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景永豪 单位 | 郑州市金水区比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近日笔者学习了南京理工大学张曙老师的《乡镇社工站建设及督导的思考》讲座,随着乡镇社工站建设的话题成为讨论热议,也引发了笔者关于社会治理领域下乡镇社工站建设的相关思考。 河南省民政厅等部门在《关于加强河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豫民〔2020〕4号)中指出,社会工作站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能力为重点,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为支撑,实施社工站服务项目,搭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而社会治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其中多元主体共治是社会治理的典型特征,其中社会工作是多元治理主体之一,在链接整合资源、促进发展融入、实现自治共享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专业优势。 乡镇社工站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区治理、社会事务、人才建设等方面工作始终深耕在一线,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如何做好社会治理领域下的乡镇社工站建设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探索: 一、明确社工站定位,找准服务方向。 随着基层社区治理体系的不断深入,乡镇社工站的建设和发展也日渐成为提升基层社区治理能力的中坚力量,也是架起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与社区居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一是明确社工的战略定位。社工站不再是单纯完成项目服务即可,更不是一年的项目结项后就完成了社工的工作使命,而是在服务开展的前期就要具备谋划全局的思考意识,通过社工站入驻前期的需求调研工作,准确把握街道、社区、居民的确切需求,通过认真落实的需求调研帮助社工站理清服务思路,找准服务重点,从而有依有据设计年度服务计划,精准开展工作服务。 二是明确社工站的角色定位。驻站社工秉持专业的价值理念,为社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福利、精神卫生等服务。推进“三社联动”,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志愿服务队伍,根据居民需求统筹设计、承接和实施服务项目,促进社会组织、社会资源和各类社区主体有序参与。 在社区照顾、社区参与、社区融合、社区发展、社区矫正等方面发挥作用,对有需求的辖区群众提供情绪引导、心理辅导、资源链接、困难纾解、社会支持网络修复等服务,扶助和支持困难人员生活。根据有效实用的实务技巧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社工站社工应该明确自己的服务定位,乡镇街道社工站作为街道级社工站总站要完成好统筹调度,灵活性地提供相关资源整合、社区治理等服务,形成内在统筹、多方联动、优势互补的服务机制。 二、以需求定服务,需求调研和年度服务计划要契合匹配。 这是社工站服务前期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后期制定服务计划的准确依据。根据本辖区服务群体的特殊需求,社工站应该设计有针对性满足需求的专业化服务,比如说对于困境儿童、低保人群等重点民政服务对象较多的社工站,可以以入户探访个案服务、或者以具有共同需求或相近问题的群体为服务对象,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帮助小组组员改善其社会功能的小组活动等形式。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需求调研,以问卷调研和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形式收集到服务对象的有效诉求,就可以设计打造自身特色亮点的子项目。 同时,社工在设计撰写项目任务书的过程中,应该以立足于服务对象的真正需求,充分发挥需求问题与资源链接的精准对接,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开一些居民不愿意参加的无意义活动。 三、多角度出发,打造服务特色亮点。 不同社工站服务特色亮点也不尽相同,各社工站特色亮点的打造是基于辖区资源、群体和需求的实际情况基础上,重点以困境和留守儿童、救助对象、高龄老人等群体为服务对象,符合民政各项社会工作行业标准,体现社会工作专业元素和专业优势。 同时能结合实际与内外部资源体现服务的创新性和品牌化推广。例如专注于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的社工站可以从辖区志愿者队伍兴趣小组的规范管理、志愿者培训招募、志愿者公益服务角度,联动辖区可以利用的资源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社区治理的内生力和活力。 服务的主要内容有千百面,特色内容却具有创新首创性,同时能够精准解决或回应某个群体或者社会的某方面问题。 四、聚焦特殊群体,突出服务重点。 在社工站社工人员数量有限的条件下,例如有很多社工站只有2名在岗社工,在面对数量较多、类型复杂的服务对象以及服务覆盖范围广的情况,想让社工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这不符合客观事实规律,社工工作会特别累同时也无法突出服务重点和要点。 因此,社工站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可以重点聚焦辖区两到三个服务群体,在时间、精力资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分级分层分类,根据服务需求的紧迫程度,优先筛选出最需要紧急服务的部分群体,以精准化的服务满足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先“雪中送炭”再考虑“锦上添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