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课回响(二)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3-05-12 发布于山东

听课回响

-(二)-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山东省济南燕新中学    陈  帅

在教学闲暇之余,拜读过《程翔与语文教学》,深感此书的语言平实与内容深厚。而站在讲台上的程翔老师——此书的作者更是温文尔雅,正应了古人的一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而台下一位老师的及时感叹“程翔老师在24年前就是我的偶像”,就更加加强了我对这堂课的期待。

《秋天的怀念》是初中语文教材上的一篇经典文章,也是散文大家史铁生的代表作品。他在这篇文章中充满愧疚地悼念了去世的母亲。文中几次简短的对话描写却是作者心头难以抹灭的伤痛。而程翔老师在这堂课上仅仅通过泣声法的朗读便把学生这篇文章在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没有花哨的多媒体技术,没有多样的教学花招,仅仅是朗读,这一中国私塾传统的教学方式,便把阅读教学中要求的字词句的认读与理解整合了起来,体现了语文课堂最朴素的本真面目。

上课之前,程翔老师便在黑板上书写了课堂的教学重点,一块小小的黑板上只有《秋天的怀念》、史铁生,课堂目标,朗读等几个简简单单的粉笔字。上课伊始,学生齐读第二单元的单元学习要求,明确朗读这一学习目标。继而,学生开始放声自由朗读。在学生朗读完之后,老师任意指定一名学生到台前自由选择一段进行朗读展示并找其他同学对刚才的朗读作评价。通过这个直接而又明确的导入,老师了解了这个陌生班级学生的朗读情况,又为整个课堂即将开始的朗读助教奠定了基础,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引导学生慢慢揣摩文章的情感大意。

在教师的简单点拨和学生的自我探索基础后,各小组便以四人为单位,互相读给自己的组内成员听,然后推荐组内代表到讲台前进行朗读展示并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从个人初读尝试到组内的对读讨论再到全班的朗读展示,读书的氛围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传遍整个班级,而学生也在朗读中对感情基调有了自己的感性认识。

程翔老师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以学生为主导,因生制宜,当看到学生对感情语调把握不够准确后,先带领学生明确了本文深沉、沉痛的感情基调后让学生再一次尝试朗读,并请其他同学再对第一段进行尝试朗读。接着,程翔老师用泣声给学生演绎了一个真真正正的双腿瘫痪后的“史铁生”。在听程翔老师的朗读时,全场鸦雀无声。只看到讲台上的程翔老师表情凝重,听着他的声音,看着他的面色,肝肠寸断的情感之痛呼之欲出。我以为沉入境界的程翔老师可能马上要哭出来了,但是读完之后他却立即恢复了平和,仿佛在说:“看了吧,孩子们这才叫朗读。”不需要本文的细细解读,一段话中的讲解重点“好好儿活”“扑”等词全通过朗读呈现了出来。

在老师示范之后,学生再一次齐读效果有了明显进步。不得不赞叹名师的指引,不得不佩服名师的功底,就这样一段段朗读,就这样教师一次次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理解,学生在一次次试误后进行重读,一堂语文课全在学生的书声琅琅中完成了对全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品味,词句的赏析。我想一堂既有感性探索又有理性分析的语文课,即是如此吧。

到最后的一段朗读的时候,程翔老师特意请全班唯一一位没有在讲台上进行朗读展示的男生进行朗读。这一段是作者在母亲去世后终于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需要用“实声”读出史铁生在经历过后的对生命的坚定执着,同时也告诫学生教无定法,读更无定法,而一切的核心应该是跟随作者的感情思路。正当我在想,接下来程翔老师要进行再怎么教的时候,他已经宣布下课了,而这一节课我们也确确实实感觉到还没有听够。然而仔细想想,确实是再说一句也是多余了,因为该讲的都在朗读中体味出来了。

言有尽而意无穷,大家的课堂也许并没有教你一堂课具体应该怎么落实知识,但是它却传递了很多语文课堂的理念。在这堂课上,朗读一开,只见满树繁花洒落课堂。“朗读、鉴赏、评价”是继“习惯、积累、了解”和“体验、揣摩、感悟”之后语文课最难达到的,也是最见语文老师功底的。这堂课的背后是程翔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与学术底蕴的支撑。

苏轼在《与侄说》中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最好的文章不在语言的生动而在情感的朴实,最好的语文课堂也不在文本的剖析而在朗读的体验。让学生爱上读书,也应该成为每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要追求的,我们在课堂上所有对学生进行文本理解的教学活动设计其实归根究底还是要在朗读上下功夫。

好的朗读也告诉我们,平淡之极也应该是一种繁花怒放的绚烂。


本文收入《智慧 教法 感悟——中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5)》,陶继新 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