。公园最早形成于1936年,扩建于1985年。通州旧城之北,分东西二海,辽金元三代称湖泊为海子,故名海。西海靠西城墙,东海挨东城墙。西海子为建燃灯塔掘土垫基所挖,为增加塔基高度而从旁取土。东海子以无踪影,西海子至今仍在。解放后西海子建人民公园,并池塘为湖面,中间筑腰堤,水分南北二湖,建石桥一座,桥下可通小船,垂柳环湖为荫。城墙基北,将通惠河故道葫芦头进行整理,筑土山石亭,将燃灯塔划归园内。

围绕古城有一圈护城河,作为防御和生活取水等用途。随着城市发展也渐渐消失,其中西护城河与部分南护城河盖板,成为现在的通惠南路与玉带河大街。东护城河盖板为现在的故城东路,万寿东沟盖板为现在的新华大街。

河流文化奠定了现如今的城市脉络与文化,成为通州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3.3区域内水系今昔状况

凡人必亲水,自古城市就是依水而建,河流不仅仅可以满足生活取水的基本需求,还可以用作运输、防御、调节气候等而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河流的许

第2页

多作用都渐渐荒废了,曾经带动一方经济大发展的河流们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北运河恰是这国民命脉中的咽喉要道,它是京都的生命之河,孕育、巩固北京、天津成为北方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海路、漕运入京的唯一通道,同时也是南北文化重要交汇之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北运河上是一条通向北京的重要漕运河道。它对天津城市的形成和农业、工业及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历史的、重要的贡献。然而,2010年至今,北运河主要污染物指标逐年上升,河道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明显,道路两侧景观空旷无人,毫无生机。通州区域内的水系由于砂石的沉积与水源的枯竭渐渐也都消失了,仅存的几条与通惠河关系紧密的河流也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被盖板建设成了道路。

1.4总结

在城市发展方面,通州因水而生、由水而兴;在城市建设方面受河道的影响奠定了如今的城市肌理;而如今整个区域内却少见当初运河边繁荣景象,首先,整个区域内水文化缺失、运河周边冷清空旷,其次水污染严重、洪涝灾害时常发生。所以我们决定分别从防洪水质以及景观两个方面对整个区域进行一个全面的调研并研讨解决方案。还河于民,用现代技术手段重现过去的繁荣景象。

第3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