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核桃是血管清道夫?研究发现:核桃让血管更健康,怎么吃才正确?

 新用户8798177G 2023-05-07 发布于河南

2023-05-05 11:03山东

核桃在国外,人称“大力士食品”、“营养丰富的坚果”、在国内享有“万岁子”、“长寿果”、“养人之宝”的美称,其卓著的健脑效果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

核桃富含丰富的维生素,铁元素,钙元素,镁元素等营养物质,是名副其实的“坚果之王”,然而一颗核桃的脂肪达60%左右,觉得吃核桃不利于心血管健康,甚至危及身体健康

01

适量食用核桃有哪些好处?

健脑益智

核桃一直被认为是益智健脑的佳品,因为核桃所含的脂肪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和亚麻酸,这两种物质可以清除血管壁中的代谢废物,净化血液,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从而有助于改善大脑的生理功能。

此外,核桃还含有十多种氨基酸,其中包括八种必需氨基酸,是脑神经细胞的重要物质,有利于促进大脑发育,此外,核桃中的维生素B、维生素E、钙的含量也比较高,这些物质对脑神经细胞也是有益的。

健胃安神

核桃的药用价值很高,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延年益寿水果养生等功效,可广泛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胃痛等症。

补肾益精:从中医食疗角度来讲核桃性味甘、涩、温,入肾经,对于肾虚所导致的尿频、尿急、尿痛,以及腰膝酸软、腰腿疼、须发早白的人,如果适当吃核桃有很好的补肾益精的好处。

美容养颜

平时多吃一些核桃,能滋养肌肤,可以让人皮肤变得白嫩细滑,它含有的脂肪酸和角鲨烯等营养成分能快速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能有效增加皮肤弹性,也能润泽滋养肌肤,另外它含有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a等营养成分还能防止皮肤衰老,减少皱纹生成。

增强抵抗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吃核桃,核桃中含有较高的营养元素,它可以满足人体的正常需求,比如说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等,这些都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必要元素。

当我们的身体吸收足够的营养元素,那么就可以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让身体处于良性的循环状态,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康。

02

核桃是血管清道夫?

核桃素有“长寿果”之称,有人称它为“血管清道夫”,多吃有益健康,但也有人说核桃脂肪含量高,容易堵血管,认为核桃是“催命符”。

核桃本身含有的蛋白质、脂肪以及其它一些微量元素都是其它食物所比不上的,核桃里面含有的甘油酸甘油酯不但不会威胁到人体的胆固醇而且还会起到抑制胆固醇的作用,防止动脉硬化。

同时核桃里面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帮助排除血管里面残留的杂质,还能融合掉体内的饱和脂肪酸,所以长期的服用核桃对健康人来说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也能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

核桃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像精氨酸,就能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胆固醇,预防脑卒中、冠心病和老年性痴呆等,让动脉保持柔软,利于动脉正常功能的健康,核桃的油脂对血管都有好处。

03

研究发现:核桃让血管更健康,怎么吃才正确?

吃核桃要控制量

不少人觉得核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坚果,只要爱吃可以多吃一点,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所有的食物都必须控制它的量,核桃也是一样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食用坚果的量要控制在25-35克,大约是两个核桃的量。

带皮吃

核桃表皮正是核桃高抗氧化性的关键,之所以吃起来有涩味,是因为里含有抗氧化能力很强的多酚类物质,一般情况下,吃起来涩味越浓,就代表抗氧化性越强。

选择原味核桃

现在在市面上核桃的做法也越来越多,油炸的有糖的有咸的,建议在选择核桃的时候,应该选择原汁原味的。

核桃尽量选在什么时候吃的时候,什么时候再开,因为当把核桃打开之后,破碎的核桃仁和氧气接触的机会就会不断增加,容易出现氧化变质的情况,多酚类的抗氧化物质也会受到损失。

04

哪些人群不适宜吃核桃?

  热性体质

如果属于热性体质,这类人群通常也较为容易上火,一般不建议吃核桃,因为核桃属于偏温性的食物,这类人群食用后,尤其是过量食用,可能会加重牙龈肿痛、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

大便溏泄者

从中医食疗的角度上来讲,核桃仁有很好的润肠通便的效果,如果已经存在腹泻的人再吃核桃仁,很有可能通过核桃仁的润肠通便的作用而进一步加重腹泻的症状。

婴幼儿

婴幼儿一般是不可以吃核桃。核桃属于一种比较坚硬的食物,宝宝的年龄比较小,在摄入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导致呛入气管当中。

并且因为宝宝还没有长出牙齿,就很可能会造成消化不良,以及腹胀的情况。婴幼儿在刚添加辅食时应以流质或者半流质食物为主,同时还需要做到少食多餐,不能过度喂养,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