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林药苑 | 桂枝

 jym2 2023-05-11 发布于江西

     说起桂枝,很多人以为是八月飘香的桂花树的枝。其实,桂枝和桂花树一点关系都没有,桂花是木犀科植物,可以做食品和香料,桂枝则属于樟科,和肉桂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

桂枝的药用历史悠久

 使用范围广泛

有'百药之长'之誉

被列为经方用药之首

 药王孙思邈更称赞其“特有神功”

 那么问题来了

为何历代名医都如此重视桂枝这味药

 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吧

图片
图片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2004年,国家林业局授予广东省罗定市、广东省高要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为“中国肉桂之乡”称号。

图片


植物形态


图片


肉桂,常绿乔木,高12-17m。树皮灰褐色,芳香,幼枝略呈四棱形。



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长8-17cm,宽3.5-6cm,先端尖,基部钝,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被细柔毛;具离基3出脉,于下面明显隆起,细脉横向平行;叶柄粗壮,长1-2cm



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长10-19cm,被短柔毛;花小,直径约3cm;花梗长约5mm;花被管长约2mm,裂片6,黄绿色,椭圆形,长约3mm,内外密生短柔毛;发育雄蕊93轮,花药矩圆形,4室,瓣裂,外面2轮花丝上无腺体,花药内向,第3轮雄蕊外向,花丝基部有2腺体,最内尚有1轮退化雄蕊,花药心脏形;雌蕊稍短于雄蕊,子房椭圆形,1室,胚珠1,花柱细,与子房几等长,柱头略呈盘状。浆果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稍平截,暗紫色,长约12-13mm,外有宿存花被。种子长卵形,紫色。花期5-7月。果期至次年2-3月。

[ 文字部分滑动,图片固定 ]
图片


性状鉴别


      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粗端直径0.3~1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切片厚2~4mm,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炮制:除去杂质,稍泡,洗净,润透,切薄片,晾干。本品为类圆形、椭圆形的片或不规则形的段。皮部红棕色,表面有时可见点状皮孔或纵棱线,木部黄白色或浅黄棕色,髓部类圆形或略呈方形。

图片

图片


性味功效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 :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用法用量: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

               

图片

图片


临床应用


     《神农本草经》称桂枝为牡桂,将其列为上品。谓其“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伤寒杂病论》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辨证论治专著,所载含有桂枝的方剂共 81 首,方名中有“桂”或“桂枝”的即达39首,通过桂枝不同配伍和调整桂枝的用量,广泛用于营卫不和,阳气亏虚、经脉寒凝诸证,临床效果显著。

图片

1.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恶寒等证。

本品辛散温通,可外行肌表而奏解表之效。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而表证不解,恶风、发热者,常与白芍配伍以调和营卫,则卫气自和,如桂枝汤;若表实无汗之证,本品和营通阳可助麻黄发汗,两者相须为用,如麻黄汤。

2.用于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痠痛。

桂枝能祛风寒湿邪,温经通络而缓解疼痛,常与附子配伍,如桂枝附子汤。

3.用于心脾阳虚,阳气不行,水湿内停而致的痰饮证。本品能温化水湿,常与茯苓、白术等配伍,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若膀胱气化不行,小便不利,水肿等证,本品能温膀胱之气,常与茯苓、泽泻等配伍,以渗水利湿,如五苓散。

4.用干胸痹,胸痛或心悸、脉结代之证。能温通胸中阳气,常与瓜蒌、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这种通阳的作用又可用于心悸、脉结代之证以助阳复脉,多与炙甘草、人参、阿胶等配伍,如炙甘草汤。

5.用于经寒瘀滞,经闭,痛经及癥瘕等证。能温通血脉,散寒逐瘀。常与当归、川芎同用以通经活血,如温经汤;与丹皮、桃仁等配伍,以逐瘀消癥,如桂枝茯苓丸。

图片


中成药举例


图片

1.桂枝颗粒(出自《伤寒论》桂枝汤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适应症头痛、鼻塞、干呕。主治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口不渴等。

2.葛根汤颗粒(出自《伤寒论》葛根汤)

组成:葛根、麻黄、桂枝、生姜、大枣、甘草、芍药。是治疗风寒感冒的主要方剂。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项背强、无汗恶风、或自下利、或血衄、痉病、气上冲胸、口噤不语、无汗、小便少或卒倒僵仆。

3.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瘀血阻滞的腹痛,及胎死腹中。现代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盆腔炎、痛经等妇科疾病,还可治疗脑缺血、心绞痛、皮肤病、肿瘤及糖尿病等多个系统疾病且效果显著。

4.金匮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六味地黄丸加桂枝、炮附子。别名八味肾气丸,诸药合用,共奏温补肾气之效。主治肾气不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频数,舌质淡胖,尺脉沉细;及痰饮喘咳,水肿脚气,消渴,久泄。

图片


医籍摘录



图片


《神农本草经》:味辛甘,性温,通行十二经。

《名医别录》:温经通脉,止烦出汗。

《本草纲目》:宣导百药,主心腹寒热冷疾。



《用药心法》:桂枝气味俱轻,故能上行发散于表。

《本草再新》: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症。

《神农本草经读》:桂禀少阳木气,通利三焦。



《本经疏证》:盖其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痰,曰补中。

《金匮要略论注》: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江苏中医》:桂枝的功用包括解表和营、通阳散寒、温化水气、补益里气、平降冲逆、通瘀活血等六大方面。

[ 文字部分滑动,图片固定 ]
图片
END

深圳中医药博物馆
图片

编辑:李志朋

审核:丁丽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