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常规中的管型有何意义?

 文进玲玉 2023-05-13 发布于江苏
管型是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是尿沉渣中对肾脏病很有诊断价值的成分,不同的管型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管型的形成机制

1.原尿中有清蛋白,T-H蛋白:这是构成管型的基质和首要条件,其中T-H蛋白最易形成管型的核心。

2.肾小管有浓缩尿液和酸化尿液的能力,浓缩可使形成管型的蛋白质及盐类浓度增高,而酸化则促进蛋白质进一步变性凝聚、沉淀

3.尿流缓慢,有局部性尿液淤积,尿液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使各种成分沉析、凝聚成大的有形体。

4.具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有利于管型的形成与排泄








管型的分类及意义

一,透明管型,透明管型可以少量出现于正常尿液中,有蛋白尿时透明管型会增多,在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高血压,以及剧烈运动和体育活动以后常出现透明管型。图片

二,红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属于病理性,表明血尿的来源在肾小管或是肾小球。

图片

三,白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属于病理性,主要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图片

四,上皮细胞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在尿内大量出现表明肾小管有活动性病变,主要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淀粉样变性图片

五,颗粒管型,颗粒管型是由上皮细胞管型退化而来或者是由已崩解的上皮细胞的原浆黏合形成,颗粒管型的存在意味着在蛋白尿的同时有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坏死,多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及肾小管的毒性损伤。图片

六,蜡样管型和脂肪管型,蜡样管型和脂肪管型的出现常提示肾小管萎缩,扩张,多见于慢性肾病尿量减少的情况下或者是肾病综合征存在脂肪尿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