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 汕 工 夫 茶(218)—— 工 夫 茶 具

 隐遁B 2023-05-10 发布于广东
Image

    洪州窑最早文献记载见诸陆羽《茶经 ·  四之器》:“洪州瓷褐,茶色黑。”  《唐书》卷一三四“韦坚传”记载 :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陕郡太守、水陆运使韦坚,引河水到长安“望春楼”下,凿为“广运潭”,玄宗诏群臣同登楼临观,韦坚率江淮并汴洛漕船三百艘,漕船各署郡名,满载各郡轻货,豫漳郡(即洪州)船载“力士瓷、饮器、茗铛、釜” (即名瓷、酒器、茶铛、茶釜),船首尾相衔进,数十里不绝,京城观者骇异。象这样盛大的南方手工业品和土特产水上展示,其中名瓷独举豫章(洪州),是以说明洪州窑瓷器在当时的名气和产量。

   洪州窑遗址的考古发现,在进一步探讨匣钵装烧、玲珑瓷和芒口瓷的产生和发展在多方面有许多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过去众多学者认为玲珑瓷始烧于“明隆庆、万历时期”,隋代的玲珑瓷在洪州窑遗址的出土,这是中国陶瓷史上所罕见的。以前学者认为芒口瓷创烧于“上承晚唐、下启北宋”的河北定窑,而洪州窑在南朝时期已出现“对口扣烧”的芒口瓷,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大量出土装有多种青瓷产品的匣钵具可以证实,洪州窑匣钵装烧的工艺的使用早在东晋、南朝就已开始,这也是迄今为止全国所发现的最早实例。

          六.   鼎        州        窑

    鼎州窑,据文献记载在今陕西省泾阳县内,主要烧制青瓷,是唐代、五代时著名窑口。陆羽《茶经 ·  四之器》记载:“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  可知鼎州青瓷之瓷质稍逊于越窑,名列第二。因陆羽嗜茶,便从“增益茶色”的角度评判其釉色: 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而鼎州青瓷无此缺陷,釉色碧绿光洁,仅逊于越窑。

   由于至今考古尚未发现鼎州窑之确切窑址,只能把之视为陶瓷史上的一宗悬案。2008年8月,陕西省富平县县城东北角华朱乡发现面积超过一平方公里的窑瓷堆积层,经专家初步断定这个窑场是鼎州窑,而且认为这个窑口的烧制技术很高,推测窑工从五代时期已分别掌握了胎、釉的二元(包括二元以上)配方技术,如果最终能得到确认,要比景德镇窑运用二元配方技术(元代)早近300年。该窑场还曾同时生产青瓷、黑瓷、白瓷和青自瓷,以青白瓷水平最高。其青白瓷胎体细腻,瓷化程度整体较高。其透明度、胎体之白度、强度,烧制温度等均达到明代景德镇的最高水平。

   据联合考古专家认为,富平县“银沟遗址”窑址的研究,将提升陕西陶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史书上对鼎州窑的相关记载,其窑址应在陕西境内,但是窑址一直未被明确证实。考古专家认为,如果陕西富平县“银沟遗址”,就是唐代鼎州窑,那么我国古陶瓷研究一直悬而未解的疑惑将会被逐一解开。

    🌷🌷(谢谢关注,明日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