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本最低的5个成长之道

 zhp001007 2023-05-08 发布于上海


看到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提问:想要提升自己,公司的职能培训几乎没有,随便报个课程都要几万块,如何在职业发展初期,低成本地学习成长?

如果你也有相同的困惑,不妨看一看《认知觉醒》“成本最低的五个成长之道”

图片
周岭|中国工信出版集团

图片

《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里这样划分一个人的一天:

每天4点起床,把全天分成三段。第一个8小时用于完成一天正常的工作;第二个8小时用来铺垫未来的工作;第三个8小时用于休息,包括休闲和睡眠。

通常我们认为,8小时睡眠是最科学的,但是最新的脑科学研究却不把睡眠时长作为最重要的标准。

健康的成年人睡觉时大多是1.5小时快速眼动睡眠、1.5小时非快速眼动睡眠,两种模式不断切换,并且在最初的两个单位时间内,也就是睡着之后的前3小时中,会进入深度睡眠,之后则是浅层非快速眼动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的组合。

图片

根据这个规律,人在睡眠后的3小时、4.5小时、6小时、7.5小时这几个节点醒来,就会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所以,如果在9点半或者11点入睡,5点钟醒来时就不需要闹钟来提醒,轻松进入“无痛早起”模式。

早起带来的是清晰的时间安排、强健的体魄、良好的精神状态、不受干扰的锻炼氛围、专注的学习环境、从容的工作心态、持续的个人成长等等。

图片

提到冥想,很多人认为是那些有信仰某种宗教、或者与世无争的人才做的事。

其实,冥想是每个人都能走上的一条成长快车道。

《认知觉醒》中有一个观点,大脑看起来很厉害,但意识所能处理的信息数量并不多,平均在七个左右。

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的脑子里有7个小球,它们代表我们的脑力资源。成绩好、做事效率高的人能够长时间让“7个小球”同时关注一件事情,而在成绩不好、低效的人脑中,很可能一个球在播放背景音乐,一个球在想晚上吃什么,一个球在担心即将到来的考试……

这就是为什么说,专注力是普通人和成功者最大的差别。

而冥想就是让大脑的七个小球目标一致,共同协作的一种训练。

图片

在冥想过程中,我们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呼吸上,让七个小球同时做一件事,如果其中某个小球“走神”了,把它柔和地拉回来即可。

坚持这种练习,你就能养成专注的习惯,将专注变成无意识的行为,在不冥想时也能自动抑制思维离散,控制涣散的精神。

科学研究表明,通过这种集中注意力的冥想练习,人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大脑灰质变厚,这意味着这种练习可以从物理上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

闭眼静坐,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每天持续15分钟以上……相当于是一种健脑操。

图片

《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说,“想要快速成为一个行业的高手,最好的方法就是和行业专家交流,直接向他们请教”,普通人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怎么办?

还有阅读。

书籍是传承思想的最好介质,顶级的思想都能从书籍中找到,只要选书得当,就能以极低的成本找到行业里顶级的思想。

这些思想通过书籍被清晰无误地记录下来,简洁精练,甚至还经过了上百年时间的沉淀和检验,而你只要花上几十元就可以直接获得。

每读一本书,实际上就是在和顶级的专家交流谈话,就像杨绛先生所说的,“去高手家里串门儿”。

读书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是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

图片

除此之外,书籍还是一段生命经历、一种奇妙见闻、一场奇思妙想。

当你拿起《活出生命的意义》,就可以跟随维克多·弗兰克尔去纳粹集中营感受绝望中的重生;

当你捧起《三体》,就可以进入刘慈欣描绘的宏伟雄壮的星体文明世界……

所谓读书改变命运,就是因为读书改变了你的认知和选择。

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保持阅读的习惯,提高自己的思考密度,而不是跟着情绪走,把时间轻松打发掉。

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坚持高密度思考的人会与习惯低密度思考的人产生巨大的差距。

阅读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的平等、希望和机会,每一个想变得更好的人,都一定会拿起书。

图片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曼有一套著名的“费曼学习法”,无论学习什么东西,都要努力琢磨它们究竟在讲什么,它们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话将其重新讲出来。

大多数人读完一本书之后就把它晾在一边,最多会记录一下书中的精彩观点,很少有人试着把书中讲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别人或是记录下来。

如果只是“看过”,就等于知道了别人的知识——它们不是你的,对你来说是没用的。

而写作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将所学之物重新解释、把别人的见解转化为对你的启发。

图片

教育界有一句话:“教”才是最好的“学”。

当你教授他人的时候,就会逼迫我们先去学习,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

写作就像在教一个老朋友,让你调动起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将松散的信息编织成紧密的体系和网络,甚至创造新的认知。

换言之,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就是在调动自己大脑里的千军万马。

图片

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发现了统计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相关性。

他发现,如果一个人的智力水平高,那这个人的其他方面往往也不错,比如自律能力、经济水平,包括身体条件都更好。

换句话说,好的事物往往是正相关的,身体和头脑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熟知的那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毫无依据的刻板印象。

更接近事实的真相是:身体好的人,思路也更清晰。

《运动改造大脑》中就指出,运动能够使大脑长出更多的新的神经元,这意味着运动可以在物理上让人变得更“聪明”。

200万年前,人类一直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我们的祖先为了果腹,平均每天必须行走8到16公里。

直到最近的一两百年,人类进入物质丰富时代,不再需要为寻找食物耗费那么多能量,也由此带了各种因为久坐不动而引发的“生活方式病”。

图片

除了有益于身体健康,运动也是提升幸福度的最好方式。

一个习惯于久坐的人,不愿意走出家门,不知不觉进入了生活质量的下行通道——越低落、消沉,越不想运动,越不运动越低落、消沉。

打破怪圈的最好办法就是去“挥洒汗水”——穿起跑鞋狂奔,拿起球拍挥打……

灵魂想要走得远,身体必须在路上。

人生是长线的价值投资,有一些投资,也许短期内不会给你可见的回报,但只要给它更多时间,你总会看到花开的美好。

「十点听书会员」

千本好书,懂你想听

开通连续包月,首月仅需5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