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辨析几个容易混淆的表现手法

 读写侠 2023-07-05 发布于广西

今天由于去外地出差,简单写一篇,辨析几个容易混淆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常见的有20种,其中,烘托、渲染、正侧、虚实、想象、联想,这6表现手法,彼此间存在相似之处,经常混淆

先给出标准的解释:

◆烘托,原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是烘云托月的简称,后用于写作技法,指从侧面描写进行陪衬,使所需表达的事物鲜明、突出。

◆渲染,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正侧,分为正描、侧描。正描,是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直接的描写;侧描,是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鲜明、突出。

◆虚实,分为实写、虚写。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指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

◆想象,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没有经历过的,甚至根本不存在的,但又合乎情理的事物和形象。

◆联想,由眼前的人、事、物想到与其相关的人、事、物的心理活动。

从以上解释可以看到,烘托、渲染、侧写、虚写,都是描写对象的侧面和周边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它们之间的区别让人理不清、分不明。

下面,我们讲讲这些不同手法的区别:

◆烘托,强调的是AB,一个托一个,即B是本体,是想要表达的对象,却写另一个实体A,来衬托它。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梨,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每一句话,都是写一个人见罗敷后的反应,从而侧面衬托罗敷之美。

◆渲染,强调的是多染一,即写多个实体ABCDE...,来突出本体。并且,本体可能并不会出现,但读者能从写出的多个实体中感受想表达的本体,是以实写虚。

,“啸哀,飞回。”

一连写六个意象,渲染秋意和秋江景物的特点。

又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连续写多个意象,渲染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

◆正侧正写,直接描写对象本身;侧写,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包含了以述的烘托、渲染等,但这里的正侧,强调的是正侧结合,即既写对象本身,又写其周边来突出本身。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正面描写:具有多种歌舞技能,敢和人竞争;技艺新颖独创,不同流俗;声音高昂。

侧面描写:博得赏赐无数,“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虚实实写,是写现实中的事物;虚写,是写想象中的事物,来与实写的事物形成对比,强化艺术感染力。虚写,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包含了下面将讲的想象、联想,但这是的虚实,强调的是虚实结合,既写实,又写虚,形成对比。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虚实相对。

又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是实写;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想象,写想象中的东西,与虚实之虚写是为了与实写形成对比从而强化艺术感染力不同,想象就是写想象中的东西本身。

如,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生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联想,是由A想到B,所以先写A,再写BAB之间存在联系。

如,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又如,

“在乡村,一到秋天,漫山遍野就会开满鲜黄的野菊花。它们一枝枝挨在一起,像亲密的朋友;一朵朵小花骨朵族在一起,像顽皮的孩童。它们生在穷乡僻壤,但是从不寂寞,总是用它们的色彩映亮单调的天空,用它们的欢乐给山野增添美景。人,应该像野菊花一样生活,耐得住寂寞,做得出奉献。

从菊花联想到人,提炼出野菊花的精神品质,号召人们向野菊花学习,深化了中心,升华的主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