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侃良】女娲、伏羲“下三皇”考(二)

 西岳文化 2023-05-08 发布于陕西

文\李侃良

三 皇 五 帝

之“同源一体”谱系考

第二章 族之源的新石器时代

——女娲、伏羲“下三皇”考

 一、女娲炼石补天——原始定居农业的诞生

长达二百余万年的整个旧石器时代,是在寒冷的冰河期度过的。到了距今18000年,出现了一个向距今1万年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末次冰消期。由于气温不断升高,冰山开始消融。巨大的冰川运动及所引起的各种次生灾害,地震、火山爆发、大洪水等频频发生。另一方面,燧人氏的智人们,对已繁茂的野生稻粟经过长期的培植,开始了原始定居农业。考古对这一时期南方的江西万年人字洞、湖南道县玉蟾岩的人工稻与陶器、和北方的东胡林及门头沟䓁地人工粟与陶器的发现,令人振奋。

但真正以自身亲历将这些沧桑巨变告诉我们的,是已定居于华山之下的巨灵族和华胥族。

巨灵擘山导河的传说表明,自古华山与中条山是连在一起的,黄河至此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内海。由于多次的冰川运动与地震,使华山下的地震断裂带最终开裂,黄河遂洪波喷流,归向大海。它将内海消退后露出水面的渭河、洛河、汾河冲积平原留在身后,又在前方开始形成更大的中原与华北冲积平原,为日后的原始定居农业创造出更加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对此表达的更为全面: 巨烈的冰川运动,使“天柱折”而“天不兼复”、“地维裂”而“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烧芦灰以止淫水”,不仅终于战胜了各种自然灾难,顽強的生存了下来,而且以新的原始定居农业,为自已开创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女娲补天是盘古开天的序篇。更是对“天人合一”却“灵于天,圣于地的”人类,由采摘与渔猎从大自然的直接摄取,到对野生植物人工栽培的原始定居农业,其创造性生产生活的“补天”之举,最深情的讴歌。


 二、女娲抟泥造人——中华血缘民族的诞生

人类的生产有两个: 一是生命之人的生产,二是生存物质的生产。如果说定居农业之创造性生产,是各原始群共同完成的补天行为,而对人之繁衍的族外婚创造,则是华胥、女娲带领下完成的又补天行动。

要知道,人类起源以来的有巢氏和燧人氏,都是随季节迁徙觅食,且为族内血缘婚的原始群。长期的近亲繁衍,使人类面临体质襄弱、各种遗传性疾病及可怕反祖现象的威胁。虽然说后来的定居农业,为相邻群间的族外走婚已创造了客观条件,但真正走出这第一步的还是华胥族。

华胥族女姓接纳了相邻外族男姓的走婚,使远缘优生横空出世,无疑是对人类的再造。而这一“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母系血缘之传承,便就成为了“女娲传泥造人”的后世传说。

当这一远缘优生的族外走婚制不胫而走,成为了各族之自觉,华胥族男姓便去周边族走婚,周边族男姓再到自己更远的周边族走婚。于是便像投入湖心的石块所激起的水波纹,在一圈圈地将华胥族之血缘传向远方的同时,也使其他众原始群都变为了与华胥族一样的母系女娲。于是一个有着共同血缘的大华族,从此诞生。

史载“有华胥之州,神女逰其上”。可知华胥族,是以定居华山之地为名的。

如果说秦岭是距今240多万年前,中华人类起源的祖脉与地标,那么高标于秦岭之巅的华(花)山,就是诞生于距今1万年前的中华民族之族徽。它凌空盛开,光耀万代。


 三、华胥氏雷泽履跡——父系伏羲的诞生

中华民族诞生之初的新石器时代,经历了一个千年族外走婚群婚制的母系氏族社会。

由于长期相邻走婚的母系之间相对固定,近亲繁衍现象不可避免的又发生了。对此华胥族又创造了为其男姓娶妻生子的新型族外婚。这种变母系血缘传承为父系血缘传承的对偶婚,即为伏羲族。

这样,实行“制嫁娶”的伏羲族,先须完成“正姓氏”的基础性任务,即既已知“母姓”,还要明“父氏”,以使日后所娶之妻永远不会是近血缘的了。

华胥女娲“雷泽履大人跡(足印)”,感生受孕而“生伏羲”。就是要告诉我们,华胥族的新生伏羲,他的父系血缘来自于能踩出巨大足印的“风姓”巨灵族。于是他的血缘身份,就是既有母姓、又有父氏的“华封(风)”伏羲了。然后再给他取个名字叫“豕”(亦称“风豨、封豨”),豕也便就成了他的图腾。

照此可知,风姓巨灵母系也在为他的男姓娶妻生子时,明其“华”之父氏后,便是“风华”,取其名为“鸟”(亦名“华鸟、雷鸟、凤鸟“),日后也便以“鸟”为图腾了。

“华风”与“风华”,别在姓与氏,同在血缘,同而有别。因处华胥族日出之東部方位,故合而名之曰“太昊”族。而华胥族西部与之相邻外族通婚所生之伏羲,便合而名之曰“少典”族,为牛与羊之图腾。

那么其他母系所生之伏羲,还有哪些呢?《帝王世纪》云:“伏羲氏共十七王,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浊氏、昊英氏、葛天氏、阴康氏、朱囊氏、无怀氏、弇兹氏,皆袭庖牺之号。”

有了这一“感生受孕”之“正姓氏”、“定图腾”的金钥匙,万年中华民族谱系之谜,便可一通百通,遂得以破题了。


四、伏羲演天创易——河洛文明的诞生

华胥族的父系伏羲实践,其将族外远缘优生进行到底的理性和智慧,得到其他母系氏族的学习与效法。但由于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的渐进过程,遂使此后数千年间,成为了女娲母系与伏羲父系之“双轨制”时代。

于是,一个由众多动植物等自然元素,所组成的一体之“龙”图腾,横空出世。

《易》曰: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新生的伏羲族,作为这一“龙”时代的代表,其历史贡献尤多:龙崇拜、兴嫁娶 、结网罟、 养牲畜、 充庖厨、 制九针、制礼乐 ……但其最突出的贡献还是——造书契以终结绳之政、画八卦以演天制历以创易,从而开创中华河洛文明之先河。


五、女娲、伏羲时代的考古实证

考古将其发掘的,距今1万—7000多年的新石器初之遗址,统称“前仰韶文化”。它正与传说的“后三皇”之女娲、伏羲,其“华(花)源龙脉”的中华民族诞生史相对应,故亦成其为不二之实证。

1. 辽西兴隆洼文化遗址(距今8200—7400年),出土的距今8000余年最早的阜新查海石摆龙(长达19.6米),石破天惊。它使伏羲时代的开端年代得以初次介定,更使中华民族“花源龙脉”之“同源一体”的身份得以佐证。

2. 河北磁山文化遗址(距今7400—7100年)出土的数万斤的窖藏炭化粟,及与其他遗址共同发现的石锄、石磨盘、磨棒,将伏羲时代“以佃以渔”新的原始锄耕农业发展状况,直观地告诉了我们。

3. 山东后李文化遗址(距今8500—8200年)、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距今8000—7000年)等,出土的已驯化及半驯化的牛、羊、猪、犬、鸡等畜禽骨化石,为我民族于伏羲时代又驯化野生动物创造家养畜牧产业,以实物证明。

4.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距今9000年的骨笛。这些30余支由鹤翅骨所做的骨笛,为孔数不一的多音阶,其7孔笛今天仍可吹奏现代民歌。古传㐲羲制礼乐,做琴笙,今得现世,令人惊叹不已。

5. 河洛文明的载体“河图洛书”出土。

万年前的原始农业创立以后,定居各族都在以各种方式学习制定历法。华胥族是“华表准天,立杆測影”,巨灵族是“俯察地理”以定物候(亦称风侯)之节令。而处于黄河之滨的白马族和洛河(指北洛河)之畔的玄鼋龟族,则是“仰观天象”的计录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二十八宿之运行,并结绳以制“八索九丘”之“河图洛书”。到了千年后的伏羲时代,他们将各自积累的历法知识相融合,并以新的书契取代结绳记事,创造了传承至今的阴阳八卦之易图。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距今9000年陶器上白彩所绘的阴阳爻之数组卦符。 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内含历算石子,外刻6种初文符号。距今近8000年的湖南怀化高庙遗址,则赫然出土陶画太阳纹与八角星纹的“河图洛书”。这一八角星纹,后来不仅出现在距今5500多年安徽凌家滩遗址的龟形玉版上,更出现在今天彝族古彝文的典籍里,和苗族刺绣的衣领上。中华河洛文明源远流长,叹为观止。

6. 太昊伏羲族,外迁之各遗址发现与实证。

前边我们介绍了华胥女娲所生第一个伏羲,是其东部的太昊族。与其说我们将其分为“华封(风)”豕族和“风华”鸟族是推算来的,还不如说是从各考古出土的“图腾”中分析得知的。

古史说,华胥“雷泽履跡”而生伏羲于“华阳”(即华山之南地)。今陕南平利县有女娲与伏羲山。湖南怀化高庙遗址则出土距今7800年的八角纹(河图洛书)、太阳纹,与之相伴的还有鸟图腾和带有獠牙的猪图腾。

但距今7400年的山东北辛文化遗址却只出土了代表太昊日族的鸟图腾,并无猪图腾发现。距今7000年之前的安徽蚌阜双堆遗址,也出土了太阳纹(其陶塑头像前额,亦有由圆点组成的太阳纹),证明其亦是太昊日族,但却只有双猪纹大量出现,并无鸟图腾发现。距今7000—53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出土了“双凤朝阳”之图案,亦见众多猪图腾。

这一由豕与鸟组成的太昊日族,或分或合的外迁,其具体而准确的地下记载,使我们以“图腾”为中介,破解“透物见人”之难题,充滿百倍的信心。

本章所论 :  “华(花)源”,即血缘之“同源”;“龙脉”,即繁衍之“一体”。一言以蔽之,中华“民族”之“同源一体”也。


 ☆ 我 的 告 白☆

由于历史虚无主义的百年肆虐,惟一不曾中断的中华历史文明,正面临存亡继绝的非常时期。
   
此文《三皇五帝“同源一体”谱系考》共三万余字,是拙著《中华探源》四十余万字的浓缩版。
   
目的是以文会友,为有志于此之同道者,便于今后深入探讨、广泛交流,再尽最后一把力。
   
年令不饶人,回首已届77岁,就此我该歇笔了。

李侃良

2023.5.5


作者简介:李侃良,陕西华阴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著名自由学者,著有《人性论新探》和《中华探源》等著作。

投稿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