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轶/张磊|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四年级下册对话教学之磨课实践及感悟

 凌哥英语 2023-05-12 发布于浙江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四下对话教学之磨课实践及感悟

PEP 4B Unit 5 My clothes B Let's talk

乌镇植材小学   彭轶 张磊

5月5日,我有幸和徒弟张磊老师共同参加了桐乡市小学英语“强基赋能”行动——青年教师磨课活动。这场全员卷入式的研讨磨课活动,也是我们师徒俩共同成长的一次历练。回顾这次“高强度”的磨课活动,我想不仅是年轻教师们收获满满,而对我这位小英战线上的“老兵”来说,更是一次难得学习的机会。接下来我想从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对话教学实践分享我们的磨课经历及感悟。

一、师徒合作,深入解读

本次桐乡市磨课活动分三组同步展开,上午由每组内一位青年教师上课,课后,三位导师带领本组成员开展集体磨课。老师们根据分工安排,集体探讨,修改设计,环节及课件,最后抽签决定下午上课老师。张磊老师接到的是组内课堂展示的任务,在接到任务后,我们进行了多次研讨教材,在研讨前,我俩还各自收集有关“对话教学”的资料与课例。在收集的过程中,我们分头做了笔记、划重点。针对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我们又结合在线优秀课例进行剖析,讨论课例中的教学环节,目标定位等。在探讨和交流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上好一节课,必须做好准备工作。

本单元的话题是My Clothes属于人与自我的范畴,涉及生活自理和卫生习惯等主题内容,体现整理自己的物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主题意义。整个单元通过Part A谈论Are these yours? Is this John’s? I like ...询问衣物的归属并表述自己的着装喜好;在Part B中,在Sarah帮助妈妈整理全家人的衣物时,Sam也过来帮忙的情境中通过Whose coat is this? Whose pants are those?等句型拓展延伸了有关服装的主题,引导学生主动承担整理衣物的责任。Part C通过阅读Sarah参加完夏令营闭幕仪式后整理行李时的小故事,让学生感受要养成及时整理自己物品的习惯的重要性。通过单元教材的研读,可以确立单元的主题为:Put away the things。

[What]本课时为本单元的Part B Let’s talk 部分,是小学生日常对话,呈现了Sarah 帮助妈妈整理全家衣物,在整理过程中Sam也过来帮忙并询问大衣和裤子的主人是谁,之后调皮的Sam将大衣和裤子套在自己的身上,显得十分滑稽。

[Why]文本通过Sarah、Sarah’s mum、Sam的对话,让我们感受到养成及时收纳物品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要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主题意义,实现育人价值。

[How]该对话是比较典型的日常生活对话,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讨论衣物的主人的相关词汇和句型:whose, coat, mine, pants; Whose coat is this? It’s ... Whose pants are those? They’re ...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并进行对话,询问并回答物品的归属。

二、主题引领,磨砺改进

主题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语篇则是表达主题的载体。教师要在单元视域下,对教材内容深入研读与分析,挖掘语篇蕴含的育人价值,在主题意义和语篇内容之间建立关联,整合单元内容框架,形成单元育人蓝图。(秦菊,2023)通过What, Why, How对语篇进行深入研读,将生活自理和卫生习惯相关的主题意义与语篇内容进行关联,梳理出逻辑关系和结构化知识,为本课时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
1.在看、听、说的活动中,获取、梳理服装及其归属;
2.在教师的帮助下,基于文本讨论Sam和Sarah的人物特点;
3.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对话,感受和体验人物情感;
4.同桌合作完成拓展情境对话,巩固应用所学知识;

5.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整理凌乱的玩具,将话题进行迁移,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从课本走向现实生活,升华主题意义。

我们围绕主题意义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活动,努力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融入语言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有层次的学习活动中探究主题意义,让学习从文本走向真实生活。

1. Greetings

2. Let’s sing

3. Free talk: I'm wearing… How about you?

4. Show the pictures and review the words about clothes. (New words teaching: coat)

5. Let’s play: Let’s hang up the clothes.(引导学生根据天气上台来挂衣服) 

一磨(图1)

二磨(图2)

三磨(图3)

设计意图:引出主题、激发兴趣、激活旧知,教师通过图片和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巩固单词。通过free talk的形式,利用天气,引出教学情境hang up the clothes, 复习衣服类单词,同时通过让孩子们感知天气来上台分类式地挂衣服,培养了学生的整理衣服意识,也初步感受了本课的主题Put away the clothes。从“一磨”的单一复习衣物单词到“二磨”的活动中复习单词再到“三磨”中通过趣味活动结合天气对衣服进行归类整理,这也是一种任务式的创新导入,真正做到了语言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6.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妈妈在家整理衣服展开讨论

(1) Look, Sarah and Sam are playing with toy cars and the toy plane. How about Sarah’s mom? (观看视频,初步了解视频情境)

(2) 根据视频结尾Sam穿着,展开衣服来源的讨论

设计意图:引出本课情境,通过问题和视频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clothes来源的好奇心,学生尝试围绕衣服,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思考,同时习得funny这一单词。

7. 教师课件再现主题情景,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1)教师呈现妈妈的话,让学生进行猜想,引出后续对话。

(2)Pair work.(基于对话对衣服归属进行讨论,练习单词和句型Whose.../It’s/They’re…) 

设计意图:在对话情境中学习听力对话,感知主题意义。在猜想和对话中熟悉本单元单词和重要句型,为后续学生独立阅读和创编对话扎实基础。

8. (教师课件呈现Let’s talk板块文本图片)

(1)match (学生进行图文配对,实现文章整体理解)

(2)listen and imitate(学生根据录音进行跟读和模仿,关注语音语调)

(3)act the dialogue (对话练习,学生三人一组合作进行表演,感受主题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任务活动学习理解对话文本,感知主题意义。学生首先带着任务初步感知对话内容,实现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接着根据录音和视频,深入学习对话内容和核心句型;最后,通过朗读和角色扮演,体验人物情感,深度理解文本和主题意义。

9. Fashion Show:

(1)教师以chant的形式带领学生复习Whose...? It’s...’s./They’re...’s.

T: Now let's enjoy a fashion show. 

Whose coat is this? It's Lu Yao’s. 

Whose dress is this? It's Lucy's.

Whose pens are those? They are Mike’s.

Whose hat is this? It's Kate’s.

Whose dress is this? It's Amy's.

Ss: 跟着老师的节奏说一说

一磨(图4)

二磨(图5)

(2)Let's talk

教师先与学生进行对话示范,操练Whose....? It’s/They’re...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并上台点亮小红心。

本环节趣味性较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起到了对本课重点句型Whose....? It's....’s./They’re....’s.的操练作用。但是磨课修改之后,本堂课第一个环节就已经点出本课主题put away the things,本环节与主题意义的相关性较弱,与课堂较为割裂。因此,我们组对于这一环节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环节如下:

本课课文场景图中出现了Sam和Sarah玩玩具的画面,并且在课堂中执教教师已经点出了They're playing with toy cars.因此我们将情境延伸到房间内,地上有许多散落的玩具,Sam请求妈妈的帮助。

三磨(图6)

设计意图:学生在本环节从Sam的视角出发收拾自己的玩具,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自身状况。通过新的对话操练,学生能够意识到收拾好自己的物品是一个良好的习惯,深化对本课主题意义的理解与认识,并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这一习惯。

三、磨课反思,感恩遇见

主题意义最终需要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知行和一,最终形成素养。本课作业进行了分层设计,基础作业:优美地朗读对话3遍,注意语音语调。实践类作业:和家人或朋友一起,边整理物品,边用今天学到的句子词语。Tips: 1. Use different sentences.用上三种不同的句式。2. Share next time. 下节课上分享。但是在真实生活中,学生很难编出合理的对话。我们可以尝试根据情境的发展,设计爸爸出差回家,他带来了很多礼物,让学生根据图片猜测礼物是送给谁的。这样我们可以借助作业设计关联生活实际,活化主题意义。既进一步巩固了重点句型,又深化了本节课主题意义。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在作业的设计上和教学中让学生在多模态的听说活动中再多一些探究学习的时间,或许孩子们的输出会更出彩!

(图7)

从教学设计的不断更改,到板贴设计的不断修正,再到教师语言的不断提升,我们在磨砺中一点一滴改进,不断地成长。从研究、准备、设计、磨课、反思到展示,一路走来,我感受到了年轻人的温暖与朝气,感恩能够在最美的季节,和一群满活力,有想法,会发言,能做事的年轻人同行,一路繁花似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